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性别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1
作者 朱爱群 张静平 +1 位作者 邹婷 熊光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358例,脑出血患者230例为病例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5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358例,脑出血患者230例为病例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5例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3组间相关因素的差异。将脑卒中患者按性别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组之间血压、血脂、肾功能的不同。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与脑梗死有关(P<0.05);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LDL-C、空腹血糖、血肌酐、饮酒史与脑出血有关(P<0.05)。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OR值分别为10.43,4.74和7.39,P<0.01)。收缩压升高是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OR=28.74)。舒张压、糖尿病史仅与中年组脑卒中有关(OR值分别为2.96,6.25)。LDL-C与老年组脑卒中相关(OR=2.87)。不同性别脑卒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舒张压男性高于女性,脑出血患者TC,HDL-C,LDL-C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尤其收缩压升高,中年患者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而老年患者则是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以及LDL-C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年龄 性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转录因子ATF4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申向民 杨期东 +5 位作者 谭利明 刘运海 唐震宇 周琳 黄清 黄晓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TF4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RT-PCR法、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测定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再灌注后不同时相ATF4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ATF4mRNA与蛋白于再灌注后1h表达增加;A... 目的观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TF4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RT-PCR法、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测定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再灌注后不同时相ATF4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ATF4mRNA与蛋白于再灌注后1h表达增加;ATF4mRNA表达于再灌注后6h达高峰,其蛋白表达于再灌注后24h达高峰。结论鼠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ATF4在缺血半暗带区表达,提示ATF4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转录激活因子4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Stroop测验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涂秋云 丁斌蓉 +2 位作者 杨霞 靳慧 唐湘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通过Stroop测验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动性加工、控制性加工、选择性注意功能的情况。方法在124例年龄在60~90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6例年龄、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中进行Stroop测验。通过对比两组人群Stroop测验各... 目的通过Stroop测验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动性加工、控制性加工、选择性注意功能的情况。方法在124例年龄在60~90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6例年龄、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中进行Stroop测验。通过对比两组人群Stroop测验各项指标,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Stroop测验各指标的特点及与健康人群的区别。结果两组比较,Stroop测验中卡片l的耗时数及卡片2、卡片4、字词反映干扰量(SIE)的耗时数及错误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字词自动性加工能力无明显损害,而控制性加工能力及选择性注意能力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南 廖冰 +5 位作者 聂利珞 郭纪锋 王春喻 张学伟 严新翔 唐北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 目的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V)的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方法,对30个正常对照和22个中国AREP汉族家系先证者的PINK1基因进行外显子拷贝数分析。结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了PINK1基因第1~8外显子拷贝数分析,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所检测的AREP先证者未发现PINK1基因的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结论建立了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中国人AREP患者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可能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 PINK1基因 拷贝数变异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多聚谷氨酰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亚芳 江泓 +1 位作者 汤建光 唐北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417,共4页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是一大组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疾病的发生源于致病基因编码区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导致基因的编码蛋白——polyQ蛋白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polyQ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虽然尚未得到完...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是一大组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疾病的发生源于致病基因编码区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导致基因的编码蛋白——polyQ蛋白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polyQ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虽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在亨廷顿舞蹈病、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延髓脊肌萎缩症、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1型、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马查多一约瑟夫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蛋白质磷酸化 核内包涵体
原文传递
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检测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理想划界分值 被引量:66
6
作者 涂秋云 靳慧 +4 位作者 丁斌蓉 杨霞 雷曾辉 白松 唐湘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9-345,共7页
目的在湖南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进行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信度、效度检测并初步探索其筛查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理想划界分值。方法在长沙地区年龄... 目的在湖南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进行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信度、效度检测并初步探索其筛查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理想划界分值。方法在长沙地区年龄≥40岁的15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进行长沙版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认知检测组合(包括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计算、相似性、数字广度、木块图测验;中国修定韦氏记忆量表中的常识和定向、逻辑记忆、视觉再认;Stroop测试)及其他相关量表的评估。并于首次评估后的3~5周在随机选取的30例子样本中进行长沙版MoCA的复评。分别计算长沙版MoCA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调查员信度、平行效度,并根据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探索其筛查VCI的理想划界分值。结果长沙版MoCA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为0.846、重测信度为0.974、调查员信度为0.969;长沙版MoCA与MMSE及简式智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及0.799;按照受教育年限≤6年者总分加1分,以26/27分作为诊断VCI的划界分(≤26分存在VCI),可得到最佳的灵敏度(90.0%)及特异度(70.9%)。以该划界分进行诊断的结果与临床专家组的认知诊断结果间的Kappa一致性系数为0.610。结论长沙版MoCA的信度、效度良好,适合在湖南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进行VCI筛查;长沙版MoCA为一个适合中国大陆人群使用的中文版MoCA,有进一步向全国推广使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血管性认知障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0
7
作者 涂秋云 杨霞 +4 位作者 丁斌蓉 靳慧 雷曾辉 白松 唐湘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576-3579,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湖南长沙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6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且参照北京天坛医院发表的血管性... 目的研究中国湖南长沙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6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且参照北京天坛医院发表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及其亚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CN)组和VCI组,登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生活习惯。结果 (1)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患病率为41.8%;(2)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卒中后癫痫、球麻痹、运动功能障碍和阅读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运动障碍和阅读是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影响因素。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VCI的患病率高,且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运动障碍和阅读是其独立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北京版MoCA在长沙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的应用及长沙版MoCA的形成 被引量:59
8
作者 靳慧 丁斌蓉 +5 位作者 杨霞 雷曾辉 曾湘良 白松 唐湘祁 涂秋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可行性及潜在修订点。通过翻译及修订英文原版MoCA,形成长沙版MoCA。方法在长沙地区年龄≥40岁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及32名对照人群中应用北京版MoCA、简... 目的探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可行性及潜在修订点。通过翻译及修订英文原版MoCA,形成长沙版MoCA。方法在长沙地区年龄≥40岁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及32名对照人群中应用北京版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认知及日常生活、情绪、精神评估。通过相关、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及比较北京版MoCA各子测试项目在对照组人群中的得分率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等,探讨北京版MoCA的可行性及潜在修订点。进而通过申请英文版MoCA的翻译修订权、翻译、专家评议、修订、小样本临床试验等步骤,最终确定长沙版MoCA。结果北京版MoCA与MMSE的总分高度相关(r=0.926)。北京版MoCA诊断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可信区间为0.848~0.966)。按照推荐划界分值(25/26分),其诊断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35%及55.56%。如果将划界分值调整为23/24分可得到最理想的灵敏度(86.04%)和特异度(82.22%)。3个存在修订争议的子测试项目进入小样本试验,经反复评议及修订,于2010年7月确定长沙版MoCA。结论北京版MoCA为一种有效、可行的认知筛查量表,但尚存在一些不适用于我国大陆人群的不足。长沙版MoCA为一种适合中国大陆人群使用的认知筛查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48
9
作者 赵水平 吴军 +5 位作者 谭利明 胡治平 肖志杰 聂赛 周宏年 蒋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0期2841-2845,共5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131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普通治疗组(47例),B组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42例),C组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42例),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高敏C反应...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131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普通治疗组(47例),B组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42例),C组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42例),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14d后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化指标等变化,并调查发病6个月的生存状态。结果(1)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下降,A组、B组、C组hsCRP在治疗后7d分别降低9·1%、33·9%、33·5%,14d分别降低34·3%、56·0%、56·8%,B、C组hsCRP下降百分率较A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7d后,A组、B组、C组IL-6分别下降44·2%、50·8%、49·2%,14d后分别下降48·0%,51·6%、51·4%,下降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B组hsCRP的降低与总胆固醇下降百分数间无相关关系(r=0·141,P=0·373),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百分数间亦无相关关系(r=0·027,P=0·866)。C组hsCRP的降低与总胆固醇、LDL-C下降百分数间也无相关关系(分别为r=0·126,P=0·427;r=0·069,P=0·662)。(4)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个月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具有不依赖降脂的抗炎作用,有利于减轻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相蛋白质类 炎症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徐灿 王文丽 +1 位作者 易容芳 赵丽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推进法插管,即徒手将螺旋形鼻肠管盲插入胃内后,每隔30~60min推进5cm,同时等待该...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推进法插管,即徒手将螺旋形鼻肠管盲插入胃内后,每隔30~60min推进5cm,同时等待该段时间内通过肠蠕动使肠管下行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对照组将螺旋形鼻肠管盲插入胃内后,预留需要置入的长度悬空固定于耳垂,等待48h,依靠胃肠蠕动将鼻肠管送达小肠。观察比较两组的48h插管成功率、实施肠内营养所需等待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91.07%(51/56)的患者48h插管成功并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2.15%(18/56)的患者48h插管成功并开始实施肠内营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1,P〈0.01);在插管过程中,观察组有6例出现鼻黏膜轻度出血,对照组5例出现鼻黏膜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均无呼吸道异位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间歇推进法提高了盲插螺旋肠管成功率,适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胃肠 吞咽障碍 危重病人医疗
原文传递
MDT模式下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肖志杰 张贺 +2 位作者 王玮 肖涵 吴小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12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级临床专业五年制医学生7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MDT-PBL...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4级临床专业五年制医学生7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MDT-PBL组)和对照组(LBL组),比较2组出科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MDT-PBL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6.65±4.03)分,显著高于LBL组的(81.77±3.77)分(P<0.001);MDT-PBL组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为(87.42±3.71),亦显著高于LBL组的(78.23±4.84)分(P<0.001)。MDT-PBL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LBL组(P<0.001)。结论MDT联合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临床实习 神经病学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陶希 刘佳 +3 位作者 邓景贵 卢伟 何娟 宋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r-TMS治疗,疗程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精神心理评定,以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AMA、HAMD及CSS评分分别下降13.33%、13.13%及20.62%,其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评分分别下降11.71%和15.30%,MBI评分提高40.8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A、HAMD及CSS评分分别下降33.60%、35.66%及26.23%,其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评分分别下降34.64%和20.26%,MBI评分提高40.1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AMA、精神性焦虑、HAMD及C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躯体性焦虑评分下降及MBI评分提高差异并不明显,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焦虑状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12.00%,抑郁状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9.52%,两组间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尤其是精神性焦虑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可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焦虑 抑郁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盛丽娟 汪健健 +2 位作者 李熙照 费冬雪 赵丽萍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多元领导行为量表对228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47.54±15.44)分处于一般水平;护士感知的护... 目的探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多元领导行为量表对228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47.54±15.44)分处于一般水平;护士感知的护士长变革型领导行为(53.60±15.08)分高于交易型领导行为(27.75±6.13)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与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与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存在一定相关性,利用不同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对护士进行管理可以促进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人文关怀 护士长 领导行为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4
作者 方芳 舒怡 肖志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29-1434,共6页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指脑卒中发生7 d内非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出现的肺部感染疾病谱。SAP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7%~38%,与脑卒中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SIDS)是S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与自身免疫、交...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指脑卒中发生7 d内非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出现的肺部感染疾病谱。SAP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7%~38%,与脑卒中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SIDS)是S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与自身免疫、交感神经系统(SN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轴)、副交感神经系统(PNS)、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等密切相关。而在S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肺部与大脑如何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临床研究表明,人类单核细胞白细胞DR抗原(mHLA-D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心率变异性(HRV)等可作为预测SAP发生的临床指标。老年人、男性、患有糖尿病等是目前普遍认为的SAP危险因素。据此,研究者制定了A2DS2评分表(年龄、心房颤动、吞咽困难、性别和卒中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性抗菌治疗(PANTHERIS)评分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肺炎评分表(AIS-APS)、ISAN评分表(卒中前独立程度、性别、年龄和卒中严重程度)等多种SAP风险预测工具。根据2015年卒中肺炎共识小组的意见,推荐使用改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来诊断SAP。预防SAP发生是临床诊疗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SAP,应依据抗菌药物使用策略进行治疗,神经保护和抗炎治疗的方法仍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 评分表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谭莉 吴军 +1 位作者 涂鄂文 刘秋庭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发病3~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入院后,先予以rt...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发病3~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入院后,先予以rt-PA治疗,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90d;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后,再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治疗90 d;治疗前、治疗后7 d及30 d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并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脑出血病例;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BI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1),治疗后7 d和30 d试验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试验组B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原文传递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血清肌酶学改变 被引量:28
16
作者 唐湘祁 张贺 +3 位作者 张海南 吴军 谭利明 胡治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34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 ,并观察其血清肌酶学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  34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34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 ,并观察其血清肌酶学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  34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肌酸激酶 (CK)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升高的患者分别为 2 9例 (85 3% )和 2 4例 (70 6 % ) ;肌酶升高的程度与血钾改变的程度呈负线性关系 ,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 ,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 血清肌酶升高是HOPP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血清 肌酶学 肌酸激酶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ALI/ARDS患者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雷光锋 张雪晴 张素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2期87-92,共6页
目的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治疗... 目的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治疗ALI/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6月31日。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由两人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文献,纳入的研究对象共2 2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死率方面,当俯卧位通气时间大于12h/d时,患者30d病死率较仰卧位通气低(RR=0.70,95%CI 0.58-0.85,P〈0.01);对于氧合指数(PaO2/FiO2)≤100mmHg组和100mmHg〈PaO2/FiO2≤200mmHg组的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病死率低于使用仰卧位通气的患者(RR=0.70,95%CI0.56-0.89,P〈0.01)、(RR=0.69,95%CI0.50-0.94,P〈0.05);当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10cmH2O时,俯卧位通气患者的60d病死率较仰卧位通气低(RR=0.81,95%CI0.67-0.97,P〈0.05),10cmH2O〈PEEP≤13cmH2O时,俯卧位通气患者90d病死率较仰卧位低(RR=0.57,95%CI0.43-0.74,P〈0.01);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压疮新发病率和静脉通路脱出发生率高于仰卧位通气患者(RR=1.26,95%CI1.11-1.42,P〈0.01),(RR=1.70,95%CI1.01-2.86,P〈0.05);而其他并发症如心血管意外、气管内插管移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通路脱落、气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相比,可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且俯卧位时间越长,生存率越高;但俯卧位通气可能会增加压疮和静脉通路脱出的发生率,临床上应注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仰卧位通气 病死率 并发症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林秋兰 张长杰 +2 位作者 吴军 刘敏 兰纯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7-478,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5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插鼻饲管的患者于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给予头穴按摩、舌肌训练、咽腭肌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电针治疗等。结果上述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5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插鼻饲管的患者于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后,给予头穴按摩、舌肌训练、咽腭肌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电针治疗等。结果上述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其吞咽功能及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林秋兰 张长杰 +1 位作者 吴君 兰纯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试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试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运动疗法结合可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偏瘫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ATP结合盒转运子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肖志杰 赵水平 +5 位作者 聂赛 谭利民 周宏年 李虎 张海南 吴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 1(ATP 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 1,ABCA1)基因R2 19K变异与我国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对 379例脑梗死患者和 35 1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 1(ATP 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 1,ABCA1)基因R2 19K变异与我国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对 379例脑梗死患者和 35 1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BCA1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ABCA1R2 19K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中 ,RK型发生频率最高 ,RR型次之 ,KK型发生频率最低。脑梗死组KK型频率低于对照组 ,RR型频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R2 19K变异携带者 (RK +KK型 )频率分别为 6 0 7%和 6 8 1%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KK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水平明显高于RR型 (P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携带者 (RK +KK型 )的OR值为 0 6 73(95 %CI 0 4 76~ 0 95 3,P =0 0 2 6 )。结论 ABCA1R2 19K基因多态性产生有益的临床血脂谱 ,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可能是脑梗死的低危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转运子1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