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玉竹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嘉驰 罗纯清 王兴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2期334-336,F0003,共4页
中药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 Druce作为卫生部公布第一批药食兼用植物之一,以根茎入药,最早以以萎蕤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上,被奉为上品。用药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及微量元素[1-5],具有降血糖、免疫调节、... 中药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 Druce作为卫生部公布第一批药食兼用植物之一,以根茎入药,最早以以萎蕤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上,被奉为上品。用药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及微量元素[1-5],具有降血糖、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6-9]。其临床药用价值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玉竹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变动,商品掺假,质量参差不齐,危害市民安全。因此,建立质量标准规范,保证玉竹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玉竹质量控制方法,为玉竹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玉竹 免疫调节 多糖类 质量控制研究 皂苷类 标准规范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载PDF
柴胡的真伪鉴别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嘉驰 李亚兰 +2 位作者 彭江丽 肖冰梅 王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8期86-88,共3页
目的通过外观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对中药饮片柴胡的真伪进行鉴别研究,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分析柴胡的真伪。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横切片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获得的柴胡样品与正品柴胡进行对比鉴定。结果该样品与正品... 目的通过外观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对中药饮片柴胡的真伪进行鉴别研究,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分析柴胡的真伪。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横切片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获得的柴胡样品与正品柴胡进行对比鉴定。结果该样品与正品柴胡在外观性状、显微特征、与理化反应现象上均有明显区别。结论该柴胡为伪品,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其为小叶黑柴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小叶黑柴胡 中药鉴别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治疗效果
3
作者 刘麦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探析麻杏石甘汤+西药对痰热壅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42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结合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西药治疗,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 探析麻杏石甘汤+西药对痰热壅肺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42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结合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西药治疗,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对比组间临床有效率、症状积分、炎性因子。结果 结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CAP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前期数据比较(P>0.05),治疗后结合组痰热壅肺证中口干、咳嗽、胸痛等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P<0.01;结合组干预后肺炎病症快速改善,其缓解时间、治疗时长均较短,纳入统计学计算,P<0.01;治疗后CAP病人炎性水平下降,PCT、CRP、白细胞、中性粒等均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血氧和血气均得到改善,结合组指脉氧、动脉氧分压均上升,PaCO2一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西药联合医治痰热壅肺证的CAP收获满意效果,加快肺内炎症消退,改善肺炎症状,降低其症状积分,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西药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壅肺证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花黄合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嘉驰 杨宁 +1 位作者 罗纯清 罗黎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期137-139,150,共4页
目的 筛选花黄合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花黄合剂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以浸膏所获得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以口感为考查指标,优选成型工艺的辅料配方。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对花... 目的 筛选花黄合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花黄合剂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以浸膏所获得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以口感为考查指标,优选成型工艺的辅料配方。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对花黄合剂中大黄、山银花、知母、黄连、连翘、黄芩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分别加8倍和6倍量水,煎煮2 h和1 h。成型工艺:100 g清膏量,选择16 g蔗糖,0.6 g甜菊糖,加入0.2%山梨酸钾作为抑菌剂。显微鉴定法可观察到主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此研究方法简单可行、科学合理,适用于花黄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并为下一步临床前实验奠定基础,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合剂 制备工艺 单因素考察 浸膏得率 成型工艺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生骨补肾胶囊显微及薄层鉴别研究
5
作者 谢嘉驰 朱金 +3 位作者 杨宁 罗纯清 毛文点 罗黎霞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45-47,共3页
初步建立生骨补肾胶囊相关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以期提高质量控制标准。采用显微鉴别对生骨补肾胶囊中白芷、木香、牛膝、西洋参4味中药进行鉴别;薄层法对生骨补肾胶囊中丹参、白芷、木香3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由结果可见,白... 初步建立生骨补肾胶囊相关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以期提高质量控制标准。采用显微鉴别对生骨补肾胶囊中白芷、木香、牛膝、西洋参4味中药进行鉴别;薄层法对生骨补肾胶囊中丹参、白芷、木香3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由结果可见,白芷、木香、牛膝、西洋参显微特征明显;丹参、白芷和木香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所建立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相关中药的方法,可作为生骨补肾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骨补肾胶囊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质量控制 研究
下载PDF
生骨补肾胶囊治疗股骨骨折作用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谢嘉驰 罗纯清 +1 位作者 杨宁 罗黎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生骨补肾胶囊治疗股骨骨折作用机制,并通过研究生骨补肾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闭合骨折法制备股骨骨折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血清炎症因子、股骨骨折处组织愈合及病理变化;采用ICR小鼠... 目的:探讨生骨补肾胶囊治疗股骨骨折作用机制,并通过研究生骨补肾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闭合骨折法制备股骨骨折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血清炎症因子、股骨骨折处组织愈合及病理变化;采用ICR小鼠经口灌服化瘀止血胶囊,经过14 d的持续观察,了解小鼠中毒的程度和涉及的器官,预测人体过量服用生骨补肾胶囊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均明显或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给药后,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均明显或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生骨补肾胶囊各剂量组水平均降低,高剂量组IL-1β水平和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成像图显示,正常组大鼠左后腿股骨及关节正常,模型组左后腿股骨可见明显骨折及错位现象,各给药组大鼠股骨骨折均不同程度恢复,阳性对照组和生骨补肾胶囊高剂量组大鼠恢复较为明显;HE染色图表明,正常组大鼠股骨、骨髓及肌肉等各级组织生理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可见骨折面毛糙、骨髓丢失、肌肉组织结构紊乱等。给药后,各组大鼠股骨结构部分重建,尤其是补肾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股骨各级生理结构清晰、骨髓和肌肉组织部分恢复,形成骨痂。两组小鼠试验过程中,无明显的自主活动异常、相关毒性反应以及死亡现象;并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给药当天给药前、给药后第7 d、14 d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区别,并且测得小鼠最大日给药量为16 g/kg。结论:生骨补肾胶囊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股骨骨折愈合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经口灌服的小鼠与其相关毒性反应、死亡现象无关,此剂量下用药安全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骨补肾胶囊 股骨骨折 模型 急性毒性试验
下载PDF
湘潭市岳塘区中药资源调查
7
作者 李建军 谢嘉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对湘潭市岳塘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野生中药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方式,选取草丛、灌丛、阔叶林和针叶林4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同时,对栽培药材、中医药... 目的:对湘潭市岳塘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野生中药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方式,选取草丛、灌丛、阔叶林和针叶林4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同时,对栽培药材、中医药传统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47个样地,发现药用植物115科439种。当地药用植物以野生为主,无人工栽培药用植物。调查了3家中药材企业,掌握了园区中药饮片企业所利用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价格信息、年需求量、供应量、销售去向等信息资料。访问民间医师、药农10人,共收录民间传统验方15个,对现代中医药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岳塘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野生资源利用程度低,无栽培药用植物种植,可为岳塘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塘区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生骨补肾胶囊中两种活性成分含量研究
8
作者 罗黎霞 谢嘉驰 +3 位作者 毛文点 朱金 罗纯清 杨宁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76-177,181,共3页
目的:同时建立生骨补肾胶囊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对该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 5μm),梯度洗脱:甲醇(A)-水(B)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丹参酮IIA 270 nm... 目的:同时建立生骨补肾胶囊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对该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 5μm),梯度洗脱:甲醇(A)-水(B)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丹参酮IIA 270 nm、欧前胡素32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制备3批供试品对丹参酮IIA、欧前胡素进行指标成分检测。结果:丹参酮IIA在3.75~2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欧前胡素在3~12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本研究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生骨补肾胶囊的质量控制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生骨补肾胶囊 同时测定 丹参酮IIA 欧前胡素
下载PDF
化瘀止血胶囊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杨宁 罗纯清 +2 位作者 罗黎霞 王兴 谢嘉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止血胶囊对大鼠胃出血、小鼠断尾出血的影响,为化瘀止血胶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D大鼠皮下注射消炎痛复制胃出血模型,观察低、中、高剂量化瘀止血胶囊对胃出血的治疗作用;通过小鼠断尾出血模型,进一步评价化... 目的:观察化瘀止血胶囊对大鼠胃出血、小鼠断尾出血的影响,为化瘀止血胶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D大鼠皮下注射消炎痛复制胃出血模型,观察低、中、高剂量化瘀止血胶囊对胃出血的治疗作用;通过小鼠断尾出血模型,进一步评价化瘀止血胶囊的止血作用。结果:化瘀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能显著减少胃出血大鼠模型出血点数及出血点总积分,对胃出血具有显著治疗作用;中、高剂量能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化瘀止血胶囊具有显著的化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止血胶囊 止血作用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骨痹通络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嘉驰 罗纯清 +1 位作者 谢宏赞 王兴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骨痹通络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为影响因素,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材的水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平行实验法,以吸湿性、成型性、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CRH)作为评价指标... 目的探讨骨痹通络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为影响因素,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材的水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平行实验法,以吸湿性、成型性、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CRH)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制粒最佳辅料,并确定装量和囊壳。结果提取工艺条件为:将药材加水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0 h;第2次加6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1.0 h。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物与辅料淀粉混匀,以95%乙醇作为润湿剂,堆密度为0.60 g/ml,选用0号胶囊。生产车间CRH在66%以下适合生产。结论本研究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有效,适用于骨痹通络胶囊的制备,可为下一步临床试验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通络胶囊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成型工艺
下载PDF
化瘀止血胶囊的薄层鉴别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1
作者 谢嘉驰 罗黎霞 +1 位作者 罗纯清 杨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2期15-18,共4页
目的:建立化瘀止血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并探讨其口服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方法对处方中三七、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ICR小鼠经口灌服最大给药量,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薄层鉴别分离度效果好,专属性强;在最大给药量10.0 g生... 目的:建立化瘀止血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并探讨其口服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方法对处方中三七、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ICR小鼠经口灌服最大给药量,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薄层鉴别分离度效果好,专属性强;在最大给药量10.0 g生药/kg情况下,小鼠无明显的自主活动异常、未见相关毒性反应以及死亡现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给药当天、给药前、给药后第7天、第14天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结论:薄层鉴别操作简单、方便可行,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且此剂量下口服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止血胶囊 薄层色谱法 急性毒性实验 用药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