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 |
黄红安
文卫平
|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
2005 |
64
|
|
2
|
跨文化交际中的定型观念 |
文卫平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65
|
|
3
|
评价系统与词汇产出 |
陈淑芳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2 |
21
|
|
4
|
英语广告句式及其功能 |
谭卫国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0 |
47
|
|
5
|
外语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 |
文旭
文卫平
胡强
陈新仁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1
|
|
6
|
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 |
刘宇红
谢亚军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49
|
|
7
|
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 |
舒奇志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5
|
|
8
|
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 |
刘宇红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9
|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
舒奇志
杨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6
|
|
10
|
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 |
刘宇红
|
《外国语言文学》
|
2006 |
28
|
|
11
|
再论后殖民语境的后殖民英语与英语教育 |
文卫平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30
|
|
12
|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
唐德根
章放维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7
|
|
13
|
话语的女性主义重写——兼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
陈钰
陈琳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4
|
中西文化冲突与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对策 |
赵伟君
|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22
|
|
15
|
实现女性自身的价值——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观 |
王洁群
王建香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0 |
15
|
|
16
|
R.W.Langacker认知语法述评 |
刘宇红
|
《外语研究》
|
2004 |
23
|
|
17
|
论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学习 |
钟艳
曾葡初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3
|
|
18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立场 |
王建香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15
|
|
19
|
论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及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
吴庄
文卫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20
|
跨文化交际语境与特殊会话含意的理解 |
唐德根
欧阳丽萍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