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芳检 何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严峻形势日益凸显。而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手段和方式,呈现出与大数据时代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大数据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需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严峻形势日益凸显。而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手段和方式,呈现出与大数据时代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大数据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需要从打造新一代数据政府、建设基础性数据规范、研发前沿性数据技术、搭建开放式数据平台和培养复合型数据人才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城市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新态势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芳检 何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9,共7页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公共危机与灾难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和舆情事件急增,城市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方式,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公共危机与灾难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和舆情事件急增,城市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方式,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由事中应对向事前预防、由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由体系构建向能力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城市公共危机 危机治理 新态势 城市治理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思路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芳检 何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跨层级、跨部门公共安全事故频繁爆发,传统应急体制中"数据壁垒、条块分割,信息不畅、应急迟缓,主体单一、缺乏合力"等弊端日益凸显。"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注入了新... 近年来,我国城市跨层级、跨部门公共安全事故频繁爆发,传统应急体制中"数据壁垒、条块分割,信息不畅、应急迟缓,主体单一、缺乏合力"等弊端日益凸显。"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创新注入了新的理念和能量。顺应大数据时代理念、方法、技术要求,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应着力加强统筹规划体制、辖区分级管理体制、行业协作管理体制、社会参与体制和城际合作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城市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体制创新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创新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芳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受制于数据来源及分析技术,传统的经验型预警、科层制预警、滞后性预警、模糊化预警、碎片式预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复杂性、跨界性、多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 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受制于数据来源及分析技术,传统的经验型预警、科层制预警、滞后性预警、模糊化预警、碎片式预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复杂性、跨界性、多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发生巨大变革。通过构建一种基于案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大数据预警模型,驱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迈向精准化、快速化、动态化和协同化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信息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数据时代
下载PDF
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治理中社会参与失效及矫正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芳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24-130,共7页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是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的一个关键性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营利性组织、媒体、公众个人在突发性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低效、无效和负效参与现象。社会参与失效主要源于政府长期过度占位、主体之间协同有限、媒...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是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的一个关键性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营利性组织、媒体、公众个人在突发性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低效、无效和负效参与现象。社会参与失效主要源于政府长期过度占位、主体之间协同有限、媒体网络管理滞后和制度激励约束不明等。矫正社会参与失效,需要从加强联动协作、信息共享、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危机 社会参与 参与失效 突发事件 矫正
下载PDF
“数据-智慧”决策模型:大数据赋能的城市公共危机决策创新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芳检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5,共8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传统的决策范式难以满足当前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危机治理需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一种融合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数据-智慧”决策范...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传统的决策范式难以满足当前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危机治理需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一种融合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数据-智慧”决策范式正在形成,应急情境、决策主体、方式方法、应急流程和决策目标也随之发生深刻转换。同时,依托“数据-智慧”模型的自动决策和人机协同决策功能,可以创新危机决策运行机制,驱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不断趋向于智能化、快捷化、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模型 数据-智慧 城市公共危机 大数据赋能
下载PDF
基于TDI城市类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海 王亚辉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1-240,共10页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增加目的地国际旅游收入、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战略选择。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倡导的用于衡量世界经济体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类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增加目的地国际旅游收入、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战略选择。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倡导的用于衡量世界经济体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类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运用极差标准化、变异系数、旅游发展指数评价等方法,分析北京、上海、中国香港、新加坡等15个城市类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水平,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旅游综合竞争力存在异质性。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杭州5个城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已超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西安、南京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已接近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存在较大差距。(2)我国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短板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旅游综合竞争力 旅游发展指数 国际旅游城市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六要”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芳检 黄丹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项素质要求,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政治立场、教育情怀、思维创新、知识视野、自律意识、人格魅力方面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还存在或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项素质要求,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政治立场、教育情怀、思维创新、知识视野、自律意识、人格魅力方面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需要从夯实理论功底、厚植家国情怀、创新课堂教学、拓宽知识视野、守住规矩底线、加强师德修养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素养提升 “六要” 高中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克方 杨军 《教育信息技术》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增强沉浸式教学体验,有利于创新...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增强沉浸式教学体验,有利于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和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可视化表达。文章通过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模式助力思政课体验性学习、桌面式虚拟仿真实验模式助力思政课交互性学习和沉浸式球幕虚拟仿真系统助力思政课实践性学习,为构建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芳检 彭艳玲 邓立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第9期16-19,共4页
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而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其网络素养的高低成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在网络甄别能力、网络依赖程度、网络道德和法律素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 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而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其网络素养的高低成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在网络甄别能力、网络依赖程度、网络道德和法律素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原因主要源自价值观念偏差、网络素养教育缺失、媒体平台监督乏力及政府顶层设计方面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需要从强化青年自我教育、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健全媒体平台监管、完善网络空间治理入手,通过重塑网民新形象、抢占舆论新阵地、构建互动新家园、营造网络新空间,培养出具有更高素养的"数字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网络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开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2,共4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不是不分层次、形如平面的诸多原则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方法论、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制度等原则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层次不一的原则体系。这三个层次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刚性与柔性要求。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方法论原则 价值原则 制度原则
下载PDF
建党前后(1919-1922)邓中夏对“劳工神圣”口号的实践阐释
12
作者 杨军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3,118,共10页
邓中夏以唯物史观对“劳工神圣”口号的阐释,肇始于他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这种实践阐释,首开知识分子走与劳工相结合的先河,走出书斋与劳工相结合,提倡“劳工神圣”以促进劳工阶级的觉醒;创办面向劳工的刊物,深刻阐明“劳工神圣”以启... 邓中夏以唯物史观对“劳工神圣”口号的阐释,肇始于他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这种实践阐释,首开知识分子走与劳工相结合的先河,走出书斋与劳工相结合,提倡“劳工神圣”以促进劳工阶级的觉醒;创办面向劳工的刊物,深刻阐明“劳工神圣”以启发劳工阶级意识;创立以产业组合为原则的革命工会,用斗争实践阐释“劳工神圣”;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既是领导工人罢工斗争经验的总结,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劳工运动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党的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中夏 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 唯物史观 劳工神圣
下载PDF
李达翻译《唯物史观解说》的意识形态考察
13
作者 吴俊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李达译介的《唯物史观解说》是荷兰社会主义者郭泰撰写的一部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著作。李达对《唯物史观解说》的翻译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李达译著的意识形态考察有助于将翻译文本纳入历史文化维... 李达译介的《唯物史观解说》是荷兰社会主义者郭泰撰写的一部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著作。李达对《唯物史观解说》的翻译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李达译著的意识形态考察有助于将翻译文本纳入历史文化维度审视,通过对翻译文本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解读探究李达的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的构成、翻译文本的社会化和翻译文本价值,从而剖析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体系的重构。李达翻译的《唯物史观解说》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变革的深刻规律,增强了国民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启迪了民智,滋养了民德,关注了民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地方院校国学经典四维教学模式——以哲学原著导读课程为例
14
作者 夏翠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7,共5页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学经典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实施四维教学模式。四维教学模式包括文本解读...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学经典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实施四维教学模式。四维教学模式包括文本解读、情境体验、互动探究和价值传承四个维度。教学实践证明,国学经典采用四维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于地方院校的教育改革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四维教学模式 文本解读 情境体验 互动探究 价值传承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
15
作者 陈猛 《林区教学》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包括教师人格的感染力、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及教学评价的推动力等要素。面对部分思政课堂亲和力弱化的问题,亟须从强化教师素质、丰富教... 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包括教师人格的感染力、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及教学评价的推动力等要素。面对部分思政课堂亲和力弱化的问题,亟须从强化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及落实多元评价等方面加以思考,以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亲和力 教师素质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下载PDF
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践行路径
16
作者 邓怡舟 陈猛 《新丝路》 2024年第23期0153-0155,共3页
文章探讨了将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价值意蕴,即有利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从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及构建协同联... 文章探讨了将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价值意蕴,即有利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从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及构建协同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自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之理论传承与践行发展
17
作者 李定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深入考察而得出的宏观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四个自信”理论是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深入考察而得出的宏观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四个自信”理论是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作出的肯定性评价。“四个自信”理论与“两个必然”论断一脉相承,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价值旨归上高度一致。“四个自信”从理论内涵和现实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两个必然”论断的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必然”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李达党史学习观及其现实意蕴——基于对《怎样学习党史》的文本解读
18
作者 陈小燕 廖雅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回顾历史,以史育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建党三十周年时,李达就倡导全党乃至全国人民学习研究党的历史,他关于党史学习的目的、内容、主体和方法的一系列深刻论述,集中体现在其发表的《怎样学习党史》一文中。系统梳理和深... 回顾历史,以史育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建党三十周年时,李达就倡导全党乃至全国人民学习研究党的历史,他关于党史学习的目的、内容、主体和方法的一系列深刻论述,集中体现在其发表的《怎样学习党史》一文中。系统梳理和深入考察李达的《怎样学习党史》,对我们理解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史学习与研究的初心和使命,对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党史、巩固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中共党史 学习观 现实意蕴
下载PDF
短视频赋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探究
19
作者 陈猛 陈立容 刘克方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将短视频运用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利于拓展教育的信息资源、增强教育的生机活力、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但短视频平台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泛娱乐化的传播内容、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现实困境。高校亟须从... 将短视频运用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利于拓展教育的信息资源、增强教育的生机活力、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但短视频平台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泛娱乐化的传播内容、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现实困境。高校亟须从创新完善传播方式、有效整合视频内容、强化网络空间监管等方面发力,提升短视频流行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短视频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20
作者 杨军 杨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形成,再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和发展,其生成逻辑有其内在的演绎进路,这一发展战略遵循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行进路径。从历史逻辑来看,是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形成,再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和发展,其生成逻辑有其内在的演绎进路,这一发展战略遵循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行进路径。从历史逻辑来看,是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同步的;从理论逻辑来看,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系列论述;从实践逻辑来看,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依据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