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自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琴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自立人格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某高校536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225名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组,以31...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自立人格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某高校536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225名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组,以31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X^2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①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支持力、人际独立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F=5,826,P〈0.05;F=6.614,P〈0.05;F=4.163,P〈0.05),而个人独立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旷=3.980,P〈0.05);②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略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但差异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均P〉0.05)。2组大学生明显心理症状的检出率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③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总分及绝大部分因子与心理韧性、自立人格的人际自立各因子有显著负相关(r=-0.537-0.132,均P〈0.05),但与自立人格的个人自立各因子相关不显著(r=-0.118-0.105,均P〉0,05),与人际灵活相关的SCL-90因子项也较少;④情绪控制、心理韧性、人际独立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身心症状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达33.7%。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家庭支持、支持力、个人独立性、人际独立性有影响;情绪控制、心理韧性、人际自立是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留守经历 心理韧性 自立人格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体验式感恩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林静 杨琴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感恩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行动—即报恩。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感恩教育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收获并成长。
关键词 感恩教育 体验式教学 大学生
下载PDF
新常态背景下永州市某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
3
作者 林静 涂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86-87,共2页
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也给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带来新的变化。分析新常态下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策,做好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社区心理健康 服务体系
下载PDF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涂巍 林静 《校园心理》 2015年第6期391-393,共3页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转向培养和挖掘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面临生活、学习、情绪情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扰,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高等教育的重...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转向培养和挖掘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期,面临生活、学习、情绪情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扰,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结构和测量、研究现状、培养途径等进行回顾,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作出展望。1积极心理品质概念与特征1.1积极心理品质概念: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概念由"积极人格"逐渐演变而来,Hillson将人格特征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人格存在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品质 品质培养 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 关键期 人际交往 分量表 成就动机 潜隐性 内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