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渗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7
1
作者 兰绍平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年第4期19-20,共2页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跨学科渗透教学对强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跨学科渗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跨学科渗透教学对强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跨学科渗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等途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渗透教学 综合能力 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中、日、德三国体育课对比分析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亚俊 龙斌 龙英 《怀化师专学报》 1999年第5期96-98,共3页
通过观看中日德三国体育课录像,从培养学生兴趣、习惯与能力、脑体结合、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课 传统教学法 现代教学法 中国 日本 德国
下载PDF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短跑运动员营养的再认识
3
作者 龙英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运动员营养问题是体育科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 ,其对实现运动训练科学化 ,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短跑 营养
下载PDF
对《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物质交换图解》的改进意见
4
作者 龚岚 李世明 +1 位作者 党可法 张瑞 《生物学教学》 1988年第4期43-44,共2页
图中④与⑤应交换一下,这样使图解中的“+”表示循环系统,更为确切。 (湖南省麻阳县锦江中学龚岚) 用图介法概括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四大系统间的联系,这种做法值得借监。(来信所谈需改进之处类似党可法老师故略—编者)
关键词 麻阳县 改进意见 体内细胞 物质交换 小肠绒毛 肾小球囊 组织细胞 难于理解 物质运输 简明性
下载PDF
大众健身操对中老年人的健身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胡雪 龙英 饶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大众健身操对中老年人身体各器官机能改善和延缓衰老 ,心保健都有特殊的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揭示了健身操对中老年人健身、健心、健体的功能 ,阐述了锻炼的方法和锻炼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健身操 中老年人 作用
下载PDF
借助电教媒体 服务古文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志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古文教学 初中生 电教媒体教学 直观教学法 《曹刿论战》 心理特征 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古今差异
下载PDF
例谈辩证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渗透 被引量:1
7
作者 兰绍平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的观点和寻求联系的观点来思考,用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化学中充满矛盾,也处处渗透着辩证法,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已知与未知、主与客、割与补、数与形、分与合、放与缩... 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的观点和寻求联系的观点来思考,用辩证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化学中充满矛盾,也处处渗透着辩证法,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已知与未知、主与客、割与补、数与形、分与合、放与缩、定性与定量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化学解题中的辩证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解题方法 辩证思维 中学
下载PDF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竞赛题几例
8
作者 邓鹏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09年第7期38-38,共1页
在日常的竞赛学习中,会发现一些比较难解且解法比较特殊的题目,下面是我在学习中做到的几个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竞赛题与同学和老师们分享.
关键词 一元二次方程 竞赛题 学习 解法 老师 同学
原文传递
浅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幽默教学的应用
9
作者 冯桂娥 《俪人(教师)》 2014年第19期46-46,共1页
教学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个性和智慧的结晶,既有经验的积累,又有课堂教学中灵感的火花.本文阐述了教学幽默的作用,并对教学幽默运用时要把握质、量、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幽默教学 初中政治 应用 有效教学
下载PDF
10
作者 唐森舟 《初中生(一年级版)》 2006年第1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帷幕 了夜
下载PDF
从一般的角度把握一堂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学境界
11
作者 陈霞 《教师》 2010年第12期36-36,共1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把“先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只会教书,第二种是教学生,第三种是教学生学。这样的三类“先生”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课堂状态。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关键词 教学境界 状态 “先生” 著名教育家 学生 陶行知 教书 课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