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小金 谢桂银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8例。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MDA和MMP-9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龙建庭 游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以尼莫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尼莫地平30 mg/d,3次/d,阿...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以尼莫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尼莫地平30 mg/d,3次/d,阿托伐他汀20 mg/d,晚上1次,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Mo CA,ADL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MDA和MMP-9水平。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o CA和ADL评分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DA和MMP-9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o CA和ADL评分提高(P<0.05),MDA和MMP-9表达均降低(P<0.05)。2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阿托伐他汀 血管性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雷艳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调控血压,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调控血压,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选择不同的抗脑水肿治疗方案,即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1年,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观察组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和并发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早期使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水肿、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长期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脑出血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晨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9-19,22,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功能指标(NYHA分级)评估,行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E),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及LVEE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且均可耐受。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卡托普利 心力衰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连保 张赛丹 +1 位作者 欧强 张盛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99-99,101,共2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onproteinCRP)升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5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0例 ,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 3 ...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onproteinCRP)升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5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0例 ,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 3 0例的血清CRP浓度。结果 :ACS组血CRP浓度显著增高 ,与SAP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AP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9
6
作者 罗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GP方案加沙利度胺治疗,具体为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8;顺铂7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GP方案加沙利度胺治疗,具体为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d1,8;顺铂75mg/m2,d1-3,沙利度胺100mg/d口服,一周后加至200mg/d。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1%和32.1%,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由3.4月延长至5.8月。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著提高疗效,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沙利度胺 吉西他滨 顺铂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左奇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3月期间于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LMWH组43例和普通肝素(UFPI)组43例,观察比较两组采用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3月期间于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LMWH组43例和普通肝素(UFPI)组43例,观察比较两组采用介入治疗的途径、穿刺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采取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及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UFH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中外灾害护理教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谢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1期1354-1356,共3页
随着全世界灾害事件数目的增多和影响的扩大,灾害医学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护理人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灾害护理学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美国的一些护理学院为提高护... 随着全世界灾害事件数目的增多和影响的扩大,灾害医学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护理人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灾害护理学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美国的一些护理学院为提高护士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开展了灾害护理的项目和课程[2].日本的一部分护理大学已经认识到灾害护理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将灾害护理学设置到教学计划当中,并进行了灾害护理的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教学大纲的系统性开发和研究[3].在这方面日本护理界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还是空白[4].本文对国内外的灾害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缺陷,对我国如何开展灾害护理教育提供了蓝本,不过一门课程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大努力.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医学 护理教育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黄以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常规治疗组(n=30),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0.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常规治疗组(n=30),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次/d,共14d。常规治疗组常规西药综合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脑水肿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结果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14d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依达拉奉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显著,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醒脑静 脑出血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自动洗胃机洗胃结合催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美春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5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自动洗胃机洗胃结合催吐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为洗胃安全、快速有效的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急诊科急诊洗胃并在本院住院的214例清醒患者,将全部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 目的探讨自动洗胃机洗胃结合催吐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为洗胃安全、快速有效的制定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急诊科急诊洗胃并在本院住院的214例清醒患者,将全部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先催吐后用SC-III型自动洗胃机洗胃,对照组选用SC-III型自动洗胃机洗胃。同时观察记录其洗胃时的情况、洗胃时间,并跟踪其住院时间及其费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洗胃效果一项采用χ2检验,χ2=14.45>χ02.01(3)=11.34,p<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洗胃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三项采用T检验,p均<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自动洗胃机洗胃结合催吐相比较于直接自动洗胃机洗胃,其胃阻塞、误吸、窒息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明显减少了洗胃时间,为急救节约了时间,进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与节约了住院费用,应该作为清醒病人洗胃的常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洗胃机洗胃 催吐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桂根 《右江医学》 2008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2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两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根据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微创组的治愈... 目的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2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两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根据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微创组的治愈率(21%)和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保守组(3.8%、37.5%),病死率(12.5%)明显低于保守组(46.2%)。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明显降低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立军 秦辉 陈永华 《右江医学》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血运重建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ACS非血运重建患者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ACS非血运重建患者84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n=...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非血运重建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ACS非血运重建患者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ACS非血运重建患者84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n=44)及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组(B组,n=40)。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联合抗血小板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75 mg/d维持。两组患者随访1~4年,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抗血小板组非致死性MI、复发性心绞痛及因症状性心肌缺血再住院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亦低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CS非血运重建患者给予较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较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可进一步受益且服药安全性并未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心包内溶纤维蛋白疗法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锋 赵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0期74-74,76,共2页
目的探讨心包内溶纤维蛋白疗法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的疗效情况。方法9例化脓性心包炎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缓慢灌注链激酶,放置引流管。结果接受链激酶治疗的患者全部在4d内引流干净,平均引流(43±18)mL脓液,并未出现... 目的探讨心包内溶纤维蛋白疗法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的疗效情况。方法9例化脓性心包炎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缓慢灌注链激酶,放置引流管。结果接受链激酶治疗的患者全部在4d内引流干净,平均引流(43±18)mL脓液,并未出现出血、低血压等副作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包渗出物以及心包肥厚的发生。结论早期心包穿刺配合溶纤维蛋白疗法可能是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心包炎 链激酶 溶纤维蛋白疗法
下载PDF
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小勇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5期56-56,58,共2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奥曲肽,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奥曲肽,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观察各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率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及螺内酯对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碧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及螺内酯对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及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联...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及螺内酯对顽固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及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及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反弹现象低,推荐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倍他乐克 螺内酯 高血压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胺碘酮、缬沙坦与波依定合用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复律后窦律维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锋 曾高峰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成功复律75例,随机分成Ⅰ组(缬沙坦+胺碘酮+波依定)38例和Ⅱ组(倍他乐克+胺碘酮+波依定)37例,治疗随访时间...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成功复律75例,随机分成Ⅰ组(缬沙坦+胺碘酮+波依定)38例和Ⅱ组(倍他乐克+胺碘酮+波依定)37例,治疗随访时间1年,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3、6、12个月内窦律维持率,同时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后6个月窦律维持观察,Ⅰ组高于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12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胺碘酮与波依定合用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其他类药物与胺碘酮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胺碘硐 波依定 合用 高血压 心房颤动 窦律维持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昌元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对其采用米力农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心脏指数(CI)差异。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LVEF、SV及CI均较...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对其采用米力农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心脏指数(CI)差异。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LVEF、SV及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或<0.01);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5%(38/42),不良反应发生率14.3%(6/42)。结论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顽固性心力衰竭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锋 《右江医学》 201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价急性心梗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高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66例为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价急性心梗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高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66例为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心肌酶值、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心肌酶值、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增高(P<0.01);射血分数和溶栓再通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评价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病情轻重及预测急性心梗短期预后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急性心肌梗死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二尖瓣狭窄并发血清学阴性的布鲁氏菌感染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锋 赵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6期122-122,124,共2页
目的研究布鲁杆菌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一例血清学阴性的布鲁氏菌感染患者,通过细菌学检测确诊,并联合积极的内外科治疗。结果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如果患者有发热、寒颤以及心血管异常等症状体征,应高度重视... 目的研究布鲁杆菌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一例血清学阴性的布鲁氏菌感染患者,通过细菌学检测确诊,并联合积极的内外科治疗。结果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如果患者有发热、寒颤以及心血管异常等症状体征,应高度重视布鲁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并尽早进行血液培养加以确诊。血清学试验阴性者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一旦确诊,应该立刻给予联合抗生素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清学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主生 伍寒松 吴声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2098-2099,2115,共3页
目的:观察EPO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HF患者212例,随机分为非EPO治疗组(56例)和EPO治疗组(156例)。其中非EPO治疗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EPO治疗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和EPO治疗,直至临床观察结束。治疗后观察心... 目的:观察EPO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HF患者212例,随机分为非EPO治疗组(56例)和EPO治疗组(156例)。其中非EPO治疗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EPO治疗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和EPO治疗,直至临床观察结束。治疗后观察心功能指标改变。结果:156例心衰患者经过EPO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均较非EPO治疗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其中尤以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最为明显(P<0.01)。156例EPO治疗组患者中116例心衰伴贫血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较40例心衰不伴贫血患者更为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对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主要是因为EPO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EPO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有独立于促红细胞生成以外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