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微微 陈灿 +4 位作者 黄璜 任勃 周晶 李桂香 王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7,共9页
于2018—2019年分别设置垄作稻鱼鸡(RFC)、垄作稻鱼(RF)、垄作稻鸡(RC)和垄作单稻(CK)4个处理,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2 a RC、RFC... 于2018—2019年分别设置垄作稻鱼鸡(RFC)、垄作稻鱼(RF)、垄作稻鸡(RC)和垄作单稻(CK)4个处理,研究垄作稻鱼鸡共生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2 a RC、RFC处理水稻成熟期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提高,且RC、RFC处理全磷含量与CK均达到显著性差异;2 a RC、RFC处理成熟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RFC处理齐穗期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2 a RFC、RC、RF处理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2018年RF处理水稻产量较CK提高5.75%,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RFC、RC、RF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16.29%、14.03%、9.35%。综上可知,RC和RFC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可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优选模式,尤其是RFC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梁玉刚 李静怡 +3 位作者 王丹 余政军 黄璜 陈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75,共11页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群体生长速率
下载PDF
稻鸭共育下施用生物炭对水稻茎秆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孟祥杰 梁玉刚 +5 位作者 邹紫茵 王忍 苏雨婷 龚向胜 黄璜 陈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25-3134,共10页
水稻倒伏可降低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稻作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探究生物炭及稻鸭共育结合对水稻茎秆及倒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生物炭+鸭(CD)、生物炭+不养鸭(CR)、不施生物炭+养鸭(D)及不施生物炭+不养鸭(R)的大田对比试验,分析... 水稻倒伏可降低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稻作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探究生物炭及稻鸭共育结合对水稻茎秆及倒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生物炭+鸭(CD)、生物炭+不养鸭(CR)、不施生物炭+养鸭(D)及不施生物炭+不养鸭(R)的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水稻茎秆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及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与R处理相比,CD、CR、D水稻的重心高度与节间长度均有所降低,茎粗与节间充实度均有所增加,维管束面积得到了显著提高,第1节、第2节、第3节的增幅分别为24.15%~35.91%、12.75%~62.19%、4.66%~73.87%,水稻维管束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同时,水稻各节间的弯曲力矩及倒伏指数均有所下降,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的弯曲力矩下降幅度分别为24.05%~31.65%、24.55%~26.27%、32.28%~37.83%、21.79%~32.37%,第1节、第2节的倒伏指数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5.69%~52.04%、38.86%~48.16%,水稻茎秆抗折力也有所增加,第1节、第2节的抗折力增幅分别为19.86%~54.02%、20.62%~39.23%;茎秆抗折力与节间充实度、茎粗呈正相关,与长度呈负相关;各节间倒伏指数与节间充实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节间长度与弯曲力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稻鸭共育下施用生物炭可降低重心高度,提高节间充实度,改变维管束形态,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育 生物炭 形态结构 解剖结构 倒伏
原文传递
鸭品种对稻鸭共生系统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印 余政军 +4 位作者 王忍 吕广动 陈灿 黄璜 陈治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1,共9页
以水稻常规单作为对照(CK),研究水鸭(SY)、洋鸭(YY)和绿头鸭(LTY)对稻鸭共生系统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稻田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稻鸭共生系统鸭品种选择及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稻鸭共生处理总体上均降低土... 以水稻常规单作为对照(CK),研究水鸭(SY)、洋鸭(YY)和绿头鸭(LTY)对稻鸭共生系统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稻田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稻鸭共生系统鸭品种选择及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稻鸭共生处理总体上均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H值均升高;YY和LTY处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穗总粒数均显著降低,SY处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虽有所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3个稻鸭共生处理的经济效益均提高,表现为YY>LTY>SY>CK。综上,稻鸭共生有利于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YY处理最优,LTY处理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鸭品种 土壤养分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鱼排泄物与分泌物对水稻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姣龙 陈璐 +2 位作者 王忍 陈灿 黄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79,共6页
为探究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类排泄物及分泌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方式,进行施加排泄物+鱼池水灌溉(MP)、施加排泄物+自来水灌溉(MW)、常规自来水灌溉栽培(CK)的比较实验。通过模拟稻-鱼共生系统,测定土壤... 为探究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类排泄物及分泌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方式,进行施加排泄物+鱼池水灌溉(MP)、施加排泄物+自来水灌溉(MW)、常规自来水灌溉栽培(CK)的比较实验。通过模拟稻-鱼共生系统,测定土壤全量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灌浆期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探究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鱼排泄物及分泌物对土壤全量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全量养分的检测结果显示,10月21日(水稻收割后)MP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高于CK处理。10月21日,各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MP>MW>CK),MP与MW处理的脲酶活性分别是CK的2.25倍和1.75倍;影响指数表明,相较CK,MP和MW对脲酶活性的促进率分别达到10%~125%和70%~75%,对蔗糖酶活性的促进率分别达2.9%~28.4%和14.1%~44.3%,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率为10%~125%和106%~254%。综上分析表明,鱼类排泄物和分泌物的加入在水稻生长后期提高了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了土壤全氮、全钾含量,鱼类溶于水的分泌物增加了土壤全磷含量,起到不间断施肥的作用。稻鱼共生模式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保证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有利于稻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鱼共生系统 鱼类排泄物 土壤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稻鸭共生系统中鸭品种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印 余政军 +4 位作者 吕广动 王忍 陈灿 黄璜 陈治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5,共8页
鸭子品种间的差异对稻鸭共生系统中水稻的生长特性可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鸭子品种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水鸭(SY)、洋鸭(YY)和绿头鸭(LTY)3个常见鸭品种作为处理,以水稻常规单作(CK)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 鸭子品种间的差异对稻鸭共生系统中水稻的生长特性可能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鸭子品种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水鸭(SY)、洋鸭(YY)和绿头鸭(LTY)3个常见鸭品种作为处理,以水稻常规单作(CK)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水稻根部、茎部、叶部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Y和LTY处理虽然在水稻生育前期对水稻根、茎、叶部性状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株高除外),使其性状表现相比CK显著性降低,但YY和LTY处理缓解了根、茎、叶的衰老和退化,使其性状在水稻生育后期显著优于CK,最终通过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显著降低了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SY处理仅在齐穗期显著提高了叶干重,在其余时期对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稻鸭共生系统鸭子品种的搭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鸭品种 水稻 根茎叶 产量
原文传递
长期应用稻鳖共生系统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丁姣龙 孟祥杰 +4 位作者 王忍 陈璐 周晶 陈灿 黄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60-1868,共9页
【目的】探究长期应用稻鳖共生系统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稻鳖共生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稻鳖共生田(RT2)、5年稻鳖共生田(RT5)和8年稻鳖共生田(RT8... 【目的】探究长期应用稻鳖共生系统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稻鳖共生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稻鳖共生田(RT2)、5年稻鳖共生田(RT5)和8年稻鳖共生田(RT8)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比分析不同应用年限稻鳖共生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长期应用稻鳖共生系统明显提高稻田土壤的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及土壤pH,5年稻鳖共生田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2年稻鳖共生田(P<0.05,下同),8年稻鳖共生田的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2年稻鳖共生田,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以5年稻鳖共生田最高,8年稻鳖共生田最低。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PD wholetree指数和Chao1指数均表现为RT5处理>RT8处理>RT2处理。各样本检测到的细菌类群隶属于51门136纲192目337科557属和113种。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稻鳖共生田土壤细菌的主要优势菌群;不同年限的稻鳖共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种均匀度上,RT2处理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的相对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RT8处理则仅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4种菌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应用稻鳖共生系统可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维持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增加稻田土壤细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生系统 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养分含量
下载PDF
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伍世豪 罗雨聪 +5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王忍 张印 张泉 马学虎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49-255,共7页
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10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种复... 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10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种复合种养模式,对不同模式土壤的养分含量、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养分方面,DHY和DNY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因为蛙类与鱼类的活动可以加快全量养分的溶解,从而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稻鱼共生82 d后,与HX处理相比,DHY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4.7%、31.7%、16.6%,容重则降低了7.1%,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产量方面,各处理的实际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能够达到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合种养 土壤 理化性质 产量
下载PDF
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陈灿 汤伟 +4 位作者 黄璜 任勃 周天送 吴良洁 王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5%~38.89%、5.45%~13.79%、6.19%~61.79%,净茭产量提高了5.10%~19.54%,采茭期茭白茎、叶、净茭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4.41%~16.58%、10.28%~15.15%、10.57%~21.45%。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了25.74%,但在孕茭期茎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6.76%;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孕茭期茎的氮含量显著减少了23.75%,在分蘖期叶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2.08%,2a全生育期同一器官的钾含量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养分积累,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在分蘖期叶的氮、磷、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减少26.04%、27.27%、30.11%,但在采茭期茎的氮、钾积累量和叶的氮、磷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增加18.80%、38.41%和44.77%、35.71%;2022年在氮肥减量、饲料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磷积累量和茎的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显著增加30.0%和30.77%。关于养分分配,2种处理的茭白在孕茭期和采茭期氮素的分配均以茎、叶为主,而磷、钾元素的分配均以茎为主,茎分配比例在42%~66%。对于养分转运,2021年2种处理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转运上大多为表现为“库”器官,而在钾转运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钾转运量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因此,在茭虾共作模式中适当减少肥料、饲料的投入,能促进形成合理的源库关系,有利于茭白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小龙虾 土壤氮 土壤磷 干物质 养分积累
下载PDF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玲 吕广动 +3 位作者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65-167,172,共4页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龙虾 生态种养模式 效益
下载PDF
稻田养蛙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学虎 黄璜 +3 位作者 陈灿 王忍 张印 伍世豪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1,37,共6页
稻田养蛙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生态种养模式,稳粮增效、减肥减药作用明显。本文以国内代表性研究和典型生产为基础,系统综述了稻田养蛙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要点,分析了稻蛙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明了目前稻田养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并分析... 稻田养蛙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生态种养模式,稳粮增效、减肥减药作用明显。本文以国内代表性研究和典型生产为基础,系统综述了稻田养蛙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要点,分析了稻蛙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明了目前稻田养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并分析了稻田养蛙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蛙 稳粮增效 减肥减药
下载PDF
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土壤与水体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伟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490-49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及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选取稻鸭、稻鳅、稻鳖、稻蟹等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式的土壤肥力性状变化、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土壤生物变化和水稻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主要通过养... 为研究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及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选取稻鸭、稻鳅、稻鳖、稻蟹等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式的土壤肥力性状变化、水体理化性状变化、土壤生物变化和水稻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主要通过养殖动物的粪便来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大多数模式都是通过养殖动物在田间的活动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或土壤团聚化程度来改善土壤结构。不同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不同,多数模式能增加水体溶氧,但对温度无显著影响;稻鸭和稻鸭虾模式均降低了藻类种类数量和总生物量,减轻了水体污染程度,提高了水体稳定性。不同模式通过养殖动物的活动有效降低了杂草种类和生物量,明显改善了群落结构。各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增加,稻蛙模式中青蛙粪便可为微生物的增殖提供良好条件,显著提高了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不同的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增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种养模式中饲料的投入和动物排泄物增加了土壤养分;二是动物在田间的活动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团聚化程度,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种养 土壤 理化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中国生态学技术改善稻米品质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灿 焦文献 +1 位作者 袁娇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技术 水稻 合理栽培与耕作 稻田生态种养 重金属生态调控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玉刚 陈奕沙 +4 位作者 陈璐 孟祥杰 陈灿 黄璜 余政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7,共9页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水稻根系生长性状和生理活性的特征。结果表明:2 a中垄作稻鱼鸡共生不同处理间水稻根系形状结构和生理活性存在一定差异。RFC和RC处理间的水稻根干物质、根冠比、根体积、根数、最长根长及齐穗后的根系氧化活力和伤流液等指标差异不显著,二者略优于CK(部分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根系体积较CK分别增加0.77%~14.05%和0.10%~13.88%,根系氧化活力较CK分别增加2.15%~13.48%和0.64%~10.05%;RF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各构成指标、根系氧化活力和根伤流液均较CK显著降低,其中根系干物质、根系体积、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伤流液减幅分别为24.62%~50.70%,7.80%~47.45%,10.49%~21.68%,24.39%~39.25%。综上所述,垄作稻鱼鸡和垄作稻鸡共生模式下,水稻根系体积、根冠比、根数和最长根长等形态指标整体高于水稻常规垄作栽培,并且齐穗后的根系生理活性得到提高,利于减缓水稻后期根系的衰老,从而为水稻地上部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垄作 稻鱼鸡共生 根系干物质 根数 根系氧化活力
下载PDF
厢作免耕下生态种养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璐 陈灿 +4 位作者 黄璜 任勃 王忍 梁玉刚 周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4-1365,共12页
为明确厢作免耕养鸭、养鱼模式对双季稻田CH_(4)、N_(2)O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了解稻田厢作免耕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本研究设置厢作免耕养鸭(W-RD)、厢作免耕养鱼(W-RF)、厢作免耕(W-CK)、平作... 为明确厢作免耕养鸭、养鱼模式对双季稻田CH_(4)、N_(2)O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了解稻田厢作免耕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本研究设置厢作免耕养鸭(W-RD)、厢作免耕养鱼(W-RF)、厢作免耕(W-CK)、平作翻耕养鸭(F-RD)、平作翻耕养鱼(F-RF)和平作翻耕(F-CK)6个处理进行大田对比试验,采用密闭静态箱法收集CH_(4)和N_(2)O的排放量,探究双季早晚稻田CH_(4)和N_(2)O的累积排放量、GWP和GHGI。结果表明:早稻CH_(4)累积排放量在分蘖末期-孕穗期阶段排放最多,晚稻CH_(4)累积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返青-分蘖末期阶段,相对于晚稻,早稻CH_(4)排放量占双季稻总排放量的61.60%~77.00%。早稻和晚稻的N_(2)O累积排放量均在分蘖末期-孕穗期阶段排放最多,W-CK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最高为7.85 kg·hm^(-2),F-RF处理最低为2.64 kg·hm^(-2),且W-CK与F-RF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厢作免耕各处理早晚稻累积N_(2)O排放的CO_(2)当量均显著高于平作翻耕各处理,且厢作免耕与平作翻耕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处理。双季稻全球增温潜势(总GWP)和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总GHGI)均以F-CK处理最高(总GWP为25258.08 kg·hm^(-2),总GHGI为4501.41 kgCO_(2)-eq·kg^(-1)),以W-RF处理最低(总GWP为14819.94 kg·hm^(-2),总GHGI为2322.83 kgCO_(2)-eq·kg^(-1)),W-RF处理总GWP和总GHGI分别低于F-CK处理41.33%、48.40%,均达到显著差异。双季水稻总产量中W-RF和F-RF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RF和F-RF处理周年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3.36、13.20 t·hm^(-2)。综上所述,厢作免耕养鱼模式(W-RF)与其他处理相比既可保证水稻高产又可降低GWP和GHGI,而厢作免耕养鸭模式(W-RD)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稻鱼共生 厢作免耕 甲烷 氧化亚氮
下载PDF
稻-鱼-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娇 梁玉刚 +1 位作者 陈灿 王华 《湖南农业》 2021年第8期24-25,共2页
(续第7期第32页)稻-鱼-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良好的土壤环境、浅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来源、通过人工改造稻田,既种植水稻又混合养殖鱼虾,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农民增收... (续第7期第32页)稻-鱼-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良好的土壤环境、浅水环境和丰富的饵料来源、通过人工改造稻田,既种植水稻又混合养殖鱼虾,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种立体综合种养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改造 浅水环境 农民增收 复种指数 灌溉水资源 综合种养 生产方式 土壤环境
下载PDF
不同稻鱼模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璐 陈灿 +4 位作者 黄璜 隆斌庆 马微微 王忍 张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38,共7页
以Y两优800、黄华占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稻鲫鱼模式(FR)、稻鳅模式(LR)、常规栽培模式(对照,CK),研究不同稻鱼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再生稻稻米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FR... 以Y两优800、黄华占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稻鲫鱼模式(FR)、稻鳅模式(LR)、常规栽培模式(对照,CK),研究不同稻鱼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再生稻稻米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FR处理能显著提高两季稻谷总产量,黄华占和Y两优800的增幅分别为10.31%和9.80%,LR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2个水稻品种再生季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均高于头季。黄华占再生季稻米整精米率较头季显著增加了20.16~22.25个百分点,且两季糙米率均以LR处理最高;Y两优800两季糙米率则以FR处理最高。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均表现为再生季显著低于头季,头季均以LR处理最低;2个水稻品种稻米长宽比均表现为再生季大于头季,FR和LR处理与CK均无显著差异。黄华占再生季稻米糊化温度显著低于头季,而Y两优800则相反;2个水稻品种头季稻米胶稠度均表现为LR、FR处理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27.12%~52.24%和12.54%~29.35%,但LR处理稻米胶稠度在再生季均表现为较CK降低。2个水稻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再生季显著高于头季,以LR处理最低;2个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再生季高于头季,除黄华占头季外,均以LR处理最高,且再生季均表现为LR、FR处理显著高于CK。综上,FR模式能显著提高两季稻谷总产量,FR、LR模式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头季、再生季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稻鱼 稻鳅 水稻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湖南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品种优选研究
18
作者 王忍 黄璜 +7 位作者 陈灿 马微微 马昀君 张印 马学虎 罗雨聪 陈烈臣 罗明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稻田养鸭作为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湖南发展迅速。为筛选出适宜湖南稻鸭生态种养的水稻品种,2021年向全省征集17个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沙县进行试种展示。结果表明,悦两优美香新占的稻谷产量和稻米产量分别为8.69 t/hm^(2)和5.90 t/hm^(... 稻田养鸭作为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湖南发展迅速。为筛选出适宜湖南稻鸭生态种养的水稻品种,2021年向全省征集17个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沙县进行试种展示。结果表明,悦两优美香新占的稻谷产量和稻米产量分别为8.69 t/hm^(2)和5.90 t/hm^(2),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2.75%和0.8%,谷草比和收获指数分别为1.08和0.52,株高适中,且遭遇大风天气无倒伏情况发生,可作为湖南稻鸭模式主推水稻品种;湘岳占、悦两优钰占和吨两优900这3个品种可作为稻鸭模式的适宜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鸭生态种养 品种筛选 湖南
下载PDF
不同作物+小龙虾种养模式作物产量及氮、磷平衡分析
19
作者 汤伟 陈灿 +2 位作者 黄璜 周天送 王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3,共10页
设置稻虾连作(RC)、水稻单作(R)、莲虾共作(LC)、子莲单作(L)、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6个处理,研究不同作物+小龙虾种养模式作物的产量、氮和磷吸收量及氮、磷平衡状况,为合理调控生态种养养分循环和平衡、促进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 设置稻虾连作(RC)、水稻单作(R)、莲虾共作(LC)、子莲单作(L)、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6个处理,研究不同作物+小龙虾种养模式作物的产量、氮和磷吸收量及氮、磷平衡状况,为合理调控生态种养养分循环和平衡、促进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RC处理产量因不施肥较R处理显著减少外,LC、ZC处理产量与相应作物的单作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关于作物的氮、磷吸收,RC处理水稻籽粒的磷吸收量较R处理显著减少17.02%,ZC处理净茭和茭白秸秆的氮吸收量较Z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1.47%和21.16%,其余同一作物的2个处理间作物的氮、磷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与相应作物单作处理相比,不同作物+小龙虾处理不仅提高了氮、磷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还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和磷盈余量。因此,为提高农田氮、磷利用率,减少氮、磷环境污染风险,需适当减少农田化肥和饲料的投入,以保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子莲 茭白 小龙虾 氮、磷平衡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厢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马微微 黄璜 +7 位作者 陈灿 任勃 王忍 袁娇 张印 欧林志 马昀君 罗雨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2-2217,共6页
为探明厢作稻鱼鸡共生模式对水稻群体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设置厢作稻田养鸡(RC)、厢作稻田养鱼(RF)、厢作稻田养鸡养鱼(RFC)和厢作常规水稻栽培(CK)4个处理,进行连续2年(2020—2021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C和RFC处理水... 为探明厢作稻鱼鸡共生模式对水稻群体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设置厢作稻田养鸡(RC)、厢作稻田养鱼(RF)、厢作稻田养鸡养鱼(RFC)和厢作常规水稻栽培(CK)4个处理,进行连续2年(2020—2021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C和RFC处理水稻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46.99%和46.32%(P<0.05),水稻成熟期穗干重分别提高了40.85%和33.39%(P<0.05);RC和RFC处理孕穗-齐穗期的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9.83%和33.71%(P<0.05);RFC和RC处理齐穗-灌浆期的群体生长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80.94%和75.34%(P<0.05),光合势较CK分别提高了34.25%和39.74%;RC和RFC处理孕穗期至齐穗期的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3.05%~14.87%和6.45%~19.38%;RC、RFC和RF处理的水稻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0.89%、13.23%和11.56%,RC处理的有效穗数较CK提高了13.25%(P<0.05)。综上,RC和RFC处理能提高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和群体生长速率,增加穗干重,从而达到稳产和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群体生长 水稻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