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地气象台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 被引量:36
1
作者 谷湘潜 李燕 +2 位作者 陈勇 康红文 王鹏云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应用先进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和业务平台,集成并行计算、可视化工具等软件,为我国地方、军队等气象业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经检验系统的24 h晴雨预报准确率可以达80%以上,对暴雨的预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用在海浪... 应用先进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和业务平台,集成并行计算、可视化工具等软件,为我国地方、军队等气象业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经检验系统的24 h晴雨预报准确率可以达80%以上,对暴雨的预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用在海浪预报中,可以显著提高预报准确率。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基层台站的实际业务应用和模式本地化处理,无论从硬件要求,还是软件的应用和预报水平检验,系统都适合省地台站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模式 精细化预报 并行计算 可视化
下载PDF
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叶成志 唐明晖 +1 位作者 陈红专 田莹 《暴雨灾害》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温度梯度直减率以及近地层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中低层冷平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能量锋和露点锋以及近地面层弱辐散、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动力耦合结构是强对流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中低层冷空气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风暴的前期以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为主,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北上过程中与湖南西部不断新生的对流回波结合后发展成飑线,飑线维持、发展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低层辐散、速度大值区等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中低层明显的钩状回波结构、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值为靖州强冰雹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低仰角距离地面1 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 m.s-1)则为道县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对流潜势 触发机制 预警依据 LAPS局地分析资料
下载PDF
一次南岭山脉前汛期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炜 叶成志 +2 位作者 王东海 唐明晖 陈红专 《暴雨灾害》 2018年第6期511-521,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2E卫星黑体亮温(TBB)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17—18日南岭山脉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前期,受地面倒槽与辐合线影响出现暖区降水,后期随...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2E卫星黑体亮温(TBB)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17—18日南岭山脉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前期,受地面倒槽与辐合线影响出现暖区降水,后期随着地面冷空气侵入配合低空切变线与高空槽东移南压迅速转变为锋面降水,强降水落区与南岭山脉走向一致,大暴雨由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入和有利地形作用造成;大冰雹、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暖区降水时段,暖区短时强降水以高质心降水为主,锋面越山之后强天气主要为低质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较少出现。(2)雷达回波图上中层径向辐合的出现,对雷暴大风具有预警参考意义;中气旋、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等回波特征对提前预警大冰雹有一定的指示作用。(3)不同类型强天气发生的大气层结条件存在差异,上层干区深厚、低层湿度条件较好有利于产生大冰雹,大的0—6 km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冰雹增长;大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是预报雷暴大风的一个参考指标;整层温度露点差和DCAPE小是判断只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参考依据。(4)南岭及其附近地区"喇叭口"地形和迎风坡地形有利于低层气流辐合触发对流,造成暴雨多发和降水时间延长,南岭背风坡的锋生作用使南岭山脉南麓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天气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形影响 南岭山脉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威马逊”台前飑线环境场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明晖 王强 +3 位作者 叶成志 兰明才 王起唤 庄庭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资料、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14年7月18日发生在湘赣地区一次台前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前飑线产生前,对流层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资料、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14年7月18日发生在湘赣地区一次台前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前飑线产生前,对流层低层较好的水汽条件、条件不稳定层结以及两者结合形成的高CAPE值均为其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台风倒槽是此次台前飑线过程主要影响系统,露点锋、地面辐合线为其提供了抬升触发和维持加强机制;台前飑线西移北上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速度大值区、阵风锋。本次台前飑线和以往研究的西风带飑线存在以下差异:本次飑线低层垂直风切变主要是以风速差为主;中高层的冷空气侵入并不明显;在成熟阶段,气压场上也没有明显的雷暴高压,但有明显正变压;本次飑线过程是发生在暖湿的环境条件下,后侧入流为相对湿度较大的东南急流,雨水蒸发并没有西风带飑线强烈;雷达速度图上虽有MARC特征但最大正负速度差值并不是很大(15-27 m/s)。上述特征可能是该台前飑线过境湖南过程中没有造成极端大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前飑线 条件不稳定 露点锋 辐合线 低层暖湿环境 中层径向辐合
下载PDF
基于EC细网格产品对怀化地区日最高气温的预报及订正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强 张骁 王起唤 《贵州气象》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利用EC细网格(ECMWF-thin)0.125°×0.125°格距20时起报地面2 m气温资料,使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至怀化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上,计算出模式预报的日最高气温,对模式预报准确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利用N日误差滑动平均值、... 利用EC细网格(ECMWF-thin)0.125°×0.125°格距20时起报地面2 m气温资料,使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至怀化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上,计算出模式预报的日最高气温,对模式预报准确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利用N日误差滑动平均值、天气分类方法分别对模式预报进行订正分析发现: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ECMWF-thin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降低,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但空间差异不明显;ECMWF-thin日最高气温预报较实况普遍偏低;利用N日误差滑动平均值方法订正,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的提升16%~20%,订正后预报准确率在54%~73%,此方法操作便捷、简单实用;进行天气分类订正后,各类型天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对特定类型天气提升明显,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对日最高气温预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订正 滑动平均 天气类型
下载PDF
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湖南两次飑线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明晖 王强 +1 位作者 徐靖宇 贺科 《暴雨灾害》 2019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5·11"飑线过程发生前冷平流较明显,"6·5"飑线过程发生前暖湿气流更强盛,副热带高压位置不同导致后一过程水汽条件更好;(2)"5·11"飑线过程中层更干,0℃度层高度更低,有利于出现较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小冰雹,而"6·5"飑线过程自由对流高度(LFC)相对较低、低层湿度更大,则易产生更大强度的短时降水;(3)"5·11"飑线过程产生大范围雷暴大风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6·5"飑线过程,但后一过程因地面倒槽发展、暖湿气流更强、低涡东移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增大等原因,更有利于形成局地致灾性大风;(4)"6·5"飑线过程中气旋少且维持时间短,以及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径向速度图上雷暴大风特征不够典型,其预警难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低层暖平流强迫 垂直风廓线 零度层高度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湖南不同季节飑线过程的对比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强 唐明晖 +1 位作者 王起唤 张骁 《干旱气象》 2018年第5期782-793,共12页
利用多种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14年春季和夏季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分别简称"3. 28"飑线和"7. 18"飑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条件下,中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具有一定的... 利用多种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14年春季和夏季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分别简称"3. 28"飑线和"7. 18"飑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条件下,中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具有一定的上干下湿层结特征,飑线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附近触发,但两次过程的热动力结构及雷达回波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在物理量场上,"7. 18"飑线的热力特征更强,K指数、SI、CAPE、DCAPE等均强于"3. 28"飑线,但层结不稳定及垂直上升运动、深层垂直风切变等动力条件则前者弱于后者;雷达回波上,低仰角速度大值区、中层径向辐合,均为两次过程的预报预警着眼点,但"3. 28"飑线速度大值区范围大、出现类似"牛眼"的速度对,弓形回波特征更明显,出现多个中气旋;"3. 28"飑线的VIL和ET明显低于"7. 18"飑线,因此预警时需根据季节适当调整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季节 飑线 对比分析 中气旋
下载PDF
利用MM5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勇 江海生 +2 位作者 郭蓉芳 王光明 向进业 《广西气象》 2005年第A01期94-96,共3页
介绍了怀化市气象台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系统(MM 5)开展精细化预报制作的情况。提出随着地市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的全面建成,特别是微机版本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 5)在地市级气象台站应用,使得地市级... 介绍了怀化市气象台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系统(MM 5)开展精细化预报制作的情况。提出随着地市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的全面建成,特别是微机版本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 5)在地市级气象台站应用,使得地市级气象台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服务成为可能。并简单地介绍了精细化预报的制作方法、预报产品种类、精细化预报产品对外发布的方式以及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 开展 精细化预报 预报业务 精细化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地市级气象台 9210工程 气象台站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最低和最高温度的数值预报在怀化的释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光明 王文闻 +1 位作者 王起唤 彭艳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318-6320,6345,共4页
对ECMWF-thin、T639-thin数值模式产品与怀化市11个县市区气象站点每天的高低温实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预报准确率较低,只有通过误差滑动平均订正后,EC前2 d预报准确率分别达74.4%、70.0%,T639分别为60.2%、58.4%;低温预报准确率较... 对ECMWF-thin、T639-thin数值模式产品与怀化市11个县市区气象站点每天的高低温实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预报准确率较低,只有通过误差滑动平均订正后,EC前2 d预报准确率分别达74.4%、70.0%,T639分别为60.2%、58.4%;低温预报准确率较高,EC前3 d分别为75.6%、75.1%、72.0%,T639通过误差滑动订正后,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前3 d分别是78.9%、78.9%、62.9%。高温的预报平均偏低(即小于实况),EC略优于T639。晴天、多云、阴天、雨天时,EC高温的系统误差值分别是-4、-3、-2、-1℃,T639分别为-5、-4、-2、-0.5℃;只有在预报阴天和雨天时,EC和T639高低温的预报值可以应用于日常预报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数值预报 准确率 误差
下载PDF
2017年夏初邵阳一次龙卷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靖宇 周长青 +1 位作者 陈龙 王强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2期41-46,共6页
该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邵阳站多普勒雷达数据及灾情调查资料等,对2017年6月5日发生在邵阳一次龙卷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龙卷天气过程是在湘中偏南一带由飑线引起的雷暴大风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背景下产生的;5... 该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邵阳站多普勒雷达数据及灾情调查资料等,对2017年6月5日发生在邵阳一次龙卷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龙卷天气过程是在湘中偏南一带由飑线引起的雷暴大风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背景下产生的;500 h Pa低槽发展东移,700 h Pa湘西北有低涡形成,人字形切变位于湘西一带,且湘中地区中低层急流明显,为本次飑线过程提供水汽和动力条件;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叠加较高的K指数,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高的CAPE值为邵东龙卷提供了良好的不稳定条件。多单体风暴组成的飑线及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特征、明显的前后侧入流缺口、倾斜的悬垂回波、龙卷发生时深厚且底部接地(0.3 km)的中气旋以及龙卷涡旋TVS特征等雷达回波特征为本次龙卷及雷暴大风天气的识别和预警提供了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飑线 中气旋 龙卷涡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