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区开沟沥水工程灭螺效果与防洪安全性动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政 魏望远 +2 位作者 刘乾辉 胡本骄 孙泽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探索开沟沥水工程的灭螺效果和防洪安全性,并探讨最优工程设计方案。方法对开沟沥水工程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工程发挥效果的指标参考值。以洞庭湖区岳阳市南湖新区堤外洲滩为例,截取与大堤中心线垂直的洲滩横截面进行研究,以FLAC^(... 目的探索开沟沥水工程的灭螺效果和防洪安全性,并探讨最优工程设计方案。方法对开沟沥水工程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工程发挥效果的指标参考值。以洞庭湖区岳阳市南湖新区堤外洲滩为例,截取与大堤中心线垂直的洲滩横截面进行研究,以FLAC^(3D)软件,按照不同水位的情况,对开沟沥水工程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动态模拟。结果当相对地下水位下降达0.35 m,洲滩土壤含水量相应降低时,开沟沥水工程将发挥灭螺效果。软件动态模拟分析表明,横沟1、纵沟与大堤堤脚应分别保持25 m和13 m以上的安全距离;横沟、纵沟的挖深以1.2 m、1.0 m为宜;当枯水期洲滩宽度在500 m以下时,设置1条横沟即可,宽度超过500 m则应设置间距300 m的2条横沟。结论开沟沥水工程灭螺效果良好。合理设计纵沟、横沟、堤脚之间距离和挖沟深度,可优化工程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血吸虫病 开沟沥水工程 动态模拟分析 洞庭湖
原文传递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发展的结合点
2
作者 胡素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医院建设 政治思想工作 医院管理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螺洲滩与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环境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盛邦 李林瀚 +6 位作者 周艺彪 伍劲屹 宋秀霞 何忠 蔡斌 游加边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比较东洞庭湖有螺洲滩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各环境因素的差别,探究洲滩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地理位置较近的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各1块,20m&#215;20m网格设置检测点,对各检测点... 目的:比较东洞庭湖有螺洲滩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各环境因素的差别,探究洲滩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选取东洞庭湖地理位置较近的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和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各1块,20m&#215;20m网格设置检测点,对各检测点进行钉螺调查和钉螺死活鉴定,同时测量检测点的高程、土壤含水量、pH和温度。结果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高程、土壤pH和温度均小于君山公园有螺洲滩(P〈0.01);君山公园有螺洲滩不同活螺密度的高程、土壤水分含量、pH和温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螺组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和pH高于其他有螺组(P〈0.01),活螺密度为1~12只/0.1 m2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余4组(P〈0.01),其高程也低于活螺密度为25~39只/0.1 m2和〉39只/0.1 m2的滩地(P〈0.01),无螺组的土壤pH高于其他有螺组(P〈0.01),活螺密度1~12只/0.1 m2的土壤温度低于25~39只/0.1 m2的温度(P〈0.05);有螺洲滩不同死螺密度组的水分含量和高程差异没有意义(P〉0.05),但土壤pH和温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钉螺死亡组的土壤pH高于死亡2只、3只和3只以上的组(P〈0.05),无钉螺死亡组土壤温度高于其余有钉螺死亡组(P〈0.05)。结论在东洞庭湖,洲滩的高程、土壤含水量、pH值和温度可能是影响钉螺分布的因素,而高程、土壤pH和温度则可能是影响钉螺自然消亡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有螺洲滩 自然消亡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区钉螺自然消亡与水位关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建川 周艺彪 +7 位作者 李林瀚 伍劲屹 郑盛邦 宋秀霞 何忠 蔡斌 游加边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比较三峡建坝前后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淹天数的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 选取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和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各1块,以20 m×20 m机械布点,对各检测点进行螺情调查,同... 目的 比较三峡建坝前后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和有螺洲滩水淹天数的差异,探究钉螺自然消亡的原因。方法 选取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钱粮湖)和有螺洲滩(君山公园)各1块,以20 m×20 m机械布点,对各检测点进行螺情调查,同时测量检测点的高程以及收集相应水文站的水位数据,计算各自水淹天数。结果 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的历年水淹天数均多于君山公园有螺洲滩(P〈0.01);对于钱粮湖洲滩,钉螺自然消亡前与消亡后至建坝前水淹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亡前、消亡后至建坝前的水淹天数均多于建坝后(P1〈0.05,P2〈0.01);三峡建坝前,钱粮湖钉螺自然消亡洲滩水淹天数多于建坝后(P〈0.05),君山公园有螺洲滩水淹天数也多于建坝后(P〈0.01);君山公园洲滩钉螺密度同水淹天数未见明显的相关(rs=0.008,P〉0.05),所有有螺框检测点水淹天数的95%参考值范围为76~251 d。结论 在东洞庭湖,水淹时间的长短和三峡大坝的建立运行可能不是钉螺自然消亡的直接原因,而后者有可能改变钉螺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词]钉螺 三峡工程 水位 自然消亡 东洞庭湖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钱粮湖地区垸外洲滩钉螺自然消长情况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林瀚 周艺彪 +8 位作者 姚保栋 伍劲屹 郑盛邦 宋秀霞 何忠 游加边 蔡斌 赵根明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钱粮湖地区垸外钉螺自然消长的变化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988-2011年间钱粮湖地区垸外的查螺资料,逐年比较螺情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这些螺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88-2011年...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钱粮湖地区垸外钉螺自然消长的变化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988-2011年间钱粮湖地区垸外的查螺资料,逐年比较螺情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这些螺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88-2011年垸外洲滩每年查螺面积未变化,均为433.2 hm2。1988-1998年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但钉螺死亡率有下降趋势(P<0.05);感染性钉螺密度与钉螺死亡率(R=0.640,P<0.05)、钉螺感染率(R=0.639,P<0.05)和活螺平均密度(R=0.646,P<0.05)呈正相关,未发现其它螺情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1999年查螺仅发现7只钉螺,其中1只活螺,无感染性钉螺;2000-2011每年均未查到活螺。结论钱粮湖垸外洲滩1988-1998年活螺平均密度变化不明显,1999年后钉螺数量骤减,直至目前仍维持无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自然消长 监测 血吸虫病 洲滩 钱粮湖地区
原文传递
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分布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林瀚 周艺彪 +7 位作者 郑盛邦 伍劲屹 宋秀霞 何忠 游加边 蔡斌 赵根明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2-26,31,共6页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探索钉螺消亡的可能原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对钱粮湖、建新、君山公园地区进行水体单壳类软体动物调查,对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后,对数据进行Shap...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探索钉螺消亡的可能原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对钱粮湖、建新、君山公园地区进行水体单壳类软体动物调查,对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后,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现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所收集样本初步鉴定为腹足纲3科6种:圆口螺科包括湖北钉螺,豆螺科包括纹沼螺、长角涵螺、中华沼螺、赤豆螺,椎实螺科1种未鉴定到种,暂定为萝卜螺。君山公园外洲水体共采集到单壳类软体动物4 553只,其中钉螺1 264只;建新未采集到钉螺,其余单壳类软体动物共计336只;而钱粮湖仅采集到7只长角涵螺、2只中华沼螺和1只纹沼螺。3个现场螺类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5,P<0.01)。钱粮湖地区、建新地区及君山公园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02 8、0.718 6及0.678 8,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21 5、1.431 3及1.199 9。结论钱粮湖地区钉螺消亡的同时,其他种类单壳类软体动物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已十分稀少,两者原因是否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自然消亡 血吸虫病 软体动物 分布 东洞庭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