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湖南板溪群 被引量:22
1
作者 唐晓珊 黄建中 何开善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本文以地层序列、年代地层格架、古地磁、岩浆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研究之成果,论证湖南板溪群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原地—准原地沉积地层,不是“增生杂岩”或“洋壳残片”。湖南自早元古代陆壳形成以后,至中生代前... 本文以地层序列、年代地层格架、古地磁、岩浆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研究之成果,论证湖南板溪群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原地—准原地沉积地层,不是“增生杂岩”或“洋壳残片”。湖南自早元古代陆壳形成以后,至中生代前没有洋盆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板溪群 湖南 元古代
下载PDF
华南地体北缘(湖南部分)前寒武纪地层 被引量:9
2
作者 唐晓珊 黄建中 张纯臣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4年第4期303-310,共8页
运用构造解析和多重地层研究手段,将华南地体北缘(湖南部分)的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大江边组;震旦纪泗洲山组、天子地组、正园岭组、埃岐岭组、丁腰河组。测得大江边组的沉积年龄859—866Ma,泗洲山组为794... 运用构造解析和多重地层研究手段,将华南地体北缘(湖南部分)的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大江边组;震旦纪泗洲山组、天子地组、正园岭组、埃岐岭组、丁腰河组。测得大江边组的沉积年龄859—866Ma,泗洲山组为794Ma,埃岐岭组718—721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前寒武纪 地体
下载PDF
湖南前寒武纪地层古地磁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建中 唐晓珊 +1 位作者 郭乐群 张晓阳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6年第3期204-212,共9页
探讨了湖南前寒武纪地层的地磁学特征,利用其古磁极论证了湖南前寒武纪武陵运动、雪峰运动与冷家溪群、板溪群(高涧群)、震旦系之间的时空关系。古地磁极移轨迹曲线表明:湖南微陆块与扬子古陆有密切的亲缘性。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地层 古地磁 地质意义 湖南
下载PDF
湘赣边境文家市一带冷家溪群浅变质岩小构造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宝华 《江西地质》 1995年第3期169-176,共8页
本文着重讨论了湘赣边境文家市一带冷家溪群浅变质岩中的面理与线理及其组合特征,即层理、劈理及窗棂构造、布丁构造、褶纹线理、交线线理、滑痕线理、拉伸线理等,并论证了冷家溪群至少经历的四次主要变形。
关键词 冷家溪群 浅变质岩 小构造特征 变质岩 湘赣边境
下载PDF
浅论穿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恒生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3期272-273,F003,共3页
笔者认为,穿时具有明确的定义。从理论上说,穿时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罗列出可靠的资料进行论证却并非轻而易举和处处可行。但目前存在一些轻言穿时或论证不当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地层学表述上的混乱,淡化了穿时概念... 笔者认为,穿时具有明确的定义。从理论上说,穿时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罗列出可靠的资料进行论证却并非轻而易举和处处可行。但目前存在一些轻言穿时或论证不当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地层学表述上的混乱,淡化了穿时概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穿时 地层 划分
下载PDF
花岗岩在剪切带中定位机制的几个实例——赴英考察报告节摘
6
作者 洪大卫 郑基俭 周良忠 《南方国土资源》 1989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介绍了不列颠群岛地质背景和花岗岩在剪切带中定位机制的几个实例,即Donegal、Strantian,Ox山脉花岗岩和Ardnamurchan中心杂岩体。它是作者访英考察报告中的主要部分,也是英国花岗岩及其定位机制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了解花岗岩研究... 本文介绍了不列颠群岛地质背景和花岗岩在剪切带中定位机制的几个实例,即Donegal、Strantian,Ox山脉花岗岩和Ardnamurchan中心杂岩体。它是作者访英考察报告中的主要部分,也是英国花岗岩及其定位机制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了解花岗岩研究的现代水平,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定位机制 实例 英国
下载PDF
刻图法及其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7
作者 范佛伦 《地矿测绘》 1994年第4期37-38,共2页
刻图法及其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范佛伦(湖南省地矿局区调所衡阳421008)我所于1972年引进刻图法,使用于地质制图,采用全要素刻图或刻与绘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完成1:20万及1:5万区域地质矿产、水文地质等100多幅,... 刻图法及其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范佛伦(湖南省地矿局区调所衡阳421008)我所于1972年引进刻图法,使用于地质制图,采用全要素刻图或刻与绘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完成1:20万及1:5万区域地质矿产、水文地质等100多幅,印刷原图近500多版。同时完成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图法 地质制图 刻图膜片 刻图仪 居民地 湖南省地矿局 刻针 注记剪贴 印刷原图 地质界线
下载PDF
湘西北地区志留、泥盆系遗迹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欣平 王大任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5-489,530-532,共15页
记述了湘西北地区志留、泥盆系的遗迹化石14属,28种、亚种(包括15新种,2新亚种)。这些遗迹化石主要集中于Traueumichis-Arthrophycus群落(代表前滨下部或近滨上部),Thalassinoide... 记述了湘西北地区志留、泥盆系的遗迹化石14属,28种、亚种(包括15新种,2新亚种)。这些遗迹化石主要集中于Traueumichis-Arthrophycus群落(代表前滨下部或近滨上部),Thalassinoides-Lockeia群落(代表近滨上部或前滨下部环境)和Cruziana-Dimorphichnus群落(代表近滨环境),并对上述3个遗迹群落的古生态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志留纪 泥盆纪
下载PDF
湖南石炭系底界及中间界线 被引量:2
9
作者 谭正修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0年第1期51-59,共9页
湖南的泥盆—石灰系属典型的浅水珊瑚—腕足相沉积。传统的泥盆—石灰系界线以珊瑚为依据划在邵东组之底。笔者依据共生的牙形刺、有孔虫、孢子,以及弓石燕产出位置,论证珊瑚Cystophrentis带应属泥盆系,从而认为泥盆—石炭系界线应位于... 湖南的泥盆—石灰系属典型的浅水珊瑚—腕足相沉积。传统的泥盆—石灰系界线以珊瑚为依据划在邵东组之底。笔者依据共生的牙形刺、有孔虫、孢子,以及弓石燕产出位置,论证珊瑚Cystophrentis带应属泥盆系,从而认为泥盆—石炭系界线应位于孟公坳组和马栏边组之间;在湘南,界线通过桂阳组内部。湖南传统的石炭系上、下统界线,以大化石为依据划在梓门桥组之顶。但国际石炭系中间界线委员会推荐的中间界线以浮游生物为标志,因而湖南这条界线须重新研究。笔者对传统界线附近的四个牙形刺带进行分析对比,认为石炭系中间界线与传统界线相差不远。由于梓门桥组的顶界穿时,所以中间界线在其顶界附近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地层界线 湖南
下载PDF
湖南醴陵大障当冲组(竹蜓)类新属种
10
作者 谢盛刚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89年第1期76-85,共10页
在醴陵县大障煤矿的当冲组中、上部发现了较多的(竹蜓)类化石。它对确定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tin类化石 tin类新属种 二叠系
下载PDF
湘南晚中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下地壳包体
11
作者 王方正 何必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08-108,共1页
湖南南部中新生代玄式岩分布于宁远、道县、新田一带,既有喷溢相的熔岩、火山碎屑岩,又有次火山相的岩管及岩脉。根据岩相学观察,有碱性橄榄玄武岩、橄榄玄式岩,亦有超基性的白榴辉橄岩。其中除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 湖南南部中新生代玄式岩分布于宁远、道县、新田一带,既有喷溢相的熔岩、火山碎屑岩,又有次火山相的岩管及岩脉。根据岩相学观察,有碱性橄榄玄武岩、橄榄玄式岩,亦有超基性的白榴辉橄岩。其中除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等上地幔包体外,最近我们在野外考察中还发现有下地壳的包体,主要岩石类型是石榴石黑云母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质糜棱岩、橄榄长石岩(己变为赤铁矿、伊丁石、皂石化长石岩)、蛇纹岩、珪化蛇纹岩等。其中前三和岩石黑云母为含Ti较高的棕红色黑云母,石榴石为浅粉色镁铝榴石,由矿物特征推测变质程度至少达高角闪岩相。这在本区的包体研究中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包体 二辉橄榄岩 下地壳 角闪岩相 石岩 镁铝榴石 岩石类型 中新生代 云母石英片岩
下载PDF
Tamdaspis Lisogor的分类位置、异名及新种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善池 陈永安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37-644,668,共8页
1982年夏,笔者在检查湘西凤凰山江千公坪剖面时,采获一批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其中包括本文记述的新种Tamdaspis brevilimbus sp. nov。Tamdaspis最初见于苏联哈萨克,为(1977)所建。其后相继在我国新疆(张太荣,1981)和安徽(仇洪安等,1983... 1982年夏,笔者在检查湘西凤凰山江千公坪剖面时,采获一批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其中包括本文记述的新种Tamdaspis brevilimbus sp. nov。Tamdaspis最初见于苏联哈萨克,为(1977)所建。其后相继在我国新疆(张太荣,1981)和安徽(仇洪安等,1983)发现。最近在哈萨克又找到一些新材料(Apollonov et al.,1984)。安徽的材料,经钱义元、仇洪安鉴定,认为是一新属,命名为Psiloyuepingia Qian et Qiu,1983。Tamdaspis是一个比较特征的刺尾虫类(ceratopygids)三叶虫(尽管尾部缺乏侧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 刺尾虫类 新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