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同性恋人群的性取向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艳辉 鲍宇刚 +1 位作者 陈浩 谭红专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 研究男性同性恋人群的性取向成因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3年3-6月,以长沙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较集中的1个音乐吧、3个洗浴中心为调查现场,采用等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男性同性恋者350名,同时根据同性恋人群的年龄、出生地及文化程度构成... 目的 研究男性同性恋人群的性取向成因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3年3-6月,以长沙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较集中的1个音乐吧、3个洗浴中心为调查现场,采用等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男性同性恋者350名,同时根据同性恋人群的年龄、出生地及文化程度构成选取性取向为非同性恋的男性332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各300份.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格特征、幼儿时期培养教育及家族情况等,对比分析同性恋组和非同性恋组调查对象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同性恋组与非同性恋组在以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9.63、5.90、16.01、84.99、161.57、77.77、112.32、190.84、30.10,P值均<0.05),分别为父亲懦弱而母亲专横,少年时期具有体弱、不爱活动、不喜冒险、追求细节、过度保守等特征,小时候被当做女孩抚养,小时候喜欢扮作女孩,小时候不喜欢刀枪等玩具,高中毕业之前与异性交往受挫、有不愉快经历,18岁之前遭受过成年男性的性虐待(如被迫露阴、强迫性交),18岁之前接触过有关同性恋的书籍、电影并从中体验到性快乐,同性恋组的比例分别为62.3% (187/300)、57.7%(173/300)、62.3% (187/300)、63.0%(189/300)、67.3%(202/300) 、62.7%(189/300)、68.0%(204/300)、65.0%(195/300),非同性恋组分别为21.3% (64/300)、28.0% (84/300)、25.0% (75/300)、12.7%(38/300)、31.3% (94/300)、17.7%(53/300)、12.7%(38/300)、42.7%(128/300).同性恋组家中兄弟排行最小,父亲、双胞胎兄弟有同性恋性取向或趋向的比例分别为62.7%(188/300)、56.0%(168/300)、18/29,非同性恋组分别为40.7%(122/300)、4.0%(12/300)、2/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52、193.14、5.27,P值均<0.05).结论 男性同性恋人群性取向与儿童时期家庭关系、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遗传 青春期 性取向 成因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