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gG4水平在鉴别诊断IgG4相关肝胆疾病与其他肝胆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黎村艳 苏姝 +4 位作者 廖玲芝 陆建国 曹友德 谭黎明 吴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gG4水平在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270例,分为以下8组:肝硬化组(17例)、急性胰腺炎组(52例)、慢性胰腺炎组(33例)、胆... 目的探讨血清IgG4水平在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270例,分为以下8组:肝硬化组(17例)、急性胰腺炎组(52例)、慢性胰腺炎组(33例)、胆囊炎和胆结石组(27例)、胆管癌组(30例)、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组(41例)、胰腺癌组(47例)、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23例)。另外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4的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相关肝胆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的IgG4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与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相比,肝硬化组、急性胰腺炎组、慢性胰腺炎组、胆囊炎和胆结石组、胆管癌组、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组、胰腺癌组的IgG4水平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5.267,-6.802,-5.921,-6.005,-6.173,-6.513,-6.014;P值均<0.01)。IgG4在区分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的AUC为0.982,以4.13 g/L为诊断界值点时,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6.0%。12例IgG4相关肝胆疾病患者激素治疗后2个月IgG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Z=-2.021,P=0.043)。结论血清IgG4升高并不是IgG4相关肝胆疾病所特有。以4.13 g/L为诊断界值点时,IgG4在鉴别诊断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时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对激素治疗后的疗效判断有一定作用,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肝胆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结核病诊断性血清学特异抗原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双 郭婧玮 +3 位作者 胡一敏 谭云洪 谭笑 袁仕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结核病患者血清抗体特异性识别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方法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 4周,收集菌体,通过冰浴超声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抗原。收集2013年2—7月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首次入院的30例初... 目的筛选和鉴定结核病患者血清抗体特异性识别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方法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 4周,收集菌体,通过冰浴超声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抗原。收集2013年2—7月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首次入院的30例初治结核病患者的血清,以及收集2013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接收的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纳入的20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IgG,从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抗原中免疫共沉淀血清学抗原,以纳入的其余10例结核病患者血清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验证其免疫反应性;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胶上切割阳性反应的蛋白质条带,通过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免疫共沉淀获得1条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0(16kDa)、能被结核病患者血清抗体特异性识别的蛋白质条带;经串联质谱鉴定,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16.3、糖基转移酶蛋白、铁调控Lsr2蛋白前体等3种蛋白抗原。结论采用免疫共沉淀偶联质谱技术获得3种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学抗原,可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性抗原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血清学 抗原 免疫沉淀法 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M30和CCL20水平变化及意义
3
作者 陈海鸥 刘适 林一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6-809,共4页
目的观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M30、CCL20的水平及其与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51例(HBV-ACLF组);住院或门诊随访慢性乙型肝... 目的观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M30、CCL20的水平及其与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51例(HBV-ACLF组);住院或门诊随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CH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HBV-ACLF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基线及HBV-ACLF组患者治疗2周后外周血血清M30、CCL20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HBV-ACLF组、CHB组和对照组M30、CCL20水平[(591.54±262.06)、(241.58±120.33)、(114.35±52.09)U/L;(386.51±55.12)、(177.11±27.51)、(33.95±11.62)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75、51.47,P值均<0.05)。治疗2周后HBV-ACLF死亡组患者M30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648.17±285.55)U/L vs(426.43±217.64)U/L,t=2.37,P<0.05],HBV-ACLF死亡组CCL20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232.28±39.28)pg/ml vs(352.29±52.43)pg/ml,t=-2.35,P<0.05]。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HBV-ACLF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M30和CCL20水平的变化率[(0.08±0.04)vs(0.27±0.12);(0.39±0.06)vs(0.1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2.54,P值均<0.05)。结论血清M30、CCL20水平在HBV-ACLF患者中显著升高,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肝脏的细胞凋亡及炎症程度。治疗过程中CCL20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病死率更高,M30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有相对较好的预后,动态观察M30、CCL20水平变化可能对预测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角蛋白18 趋化因子CCL20
下载PDF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笑笑 曾璇 +4 位作者 扶春艳 田佳慧 周兵飞 何翰林 吴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2402-2405,2432,共5页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σ)理论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提供合理、有效的实验室检测质控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6月30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生化室Beckman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项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及室间质量...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σ)理论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提供合理、有效的实验室检测质控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6月30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生化室Beckman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项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及室间质量评估数据,以美国1992年实施的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规定的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和变异系数(CV%)计算各项目σ水平和质量目标指数(QGI),并辅以标准化σ性能评价图来评估项目的检测性能,设计合适质控管理规则,分析部分项目性能不佳的原因并指导其质量改进。结果10个检测项目中,肌酸激酶(CK)、三酰甘油(TG)、尿酸(UA)、碱性磷酸酶(ALP)σ值>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σ值处于5~6,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σ值处于4~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σ值处于3~4,钙(Ca)σ值处于2~3。ALT、AST、TC、TP、Ca的QGI<0.8,GLU的QGI处于0.8~1.2。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案能有效地评价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性能指标,有助于实验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措施控制项目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质量管理 允许总误差 质量目标指数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洪琳 伍树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5期2214-2216,222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3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有类似症状的非ACI患者(对照组)血清,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来...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3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有类似症状的非ACI患者(对照组)血清,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S100-β蛋白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之间S100-β蛋白水平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100-β蛋白在ACI的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CI组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之间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水平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S100-β蛋白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00)。预后不良组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668,P=0.000)。ROC曲线显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ACI诊断的AUC=0.809,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82.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0.905,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ACI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且对AC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S100-β蛋白单独测定对ACI的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S100-β、Hcy和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洪琳 伍树芝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研究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IS患者73例,症状类似的非卒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S100-β蛋白、Hcy和hs-CRP与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运用受试... 目的研究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IS患者73例,症状类似的非卒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S100-β蛋白、Hcy和hs-CRP与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个指标对AIS的诊断价值。结果在调整了主要的血管危险因素之后,AIS组S100-β蛋白、Hcy和hs-CR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体积梗死组之间S100-β蛋白、Hcy和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分别为r=0.625,P=0.000;r=0.291,P=0. 012;r=0.396,P=0.001)。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S100-β蛋白对AIS诊断的AUC=0. 809,敏感度为65. 8%,特异度为82. 0%;Hcy的AUC=0. 775,敏感度为54. 8%,特异度为84. 0%;hs-CRP的AUC=0. 698,敏感度为58. 9%,特异度为78. 0%;联合检测的AUC=0. 878,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94.0%。结论 S100-β蛋白、Hcy和hs-CRP可作为AIS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AIS的诊断;S100-β蛋白可作为评价AIS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Hcy和hs-CRP也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IS的病情严重程度;S100-β蛋白、Hcy和hs-CRP的单独测定对AIS的诊断价值有限,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有较好的特异度,但敏感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代谢 急性病 S100蛋白质类/代谢 高半胱氨酸/代谢 C反应蛋白质/代谢
原文传递
2010至2016年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建龙 张卫东 +1 位作者 谢良伊 刘志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细菌药敏结果以及治疗转归。结果本研究中纳入的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均合并严重原发感染病灶或基础疾病,在血流感染前2周均接受至少1种以上有创操作。114株分离菌株中以耐药菌株居多,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9株,占78.1%;药敏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12.3%),其次为阿米卡星(55.3%),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1.4%;死亡59例,总病死率51.8%。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病死率62.9%,非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病死率12.0%(χ2=20.268,P<0.001)。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比例、气道开放比例以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P<0.05)。抗菌治疗方案中,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治疗组的病死率(60.0%)低于非替加环素治疗组(6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耐药率及病死率高,且以多重耐药菌株感染为主。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开放气道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并未改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智勇 蒋琰 +1 位作者 周琼 张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048-3052,共5页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效果及其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方法将HF-PE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每次10 mg,每天3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效果及其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方法将HF-PE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每次10 mg,每天3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每次10 mg,每天3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0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D)、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安全性和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52例,对照组68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6MWD分别为(437.68±19.25)和(392.12±20.13)m;LVEF分别为(58.52±1.80)%和(56.06±1.75)%;E/A分别为1.27±0.26和1.04±0.35;NT-proBNP分别为(231.38±39.25)和(420.56±47.08)pg·mL^(-1);MLHFQ评分分别为(34.61±7.52)和(43.86±9.83)分;LVESD分别为(52.73±4.29)和(59.18±4.74)mm;LVEDD分别为(42.37±4.56)和(47.82±4.69)mm;hs-CRP分别为(10.19±2.31)和(15.33±2.96)mg·L^(-1);TNF-α分别为(14.82±2.36)和(17.56±2.55)ng·mL^(-1);IL-6分别为(7.11±0.58)和(10.85±1.39)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10.29%;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9.62%和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提高HF-PEF的治疗效果,改善超声心动图参数,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超声心动图参数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丽萍 袁勇华 +7 位作者 何学华 陈敏 彭丹霞 徐伟 夏晓辉 曹友德 王胜 朱潜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与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炎症反应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10月住院的KD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冠状动脉损伤(CAL)9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33例。另外选取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与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炎症反应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10月住院的KD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伴冠状动脉损伤(CAL)9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33例。另外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5例肺炎发热患儿作为发热对照组,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PR3炎症小体(NLRP3、ASC和caspase-1)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NLRP3 mRNA表达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KD组急性期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 < 0.05);CAL组患儿NLR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NCAL组(P < 0.05)。KD患儿急性期NLRP3 mRNA表达与CRP、IL-6、IL-1β、前白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rs分别为0.449、0.376、0.427、-0.416,均P < 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KD急性期炎症反应及CA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Nod样受体蛋白 炎症小体 冠状动脉损伤 儿童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胜 彭玲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替加环素治疗(首剂100mg,维持剂量50mg/12h)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IB水平将...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替加环素治疗(首剂100mg,维持剂量50mg/12h)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IB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降低组(FIB<2.0g/L)和正常组(2.0g/L≦FIB≦4.0g/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的FIB水平以及分析替加环素导致FIB水平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80例,降低组115例,正常组65例。降低组患者休克和腹腔感染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以及替加环素使用时间(14.21±6.13 d)长于正常组(8.33±4.69 d),降低组联合用药种类[中位数为3(2,4)]多于正常组[中位数为2(1,3)],年龄、其他基础疾病、其他感染部位、病原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低组患者替加环素用药时间为2~22d,出现FIB降低的中位时间为8(5,11)d,其中有30例患者在替加环素用药结束前恢复FIB水平,39例患者在替加环素用药结束后1~8d[中位时间3(2,5)d]FIB水平恢复正常,46例患者直至出院FIB水平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降低组用药前、用药期间和用药结束后的FIB水平为:用药期间<用药结束后<用药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症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后出现FIB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替加环素用药时间>14d和腹腔感染。结论:替加环素可导致重症感染患者FIB水平降低,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替加环素用药时间>14d和腹腔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感染 替加环素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在糖尿病足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艳 陈键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在糖尿病足(DF)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6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n=128)和DM组(n=134),另选取同期体检并无高血脂、肥胖等DM...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在糖尿病足(DF)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6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n=128)和DM组(n=134),另选取同期体检并无高血脂、肥胖等DM高危因素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135),比较三组受试者周血SAA和ApoB/ApoA1指标的变化,分析SAA和ApoB/ApoA1与DM病程、HbA1c、FGB等指标是否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SAA和ApoB/ApoA1间相关性及其对D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DF组DM病程明显长于DM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外周血ApoB、FBG、HbA1c、SAA和ApoB/ApoA1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病程、FBG、HbA1c、SAA和ApoB/ApoA1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A与ApoB/ApoA1呈正相关(r=0.486,P<0.001)。外周血SAA和ApoB/ApoA1二者联合对DF的预测敏感性(85.52%)和特异性(89.30%)高于SAA或ApoB/ApoA1单独预测效能(P<0.05)。结论:外周血SAA和ApoB/ApoA1水平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血流感染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SCCmec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斌 彭娜 +3 位作者 周海健 付陈超 欧阳鹏文 谢良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区血流感染中分离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的药物敏感性、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SCCmec)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湖南省20家三甲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MRSH 78株,采用微量肉汤...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区血流感染中分离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的药物敏感性、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SCCmec)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湖南省20家三甲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MRSH 78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PCR扩增mecA基因及SCCmec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MRSH的同源性。结果78株MRSH中,96.1%的菌株存在mecA基因,MRSH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9%、80.7%和53.8%,2株对利奈唑胺耐药,1株对替考拉宁耐药,没有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SCCmec可分型为50%(39/78),不可分型为50%(39/78)。39株可分型菌株中,单个SCCmec类型以Ⅰ型为主(18/39,46.1%),混合型SCCmec类型以Ⅰ+Ⅱ型为主(12/39,30.8%)。PFGE带型整体较为分散,但有6组菌株间存在100%同源性。结论本地区血流感染中MRSH的耐药形势严峻;在SCCmec可分型的菌株中,以Ⅰ型SCCmec为主,SCCmec多样且不同SCCmec型别之间的耐药性存在差异;本地区MRSH以散发为主,但存在院间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应加强对其监测,减少MRSH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SCCMEC PFGE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极化在急性肺损伤病理生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湘平 谭超超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危急重症,病情恶化会导致患者死亡。巨噬细胞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不同病理阶段,包括渗出期、恢复期、纤维化期,其中M1巨噬细胞主导促炎作用,M2巨噬细胞主导抑炎反应和组织修复作用。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危急重症,病情恶化会导致患者死亡。巨噬细胞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不同病理阶段,包括渗出期、恢复期、纤维化期,其中M1巨噬细胞主导促炎作用,M2巨噬细胞主导抑炎反应和组织修复作用。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通过向M1/M2极化参与了肺组织的损伤与恢复。本文将对急性肺损伤不同时期M1/M2极化方向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急性肺损伤的探索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M1/M2极化
原文传递
ST2928新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重症肺炎1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阳鹏文 姜斌 +5 位作者 蔡亮 王娟 彭娜 陶寅 郑淑娟 谢良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分子特征和毒力,以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菌的认识。方法对1株分离自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的CR-HvKP进行药敏试验,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通过拉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毒力...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分子特征和毒力,以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菌的认识。方法对1株分离自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的CR-HvKP进行药敏试验,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通过拉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毒力相关荚膜抗原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大蜡螟感染模型试验和患者临床表现分析该菌的分子及毒力特征。结果CR-HvKP引起了患者严重的肺部感染,予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病原菌,根据其药敏结果及时更改抗菌药物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该菌为多重耐药株,表达IMP-4型碳青霉烯酶,拉丝试验阴性,为ST2928型,prmpA2毒力基因阳性,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在大蜡螟模型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毒力。结论此次分离的ST2928型、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并且产IMP-4型碳青霉烯酶的CR-HvKP系首次报告,CR-HvKP因其高耐药性和高毒力的结合可引起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感染,其分子特征呈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高毒力 耐药性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髓过氧化物酶、α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子林 陈键 伍树芝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61-263,26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髓过氧化物酶(MPO)、α脂蛋白[LP(α)]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循环酶分析法、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直接法检测老年脑梗塞患者(280例)和对照组(111例)患...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髓过氧化物酶(MPO)、α脂蛋白[LP(α)]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循环酶分析法、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直接法检测老年脑梗塞患者(280例)和对照组(111例)患者血清中4项指标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塞组血清Hcy、MPO及LP(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梗塞灶>2CI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梗塞灶≤2CI组(P<0.05);Hcy与MPO、Lp(α)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5、0.658,P<0.01);MPO与Lp(α)水平呈正相关(r=0.584,P<0.01);根据ROC曲线Hcy、MPO和Lp(α)分别选取14.63μmol/L、118.75 ng/ml和24.90 mg/dl作为老年脑梗塞诊断最佳临界值。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Hcy、MPO、Lp(α)水平与该疾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老年患者的该3项指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梗塞 同型半胱氨酸 髓过氧化物酶 α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血液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佩娟 欧阳鹏文 +5 位作者 龙晟 彭娜 王子涵 刘琼 徐文 谢良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讨血液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住院并从血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P)的383例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耐药情况分为CRKP组(114例)和n... 目的探讨血液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住院并从血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P)的383例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耐药情况分为CRKP组(114例)和non-CRKP组(269例),根据预后情况将114例CRKP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感染结局等,并分析患者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KP对替加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CRKP组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及患者住院病死率均高于non-CR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前患有急性胰腺炎(OR=16.564,P<0.001)、低蛋白血症(OR=8.588,P<0.001)、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2.733,P=0.017)、输血(OR=3.968,P=0.001)、支气管镜检查(OR=5.194,P=0.014)、感染前30 d内手术(OR=2.603,P=0.010)和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OR=2.663,P=0.011)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患有心功能不全(OR=11.094,P=0.001)、合并肺部感染(OR=20.801,P=0.010)、感染性休克(OR=9.783,P=0.002)、意识障碍(OR=11.648,P=0.001)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OR=5.333,P=0.018)是BSI CRK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SI分离的KP对替加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与CRKP BSI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BSI CRKP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循证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毅峰 杨继平 +2 位作者 彭瑶丽 袁浩 石泽亚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前期研究制定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证据,以规范术中体温管理操作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JBI循证实践证据应用程序,按照基线审查、临床实践变革、证据应用后质量审查3个阶段实施循证实践。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证... 目的通过应用前期研究制定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体温管理证据,以规范术中体温管理操作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JBI循证实践证据应用程序,按照基线审查、临床实践变革、证据应用后质量审查3个阶段实施循证实践。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证据制订临床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将证据在临床应用,然后实施证据应用后审查。结果证据应用前后,术中鼻咽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膀胱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鼻咽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鼻咽温、膀胱温、氧合器动脉出口温度、氧合器静脉入口温度与证据应用前后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7%、6.7%、13.3%,对比基线审查时分别为36.7%、26.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心脏专科小组护士及体外循环师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76.25±9.62)分,(91.25±6.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线审查时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2、3的执行率分别为63%、27%、100%,其余审查指标执行率均在20%以下,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2、4-15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体温管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可规范临床操作行为,提高护士术中体温管理的科学性与执行依从性,有效保护术中心肌、大脑细胞及神经组织,降低相关并发症,确保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技术 低温治疗 体温管理 循证实践
下载PDF
川崎病急性期血脂与年龄、冠状动脉病变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方园 何学华 +3 位作者 袁勇华 朱柳蓉 吴意 夏晓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脂变化与年龄、冠状动脉病变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41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川崎病组),另选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脂变化与年龄、冠状动脉病变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41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川崎病组),另选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比较川崎病患儿不同年龄段、有无冠脉病变(CAL)以及不同严重程度CAL组间血脂水平差异。结果川崎病组241例中男135例、女106例;中位年龄2.17(1.04~4.00)岁,<1岁40例,1~3岁120例,>3岁81例;CAL组94例、NCAL组147例;CAL组Ⅱ级6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对照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中位年龄3.00(2.00~5.00)岁。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G与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TC及HDL-C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CAL组TG比NCAL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CAL组间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TC和HDL-C降低,TG和LDL-C升高;TG水平与年龄、CAL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脂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下载PDF
肝癌切除手术患者目标导向性血糖监测的证据总结
19
作者 周毅峰 杨继平 +1 位作者 胡正中 袁浩 《护理学报》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检索并总结肝癌切除手术患者目标导向性血糖监测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PICO程式结构化临床问题,检索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国际指南图书馆,英格兰学院间指南网,UpToDate,BMJ,Cochran... 目的检索并总结肝癌切除手术患者目标导向性血糖监测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PICO程式结构化临床问题,检索中国指南网,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国际指南图书馆,英格兰学院间指南网,UpToDate,BMJ,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采用相关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原始研究6篇,总结出18条审查指标,包括多学科团队构建、术前评估及健康教育、监测方法、术前/术中/术后目标导向性血糖监测措施、异常血糖处理、术后交接及管理等内容。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肝癌切除手术患者目标导向性血糖监测的最佳证据,为规范临床血糖监测及控制,降低血糖异常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术后康复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手术 目标导向 血糖监测 围术期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娟 谢良伊 +5 位作者 蔡亮 欧阳鹏文 姜斌 彭娜 刘念 李凤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752-2755,2760,共5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要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 114株,所有菌株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要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 114株,所有菌株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进行表型试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4株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中肺炎克雷伯菌108株,大肠埃希菌2株,阴沟肠杆菌4株。114株CRE中85株检出产碳青霉烯酶,占74.5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KPC-2型为主(73.15%);大肠埃希菌未检测出酶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检出NDM-1;肺炎克雷伯菌共分出6种ST型,以ST11为主要表型,其次为ST17;大肠埃希菌分出1种ST型,为ST167;4株阴沟肠杆菌为ST592。114株CRE分为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者所占比例在产酶株与非产酶株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是产酶株的危险因素(OR:3.722,95%CI:1.529~9.057)。结论产碳青霉烯酶为CRE耐药的主要原因,ST11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早期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是产酶株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