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分组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海兰 刘建滨 +3 位作者 刘华平 刘进康 熊曾 李懿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探讨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CTD-ILD)HRCT分组中患者的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HRCT证实的CTD-ILD患者191例,其中行肺功能检查43例。使用Volume定量分... 目的探讨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CTD-ILD)HRCT分组中患者的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HRCT证实的CTD-ILD患者191例,其中行肺功能检查43例。使用Volume定量分析软件,用肺密度阈值分割法测定43例患者感兴趣区的肺容积(VOI),共获得5个CT肺容积参数:全肺总容积(WL)、正常肺组织容积(NL)、间质纤维化肺容积(ILDV)、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NL%)与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ILDV%)。采用Camiciottoli视觉评分法对43例患者的HRCT图像肺纤维化水平进行评分。按GAP分级将43例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级。43例患者根据按HRCT表现分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组(26例)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组(17例),观察两组中CT肺容积参数、视觉评分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TD-ILD患者的WL、NL与TLC、FVC、FEV1均呈中高度正相关,相关性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CTD-ILD患者的NL%与FVC/预计值%均呈中高度相关,在UIP组相关性最高(r=0.93),稍高于整体及NSIP组,相关性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CTD-ILD患者的ILDV%、ILDV、NL%与DLCO、DLCO/预计值%均呈中高度相关,其中ILDV%与DLCO/预计值%相关性最高,相关性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NL%与DLCO/预计值%在NSIP组呈高度正相关(r值为0.91),相关性高于UIP组及整体。CTD-ILD患者的ILDV%、ILDV与GAP分级均呈中度正相关,NL%与GAP分级在UIP组(r=-0.89)及整体(r=-0.83)呈高度负相关,在NSIP组呈中度负相关。CT视觉评分与肺功能参数及GAP分级的相关性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CT视觉评分与DLCO、DLCO/预计值%在NSIP组和整体组均呈中度负相关,在UIP组无相关性,CT视觉评分与其它肺功能参数仍均无相关性。CT视觉评分与GAP分级在NSIP组呈中度正相关(r=0.64),在整体及UIP组无明显相关。结论 CT肺容积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性 肺间质病变 CT肺容积定量 CT视觉评分 肺功能
原文传递
QCT和DXA对腰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谭安芬 曾雪晴 +5 位作者 王玲 程晓光 毛志群 刘鹏 黄锋 苏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4-1441,共8页
目的通过对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腰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检出率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解QCT和DXA对腰椎O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 目的通过对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腰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检出率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解QCT和DXA对腰椎O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中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1日的相关文献,提取目标数据。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研究,总样本量为4008例,其中男性2265例,女性1743例。24项研究间异质性显著,按随机效应模型分别汇总QCT和DXA对腰椎OP检出率为0.44(95%CI:0.37~0.52)和0.17(95%CI:0.14~0.21)。QCT对男、女性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32(95%CI:0.22~0.43)和0.45(95%CI:0.33~0.58),DXA则分别为0.14(95%CI:0.08~0.20)和0.24(95%CI:0.17~0.30)。QCT在45~、60~岁和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41(95%CI:0.21~0.61)、0.43(95%CI:0.33~0.54)和0.48(95%CI:0.41~0.54),DXA则分别为0.30(95%CI:0.12~0.49)、0.16(95%CI:0.11~0.20)和0.15(95%CI:0.10~0.21)。QCT和DXA对国内人群腰椎OP检出率分别为0.40(95%CI:0.33~0.47)和0.15(95%CI:0.12~0.19),对国外人群分别为0.68(95%CI:0.43~0.93)和0.28(95%CI:0.18~0.39)。QCT与DXA对腰椎OP检出率的差值(率差)定量合并结果为0.25(95%CI:0.20~0.31),在男性为0.26(95%CI:0.18~0.34),在女性为0.28(95%CI:0.17~0.39),在45~、60~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中分别为0.10(95%CI:0.06~0.14)、0.26(95%CI:0.19~0.33)和0.30(95%CI:0.18~0.41),及在国内外人群分别为0.23(95%CI:0.17~0.29)和0.38(95%CI:0.13~0.64)。结论QCT比DXA对腰椎OP的检出率高,且QCT对男、女性和各年龄段及不同地区间人群的腰椎OP检出率均高于DXA,率差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提示QCT对高年龄组腰椎OP的早期发现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X吸收测量仪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海兰 李文政 +2 位作者 张友明 谈劲松 刘华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一旦确诊,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且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复发率高。既往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及预测因子[1-5]。因...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一旦确诊,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且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复发率高。既往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及预测因子[1-5]。因此,术前准确预测HCC患者的MVI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穿刺活检虽能判断MVI状态,但所需标本多,且为有创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造影剂 肿瘤侵润 毛细血管 综述
下载PDF
基于Kaiser评分的乳腺MRI肿块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易熙 王月爱 +3 位作者 刘芳 杨宇 陈晓琼 曾禹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3,共8页
目的 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Kaiser评分的乳腺肿块诊断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用于诊断预测乳腺MRI中肿块的恶性风险。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天... 目的 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乳腺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Kaiser评分的乳腺肿块诊断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用于诊断预测乳腺MRI中肿块的恶性风险。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及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行术前乳腺DCE-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病灶分别为199个(来自于199名患者)、86个(来自于81名患者,其中5名患者有2个病灶),以天心阁院区数据为训练集,马王堆院区数据为验证集。收集的影像参数包括:乳腺纤维腺体类型、背景实质强化(面积、对称性)、病灶大小、肿块特征(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乳腺水肿情况、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征、附属影像特征(包括:乳头回缩、乳头侵犯、皮肤回缩、皮肤增厚、皮肤侵犯、腋窝淋巴结增大、胸肌侵犯、胸壁侵犯、结构扭曲),并基于Kaiser评分流程图给出Kaiser评分;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伴疼痛、是否可触及肿块、皮肤红肿情况、乳头溢液情况、是否伴橘皮样外观及酒窝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预测变量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并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De Long检验、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用于比较基于Kaiser评分的乳腺肿块诊断预测模型(以下简称“乳腺肿块诊断模型”)和Kaiser评分的诊断性能;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乳腺诊断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用于评价二者的临床有效性。结果LASSO回归显示“年龄”“MIP征”及“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 Kaiser评分 预测模型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下载PDF
MRI与CT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蒋紫凌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15-17,21,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MRI诊断和CT诊断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MRI检查以及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MRI诊断和CT诊断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MRI检查以及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结果 金标准检出率、MRI检出率、CT检出率分别为87.50%(70/80)、85.00%(68/80)、75.00%(60/80);MRI检查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CT检查诊断效能(P<0.05);MRI检查在不同损伤部位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和CT检查均可在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出积极价值,且前者诊断效能更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MRI 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胡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LDCT)联合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4年1月在湖南省人...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LDCT)联合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4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74例肺炎性结节与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36例肺部恶性病变患者纳入肺癌组,38例肺炎性结节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所有患者均行LDCT及血清CA153、SCC、CYFRA21-1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LDCT检查结果,比较两组CT值、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SCC、CYFRA21-1)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DCT联合CA153、SCC、CYFRA21-1对肺炎性结节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经LDCT扫描可见血管形态异常,肺界面清晰,多为纯磨玻璃样病变,无“毛刺征”“分叶征”;良性组肺界面模糊、欠清晰,多为实性结节,无血管异常,可见浅“毛刺征”“分叶征”。肺癌组的CT值、血清CA153、SCC、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CT值、血清CA153、SCC、CYFRA21-1与联合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7、0.909、0.905、0.904与0.987,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项诊断。结论:LDCT联合CA153、SCC、CYFRA21-1在肺炎性结节与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能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多层螺旋CT 肺癌 肺炎性结节 CA153 SCC CYFRA21-1
下载PDF
头颈CTA+MIP+VR/CPR技术在脑血管狭窄类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7
作者 刘卓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69-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类病诊断中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与血管曲面重建(CPR)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TA检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CPR,...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类病诊断中头颈CT血管造影(CTA)与血管曲面重建(CPR)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TA检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CPR,以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个方案的检出情况和诊断效能。结果:综合诊断结果阳性64例,阴性36例;头颈CTA+MIP+VR准确检出阳性52例,阴性32例;头颈CTA+MIP+CPR检查准确检出阳性62例,阴性35例。头颈CTA+MIP+CPR检查灵敏度和准确率为96.88%和95.00%,高于CTA+MIP+VR检查的81.25%和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CTA+MIP+CPR检查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和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检出准确率高于CTA+MI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确诊患者中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28例、重度狭窄11例、闭塞4例;头颈CTA+MIP+CPR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3.75%(60/64),高于头颈CTA+MIP+VR检查的75.0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狭窄类病诊断中应用头颈CTA与血管曲面重建技术可明确狭窄程度、疾病类型,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A 血管曲面重建技术 脑血管狭窄类病 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MRI对非肿块型DCIS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芳 周梦红 +3 位作者 易熙 袁博 欧晓霞 李莉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9期81-86,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MRI对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的100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观察并记录超声造影及MRI诊断准确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MRI对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的100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观察并记录超声造影及MRI诊断准确率,以及其评分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检测出非肿块型DCIS83例,准确率为83.00%(83/100),MRI检测出86例,准确率为86.00%(86/100),超声造影联合MRI检测出93例,准确率为93%(93/100)。非肿块型DCIS患者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细胞核分级的超声评分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非肿块型DCIS患者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细胞核分级的MRI评分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超声造影评分及MRI评分显著升高,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测非肿块型DCIS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MRI为0.834,两者联合为0.919。结论 超声造影及MRI对非肿块型DCIS临床特征及预后具有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可用于非肿块型DCIS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MRI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影像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黄锋 谢安 +4 位作者 刘建滨 刘鹏 贺亚琼 李靖翊 李泽达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PECom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图像上的位置、密度及信号特点、强化形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PECom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图像上的位置、密度及信号特点、强化形式。结果含脂肪型病灶肉眼可见的脂肪成分无明显强化,而软组织成分强化明显,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及延时期出现中轻度强化,并可见环形强化的假包膜。无脂肪型呈实质性软组织肿块,肉眼不可见脂肪成分,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呈明显均质强化,可见粗大扭曲的畸形血管和动脉瘤样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呈延时强化改变。由于病灶缺少正常肝细胞,肝胆特异期病灶对比剂摄取呈低信号改变。其中含脂肪型需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但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无脂肪型几乎全部误诊为肝细胞癌。结论肝脏PEComa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如果依据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成分来分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但是病变在表观扩散系数图及肝胆特异期没有特异性,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依据。乏脂肪型PEComa临床术前误诊概率较大,因此放射科医生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分型
下载PDF
5例子宫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颖颖 姚穗 +2 位作者 厉碧荣 朱定 史凤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1病例报告病例1,43岁,G4P1,因阴道流血16天伴间断大出血5天,于2017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有1次剖宫产和3次人工流产手术病史,阴道流血呈阵发性增多,色鲜红,每半小时就浸透2~3片卫生巾,出血持续2~3小时可自行减少。全身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 1病例报告病例1,43岁,G4P1,因阴道流血16天伴间断大出血5天,于2017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有1次剖宫产和3次人工流产手术病史,阴道流血呈阵发性增多,色鲜红,每半小时就浸透2~3片卫生巾,出血持续2~3小时可自行减少。全身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贫血貌。专科检查阴道内积血约300 ml,宫口可见活动性出血,子宫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门诊资料:血红蛋白(Hb)11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手术 全身体格检查 双侧附件 阴道流血 门诊资料 病例报告 子宫动静脉畸形 卫生巾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禹莉 易熙 +2 位作者 赵洁 李文稳 王贵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4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20年6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颅内SF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13例均为单发肿块,其中幕上8例,...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20年6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颅内SF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13例均为单发肿块,其中幕上8例,幕下3例,2例跨小脑幕;11例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0例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其中7例呈蘑菇状或边缘见蘑菇状结节;9例并囊变、坏死,2例并出血;11例瘤周不同程度水肿;8例见迂曲增粗血管影。CT平扫(7例):5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MRI平扫(9例):8例T_(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_(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实性成分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CT、MRI血管造影:肿瘤血供丰富,3例病灶由颈内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分支供血。6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WI呈低或等低混杂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0^(9)×10^(-3)mm^(2)/s。结论:颅内SF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特征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癌下颌骨及肋骨转移1例
12
作者 钟刚 龙湘党 +3 位作者 赵康 朱璐 谌思 刘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1病例简介女,53岁,主诉:右侧颌面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1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侧颌面部肿胀,触诊质地中等偏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挤压腮腺可见腮腺导管处有清亮液体流出,双侧颏下、颌下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颌面... 1病例简介女,53岁,主诉:右侧颌面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1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侧颌面部肿胀,触诊质地中等偏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挤压腮腺可见腮腺导管处有清亮液体流出,双侧颏下、颌下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颌面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侧腮腺深方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图1A),性质待定。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叶中下部稍高回声结节(图1B),右侧叶多个稍高回声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丽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Mirizzi综合征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系疾病且经手术病理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的患者60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临床症状问询、体格... 目的:分析Mirizzi综合征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胆系疾病且经手术病理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的患者60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临床症状问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接受MSCT和MRI影像学检查,分析Mirizzi综合征的MS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术前接受MSCT、MRI检查分别42、38例,二者均可清晰显示胆囊形态及大小,胆囊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或缺损,胆囊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和肝内外胆管积气。MSCT显示术前漏诊12例,MRI显示术前漏诊10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MSCT瘘口检出率为88.89%(24/27),MRI瘘口检出率为83.33%(15/1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670)。结论:MSCT和MRI均可作为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在检测胆管瘘口方面的检出率相差不大,都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出胆管瘘口。了解Mirizzi综合征的MS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将有助于放射科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帮助临床医师开展精准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胆道疾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双侧基底节病变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兰 刘华平 +1 位作者 刘建滨 刘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1,共2页
1病例简介女,52岁,主诉:全身不自主运动1周。既往史: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维持血液透析7年余,2次/周;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发现血糖升高,自行服用二甲双胍;1周前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 7.022;肾功能:尿素氮23.05 mmol/L,肌酐... 1病例简介女,52岁,主诉:全身不自主运动1周。既往史: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维持血液透析7年余,2次/周;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发现血糖升高,自行服用二甲双胍;1周前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 7.022;肾功能:尿素氮23.05 mmol/L,肌酐1239.4μmol/L;尿酸457.5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疾病 急性病 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5
作者 陈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6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62例,使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效能、平均噪声...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62例,使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效能、平均噪声、伪影、辐射剂量,对比良性病变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VNC参数。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恶性34例、良性28例;常规平扫准确诊断恶性27例、良性21例;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诊断恶性32例、良性27例;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诊断准确率95.16%、特异度96.43%高于常规平扫的77.42%、75.00%(P<0.05);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诊断灵敏度为94.12%,与常规平扫的79.4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平扫平均噪声、伪影数量、辐射剂量均高于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P <0.05);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原发性肝癌患者BF、BV、TTS、PS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结论:与常规CT平扫相比,实施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可提升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减少图像伪影、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为该病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 肝占位性病变 检出率
下载PDF
“臣心对比,影领基层”病例诊断大赛第一季第六期病例诊断点评
16
作者 刘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3期239-240,共2页
主要病变描述全腹部CT显示:回肠末端及全组结肠管壁呈不均匀性环形增厚,肠周脂肪间隙模糊,以升结肠改变最为明显,部分结肠肠壁及肠壁肌层见环形或弧形钙化,结肠系膜周围血管见点状、条状钙化,沿肠系膜血管走形分布,结肠小肠未见。增强... 主要病变描述全腹部CT显示:回肠末端及全组结肠管壁呈不均匀性环形增厚,肠周脂肪间隙模糊,以升结肠改变最为明显,部分结肠肠壁及肠壁肌层见环形或弧形钙化,结肠系膜周围血管见点状、条状钙化,沿肠系膜血管走形分布,结肠小肠未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肠系膜动静脉血管未见充盈缺损及狭窄。小肠、结肠肌层及浆膜面均匀强化,升结肠黏膜明显环状强化,黏膜连续。升结肠系膜血管纠集,局部脂肪间隙模糊,升结肠系膜内可见小淋巴结,阑尾结构显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 动静脉血管 结肠系膜 充盈缺损 周围血管 病例诊断 浆膜面 结肠黏膜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谭显政 刘鹏 +3 位作者 刘建滨 郭一清 毛志群 喻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73-675,678,共4页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p NET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NF-p NETs的CT资料,比较良恶性NF-p NETs相关CT征象的差异。结果 :恶性组病变平均直径(6.2±1.8)cm,...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良恶性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p NET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NF-p NETs的CT资料,比较良恶性NF-p NETs相关CT征象的差异。结果 :恶性组病变平均直径(6.2±1.8)cm,良性组病变平均直径(4.5±1.5)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NF-p NETs中,11个病变具有侵袭性,其中良性组3个,恶性组8个,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绝对强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期及门脉期肿瘤绝对强化值可作为除病变大小、侵袭性外鉴别NF-p NETs良恶性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多学科单中心CCCG-HB-2016方案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文芳 卿宜 +10 位作者 沈贤波 贺湘玲 黄怀银 朱呈光 陈可可 田鑫 邹润英 彭创 陈志鸿 毛志群 赵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多学科单中心CCCG-HB-2016方案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疗效,分析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2016年8月~2020年3月确诊的36例HB患儿多学科CCCG-HB-2016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儿中... 目的:评估采用多学科单中心CCCG-HB-2016方案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疗效,分析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2016年8月~2020年3月确诊的36例HB患儿多学科CCCG-HB-2016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儿中男20例,女16例。患儿AFP均增高,范围为2792~2253000 ng/ml,AFP与肿瘤危险度分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973,P<0.05)。病理分型包括上皮型、上皮-间叶混合型,以上皮型多见,分别为28例(77.78%)、8例(22.22%)。肿瘤危险度分层与手术切除肝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7,P<0.0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低、中、高危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8.33%(35/60)、73.49%(61/83)、80.23%(69/86)。随访至2020年3月底,中位随访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2.5个月,总生存率(OS)为97.2%,无事件生存率(EFS)为83.3%。结论:多学科CCCG-HB-2016方案治疗后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化疗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多见,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胚细胞瘤 甲胎蛋白类 化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影像组学分类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显政 陈浩 +6 位作者 张亭 吴瀚慧 曾艳峰 黄锋 余毅龙 刘建滨 刘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1例为训练样本,30例为验证样本。基于全瘤体积,从每个原发病灶术前高分辨T2加权成...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1例为训练样本,30例为验证样本。基于全瘤体积,从每个原发病灶术前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 301个。基于训练样本,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方法筛选关键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分类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辨别效能,并将其与形态学标准进行比较。在验证样本中验证影像组学分类器的价值。结果:由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分类器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01)。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中,影像组学分类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0.787~0.960)和0.878(95%CI:0.727~1.000),形态学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95%CI:0.487~0.752)和0.556(95%CI:0.355~0.756)。无论是训练样本还是验证样本,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形态学标准(均P<0.05)。结论:影像组学分类器可术前个体化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而且其诊断效能高于形态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幼儿期肝脏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20
作者 何翔 易为民 +5 位作者 郭超 钟振东 孙增鹏 贺湘玲 曾琦 彭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岁7个月,因"发现腹部膨隆伴发热、咳嗽8月余,加重伴气促20 d"入院。患儿家长诉2016年10月初开始发现患儿腹部膨隆,伴发热(最高体温40℃)、偶有寒战,伴咳嗽,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及咳嗽情况好转,但间断出现... 1临床资料患者,女,2岁7个月,因"发现腹部膨隆伴发热、咳嗽8月余,加重伴气促20 d"入院。患儿家长诉2016年10月初开始发现患儿腹部膨隆,伴发热(最高体温40℃)、偶有寒战,伴咳嗽,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及咳嗽情况好转,但间断出现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脏肿瘤 幼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