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方言中的“起去”已经语法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振华 《汉语学报》 2007年第3期65-68,共4页
本文对湘方言中"起去"的句法分布作了细致描写:"起去"可作为一般动作动词,独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也可作为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趋向;还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动作、性状的继续。语言事实表明,"起去"在... 本文对湘方言中"起去"的句法分布作了细致描写:"起去"可作为一般动作动词,独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也可作为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趋向;还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动作、性状的继续。语言事实表明,"起去"在湘方言中不仅十分活跃,而且跟"起来"一样,已经完成了它的语法化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去 湘方言 趋向动词 语法化
下载PDF
论人性自由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钟璞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物质...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物质生存而具有丰富精神内生活的生命美感与质感,呈现人类内在的、自由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它是本体价值的自由而非实践理性的自由,即美学自由主义,而非权利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自由 超越 审美 价值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的女性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夏艾青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女性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一个男权的世界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虽为鬼魅狐仙,但她们敢爱敢恨,敢于冲破封建樊篱,追求自由幸福。蒲松龄把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女性不仅... 女性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一个男权的世界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世界:虽为鬼魅狐仙,但她们敢爱敢恨,敢于冲破封建樊篱,追求自由幸福。蒲松龄把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女性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让男人赏心悦目的对象,更是一个力图追求精神自由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自由 女性美
下载PDF
论两晋天子宗庙迁毁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邹远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 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承统是否必承嗣。由于先秦不同礼书对此有两可的态度,因此,晋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凸显出来并不是求真的意义,而是晋代皇帝及礼家朝臣所具有的实用理性的精神。这一精神也是两晋礼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宗庙迁毁 承统 继嗣
下载PDF
论校园生生关系的异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云萍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生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同学之间的友情历来被认为是最纯洁的,是其他任何人生阶段获得的感情都无法替代的,但今天相当多的学生在同学交往中情感"钢铁化"了。本文通过分析特殊情境和常态下生生交往状况,提出... 生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同学之间的友情历来被认为是最纯洁的,是其他任何人生阶段获得的感情都无法替代的,但今天相当多的学生在同学交往中情感"钢铁化"了。本文通过分析特殊情境和常态下生生交往状况,提出生生关系的异化问题,并从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等两方面进行了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关系 异化 归因
下载PDF
论“母以子贵”观念在汉晋时期的合礼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邹远志 《船山学刊》 2012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母以子贵"观念产生于汉初,但它并不符合周代宗法制度。由于受到当时社会中"母以子贵"观念的影响,汉代经师在写定《公羊传》时,使得"母以子贵"四字窜入传文中,导致对经文的过度阐释。随着《公羊传》在汉... "母以子贵"观念产生于汉初,但它并不符合周代宗法制度。由于受到当时社会中"母以子贵"观念的影响,汉代经师在写定《公羊传》时,使得"母以子贵"四字窜入传文中,导致对经文的过度阐释。随着《公羊传》在汉代的地位急剧上升,这种经典阐释又强化了"母以子贵"观念的合礼性。后来虽有礼家以及历代帝王的矫正,但是由于既有经典的支持,也因其符合孝子之情的伸展,两晋庶出皇帝在加极尊称号于其生母时往往将"母以子贵"的经文当成经典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以子贵 公羊传 汉代 晋代 合礼化
下载PDF
论人性放逐与超越的美学自由主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钟璞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0-33,共4页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这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这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物质生存而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美感与质感,呈现人类内在的、自由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它是本体价值的而非实践理性的自由,即美学自由主义,而非权利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放逐 超越 美学 自由
下载PDF
葛洪生平经历与其思想关系考述
8
作者 邹远志 《青海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99-102,共4页
《抱朴子》内道家外儒家的编排体例显示出葛洪思想的复杂性。但若从主体的生平经历与其思想接受关系的考述中去考察将有助于理解葛洪思想因循替变的理路。葛洪一生历西晋与东晋二朝,从其思想的变化发展看,可分为五个阶段。《抱朴子》反... 《抱朴子》内道家外儒家的编排体例显示出葛洪思想的复杂性。但若从主体的生平经历与其思想接受关系的考述中去考察将有助于理解葛洪思想因循替变的理路。葛洪一生历西晋与东晋二朝,从其思想的变化发展看,可分为五个阶段。《抱朴子》反映了葛洪的二元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平 经历 思想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西方自由主义比较研究
9
作者 钟璞 罗云 《理论月刊》 2007年第8期51-53,共3页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同时,其宰制与异化的内在缺失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如私欲膨胀、生态失衡、社会失范等西方社会之固有症结亦成为当前我国体制集团、知识精英和草根资源的醒目焦虑,因此,曾经为五四启蒙所激烈批判甚至彻底否定的本土文化资源,理所当然而又众望所归地成为五四启蒙否定之否定——对启蒙缺失弥合与整拾、救赎与超越的精神资源,构成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与浴火重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自由主义 比较
下载PDF
论鲁迅故乡题材作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153-157,共5页
文学作为人类对世界存在的意识反映的发生学原理,与文化人类学须从文学中寻找人类文化资源决定了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联姻,两门学科的科际融合丰富了学科研究的资源、视角与方法。鲁迅"故乡"题材作品文本"非语言活动交流... 文学作为人类对世界存在的意识反映的发生学原理,与文化人类学须从文学中寻找人类文化资源决定了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联姻,两门学科的科际融合丰富了学科研究的资源、视角与方法。鲁迅"故乡"题材作品文本"非语言活动交流系统"中所呈现的地理环境生态和族群文化质素,显现了作者故乡邵兴都昌坊口文化特质,它们共同描绘和构成了当地族群的文化形态与文化特征。对鲁迅作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研究,不仅可以还原鲁迅故乡族群文化形态的象征性符号体系,而且丰富与拓展了鲁迅"故乡"题材作品的五四单一性启蒙价值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乡题材 族群 文化 形态
下载PDF
论鲁迅的美学自由主义思想
11
作者 钟璞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鲁迅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样,崇尚诉诸自由却又批判利抵牾西方自山主义学说,对"鲁迅是非自由主义"的论争都将陷入鲁迅自身这一事实表面的忡论之中。强凋口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放逐与超越,是鲁迅独立自由"立人"思... 鲁迅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样,崇尚诉诸自由却又批判利抵牾西方自山主义学说,对"鲁迅是非自由主义"的论争都将陷入鲁迅自身这一事实表面的忡论之中。强凋口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放逐与超越,是鲁迅独立自由"立人"思想的启蒙话语,它是美学自由工义的,与西万近代理性自然法以来强调土体存在的"自由至上"的权利自由主义存在着言说方式晌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自由主义 美学 思想
下载PDF
论广告语言的“三美”
12
作者 王琼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功能语言,其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费。为了取得最佳的诉求效果,广告语言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广告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语音、修辞和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广告语言 语音 修辞 风格
下载PDF
延安整风运动中政治批判模式的建立
13
作者 王其林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4-47,共4页
本文拟从王实味冤案这一个案出发,探讨延安整风运动中政治批判模式的构建——文学批评在人为政治的强行干预下,是如何从正常的文学方法讨论变成对文学家的政治批斗。
关键词 王实味 文学批评 政治批判模式
下载PDF
浅谈汪曾祺文学语言观及其小说作品特色
14
作者 王琼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3期72-73,共2页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打破了传统的语言工具论,他强调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文化积淀越深厚,语言的内蕴就越深厚,语言的本体性就越强。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打破了传统的语言工具论,他强调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文化积淀越深厚,语言的内蕴就越深厚,语言的本体性就越强。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转向"背景下,表现出极强语言自觉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观。汪曾祺全方位的审美观无形地渗透在散文小说创作过程中,小说随意而为的结构、清净无为的境界、淡雅有致的语言,都令其小说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观 传统文化 平淡
原文传递
为“文化昆仑”做CT扫描──读汤溢泽《透视钱钟书》
15
作者 沈端民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158-160,共3页
从奇才横世中的异样表现、披荆斩棘辟蹊径中的异样表现、文学创作登高峰中的异常表现、学术著述苦心孤诣中的异样表现等四个方面具体评介了汤溢泽新作《透视钱钟书》的主要内容,剖析了"文化昆仑"钱钟书存在的不足,使钱钟书的... 从奇才横世中的异样表现、披荆斩棘辟蹊径中的异样表现、文学创作登高峰中的异常表现、学术著述苦心孤诣中的异样表现等四个方面具体评介了汤溢泽新作《透视钱钟书》的主要内容,剖析了"文化昆仑"钱钟书存在的不足,使钱钟书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使"文化昆仑"更加巍峨雄浑、伟岸恢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文化昆仑 CT扫描
下载PDF
副词“超级”的新用法
16
作者 李丽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64-165,共2页
此文从新的语言现象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超级”作为副词的最新用法,并利用语法化的理论来解释一向被认为是广义形容词/区别词的“超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词性变化。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超级” 形容词 副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于荒诞中寓真谛——评胡英《猪八戒新传》
17
作者 王其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胡英 《猪八戒新传》 小说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演讲语言的得体美
18
作者 王琼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演讲语言 得体 创造过程 语言运用 演讲内容 美的 情感 修辞 语音
下载PDF
求职面谈中的无声语言艺术
19
作者 李丽颖 《艺海》 2006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求职面谈 无声语言艺术 招聘人员 求职者 有声语言 交际 手势语 体姿语 第一印象 招聘方
下载PDF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丽颖 曾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7-28,48,共3页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多种多样,有单句型和复句型之分。单句型谚语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形式,复句型谚语有一般复句、多重复句和紧缩句等形式。
关键词 湘乡方言 谚语 句法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