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在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杰 谢海玲 +3 位作者 李昭辉 刘子豪 徐晓平 彭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36-840,共5页
氧化应激是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其被认为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肝纤维化、胃肠道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癌症等。研究发现,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及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 氧化应激是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其被认为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肝纤维化、胃肠道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癌症等。研究发现,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及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 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的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存在以氧化还原失衡为特征的“氧化应激”。本文旨在阐明氧化应激在促进IBD及CA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抗氧化剂的潜在保护作用,抗氧化剂在预防IBD及CAC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期望能为以后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活性氧 抗氧化剂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相关性及对ERCP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鲁桂荣 李回香 张渝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是十二指肠内黏膜与黏膜肌层的腔外外翻,其位置临近或包含十二指肠乳头。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指...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是十二指肠内黏膜与黏膜肌层的腔外外翻,其位置临近或包含十二指肠乳头。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出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几率更高,同时胆总管结石经治疗后复发几率在同时合并憩室患者中出现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ERCP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卷曲螺旋蛋白在调控肿瘤中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揭敏 张渝 +3 位作者 吴维智 周洁 刘金沙 刘展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6期665-668,共4页
卷曲螺旋蛋白(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CCDC)是一类由两个及以上的卷曲螺旋结构域组成的同寡聚体或寡聚体序列蛋白,是一类看似结构简单但高度通用的蛋白折叠域,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将从... 卷曲螺旋蛋白(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CCDC)是一类由两个及以上的卷曲螺旋结构域组成的同寡聚体或寡聚体序列蛋白,是一类看似结构简单但高度通用的蛋白折叠域,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将从经典的卷曲螺旋蛋白的角度出发,探讨它们在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并分析其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作用机制[1-3]。将从卷曲螺旋蛋白调控肿瘤的增殖、迁移和转移、血管生成和凋亡4个层面,较为充分地分析卷曲螺旋蛋白起到的肿瘤生物学功能,阐明它们作为潜在的抑癌或致癌基因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螺旋蛋白 调控 肿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隔日禁食在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毛曼姿 蔡华 陈智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59-164,共6页
慢性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饮食控制是对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方式。隔日禁食(alternate-day fasting,ADF)是一种禁食日与自由进食日交替进行的新兴饮食模式。此综述通过分析隔日禁食在慢性疾病的文... 慢性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饮食控制是对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方式。隔日禁食(alternate-day fasting,ADF)是一种禁食日与自由进食日交替进行的新兴饮食模式。此综述通过分析隔日禁食在慢性疾病的文献,发现隔日禁食在预防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目前隔日禁食的研究仍是在动物方面较多,广泛的推广需更多的临床随机试验,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日禁食 慢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人体内排泄途径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回香 张渝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29-633,共5页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在一些检查与治疗中必不可少。但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进行检查或治疗并非绝对安全,严重可致死亡。了解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注射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注射前后风险评...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在一些检查与治疗中必不可少。但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进行检查或治疗并非绝对安全,严重可致死亡。了解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注射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注射前后风险评估意识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阐述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人体内排泄途径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原文传递
转流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怡思 张渝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55-660,共6页
转流性结肠炎(DC)是一种在进行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在结肠功能丧失部分产生的炎症。几乎所有粪流改道患者均会出现DC,但DC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出现症状的患者约1/3,这些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肛门直肠疼痛、里急后重、直肠分泌大... 转流性结肠炎(DC)是一种在进行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在结肠功能丧失部分产生的炎症。几乎所有粪流改道患者均会出现DC,但DC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出现症状的患者约1/3,这些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肛门直肠疼痛、里急后重、直肠分泌大量黏液或血液等。DC的内镜及组织学表现不典型,多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对于DC患者,唯一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造口还纳术恢复肠道连续性,肠道炎症也会随之消退。同时,不能行造口还纳术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短链脂肪酸、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本文主要针对DC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流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内镜在胃间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廖多地 刘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病理证实恶性GST者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是GST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2 cm的GST指南建议手术切除,以往外科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标准术式...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病理证实恶性GST者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是GST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2 cm的GST指南建议手术切除,以往外科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标准术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其R0切除率与常规外科开腹手术切除率无明显差异,但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及应用,GST内镜治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从诊断方面和治疗方面来介绍内镜在GST中的应用,在诊断方面,主要介绍了普通内镜、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谐波增强超声内镜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在治疗方面,介绍了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挖除术、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技术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检查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胰源性门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邱若琼 廖多地 刘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见于胰腺相关疾病引起脾静脉受压闭塞或狭窄,脾静脉血流受阻,导致脾静脉压增高,进而发生脾大伴或不伴有胃静脉曲张的肝外型门脉高压症。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合并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本文就其解剖学基础...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见于胰腺相关疾病引起脾静脉受压闭塞或狭窄,脾静脉血流受阻,导致脾静脉压增高,进而发生脾大伴或不伴有胃静脉曲张的肝外型门脉高压症。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合并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本文就其解剖学基础、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并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胃静脉曲张 脾静脉
下载PDF
罕见基因型的肝豆状核变性姐妹及其家系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洁 廖金卯 +2 位作者 廖玲 杨还春 刘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2-1125,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由染色体13q14.3上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目前已报道的ATP7B基因致病变异多达900余种,HL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肝脏和...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由染色体13q14.3上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目前已报道的ATP7B基因致病变异多达900余种,HL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肝脏和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本病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为1/2600~1/30000,携带者频率约为1/9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型 系谱
下载PDF
miRNAs参与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诱导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军玲 贺艳玲 +2 位作者 成瑾瑜 彭娅 杨瑜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8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结直肠癌(coi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道,CRC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其发生和转移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上皮-间质转化 MIRNAS
原文传递
LRP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吴维智 徐晓平 +3 位作者 周洁 刘金沙 揭敏 刘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LRP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LRP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术前未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45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LRP8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LRP8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RP8蛋白高表达37例(82.22%),低表达8例(17.78%);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RP8蛋白高表达17例(37.78%),低表达28例(62.22%);LRP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发现LRP8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神经侵犯、血管侵犯、癌胚抗原(CEA)、低密度脂蛋白有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Ki67、糖类抗原199(CA199)、淋巴结转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无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血清CEA、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为结直肠癌患者LRP8高表达的影响因素(均P<0.05)。ApoB与肿瘤分期(r_(s)=-0.382)、淋巴结转移(r_(s)=-0.316)、血管侵犯(r_(s)=-0.311)存在弱的负相关(均P<0.05)。结论LRP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增加与结直肠癌的分期、神经血管侵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LRP8高表达的患者,其肿瘤分期更差、更易并发神经及血管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LDL受体相关蛋白质8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肝硬化继发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胆囊穿孔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维智 揭敏 刘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6期674-675,684,共3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为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一大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开展以来,对于胆胰疾病,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肝外胆管结石及梗阻性黄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为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一大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开展以来,对于胆胰疾病,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肝外胆管结石及梗阻性黄疸等的诊治有着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胆胰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ERCP 肝硬化 胆囊穿孔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13
作者 刘金沙 周洁 刘展 《右江医学》 2022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is, SLE)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常累及肾脏,造成狼疮性肾炎,并可能合并一系列并发症,如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等;消化系统也可累及,但并发胰腺炎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is, SLE)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常累及肾脏,造成狼疮性肾炎,并可能合并一系列并发症,如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等;消化系统也可累及,但并发胰腺炎患者少见,仅有少量个案报道;。欧美国家报告SLE合并胰腺炎的发生率为0.7%~4%,我国学者报告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p53突变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菲 刘展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研究显示,抑癌或促癌基因发生突变后的不断积累是导致结肠癌发生和恶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特定的抑癌基因或促癌基因的突变有关,p53基因突变是致癌突变中的一个关键基因。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 研究显示,抑癌或促癌基因发生突变后的不断积累是导致结肠癌发生和恶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特定的抑癌基因或促癌基因的突变有关,p53基因突变是致癌突变中的一个关键基因。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p53的错义突变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复杂。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p53突变与在结肠癌中作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结肠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53 突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成人脾脏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手术治疗一例
15
作者 揭敏 王向阳 刘展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870,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因“腹胀8 d”于2020年4月18日入院。患者否认血吸虫病史。体检:脾肋下可及,平脐周,质硬;腹胀以左侧为主。实验室检查结果: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04 g/L),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全套、自身免疫性... 患者男性,53岁,因“腹胀8 d”于2020年4月18日入院。患者否认血吸虫病史。体检:脾肋下可及,平脐周,质硬;腹胀以左侧为主。实验室检查结果: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04 g/L),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全套、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HIV病原学检测、胃镜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脾脏明显增大,脾脏密度不均匀降低,内见多发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见结节状血管样强化(图1)。骨髓穿刺及活检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结果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左侧锁骨有多个低回声结节,考虑为淋巴结。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结果显示,剖面淋巴结结构尚存,考虑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ET-CT检查结果提示,脾脏明显增大,其内未见明显糖代谢异常增高影及异常密度占位影,双肺门处可见结节灶糖代谢增高的淋巴结影,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性大,其他区域未见糖代谢异常增高占位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区 双侧颈部 超声检查结果 糖代谢异常 淋巴结结构 左侧锁骨 骨髓穿刺 脐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