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后重建膀胱排尿反射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运用与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展立芬 艾坤 +3 位作者 曾学究 梁柔筠 丁强盛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25-2931,共7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修复损伤脊髓、重塑膀胱排尿反射通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膀胱的神经支配通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修复损伤脊髓、重塑膀胱排尿反射通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膀胱的神经支配通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重建排尿反射机制、神经源性膀胱与排尿反射和脊髓修复有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排尿反射;脊髓修复”,英文检索词为“Neurogenic Bladder;Spinal cord injury;micturition reflex;Spinal cord repair”。结果与结论:在重建膀胱排尿反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因素,包括脊髓受损区域的修复与重建、排尿中枢的重塑、膀胱组织及体内外物质激素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排尿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重建排尿反射中涉及位点较多,可选取主要作用位点进行深入研究,以突破重建排尿反射通路上存在的疑点;②正常的排尿反射机制复杂,脊髓横断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或参与排尿反射的中枢核团是否发生了代偿及相应的代偿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③脊髓横断损伤后中枢与膀胱的信息交流中断,中枢与膀胱是否存在直接的信息连接尚待进一步探究;④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排尿反射与体液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在重建膀胱排尿反射中,通过干预治疗促进脊髓修复、神经反射重构、物质代谢和膀胱组织结构调整是治疗的关键,中医与西医各有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反射 膀胱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超声观察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尿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展立芬 卓越 +6 位作者 艾坤 曾学究 梁柔筠 丁强盛 胡晓妹 刘熹 张泓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模型,应用超声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分析其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7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11只,其中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假手术... 目的 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模型,应用超声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分析其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7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11只,其中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假手术组暴露脊髓后依次缝合并予抗感染处理;模型组采用手术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NB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活动、食量、水量、排尿、排便和死亡等情况;建模后第19天大鼠排尿后于呼吸麻醉状态下应用超声测量膀胱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膀胱壁厚度,计算膀胱容积;检测大鼠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大鼠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灌注时间和漏尿点压力,比较各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然后处死大鼠并摘取膀胱逼尿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组大鼠膀胱超声指标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有3只大鼠造模失败,8只造模成功。(1)一般情况: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量减少,体质量下降,毛色光泽度偏暗,活动量减少;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基本一致。(2)超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膀胱壁厚度均增加,膀胱容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尿流动力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最大压力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灌注时间延长,漏尿点压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病理组织学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膀胱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膀胱组织中移行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固有膜结构疏松破坏,可见组织水肿及出血性改变,肌纤维排列紊乱,伴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大鼠膀胱壁厚度与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灌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形态结构 尿动力 大鼠
下载PDF
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触发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颜嘉 王德军 +3 位作者 王伟 黄玉梅 刘英桃 付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刺触发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阳光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例单侧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刺触发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阳光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例单侧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踝三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触发点治疗。两组治疗均为隔一天治疗1次,共计5次,周期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VAS、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踝-后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踝关节疼痛VAS、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触发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能有效消除组织肿胀,改善踝关节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针刺 触发点 踝三针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对膝骨关节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亚 陈立早 +2 位作者 祁芳 许明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温针灸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例。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视...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温针灸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例。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最大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up and go"test, TUGT)、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以及治疗6个月后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ROM增加(P<0.05),VAS评分、TUGT时间、WOMAC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AROM高于温针灸组(P<0.05),VAS评分、TUGT时间、WOMAC评分均低于温针灸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温针灸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温针灸组(P<0.01)。结论 温针灸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并提高膝关节功能,且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较单纯温针灸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筋骨平衡 运动康复 膝关节功能 疼痛 满意度
下载PDF
从“脑病治肠”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IL-1β及IL-18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丹凤 张泓 +5 位作者 谢菊英 邓畅 仇蓉蓉 徐雅钰 熊丹 谭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基础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肾俞”电针30 min;脑肠共治电针组采用基础电针组穴结合“足三里”电针30 min;针药结合组采用基础电针组穴结合益生菌灌胃联合治疗,各组干预均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18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透视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肠黏膜损伤,海马神经元明显减少,血清中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肠道中有害菌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血清中IL-1β、IL-18含量降低(P<0.05,P<0.01),肠黏膜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均轻于模型组,肠道中有害菌相对丰度减少。与基础电针组相比,脑肠共治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结肠黏膜和海马神经元病变均减轻,血清中IL-18含量降低(P<0.05),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结论:电针“百会”“大椎”“肾俞”“足三里”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状态,从而抑制外周炎性因子IL-1β、IL-18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 脑-肠-微生物群轴 脑病治肠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及海马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邓畅 邹莹洁 +5 位作者 张泓 陈丹凤 仇蓉蓉 徐雅钰 熊丹 谭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海马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使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海马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使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百会”“大椎”及双侧“肾俞”,每次30 min,每周6次,连续4周。造模前、造模后及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干预后,采用伊文思蓝(EB)法检测BBB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海马中IL-1β、IL-18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脑组织EB含量及海马中IL-1β、IL-18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干预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EB含量及海马中IL-1β、IL-18含量显著减少(P<0.01)。假手术组大鼠BBB超微结构无显著异常;模型组大鼠BBB呈中度损伤,内皮细胞膜结构模糊,局部破损,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明显水肿,紧密连接减少;电针组BBB呈轻度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未见明显水肿,紧密连接连续性好、较长。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调节其BBB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18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血管性痴呆 血脑屏障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秀兰 钟文珍 +4 位作者 严文广 李旭红 王昭君 姜丽 张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盆底康复中心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27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并嘱回家每天坚持Kegel运动20 min。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n=94),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B组(n=99),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n=86),只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未接受盆底治疗。盆底功能检查包括盆底电生理检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2、3年进行回访(共5次),随访内容包括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 Short Form,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43人返院,其中A组返院21人(A_(返院)组),B组返院22人(B_(返院)组),对2组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和POP-Q。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患者的漏尿率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其漏尿复发率在治疗后2至3年趋于稳定;A组治疗后的I-QOL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ICI-Q-SF评分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产次对治疗后I-QOL和ICI-Q-SF评分及漏尿率有显著影响(P<0.05)。返院再次评估结果表明: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阴道前壁(Aa点)脱垂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小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大于B_(�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电刺激 盆底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Kegel运动
下载PDF
针刺与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环氧化酶-2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钟欢 黎铭玉 +5 位作者 舒文娜 杨青 周兰 周巍 刘密 常小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46-225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比较针刺与艾灸的作用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和针刺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不予治疗,每日... 目的:观察针刺与艾灸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比较针刺与艾灸的作用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和针刺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不予治疗,每日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针刺组予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治疗2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COX-2、白细胞介素(IL)-6、IL-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OX-2、IL-6、IL-8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COX-2、IL-6、IL-8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灸可能是通过下调CAG大鼠COX-2、IL-6、IL-8的含量发挥抗炎作用,且针刺与艾灸的抗炎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针刺对CAG大鼠的抗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环氧化酶-2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熊丹 谢海花 +3 位作者 李浩 张泓 谭洁 赵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7-1007,1014,共12页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rTMS的4种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追溯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方式进行。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790例患者,共涉及6种干预措施:高频rTMS(HF-rTMS)、低频rTMS(LF-rTMS)、间断性theta节律刺激(iTBS)、连续性theta节律刺激(cTBS)、假刺激、常规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HF-rTMS、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cTB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高于常规疗法(P<0.05),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改良Barther指数(MBI)和Barther指数(BI)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HF-rTMS、LF-rTMS缩短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高于假刺激(P<0.05)。不同措施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79.9%)>cTBS(75.3%)>HF-rTMS(71.1%)>iTBS(45.8%)>假刺激(20.2%)>常规疗法(7.7%),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iTBS(77.0%)>LF-rTMS(64.1%)>cTBS(61.0%)>HF-rTMS(38.0%)>假刺激(30.6%)>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网状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吞咽五穴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艳群 唐雪琴 +3 位作者 张泓 吴亚岑 王磊 罗雯雯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4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吞咽五穴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20例,予吞咽五穴针刺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20例,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 目的:探讨吞咽五穴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20例,予吞咽五穴针刺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20例,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20例,予吞咽五穴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优于针刺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降低(P<0.05),且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SSA评分低于针刺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愈率高于针刺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针刺组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五穴针刺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及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而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愈率优于单纯的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 针刺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通”理论探讨推拿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祥 葛君芸 +2 位作者 张宇星 于隽 李江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85-6489,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作为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原因不明确、治疗难度大、个体差异显著等难点,中西医在其早期诊断、治疗上存在局限。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该病对患者造成的脑损害及产生的精神相关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该病病...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作为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原因不明确、治疗难度大、个体差异显著等难点,中西医在其早期诊断、治疗上存在局限。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该病对患者造成的脑损害及产生的精神相关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该病病位在脑,其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与五脏病变有对应联系。由于五脏生理病理相通,故文章基于"五脏相通"理论,又创新其理论内涵,即以"五脏相通"为基础的"通用"、五神脏藏神为基础的"通神"作为依据,结合五脏整体观,提出五脏"通调"的推拿干预方案,随症加减。为临床干预ASD提供新思路与方法,创新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五脏相通 推拿 思路
原文传递
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博 阮磊 +3 位作者 王兰兰 薛惠天 孙梦龙 彭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53-758,共6页
骨骼肌损伤是人们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一类疾患,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活动障碍。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类疾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检索近5年来推拿治疗急慢性骨骼肌损伤的相关基础实验文献,对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 骨骼肌损伤是人们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一类疾患,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活动障碍。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类疾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检索近5年来推拿治疗急慢性骨骼肌损伤的相关基础实验文献,对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从调控肌卫星细胞、相关生长因子及炎性因子、信号通路、细胞自噬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骨骼肌损伤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对骨骼肌损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推拿 修复 分子生物学机制 肌卫星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自噬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TOR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龙轶映 张亮 +4 位作者 祁芳 唐丽亚 曹佳男 艾坤 刘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甲氨蝶呤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于大鼠右后足跖关节处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0.1 mL/只)进行造模,空白组则同法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3天,电针组予以电针“足三里”“关元”和“阿是穴”,隔日1次,共16次;甲氨蝶呤组予以甲氨蝶呤(0.1μg/kg)灌胃给药,每周1次,共4次。造模后第3、24天测量足跖容积。干预结束后第2天使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量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p-mTORC1、mTOR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于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双侧足跖容积、踝关节滑膜组织中p-mTORC1蛋白表达均增多(P<0.05或P<0.01),且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增多(P<0.01);相比于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甲氨蝶呤组大鼠双侧足跖容积、踝关节滑膜组织p-mTORC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且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mTORC1蛋白磷酸化,诱导细胞自噬,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电针 MTOR 细胞自噬 足跖容积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天华 赵莎彤 +4 位作者 黎晓宇 肖小娟 肖乐 魏星 彭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梁门”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血糖、胃排空及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ICC)自噬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DGP胃肠动力功能...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梁门”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血糖、胃排空及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ICC)自噬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DGP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3-MA组和3-MA+电针组,每组9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DGP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单侧“足三里”“三阴交”“梁门”电针治疗,每日1次;3-MA组予3-甲基腺嘌呤(3-MA)腹腔注射,浓度为10 mg/mL,剂量为30 mg·kg^(-1)·d^(-1);3-MA+电针组予3-MA腹腔注射联合电针治疗;每个疗程5 d,共治疗3个疗程。评定大鼠症状积分,测量血糖;酚红灌胃法检测大鼠胃排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窦部ICC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PI3K、Akt、磷酸化Akt(p-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胃窦部ICC内自噬体数量。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3-MA组和3-MA+电针组症状积分及血糖水平均升高(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症状积分、血糖水平仍升高(P<0.01),胃排空率降低(P<0.01),LC3Ⅱ/LC3Ⅰ比值和Ⅲ型PI3K蛋白表达降低(P<0.05),p62、Ⅰ型PI3K、Akt、p-Akt、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3-MA+电针组症状积分、血糖水平均降低(P<0.01),胃排空率升高(P<0.01),LC3Ⅱ/LC3Ⅰ比值和Ⅲ型PI3K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Ⅰ型PI3K、Akt、p-Akt、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3-MA组LC3Ⅱ/LC3Ⅰ比值及Ⅲ型PI3K、Ⅰ型PI3K、Akt、p-Akt、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3-MA组比较,电针组、3-MA+电针组症状积分、血糖水平均降低(P<0.01),胃排空率升高(P<0.01),LC3Ⅱ/LC3Ⅰ比值和Ⅲ型PI3K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Ⅰ型PI3K、Akt、p-Akt、mTO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P<0.05);与电针组比较,3-MA+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糖尿病胃轻瘫 CAJAL间质细胞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窦组织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逸 周竞颖 +6 位作者 尹鸿智 刘倩 罗容 刘未艾 杜革术 钟欢 刘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5-144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率、胃窦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及胃动素(MTL)、胃饥饿素(Ghrelin)、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SPF级雄性SD...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率、胃窦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及胃动素(MTL)、胃饥饿素(Ghrelin)、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SPF级雄性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7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以0.1%蔗糖碘乙酰胺溶液灌胃叠加改良小平台法制备FD模型。造模结束后,电针组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干预,疏密波,频率20 Hz/10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持续7 d。干预前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干预结束后,计算大鼠胃排空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胃窦组织5-HT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窦组织MTL、Ghrelin、SP、VIP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毛发润泽,活动灵敏,饮食量、体质量增加;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差,毛发无光泽,喜蜷缩,活动度、反应度降低,部分大鼠大便稀溏,胃体明显增大,胃内有食物残留;电针组大鼠精神状态、饮食量、活动度等一般情况较模型组改善,胃体较模型组明显缩小,胃内食物残留减少。各组大鼠胃窦组织结构完整,腺体丰富,胃黏膜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水肿等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下降(P<0.01),5-HT含量升高(P<0.01),MTL、Ghrelin蛋白表达下降(P<0.01),VI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排空率升高(P<0.01),5-HT含量下降(P<0.01),MTL、Ghrelin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内关”“足三里”可有效改善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增强胃运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窦组织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内关 足三里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针刺“百会”“水沟”“大椎”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差异circRN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红 汪红娟 +6 位作者 江姗姗 吕倩忆 王瑶 谢灿明 李燕平 田浩梅 陈楚淘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517,共6页
目的 从海马体基因表达方面探讨针刺大椎、百会、水沟穴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3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针刺组大... 目的 从海马体基因表达方面探讨针刺大椎、百会、水沟穴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13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针刺组大鼠捆绑后针刺“百会”“水沟”“大椎”穴,留针30 min,每15 min捻转1次,平补平泻,共针刺7次,每次间隔12 h;假手术组、模型组只捆绑不针刺。于针刺前、针刺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后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采用circRNAs微阵列芯片分析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差异表达,并用qRT-PCR法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 针刺前,与假手术比较,针刺组、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针刺后,针刺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本组针刺前提高,亦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脑梗死面积比下降(P<0.05)。CircRNAs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假手术组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共215个,其中上调59个,下调156个;针刺组/假手术组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共5个,其中上调1个,下调4个;针刺组/模型组差异表达circRNAs 2个,均上调。模型组/假手术组与针刺组/模型组共表达的差异基因有2个,分别为circ-011989和circ-009775。选取共表达差异基因|log2 FC|≥1.5最高的差异基因circ-011989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irc-011989表达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海马区circ-011989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针刺“大椎”“百会”“水沟”穴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缺血侧海马区circ-01198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面积 circRNAs 海马区
原文传递
僵蚕提取液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及行为学功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培媚 徐昊 +3 位作者 李泽康 周豪 王珊珊 葛金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9-1596,共8页
探讨僵蚕提取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行为学改善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僵蚕提取液干预人血浆凝血四项对提取液进行质控。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肝素)组,僵蚕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 探讨僵蚕提取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行为学改善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僵蚕提取液干预人血浆凝血四项对提取液进行质控。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肝素)组,僵蚕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手术,构建I/R大鼠模型。僵蚕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予僵蚕提取液(0.45、0.9、1.8 mg·g^(-1)·d^(-1))腹腔注射,阳性药物(肝素)组予肝素注射剂(900 IU·kg^(-1))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计7 d;平衡木(BBT)检测大鼠行为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皮质(CC)区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白细胞分化抗原(CD11b)、精氨酸酶1(Arg-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僵蚕提取液、干预后大鼠血浆、干预后大鼠脑皮质代谢物水平。质控结果显示僵蚕提取液有效延长了人血浆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与往期提取所得僵蚕提取液抗凝作用相似。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T得分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僵蚕提取液干预后小鼠BBT评分降低。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C脑区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形态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僵蚕提取液干预后大鼠CC脑区异常形态神经细胞减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C脑区CD45、CD11b平均荧光强度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僵蚕提取液低剂量组大鼠CC脑区CD11b平均荧光强度减少,Arg-1平均荧光强度增多;僵蚕提取液中、高剂量组大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再灌注损伤 僵蚕提取液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激痛点的形成机制及诊察与物理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蒋全睿 匡小霞 +4 位作者 危威 李武 江玉婷 袁媛 李江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6-480,共5页
激痛点是骨骼肌紧绷肌带内高度敏感的应激点, 活化后可引起自发性疼痛、牵涉痛和抽搐反应。目前认为激痛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运动终板功能异常、乙酰胆碱堆积、局部循环与能量代谢障碍、血管活性成分与炎症因子释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恶性... 激痛点是骨骼肌紧绷肌带内高度敏感的应激点, 活化后可引起自发性疼痛、牵涉痛和抽搐反应。目前认为激痛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运动终板功能异常、乙酰胆碱堆积、局部循环与能量代谢障碍、血管活性成分与炎症因子释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恶性循环有关;在触诊基础上, 肌电图、磁共振检查、超声弹性成像、红外热成像和微透析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 以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激痛点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目前激痛点疼痛的物理治疗主要有针刺、推拿、电刺激、红外、超声及其它疗法等, 因其疗效明确、适应证广和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归纳整理激痛点的形成机制、诊察和激痛点疼痛物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痛点 诊察 物理治疗 机制
原文传递
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阳虚体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和 刘荣 +4 位作者 陈嘉滢 蒋全睿 冯祥 李武 李江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阳虚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59例阳虚体质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练功组(30例)。对照组仅通过健康宣教引导其保持正常生活,练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锻炼,练功时间为10周。比较...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阳虚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59例阳虚体质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练功组(30例)。对照组仅通过健康宣教引导其保持正常生活,练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锻炼,练功时间为10周。比较两组实验前后阳虚体质转化分、阳虚体质症状积分以及红外成像体表热值。结果:练功组实验后阳虚体质转化分低于对照组(P<0.05);练功组实验后阳虚体质转化分低于实验前(P<0.01);对照组实验后阳虚体质转化分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练功组实验后畏寒、腰膝酸冷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练功组实验后手脚冰凉、腰膝酸冷、畏寒症状积分低于实验前(P<0.01);对照组实验后手脚冰凉、腰膝酸冷、畏寒、腹泻便溏症状积分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练功组实验后左掌背、右掌背、左腘窝、右腘窝红外成像体表热值高于实验前(P<0.05);对照组实验后左掌背、右掌背、左腘窝、右腘窝红外成像体表热值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可以减轻阳虚症状,改善大学生阳虚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阳虚体质 推拿 功法 导引
下载PDF
电针对原发性痛经大鼠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晓 刘余 +4 位作者 汪少华 袁菡钰 李娟 潘思安 岳增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PDM)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联合缩宫素腹腔注射法制备PDM大鼠...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PDM)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联合缩宫素腹腔注射法制备PDM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关元”“三阴交”干预,密波,频率50 Hz,留针20 min,1次/d,连续10 d。西药组造模同时予布洛芬灌胃0.8 mL(125 mg/100 mL),1次/d,连续10 d。实验第11天评估各组大鼠扭体行为学;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中NF-κB p65入核阳性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HE染色示,空白组子宫黏膜上皮层完整,未见明显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子宫内膜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有较多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坏死,子宫内膜严重水肿、伴广泛脱落,胞核固缩、碎裂、消失,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且腺体腔有轻度扩张;电针组有较多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坏死,子宫内膜轻度水肿;西药组子宫内膜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评分升高(P<0.01),出现扭体潜伏期(P<0.01),病理损伤评分增加(P<0.01),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P<0.01),PGF2α含量升高(P<0.01),NF-κB p65入核阳性率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扭体次数、评分均降低(P<0.05,P<0.01),扭体潜伏期延长(P<0.01),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P<0.01),PGF2α含量降低(P<0.01),NF-κB p65入核阳性率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原发性痛经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 前列腺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