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鸟画教学体系的立体化构建——以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画专业教改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蓝 董世君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35-138,共4页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人员应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该文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讨论,修订和优化了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纲:首...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人员应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该文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讨论,修订和优化了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纲:首先,结合当前国家教育战略和政策,调整了教学目标;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课程的拓展性和相互间的关系;最后,精心设计和搭配师资队伍与资讯保障方面的相关内容。学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与学,建立科学、合理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教学体系 立体化 建构
下载PDF
中国美术研究中的文本误区
2
作者 肖世孟 《中国美术研究》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从若干实例来看,在中国美术研究的文本使用中,误区大致上有三大类:其一是原本之误,其二是释读之误,其三是文本误读。而对文本使用的误区之种种,皆可理解为文本“考据”之不足。对文本的解读,中国传统学术积累了丰富的考据方法与条例。... 从若干实例来看,在中国美术研究的文本使用中,误区大致上有三大类:其一是原本之误,其二是释读之误,其三是文本误读。而对文本使用的误区之种种,皆可理解为文本“考据”之不足。对文本的解读,中国传统学术积累了丰富的考据方法与条例。若能将中国美术的研究扎根于古老的学术传统当中,与文、史、哲共享“考据”这一学术传统,将图像的感性认知与文本的理性考据完美结合,至精至纯、唯精唯一,中国美术研究必将成为人类知性中最为壮丽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研究 考据 文本误区
原文传递
论色彩象征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
3
作者 肖世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53,共8页
人们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色彩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色彩因此具有了象征万物的含义。色彩象征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共识的桥梁,也是文化凝聚的重要方式。从中国色彩的历史演变上看,色彩象征的来源包括视觉联想、巫术力... 人们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色彩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色彩因此具有了象征万物的含义。色彩象征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共识的桥梁,也是文化凝聚的重要方式。从中国色彩的历史演变上看,色彩象征的来源包括视觉联想、巫术力量、宇宙秩序、制度传统、理念赋予这五个方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色彩象征在不同的层面沉淀下来,也就形成了多重的色彩象征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象征 中国红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花鸟画写生教学研究——以湖北美术学院花鸟画教学改革为例
4
作者 肖蓝 张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1期1-5,F0002,F0004,共7页
相较于传统的花鸟画写生教学方案,当前的教学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广泛调研及数据分析,从学理性和拓展性两个方面深入解析与探讨,制定出符合当前本科花鸟画写生教学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花鸟画的写生教学与创作发展都具有一定的... 相较于传统的花鸟画写生教学方案,当前的教学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广泛调研及数据分析,从学理性和拓展性两个方面深入解析与探讨,制定出符合当前本科花鸟画写生教学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花鸟画的写生教学与创作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写生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王宠小楷书法风格探究
5
作者 肖泽阳 《艺术教育》 2024年第12期225-229,共5页
文章以王宠小楷为研究对象,结合王宠小楷书法特有的笔法及结体特征,阐释其作为“吴门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小楷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概括为大巧若拙的深层巧思、简淡疏朗的空灵意韵以及静雅平和的高古意趣,并分析王宠小楷书风形成的原因和... 文章以王宠小楷为研究对象,结合王宠小楷书法特有的笔法及结体特征,阐释其作为“吴门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小楷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概括为大巧若拙的深层巧思、简淡疏朗的空灵意韵以及静雅平和的高古意趣,并分析王宠小楷书风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地位,以期全面认识其小楷艺术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宠 小楷 书法风格
原文传递
三幅宋代《夜合花图》的画面营造方法对比研究
6
作者 董世君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宋代花鸟小品中,同一题材有多幅作品流传至今者并不多见。有三幅作品存世的《夜合花图》,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画家在审美认知、技法偏好和格物理念等各方面的异同,以及在同一题材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个性风格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本... 宋代花鸟小品中,同一题材有多幅作品流传至今者并不多见。有三幅作品存世的《夜合花图》,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画家在审美认知、技法偏好和格物理念等各方面的异同,以及在同一题材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个性风格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基于教学研究的立场,对三幅作品的画面营造差异进行了客观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花鸟 《夜合花图》 画面营造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当代儿童题材工笔画创作谈
7
作者 焦笑会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儿童是社会生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既是人们成长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缩影,又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是继承、发展、开拓的综合体。这一特殊性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更为古今画家们提供了... 儿童是社会生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既是人们成长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缩影,又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是继承、发展、开拓的综合体。这一特殊性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更为古今画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以儿童为表现题材的绘画起源于民间、始于战国,在宋代达到高峰。宋朝时期孩童形象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例如产于定窑、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的“孩儿枕”,其以孩童形象入画或者将实物做成孩童的形象,形态可掬,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州窑 磁州窑 创作灵感 生理特征 表现题材 景德镇 孩儿枕 心理特征
原文传递
刘松年三轴《罗汉图》研究
8
作者 程笛萱 《美术文献》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罗汉图一直是佛教美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衍生出许多相关的艺术创作。文章以南宋时期刘松年的三轴《罗汉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对三轴《罗汉图》的构图... 罗汉图一直是佛教美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衍生出许多相关的艺术创作。文章以南宋时期刘松年的三轴《罗汉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对三轴《罗汉图》的构图、造型、色彩及笔墨表现等方面的影响,阐述在当时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道释人物画如何融合与发展以及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取向及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松年 罗汉画 佛教美术
原文传递
“碑派”的概念化书写与笔法生成——以张裕钊“内圆外方”笔法为例
9
作者 孔令情 《书法》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内圆外方”本是阮元解读唐楷遗存的隶法用笔时提出的一个笔法描述,张裕钊将其可操作化,成为“张体”书风的标志。这被康有为等看作北碑书风中具有突破性的笔法成就。而事实上,此种笔法更多的是一种概念化的书写,而非来源于北碑本身。... “内圆外方”本是阮元解读唐楷遗存的隶法用笔时提出的一个笔法描述,张裕钊将其可操作化,成为“张体”书风的标志。这被康有为等看作北碑书风中具有突破性的笔法成就。而事实上,此种笔法更多的是一种概念化的书写,而非来源于北碑本身。康有为的推崇已是一种个人化的再解读。“内圆外方”由观念到实践,经过层层的解读和阐释,与晚清“碑学”互动,呈现了“碑派”笔法和风格形成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圆外方 张裕钊 笔法 概念化书写 碑派
原文传递
湖北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作品选
10
作者 陈嵚崟 游光威 +35 位作者 郭泽辉 刘美晓 鲁文静 付钰 李丹阳 田珍 刘雨 陈肯 朱谦 陈咏鑫 应当 周航 赵和语 黄雪玉 余熙龙 王旭 陈如诗 邓璇 张栌丹 侯嘉祺 张冰瑶 张冰洋 邹密 刘洋 田德晴 陈思宏 冯芷毓 余汉橙 彭瑞娴 姚子豪 黄贻宪 邹继枭 范智鹏 苏睿 王子菡 饶东萍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下载PDF
笔墨的时代性——我对当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认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青宁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国画大家潘天寿曾经说道:“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国画所面临的现代化问题,即中国画如何实现自身笔墨语言的创新。这也是当代山水画发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决定着当代山水画创新的基本路径... 国画大家潘天寿曾经说道:“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国画所面临的现代化问题,即中国画如何实现自身笔墨语言的创新。这也是当代山水画发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决定着当代山水画创新的基本路径与发展趋向。山水画的创作围绕这些问题的探讨,涉及到了创作观念与笔墨语言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语言 潘天寿 当代山水画 传统国画 中国画 基本路径 辩证关系 创作观念
原文传递
宁夏现代美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2
作者 陈宏军 《艺术教育》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宁夏现代美术风格的形成经历了多元化、区域性、习俗与传承观念不断变化的历程。文章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宁夏现代美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研究,呈现出地域、民族、民俗、西方、东方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西北美术思想... 宁夏现代美术风格的形成经历了多元化、区域性、习俗与传承观念不断变化的历程。文章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宁夏现代美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研究,呈现出地域、民族、民俗、西方、东方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西北美术思想大融合视域。从宁夏现代美术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丝路文化、河套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子,民族与世界、西方与东方、西部与东部的文化不断交流、沉淀、并进、互融。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宁夏现代美术与国外的交流合作更加频密,且具有特殊的地理意义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美术 宁夏现代美术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随心赋彩: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笑会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135,共2页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工笔画呈现出多元繁荣发展的局面。它延续了传统文脉,又切入现实生活,彰显了独特的魅力。传统的"随类赋彩"在当代语境下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艺术思想多元化的前提下,多维视角强化工笔画的语言个性,深...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工笔画呈现出多元繁荣发展的局面。它延续了传统文脉,又切入现实生活,彰显了独特的魅力。传统的"随类赋彩"在当代语境下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艺术思想多元化的前提下,多维视角强化工笔画的语言个性,深化色彩表现空间。工笔画家在创作中更注重心境、心思、心情的表达,于是当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呈现出有异于传统"随类赋彩"的形式,即"随心赋彩"。"随心赋彩"这一概念突出其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是一种全方位包容开放的设色理念,它涉及西方油画的设色理念、日本岩彩的设色理念、石窟壁画的设色理念、民间绘画的设色理念、当代设计的设色理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类赋彩 工笔画家 当代工笔画 色彩表现 独特的魅力 语言个性 多维视角 传统文脉
原文传递
孙毓汶与晚清京师官员书画鉴藏互动——以《孙莱山遗札》为中心
14
作者 孟召汉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8-85,共8页
光绪朝中期,围绕重臣孙毓汶,形成了由张荫桓、徐用仪、张度等朝中要员构成的京师官员书画鉴藏群体。藉由1895年11月至1896年4月,孙毓汶与张荫桓“商榷书画”的五十通书信——《孙莱山遗札》可知,自甲午战败,孙毓汶致仕后与张荫桓等人于... 光绪朝中期,围绕重臣孙毓汶,形成了由张荫桓、徐用仪、张度等朝中要员构成的京师官员书画鉴藏群体。藉由1895年11月至1896年4月,孙毓汶与张荫桓“商榷书画”的五十通书信——《孙莱山遗札》可知,自甲午战败,孙毓汶致仕后与张荫桓等人于书画鉴藏一道,更唱迭和,互动频频,将京师官员书画鉴藏风尚推向极致。同时亦揭示出,书画鉴藏之于晚清官员,尤其是活动于“后甲午时代”的晚清大员,不止是彰显品味、标榜自我的身份象征,更是舒缓压力、调适生命的精神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莱山遗札 孙毓汶 张荫桓 书画鉴藏 互动
下载PDF
国家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形象塑造与时代精神表达(1949年至今)
15
作者 彭震中 《美术文献》 2023年第10期23-26,共4页
时代精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而艺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家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梳理中国人物画技法的发展过程,归纳经典人物形象的形成原因,总结历年来中国... 时代精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而艺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家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梳理中国人物画技法的发展过程,归纳经典人物形象的形成原因,总结历年来中国人物画技法运用与人物形象塑造相结合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时代语境下国家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主题创作应如何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题材 中国人物画 形象塑造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马一浮六艺论体系下的书法思想及其意义
16
作者 刘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6-85,共10页
马一浮是20世纪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被时人尊为“一代儒宗”和“书法泰斗”,其书法理论与实践是其六艺论学问体系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从六艺统摄到五体兼修的书法思想,即运用其专精广博的六艺论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中遵循“统”“... 马一浮是20世纪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被时人尊为“一代儒宗”和“书法泰斗”,其书法理论与实践是其六艺论学问体系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从六艺统摄到五体兼修的书法思想,即运用其专精广博的六艺论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中遵循“统”“通”的哲学思维,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统摄关系引申到书法的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 统摄 书法思想
下载PDF
刘春冰作品选
17
作者 刘春冰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原文传递
孙毓汶与张荫桓书画鉴藏互动——以《孙莱山遗札》为中心
18
作者 孟召汉 兰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光绪朝中期,围绕权臣孙毓汶,形成了由张荫桓等朝中要员构成的京师官员书画鉴藏群体。民国时期,《艺林月刊》所连载的孙毓汶与张荫桓"商榷书画"的五十通书信—《孙莱山遗札》,是研究孙毓汶书画鉴藏活动及观念的重要文献。通过... 光绪朝中期,围绕权臣孙毓汶,形成了由张荫桓等朝中要员构成的京师官员书画鉴藏群体。民国时期,《艺林月刊》所连载的孙毓汶与张荫桓"商榷书画"的五十通书信—《孙莱山遗札》,是研究孙毓汶书画鉴藏活动及观念的重要文献。通过考证系年可知,这批信札写于1895年11月至1896年4月间,因甲午战败而引咎致仕的孙毓汶,居于北京城南丞相胡同,与琉璃厂相距咫尺,过着"开径悬知书画益"的退隐生活。借助孙毓汶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等人的更唱迭和,可窥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后甲午时代的晚清官员,通过书画鉴藏,不仅达到了舒缓压力,卧游畅神之目的,同时也实现了阐扬朴学,考订经史的学术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莱山遗札 张荫桓 鉴藏互动
原文传递
读陈洪绶《花鸟草虫写生册》
19
作者 杨潇 李大盈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8期58-59,共2页
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与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该文以陈洪绶在中年创作的《花鸟草虫写生册》为例,以文人传承和大胆变形两个方面为核心,从艺术造型的趣味出发,探讨陈洪绶花鸟作品在高古... 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与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该文以陈洪绶在中年创作的《花鸟草虫写生册》为例,以文人传承和大胆变形两个方面为核心,从艺术造型的趣味出发,探讨陈洪绶花鸟作品在高古奇骇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的文人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花鸟草虫写生册 造型趣味
下载PDF
张廷青作品
20
作者 张廷青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2期F0002-F0002,I0002,I0004,I0005,I0006,共5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