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被引量:22
1
作者 程伏林 胡名柏 +2 位作者 林从尧 魏正专 张红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1.499)× 10 9/L组和( 1.5~ 1.999)× 10 9/L组 ,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治疗 ,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 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 ,计算 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6 4.7%、5 4.7%、2 3.3%和 2 8.8%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患者使用G CSF的量分别为 ( 1889.71± 15 5 0 .39) μg、( 10 37.74± 72 4.2 1) μg、( 82 4.42± 6 2 5 .0 8) μg和 ( 6 2 1.97±5 88.36 ) μg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恢复时间分别为 ( 6 .82± 4.0 7)天、( 5 .92± 4.0 7)天、( 5 .81± 3.6 1)天和 ( 6 .18± 4.31)天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36 .0 %和 43.8%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 院内感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近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亦超 周燕 +7 位作者 丁召 任相海 孟凡水 符炜 钱群 刘韦成 喻学桥 江从庆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8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近期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3月92例接受IPAA手术治疗的UC和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IPAA术后...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近期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3月92例接受IPAA手术治疗的UC和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IPAA术后3月内的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IPAA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共13例(14.1%),盆腔感染或脓肿形成3例(3.3%),给予抗感染、腹盆腔引流管低压冲洗、关闭回肠双腔造口远端等治疗痊愈;术后近期出血3例(3.3%),储袋肛管吻合口出血1例,储袋侧侧吻合线出血2例,予冰肾上腺素、凝血酶溶液等保留灌肠后2例出血停止,1例内镜下取出钛钉后出血停止;术后1月内吻合口狭窄2例(2.2%),通过早期扩肛治愈;储袋相关瘘5例(5.4%),其中,储袋残端瘘2例(2.2%),吻合口阴道瘘2例(2.2%),吻合口瘘1例(1.1%),通过关闭回肠双腔造口远端、腹盆腔引流管低压冲洗、直肠阴道冲洗等综合治疗治愈.结论 TPC-IPAA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储袋相关瘘最常见,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溃疡性结肠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胃癌围术期无胃肠减压之我见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伏林 张红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725-726,共2页
上世纪30年代,鼻胃管和胃肠减压开始应用于急性肠梗阻和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肠麻痹,以减少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胃潴留,减少吻合口瘘。胃肠减压既有治疗作用,也有诊断价值,这种方法一直被广泛使用,作为护理标准和通用做法。但越... 上世纪30年代,鼻胃管和胃肠减压开始应用于急性肠梗阻和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肠麻痹,以减少手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胃潴留,减少吻合口瘘。胃肠减压既有治疗作用,也有诊断价值,这种方法一直被广泛使用,作为护理标准和通用做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胃肠减压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是不必要的11-2]。最近10年来,无胃肠减压方法日益受到胃外科医生的关注。在此,就胃癌围术期无胃肠减压谈谈我们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切除术 胃肠减压
下载PDF
胃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行Roux-en-Y吻合术式改进的体会
4
作者 刘俊 成忠了 +2 位作者 刘绍彬 周颜才 张寿熙 《腹部外科》 2004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 (alkalinerefluxgastritis,ARG)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术后ARG病例 10例的诊治经过 ,有 4例次行胃空肠Roux en YI式手术治疗 ,8例次行胃空肠Roux en YII式手术治...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 (alkalinerefluxgastritis,ARG)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术后ARG病例 10例的诊治经过 ,有 4例次行胃空肠Roux en YI式手术治疗 ,8例次行胃空肠Roux en YII式手术治疗。结果 经胃空肠Roux en YI式治疗的 4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位空肠梗阻表现 ,其中 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 ,另 2例改行胃空肠Roux en YII式 ;经胃空肠Roux en YII式治疗的 8例次术后未发生上腹烧灼痛、呕吐胆汁及梗阻等症状 ,恢复顺利 ,半年后经胃镜复查ARG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Roux en YII式 ,设计更合理 ,操作简单 ,肠道行径流畅 ,避免了Roux en YI式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X-EN-Y吻合术 术后 空肠 碱性反流性胃炎 手术治疗 术式改进 体会 球部 胃十二指肠 高位
下载PDF
RT-PCR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程伏林 张红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20 mRNA作为标志物,使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系膜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的肿瘤标本56例,采集其系膜淋巴结,分别用常规HE染色和RT-PCR检测CK...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20 mRNA作为标志物,使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系膜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的肿瘤标本56例,采集其系膜淋巴结,分别用常规HE染色和RT-PCR检测CK20 mRNA,比较RT-PCR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上的敏感性优势;分析基于两种方法 TNM分期对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检测淋巴结762个,HE染色和RT-PCR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6%和59.8%,HE染色与RT-PCR法比较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56例患者中,按HE染色结果确定的淋巴结分期PN0、PN1和PN2期分别为62.5%、25.0%和12.5%,按RT-PCR法确定的PN0、PN1和PN2期分别为44.6%、28.6%和26.8%,RT-PCR与HE染色比较,淋巴结病理分期升级,有显著性差异(P=0.029)。通过HE染色,PN0、PN1和PN2期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7%、78.6%和57.1%,通过RT-PCR技术检测,升级后的PN0、PN1和PN2期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75.0%和53.3%,同级别之间,在PN0期,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9),在PN1和PN2期,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89,P=0.127),显示出RT-PCR技术检测的淋巴结微转移更能提示预后价值。结论:通过RT-PCR法检测CK20 mRNA所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癌有助于确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微转移 CK20 MRNA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谭崇杰 阮建忠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3月—2019年3月该院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1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每组的治疗效果及...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3月—2019年3月该院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1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每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3,P=0.028<0.05);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分别为:(67.78±14.56)mL、(62.14±22.09)min、(6.98±3.21)d、(1.02±0.16)万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3、20.391、12.004、10.982,P=0.006、0.009、0.015、0.025<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相比,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肝硬化 胆囊结石 效果
下载PDF
PPH治疗老年重度痔病48例
7
作者 孟凡水 成忠了 《医学新知》 CAS 2007年第6期362-362,364,共2页
重度痔病是目前肛肠外科常见病,特别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殊性,探讨老年重度痔病治疗方法应受到重视。我科2003年8月~2006年2月,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治疗老年重度环状混合痔48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老年患者 PPH治疗 重度痔病 痔上黏膜环切除术 重度环状混合痔 外科常见病 治疗方法 吻合器
下载PDF
腹股沟斜疝合并同侧睾丸鞘膜积液一例
8
作者 阮建忠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78-78,共1页
患者,男,74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肿块不能回纳消失伴胀痛3 d入院。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见15 cm×10 cm肿块,质韧,边界尚清,平卧位不能回纳消失,外环口可触及扩大,阴囊透光未检,左侧阴囊及睾丸正常,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嵌... 患者,男,74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肿块不能回纳消失伴胀痛3 d入院。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见15 cm×10 cm肿块,质韧,边界尚清,平卧位不能回纳消失,外环口可触及扩大,阴囊透光未检,左侧阴囊及睾丸正常,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疝囊呈15 cm×6 cm,疝内容物为小肠肠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证实为斜疝,内环口直径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鞘膜积液 腹股沟嵌顿疝 右侧阴囊 外侧突 连续硬膜外麻醉 右侧腹股沟 疝内容物 外环口 内环口 无张力修补术
原文传递
多发性闭合性腹内脏器及血管损伤1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阮长山 王芳元 《腹部外科》 2007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闭合性损伤 血管损伤 腹内脏器 多发性 治疗 交通事故伤 临床资料 挤压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