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燕妮 张承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观察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神阙穴中药(大黄、木香、苦杏仁)贴敷,每日2次,足三里穴位按摩,每日2次,治疗10d后观察患儿临床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20例... 目的观察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神阙穴中药(大黄、木香、苦杏仁)贴敷,每日2次,足三里穴位按摩,每日2次,治疗10d后观察患儿临床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中治愈89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4.2%,总有效率为98.3%。结论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小儿便秘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神阙穴 中药贴敷 足三里 穴位按摩 儿童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卫平 林莉 徐阳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2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意识障碍、惊厥、呼吸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应用脑苷肌肽及奥拉西坦联合治疗,可缩短患儿的肌张力异常改善时间、原始反射异常改善时间、意识障碍改善时间、惊厥改善时间、呼吸改善时间,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苷肌肽 奥拉西坦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治疗患儿对不同剂型应用效能感及医学应对方式的研究
3
作者 李燕妮 李静娈 孟子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8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患儿对不同剂型应用效能感及医学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收治的360例孟鲁司特钠治疗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将其对孟鲁司特钠不同剂型的家长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医学应对... 目的探究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患儿对不同剂型应用效能感及医学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22年4~12月收治的360例孟鲁司特钠治疗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将其对孟鲁司特钠不同剂型的家长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应用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360例患儿家长对孟鲁司特钠口溶膜的GSES评分及MCMQ评分显著优于咀嚼片及颗粒,家长应用满意度显著高于咀嚼片及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咀嚼片及颗粒的上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患儿对口溶膜的应用效能感及医学应对方式相对更好,对其认可度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颗粒 咀嚼片 口溶膜 效能感 医学应对方式 满意度
下载PDF
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79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记为腹泻组;选取同期未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儿60例,记为未腹泻组。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影响因...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79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记为腹泻组;选取同期未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儿60例,记为未腹泻组。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临床效果。结果:腹泻组中单纯性腹泻63例(79.75%)。导致患儿发病的抗生素主要有碳青酶烯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等。腹泻组在使用抗生素种类、种数及时长,侵入性干预,应用抗酸剂上显著高于未腹泻组(p<0.05),而年龄上显著小于未腹泻组(p<0.05)。经治疗腹泻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7%;病症消失平均时长(34.78±10.53)小时。结论:只有根据患儿具体病症合理应用抗生素,不盲目依赖抗生素,正确应用抗酸剂及降低侵入性干预几率,才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使用微生态制剂纠正患儿肠道中菌群失调情况,重新建立正常肠道微生态环境能有效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临床观察 病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