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检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祥丽 代治国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5月本院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60名,行凝血常规和血常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5月本院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60名,行凝血常规和血常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分别为(24.60±1.85)秒、(16.54±4.18)秒和(9.80±2.96)秒,均明显低于压脉带即刻时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压脉带使用3分钟时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分别为(5.28±0.64)×10^(12)/L和(155.97±6.75)g/L,均明显高于压脉带即刻时水平,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分别为(4.26±0.28)×10~9/L和(172.16±8.95)×10~9/L。离心前后放置2小时APTT分别为(37.18±2.68)秒和(30.05±3.19)秒,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TT和PT差异无显著性(P>0.05);离心前后放置4小时APTT、TT和PT差异有显著性(P<0.05)。标本放置24小时后RBC和PLT分别为(4.17±0.30)×10^(12)/L和(165.29±5.58)×10~9/L,明显低于其他放置时间点,而WBC为(5.32±0.26)×10~9/L,高于其他放置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本采集和标本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有影响,重视控制变异方法,能极大提高检测数据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凝血常规 控制变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启军 董晓帆 邓长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再灌注治疗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再灌注治疗伴随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目前还未完全清楚,分子、细胞、组织上的改变均与参与再灌注损伤,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钙蛋白酶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溶栓后PCI术与直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邓长金 彭娜 +3 位作者 成威 魏国政 徐晓东 邵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9-781,共3页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功能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和利钠尿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任良强 陈漠水 +4 位作者 侯晓晓 黄晓娇 周志宏 邢波 陆士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利钠尿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入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2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NYHA分级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NYHAI~Ⅳ级4个亚组,每...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利钠尿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入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2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NYHA分级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NYHAI~Ⅳ级4个亚组,每组30例。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CARP和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检测CARP水平与BN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1.24±8.30)ng/ml:(8.30±1.45)ng/ml,P〈O.051。血清CARP水平随患者NYHA分级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各分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RP水平与BNP呈正相关性(r=0.91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848,P〈0.01)。结论:血清cAR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BN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CARP将有可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新的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锚重复蛋白 脑利钠尿肽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代治国 胡迎富 李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0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治疗老年急性脉综合征(ACS)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入院的老年 ACS 患者108例,在常规使用 ACS 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连用3-5d;测定治疗前和停止静...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治疗老年急性脉综合征(ACS)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入院的老年 ACS 患者108例,在常规使用 ACS 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连用3-5d;测定治疗前和停止静脉注射4h 后血浆 BNP 水平、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血清肌酐(SCr)、收缩压(SBP)等指标,比较 rhBNP 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观察安全性。结果静脉注射rhBNP 后患者血浆 BNP、HR、LVEF、LAD、SCr 及 SBP 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hBNP 静脉注射治疗老年 ACS 致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高龄
下载PDF
患者跌倒原因19例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道艳 陈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593-2596,共4页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住院患者跌倒是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导致患者的损伤,延长住院天数、降低活动能力、产生合并症、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的健...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住院患者跌倒是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导致患者的损伤,延长住院天数、降低活动能力、产生合并症、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的健康,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如何防范与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三甲复审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本文对我院2013年1至12月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从人物、机制、材料、环境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改进患者跌到评估方式,建立有效的的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原因 医疗卫生服务行业 医疗安全 意外事件 住院天数 活动能力 医疗费用
下载PDF
双上腔静脉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邓长金 代治国 《疑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0-430,F0003,共2页
关键词 双上腔静脉 起搏器植入术
下载PDF
雷米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邵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雷米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4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12月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明确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雷米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4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12月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明确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雷米普利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持续时间缩短(P<0.05);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应用雷米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可使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下降,能有效降低血中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厄贝沙坦 心房颤动 冠心病
下载PDF
“三制管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丹 刘圣香 万恩桂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8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三制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实施三制管理,即责护组长小组负责制、包干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三级查房制,比较实施"三制管理"前后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及患... 目的探讨"三制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实施三制管理,即责护组长小组负责制、包干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三级查房制,比较实施"三制管理"前后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贯穿"三制管理",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制管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包干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制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满意度
下载PDF
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祥辉 邓长金 +3 位作者 魏国政 李明 胡迎富 彭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观察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分别行右心室高位室间隔部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于术前1d、术后6个月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血浆脑钠肽(BNP)检查。结果:与... 目的:观察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分别行右心室高位室间隔部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于术前1d、术后6个月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血浆脑钠肽(BNP)检查。结果: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QRS波时限增宽程度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出量(SV)降低程度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BNP增加程度小。结论: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更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心脏功能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血栓抽吸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邓长金 金露萍 +4 位作者 成威 魏国政 邵玲 彭娜 徐晓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年龄60~75岁。分为两组,对照组68...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年龄60~75岁。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单纯PCI术;联合组40例,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1)两组间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联合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3级率、术后90 min ST段回落〉50%的比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无复流率、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3)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减轻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组织微循环的灌注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邓长金 成威 +2 位作者 陈亚锋 代治国 魏国政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8例AMI患者被分为两组,急诊PCI组19例,择期PCI组22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PCI后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8例AMI患者被分为两组,急诊PCI组19例,择期PCI组229例。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PCI后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择期PCI组相比,急诊PCI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52.7±6.3)%比(54.1±2.7)%],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48.8±1.7)mm比(47.8±2.4)mm],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可以防止再梗死和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永胜 徐晓东 +1 位作者 王龙 蒋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培门冬酶(2次/疗程)联合放化疗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培门...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培门冬酶(2次/疗程)联合放化疗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培门冬酶联合4~6个疗程的放化疗治疗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84.2%,部分缓解率为15.8%,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是25 d,所有患者自治疗后均生存。结论:应用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联合放化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鼻型 NK/T细胞淋巴瘤 化疗 放疗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CD40配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亚锋 邓长金 +2 位作者 胡迎富 代治国 贺爱珍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配体(CD40L)和血浆可溶性CD40L(sCD40L)的表达以及普伐他汀对CD40L等的影响,探讨高胆固醇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配体(CD40L)和血浆可溶性CD40L(sCD40L)的表达以及普伐他汀对CD40L等的影响,探讨高胆固醇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CD40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凝血酶原片段1+2(F1+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A组,n=20)及饮食控制组(B组,n=20),A组普伐他汀20mg/天治疗,B组只作饮食控制,7天后分别测定以上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L表达,血浆sCD40L、MCP-1、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sCD40L与血小板膜CD40L、血清TC、LDL-C及血浆MCP-1、F1+2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52、0.51、0.63和0.61,P均<0.05)。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后,A组血小板膜CD40L、血浆sCD40L、MCP-1、F1+2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脂无显著变化。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表达CD40L及sCD40L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可能通过激活CD40L促进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而参与AS的发生发展。普伐他汀可不依赖血浆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膜表达CD40L和sCD40L及由CD40L介导的AS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CD40配体 高胆固醇血症 普伐他汀 促炎症反应 慢性炎症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长金 成威 +1 位作者 陈亚峰 代治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20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测定起搏参数及曝光时间。结果:2组在起搏阈值、... 目的:探讨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20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测定起搏参数及曝光时间。结果:2组在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手术曝光时间长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与后者比较,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起搏后QRS波宽度变窄,射血分数、每搏量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血流动力学更好,可能是一个更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右心室 高位室间隔 右心室心尖部 起搏
原文传递
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长金 成威 +2 位作者 陈亚峰 孔祥辉 代治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9-459,共1页
5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病窦综合征病人根据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RHVS组)。起搏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RVA组,B型脑利钠肽、QRS波时限明显低于RVA起搏。结论:HRVS起搏对心功能... 5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病窦综合征病人根据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RHVS组)。起搏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RVA组,B型脑利钠肽、QRS波时限明显低于RVA起搏。结论:HRVS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优于RVA组,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