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正甲 李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调查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状况,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80名医院女职工进行心理压力状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80名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源总均分(2.91±... 目的:调查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状况,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80名医院女职工进行心理压力状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80名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源总均分(2.91±0.64)分,有非常大压力9名(11.25%),较大压力52名(65.00%),轻微压力12名(15.00%),无压力7名(8.75%)。与国内常模相比,医院女职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及总均分均明显增高(t=2.284,3.111,2.373,2.855,4.472,2.921,8.373,4.384,6.222,5.793;P<0.05)。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源、SCL-90量表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4.666,3.106;P<0.0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医院女职工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t=-7.792,-11.919,-20.958;P<0.01),自责、幻想、退避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9.566,10.778,7.599;P<0.0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医院女职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t=-3.599,-3.428,-4.785,-2.836;P<0.05)。结论: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女职工心理压力水平较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女职工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女职工 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医院职工个性特征、职业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正甲 李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职工个性特征、职业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我院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30份问卷,实际纳入分析120份,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价心理压力,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目的:分析医院职工个性特征、职业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我院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30份问卷,实际纳入分析120份,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价心理压力,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价个性特征[精神质(EPQ-P)、内外向(EPQ-E)、神经质(EPQ-N)],采用职业应激量表(OSI)评价职业应激,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价应对方式,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PSS心理压力评分与个性特征、职业应激、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120例调查者CPS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8,P<0.05);其中CPSS评分≥26分者65例(54.17%),将其纳为压力组。余下CPSS评分<26分者55例(45.83%),将其纳为非压力组;压力组EPQ-P评分、职业应激评分、每日紧张感评分及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非压力组,EPQ-E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非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0,-10.306,-10.756,9.280,8.960,-6.72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PSS心理压力评分与EPQ-P(r=0.488)、职业应激(r=0.571)、每日紧张感(r=0.633)及消极应对(r=0.495)呈正相关关系(P<0.001),与EPQ-E(r=-0.595)及积极应对(r=-0.633)呈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高水平心理压力可导致医院职工情绪不稳定,社交主动性降低,并出现职业应激反应,采用消极应对方式面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职工 个性特征 职业应激 应对方式 心理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