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形铸魂: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肖述剑 张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8,共10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多元主体缺失、文化传承危机、产业发展滞后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党建引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能够为乡村文化建设扫清障碍、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多元主体缺失、文化传承危机、产业发展滞后和制度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党建引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能够为乡村文化建设扫清障碍、夯实根基、增添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守根铸魂和聚力赋能。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塑形铸魂,主要体现在确保乡村文化建设方向不偏、确保乡村文化建设主体有力、确保乡村文化建设保障到位。新时代全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包括激活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内生动力,提升乡村居民素质水平,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乡村文化机制的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整合用好文化资源,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产业融合,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样态;强化组织化培育,优化和重构乡村文化的生产供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产业融合 公共文化空间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机理和实践向度
2
作者 李静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伟大建党精神和党内政治文化是两个具有深度关联的概念,两者内涵逻辑一致,生发同根同源,价值相互影响,实践彼此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责任伦理、行为标准和本质属性。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 伟大建党精神和党内政治文化是两个具有深度关联的概念,两者内涵逻辑一致,生发同根同源,价值相互影响,实践彼此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责任伦理、行为标准和本质属性。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向度是:兴理论学习之风,掀纲领解读之潮,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弘政治建设之魂,落政治任务之实,强化初心使命的责任;扬敢于斗争之风,循善于斗争之法,塑造斗争的精神和本领;扎规章制度之笼,垂干部行为之范,建设忠诚担当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伟大建党精神 引领 逻辑机理 实践向度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坚持、捍卫和发展及其当代启示--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六封书信的探讨
3
作者 李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恩格斯晚年在《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8.5、1890.10.27)》《致约瑟夫·布洛赫(1890.9.21-22)》《致弗兰茨·梅林(1893.7.14)》《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1894.1.25)》《恩格斯致保尔·恩斯特(1890.6.5)》等六封书信... 恩格斯晚年在《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8.5、1890.10.27)》《致约瑟夫·布洛赫(1890.9.21-22)》《致弗兰茨·梅林(1893.7.14)》《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1894.1.25)》《恩格斯致保尔·恩斯特(1890.6.5)》等六封书信中,通过全面论述经济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详细论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特别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及其在研究历史发展和分析历史现象方面的运用,进一步坚持、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理论内容和辩证精髓。恩格斯晚年的六封书信启示我们,要以高度的党性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要重视给青年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和引导,要深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及其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史观 历史辩证法 坚持发展 当代启示
下载PDF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刑事治理的体系性优化
4
作者 刘箭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7,共10页
刑事治理在社会治理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刑事治理模式的不断演进,当《刑法修正案(十二)》发布后,刑事治理已经更加深度地介入社会治理中,深刻影响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治理肩负着实现良法善... 刑事治理在社会治理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刑事治理模式的不断演进,当《刑法修正案(十二)》发布后,刑事治理已经更加深度地介入社会治理中,深刻影响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治理肩负着实现良法善治的兜底性使命,为法秩序统一提供坚实支撑,并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导向。当前刑事治理过度介入社会治理表现为刑法理念的泛刑罚化、规范内容的不断变更以及司法实践的广泛争议,导致背离社会治理现代化初衷、违背刑事治理内在秉性、阻碍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影响科学合理执法以及难以预测的刑罚附随后果等负面效应。为了优化刑事治理模式,应在理念上克服泛刑罚化的思维定势,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构建“自由刑法”的立法模式,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自由,并在司法实践中提高执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刑事治理 自由刑法 《刑法修正案(十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