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风险预警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目的探究风险预警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预警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前瞻性地对护理期间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护理时间为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index,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应激性溃疡、失禁相关性皮炎、误吸、关节痉挛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风险预警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促进病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该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武陵山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基层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5月随机选取武陵山地区8个县市11个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的432名在职医务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目的了解武陵山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基层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5月随机选取武陵山地区8个县市11个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的432名在职医务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问卷式调查表,对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的途径、脑卒中防治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获取脑卒中知识途径: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会议288人(占67%),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90人(占21%),利用手机、电脑登陆专业网站或者利用微信公众号了解关于脑卒中的知识18人(占4%),从不参加学习,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很少36人(占8%);(2)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年龄、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脏病、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运动与锻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知晓率分别为83%、88%、83%、88%、54%、17%、29%、8%、13%、4%;(3)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识别突发偏瘫合并吐词不清患者的知晓率为75%;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使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知晓率为5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知晓率为33%,但均不会使用;早期脑卒中风险预测工具(年龄、血压、临床特征和持续时间评分系统评分即ABCD2评分)知晓率为33%,会正确使用的比例仅为8%;快速筛查脑卒中工具[面-臂-言语-时间(Face-arm-speech-time, FAST)]的知晓率为25%,但FAST含义的知晓率仅为13%;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方法的知晓率为75%,但其时间窗的知晓率仅为2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方法的知晓率为85%,但其时间窗的知晓率仅为13%;阿替普酶的知晓率为88%,尿激酶的知晓率73%;(4)脑卒中防治知识得分影响因素:对于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总得分,不同年龄、经济来源方式、获取脑卒中知识途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风险预警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预警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前瞻性地对护理期间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护理时间为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index,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应激性溃疡、失禁相关性皮炎、误吸、关节痉挛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风险预警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促进病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该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了解武陵山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基层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5月随机选取武陵山地区8个县市11个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的432名在职医务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问卷式调查表,对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的途径、脑卒中防治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获取脑卒中知识途径: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会议288人(占67%),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90人(占21%),利用手机、电脑登陆专业网站或者利用微信公众号了解关于脑卒中的知识18人(占4%),从不参加学习,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很少36人(占8%);(2)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年龄、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脏病、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运动与锻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知晓率分别为83%、88%、83%、88%、54%、17%、29%、8%、13%、4%;(3)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识别突发偏瘫合并吐词不清患者的知晓率为75%;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使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知晓率为5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知晓率为33%,但均不会使用;早期脑卒中风险预测工具(年龄、血压、临床特征和持续时间评分系统评分即ABCD2评分)知晓率为33%,会正确使用的比例仅为8%;快速筛查脑卒中工具[面-臂-言语-时间(Face-arm-speech-time, FAST)]的知晓率为25%,但FAST含义的知晓率仅为13%;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方法的知晓率为75%,但其时间窗的知晓率仅为2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方法的知晓率为85%,但其时间窗的知晓率仅为13%;阿替普酶的知晓率为88%,尿激酶的知晓率73%;(4)脑卒中防治知识得分影响因素:对于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总得分,不同年龄、经济来源方式、获取脑卒中知识途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