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山湾东周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89
1
《江汉考古》 1983年第2期1-35,95-101,共42页
襄阳山湾墓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县余岗公社(后改伙牌公社)陆寨大队之西的山湾土岗上,墓地中心南距襄樊市区约10公里(图一).墓地南面和东面为汉水及其支流清河的冲积平原,北面和西面是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带.墓地所在的山湾土岗,平面近似圆形,... 襄阳山湾墓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县余岗公社(后改伙牌公社)陆寨大队之西的山湾土岗上,墓地中心南距襄樊市区约10公里(图一).墓地南面和东面为汉水及其支流清河的冲积平原,北面和西面是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带.墓地所在的山湾土岗,平面近似圆形,南部较高,北部较低.直径约0.6公里,最高处约高出附近地面25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图版 湖北省 随葬品 铜器 陶器 长方形 二层台 车马器 省博物馆
下载PDF
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上) 被引量:86
2
作者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考古学报》 1982年第3期325-350,399-402,共30页
前言湖北省江陵县境内的楚都纪南城,是迄今已发现的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城。楚都纪南城即楚郢都故城,因在纪山之南,后人称之为纪南城。它在今荆州城(即江陵县城)北5公里(图一)。城址周围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东接富饶的江汉平原,西... 前言湖北省江陵县境内的楚都纪南城,是迄今已发现的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城。楚都纪南城即楚郢都故城,因在纪山之南,后人称之为纪南城。它在今荆州城(即江陵县城)北5公里(图一)。城址周围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东接富饶的江汉平原,西临险要的鄂西山地,南有浩瀚的万里长江,北有大道与中原相通。城址附近地势基本平坦,只有一些起伏不大的土岗丘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南城 古河道 护城河 发掘 省博物馆 城门 夯土墙 木构建筑 勘查 附属建筑
原文传递
襄阳蔡坡战国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66
3
《江汉考古》 1985年第1期1-37,共37页
一、前言1972年冬,在湖北省襄阳县余岗公社(后改为伙牌公社)施坡大队北部的蔡坡山岗上,发现了一处战国墓地。基地中心南距襄阳市区约9公里,东距山湾东周墓地①约1公里。蔡坡是一座平面略呈椭圆形的低矮山岗。东与山湾土岗隔沟相望,西北... 一、前言1972年冬,在湖北省襄阳县余岗公社(后改为伙牌公社)施坡大队北部的蔡坡山岗上,发现了一处战国墓地。基地中心南距襄阳市区约9公里,东距山湾东周墓地①约1公里。蔡坡是一座平面略呈椭圆形的低矮山岗。东与山湾土岗隔沟相望,西北为丘陵地带,东南为汉水的冲积平原,北山岗的山坡坡度平缓,为良好的农耕地。山岗最高处约高出附近地面30米,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6公里。墓葬主要发现于山岗的中部偏南的坡面上,较大的墓集中在中部偏西地势较高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 图版 车马器 墓葬 湖北省 二层台 省博物馆 腹径 铜器 陶器
下载PDF
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下) 被引量:63
4
作者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考古学报》 1982年第4期477-507,535-540,共37页
肆松柏区30号建筑遗址的发掘松柏区30号建筑遗址在纪南城内东南部,南距南城垣约1300、东距东城垣约1400米。夯土台基暴露在地面上,高1.5—2、长70、宽50米。台基南15米处,有汉代夯筑土堤,今俗称"火龙堤"。
关键词 纪南城 台基 发掘 红烧土 水井 建筑基址 夯土 陶器 遗址 出土
原文传递
湖北黄陂鲁台山两周遗址与墓葬 被引量:62
5
作者 魏益想 蒲显均 +2 位作者 鲍方铎 涂高潮 陈贤一 《江汉考古》 1982年第2期37-61,115-119+2,共31页
前言鲁台山在湖北黄陂县城关镇东,它由望鲁台而得名.望鲁台在鲁台山的北部,县志记载: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信奉儒学,追念孔子,在此讲学期间,特筑台以望鲁,故名.望鲁台上有座祠亭,县志又载:明代天顺年间为纪念二程而造,故又名... 前言鲁台山在湖北黄陂县城关镇东,它由望鲁台而得名.望鲁台在鲁台山的北部,县志记载: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信奉儒学,追念孔子,在此讲学期间,特筑台以望鲁,故名.望鲁台上有座祠亭,县志又载:明代天顺年间为纪念二程而造,故又名双凤亭.鲁台山,座落于长江北岸的滠水河畔.为一处高出现今地面约10米的椭圆形台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台地东濒流矢湖,南连丘陵地.汉麻公路由西向东穿过台地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墓葬形制 长方形 图版 口径 绳纹 红陶 西周墓葬 弦纹 随葬器物
下载PDF
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 被引量:53
6
《文物》 1976年第2期5-15,96,共12页
盘龙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北五公里许的黄陂县滠口公社叶店大队境内,南边紧靠流注长江的府河,北面是一带小土岗,东北面今为盘龙湖。从古城周围到城北土岗,都有商代文化堆积,整个遗址,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东西约1,100米、南北约1,000米的丘陵... 盘龙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北五公里许的黄陂县滠口公社叶店大队境内,南边紧靠流注长江的府河,北面是一带小土岗,东北面今为盘龙湖。从古城周围到城北土岗,都有商代文化堆积,整个遗址,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东西约1,100米、南北约1,000米的丘陵地带上。现每逢夏、秋涨水季节,古城的东、西、南三面环水,枯水时则可在盘龙湖靠近西岸的湖底及其迤南处发现商代地层和墓葬,可知当时城内城外,终年陆地相连,地貌与今大不相同(图一)。这种变化,联系到宜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岗期 盘龙城 宫殿基址 古城 青铜礼器 长江中游 商文化 黄河流域 发掘 墓葬
原文传递
1978年云梦秦汉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52
7
作者 陈振裕 《考古学报》 1986年第4期479-525,535-546,共59页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汉墓,曾先后发表过两批资料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历史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为全面了解睡虎地秦汉墓整个墓地的情况,自1978年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由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主持,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云梦县文化馆参加,...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汉墓,曾先后发表过两批资料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历史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为全面了解睡虎地秦汉墓整个墓地的情况,自1978年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由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主持,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云梦县文化馆参加,又发掘了二十五座墓(编号M15—28、43—53)(图一),同时在大坟头一号墓的东南约300米处发掘了两座西汉墓(即大坟头M2、M3)。本报告就是这次发掘的二十七座秦汉墓的全部资料(墓号前加"大"字的为大坟头汉墓,未注明者为睡虎地的墓)。报告由郝勤建同志照相,金木清、朱红、刘明怀同志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博物馆 针刻 外底 发掘报告 图版 秦汉 五花土 随葬器物 口径 底径
原文传递
湖北京山发现曾国铜器 被引量:49
8
《文物》 1972年第2期47-53,71-72,共9页
一九六六年七月七日,湖北省修建郑家河水库中干渠时,在京山县宋河区坪坝公社苏家垅工段,发现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铜器(图一)。苏家垅位于较为平坦的岗地上,周围群山环绕。发现铜器的地点是在苏家垅后面的小土坡(相对高度约二十余... 一九六六年七月七日,湖北省修建郑家河水库中干渠时,在京山县宋河区坪坝公社苏家垅工段,发现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铜器(图一)。苏家垅位于较为平坦的岗地上,周围群山环绕。发现铜器的地点是在苏家垅后面的小土坡(相对高度约二十余米)下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京山 西周晚期 青铜器 京山县 铭文 春秋 图版 发现 口径 左传
原文传递
宜昌前坪战国两汉墓 被引量:45
9
作者 管维良 《考古学报》 1976年第2期115-148,213-224,共46页
一在宜昌北郊的长江东岸黄柏河流注地区,包括江心洲和东岸二三级台地上,古墓很多,墓内遗物时有发现。一九七一年三月到一九七二年三月,我馆同志在前坪、葛洲坝进行了发掘,共发现战国两汉墓四十三座(图一)。这批墓葬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 一在宜昌北郊的长江东岸黄柏河流注地区,包括江心洲和东岸二三级台地上,古墓很多,墓内遗物时有发现。一九七一年三月到一九七二年三月,我馆同志在前坪、葛洲坝进行了发掘,共发现战国两汉墓四十三座(图一)。这批墓葬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的战国两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现在的前坪是河床冲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版 战国墓 宜昌 考古学 葛洲坝 东汉墓 西汉墓 省博物馆 长方形 随葬品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彬徽 王世振 黄敬刚 《文物》 1985年第1期16-36,99-103,共26页
1981年7月,在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西侧,又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编号为擂鼓墩二号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发掘之后,随州地区又一重要考古发现。经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湖北省博物馆、襄阳地区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组织清理发掘... 1981年7月,在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西侧,又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编号为擂鼓墩二号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发掘之后,随州地区又一重要考古发现。经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湖北省博物馆、襄阳地区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组织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湖北随州 形制 图版 兽面纹 青铜礼器 出土 变形 花纹 省博物馆
原文传递
盘龙城商代二里冈期的青铜器 被引量:40
11
《文物》 1976年第2期26-41,97-100,共20页
盘龙城是解放后发现的一处十分重要的商代遗址,历年来不断有商代青铜器出土。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配合水利工程先后进行了二次发掘。第一次是1963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在盘龙城西的楼子湾,清理了墓葬五座(楼M1—M5),出土青铜器... 盘龙城是解放后发现的一处十分重要的商代遗址,历年来不断有商代青铜器出土。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配合水利工程先后进行了二次发掘。第一次是1963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在盘龙城西的楼子湾,清理了墓葬五座(楼M1—M5),出土青铜器三十八件。第二次是1974年9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2级工农兵学员及部分教师,同湖北省、地、县文物工作者组成盘龙城考古发掘队,在城东李家咀清理了墓葬三座(李M2—M4),出土青铜器六十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 商代青铜器 二里冈 出土青铜器 墓葬 图版 标本 省博物馆 页图 纹饰
原文传递
一九六三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39
12
《文物》 1976年第1期49-59,100-101,共13页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约五公里的黄陂县境。整个遗址处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西有甲宝山,东、北两面为盘龙湖围绕,南去一公里有府河流过,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似的岗地。遗址主要分布在江家湾到孙家坟、李家咀一带,南到王家咀、艾家...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约五公里的黄陂县境。整个遗址处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西有甲宝山,东、北两面为盘龙湖围绕,南去一公里有府河流过,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似的岗地。遗址主要分布在江家湾到孙家坟、李家咀一带,南到王家咀、艾家咀,西北到邓家大湾也有遗址发现。面积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0米,中心区约5平方里左右。遗址东南部有半里见方的土城一座。解放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黄褐土 标本 发掘 长方形 图版 墓葬 陶缸 方柱形 弦纹
原文传递
周代编钟的双音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冯光生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54,共15页
成熟于西周中晚期的双音钟技术是一个失传的伟大发明。本文使用原生双音、铸生双音、铸调双音三个概念,着重从双音技术的角度,就双音钟的界定、双音技术的形成和应用范围等问题展开讨论。双音技术的应用难点在于低频甬钟。曾侯乙编钟... 成熟于西周中晚期的双音钟技术是一个失传的伟大发明。本文使用原生双音、铸生双音、铸调双音三个概念,着重从双音技术的角度,就双音钟的界定、双音技术的形成和应用范围等问题展开讨论。双音技术的应用难点在于低频甬钟。曾侯乙编钟的双音技术水平几乎达到了这一技术的极限。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和使用古编钟的音响资料。本文还试图从古编钟音响数据中分析,在以耳齐其声的调音时代,古代凫氏在双音音程中的“误差”倾向。通过音程分析,我们进一步论证了曾侯乙编钟律制的复合特征,并发现其三度的形成不完全是纯律,也使用了五度相生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 编钟 音程 五度相生律 纯律 律制 调音 曾侯乙 周代 西周
原文传递
光化五座坟西汉墓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杨权喜 《考古学报》 1976年第2期149-170,225-230,共28页
"五座坟"在湖北省光化县东南约十二公里处,它是汉水东面的白莲公社青山大队辖内丘陵岗地西缘的一座小土岗(图一)。清《光化县志·陵墓》载:"五座坟在县治南乡,高大如丘陵,土人耕于其侧,时得古铜炉鼎。"说明这... "五座坟"在湖北省光化县东南约十二公里处,它是汉水东面的白莲公社青山大队辖内丘陵岗地西缘的一座小土岗(图一)。清《光化县志·陵墓》载:"五座坟在县治南乡,高大如丘陵,土人耕于其侧,时得古铜炉鼎。"说明这里过去曾有高大的封土冢堆,"五座坟"或因此而得名。由于冢墓曾屡遭盗掘,加以长期的自然变化,现在只残存一些不甚明显的土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墓 省博物馆 考古学 图版 出土 木马 丘陵岗地 长方形 自然变化 直径
原文传递
武汉地区四座南朝纪年墓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善才 《考古》 1965年第4期176-184,214+5-7,共13页
自1953年5月到1958年11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与省文管会合并)在武汉市郊先后清理和发掘了古墓五百三十九座,其中有四座南朝纪年墓。这四座纪年墓是: 一、墓101——宋元嘉廾七年(450年) ... 自1953年5月到1958年11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与省文管会合并)在武汉市郊先后清理和发掘了古墓五百三十九座,其中有四座南朝纪年墓。这四座纪年墓是: 一、墓101——宋元嘉廾七年(450年) 二、墓206、207——宋孝建二年(455年) 三、墓193——齐永明三年(485年) 现将各墓材料分述如后,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地区 图版 南朝 武汉市 湖北省 墓葬形制 灰陶 陶俑 形制特点 文物
原文传递
房县七里河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劲 林邦存 《江汉考古》 1984年第3期1-12,共12页
七里河遗址是鄂西北汉水流域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它位于房县县城西面3.5公里的七里河和横贯房县东西的大河——马栏河交汇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南面紧靠巫山山脉北麓的凤凰山二郎岗,其余三面皆是宽阔平缓的河谷阶地。根据地表暴... 七里河遗址是鄂西北汉水流域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它位于房县县城西面3.5公里的七里河和横贯房县东西的大河——马栏河交汇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南面紧靠巫山山脉北麓的凤凰山二郎岗,其余三面皆是宽阔平缓的河谷阶地。根据地表暴露的遗物、遗迹调查了解,遗址的总面积约为六万多平方米。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屈家岭文化 合葬墓 陶器 房县 汉水流域 文化遗存 新出现 鄂西北
下载PDF
湖北郧县唐李徽、阎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9
17
作者 全锦云 《文物》 1987年第8期30-42,51+101,共15页
1984年12月,湖北省郧县砖瓦厂在施工中发现古墓两座,其中一墓的墓室顶部已被推土机推掉。经调查,露出墓顶的是一座唐代壁画墓,资料较为重要。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会同郧县博物馆于第二年3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郧县砖瓦... 1984年12月,湖北省郧县砖瓦厂在施工中发现古墓两座,其中一墓的墓室顶部已被推土机推掉。经调查,露出墓顶的是一座唐代壁画墓,资料较为重要。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会同郧县博物馆于第二年3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郧县砖瓦厂位于郧县城关镇东南隅,地势略高,古称马檀山。这里三面临水,海拔高度在150—170米之间,土质堆积较纯净,呈黄褐色。自1973年起,当地已陆续发掘过四座古墓葬,其中两座汉墓,两座唐墓。此次发掘两墓顺次编为Y·ZM5和M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郧县 墓志铭 壁画墓 发掘 金铁锁 墓葬形制 海拔高度 唐墓 随葬品 唐太宗
原文传递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被引量:29
18
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1 位作者 万全文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61,F0002,F0003,共9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可能是用失蜡法工艺铸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青铜时代,我国广大地区普遍采用范铸工艺,商代中期之前,主要是整体铸造,商代中期至西周,主要还是整体铸造,但开始了分铸插接工艺;春秋以后则主要采用分铸和焊接工艺;既没有失蜡法铸造的器例,也没有失蜡法工艺产生的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蜡法工艺 青铜范铸技术 曾侯乙尊盘 淅川下寺铜禁 文物考古
下载PDF
叶家山M111号墓编钟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方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鼓音(第二基频)标识符号。这些特点说明其在西周早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礼乐制度发展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编钟 西周早期 第二基频 标识符号
下载PDF
湖北房县樟脑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万波 徐晓风 李天元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4期298-305,370-372,共11页
木文是对湖北房县樟脑洞旧石器及其动物群的初步研究。该地点属洞穴堆积,采集哺乳动物化石12种,石制品二千余件。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其中以石片石器居多;石器的第二步加工多样化,单面加工率最高。就目前的研究,樟脑洞... 木文是对湖北房县樟脑洞旧石器及其动物群的初步研究。该地点属洞穴堆积,采集哺乳动物化石12种,石制品二千余件。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其中以石片石器居多;石器的第二步加工多样化,单面加工率最高。就目前的研究,樟脑洞遗址很可能代表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种新型文化,距今13490±15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洞穴堆积 晚更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