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文训练不能缺少第二课堂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相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1年第3期54-55,共2页
作文训练的第二课堂是一种不占正常课时,不成正规课型,有时甚至不在教室里发生的基础性课堂。此课堂是作文训练正规课堂的前奏,能够有效地为正规课堂蓄势、奠基和增加效能。如果说作文训练的第一课堂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第二课堂... 作文训练的第二课堂是一种不占正常课时,不成正规课型,有时甚至不在教室里发生的基础性课堂。此课堂是作文训练正规课堂的前奏,能够有效地为正规课堂蓄势、奠基和增加效能。如果说作文训练的第一课堂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则是这棵大树植根的土壤,只有当这片土壤丰厚、肥沃,大树才根深,叶茂,蒂固,最后达到实坚。请看笔者致力打造的三类作文训练第二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作文训练 第一课堂 土壤 课时 课型 教室 前奏
下载PDF
双线推进 多点开掘——余映潮《夸父逐日》教学摘录及品评
2
作者 余映潮(执教) 王相武(品鉴)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第5期34-35,共2页
2011年4月6日,语文家族的“青年”——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组迎来了“他”20岁的生臼。来自本市内外的五百余名专家、学者、编辑、教师。聚集在美丽的长江之滨的监利中学,为这位貌若潘安、初长成人的小伙子行了“加冠”礼仪。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夸父逐日》 余映潮 品评 摘录 艺术研究 “加冠” “他”
原文传递
2011年我最喜爱的一道中考语文试题:巧拟主线,妙设考点
3
作者 王相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第8期65-66,共2页
2011年的中考已落下帷幕,而我们研究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脚步才刚刚开始。面对全国各地上百份新鲜的语文试卷,择其中之精华,取其中之亮点,析题中之特色,开解题之思路,是此次征文的目的之一。未来几期,我们将继续刊出今年教师及读... 2011年的中考已落下帷幕,而我们研究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脚步才刚刚开始。面对全国各地上百份新鲜的语文试卷,择其中之精华,取其中之亮点,析题中之特色,开解题之思路,是此次征文的目的之一。未来几期,我们将继续刊出今年教师及读者最喜爱的中考语文试题,并欢迎各地中考命题专家、一线教师为此做更深入的试题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语文试题 考点 一线教师 语文试卷 命题专家 试题研究
原文传递
消除写作动力不足的有效尝试
4
作者 王相武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年第3期34-36,共3页
2007年间,笔者所任班级作文课堂状况不尽人意:能主动写作,写作动力强的学生占全班总数18%;能被动写作,基本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占全班总数48%;而写作动力严重不足,不能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与全班总数34%。面对作文课堂上的“34... 2007年间,笔者所任班级作文课堂状况不尽人意:能主动写作,写作动力强的学生占全班总数18%;能被动写作,基本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占全班总数48%;而写作动力严重不足,不能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与全班总数34%。面对作文课堂上的“34%现象”.本人无计可施,焦躁不安。后来我又发现.这种写作动力不足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类学校.严重左右着作文教学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动力 写作任务 被动写作 教学进程 不足现象 作文 学生 课堂
下载PDF
让学生给文本作“续”
5
作者 王相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09年第5期24-25,共2页
给文本作“续”要瞄准文本的发展点进行。发展点有背景发展点、情节发展点和思想发展点等类型。例如《乡愁》:余光中先生写作此诗时,台湾当局实行“政治封锁”,于是催生出文本第四节中的乡愁,然而,如今两岸关系大大改善,两岸实行... 给文本作“续”要瞄准文本的发展点进行。发展点有背景发展点、情节发展点和思想发展点等类型。例如《乡愁》:余光中先生写作此诗时,台湾当局实行“政治封锁”,于是催生出文本第四节中的乡愁,然而,如今两岸关系大大改善,两岸实行“双向直接三通”,人们心中乡愁的性质及其消解方式有了变化。抓住《乡愁》中这个背景发展点即可为其作“续”。请看笔者执教《乡愁》时的续写片段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乡愁》 学生 两岸关系 思想发展 情节发展 台湾当局 消解方式
下载PDF
中考作文能力提升纲要
6
作者 王相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1年第6期54-55,共2页
说明:本纲要以中考考纲为依据,站在中考的高度,着眼于作文所需的人本能力与文本能力。其中包括2条训练主线,14个训练系列,136个训练子项目,28个能力突破点,42道标准演练题。既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作文教学的能... 说明:本纲要以中考考纲为依据,站在中考的高度,着眼于作文所需的人本能力与文本能力。其中包括2条训练主线,14个训练系列,136个训练子项目,28个能力突破点,42道标准演练题。既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作文教学的能力发展大纲,也可作为中考复习期间考前作文能力的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提升 中考作文 义务教育阶段 能力发展 作文教学 作文能力 中考复习 训练
下载PDF
替舒婷说声“否”
7
作者 王相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1,共2页
人教版九年级选了朦胧诗代表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课后练习第三题是一道堪称美妙的语言运用题,照录如下:
关键词 舒婷 语言运用题 课后练习 朦胧诗 九年级 人教版 祖国
下载PDF
工笔、衬笔、大笔:笔笔精彩——《云南的歌会》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8
作者 王相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云南的歌会》,或工笔描绘,或衬笔烘托,或大笔勾画,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云南歌会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和“山寨传歌”等演唱场面。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之情,汩汩地流淌于描写的笔端。使读者深刻... 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云南的歌会》,或工笔描绘,或衬笔烘托,或大笔勾画,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云南歌会中“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和“山寨传歌”等演唱场面。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之情,汩汩地流淌于描写的笔端。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和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歌会 云南 工笔 文学大师 自然美 艺术美
原文传递
激情在笔下冲荡 手法在篇中荟萃——《孔乙己》解读与设计
9
作者 王相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我解读】 《孔乙己》虽然篇幅不足3000字,却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清朝末年封建制度下的芸芸众生相:作威作福的丁举人,迂腐可笑的孔乙己,麻木不仁的短衣帮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本文之所以堪为名... 【我解读】 《孔乙己》虽然篇幅不足3000字,却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清朝末年封建制度下的芸芸众生相:作威作福的丁举人,迂腐可笑的孔乙己,麻木不仁的短衣帮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本文之所以堪为名篇,是因为有多份激烈的情感在笔下冲荡,有多种艺术手法在篇中荟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艺术手法 解读 激情 设计 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制度 清朝末年
原文传递
实践性作文课三型
10
作者 王相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实践性作文课 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 美文赏写型作文课 短文练写型作文课 作文评写型作文课
下载PDF
半壁江山上的三道风景
11
作者 王相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风景 作文训练 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训练体系 感悟
下载PDF
读实猜虚,分析人物——教学《孔乙己》片断
12
作者 王相武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孔乙己》 教学片断 初中 语文教学 小说 鲁迅 阅读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