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甜素调节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代谢标记物表达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失衡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滨 张前燕 +3 位作者 华贤章 骆渊城 敖传西 刘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58-366,共9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通过切断右侧前交叉韧带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剪开皮肤和关节腔。将造模成功的22只大鼠随...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通过切断右侧前交叉韧带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剪开皮肤和关节腔。将造模成功的2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甘草甜素低剂量组(5只)、甘草甜素高剂量组(5只)、来氟米特组(6只)。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甘草甜素25、50 mg/kg,来氟米特组给予灌胃来氟米特混悬液1.87 mg/kg,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番红O-快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的Caspase-3、Caspase-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CollagenⅡ、Aggrecan、转化生长因子(TGF)-β、p-Smad1、Smad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番红O染色重度或完全失染,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及蛋白活化水平均显著升高,MMP-1、MMP-13、TGF-β蛋白表达及Smad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CollagenⅡ、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均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番红O失染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来氟米特组大鼠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情况(均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及来氟米特组大鼠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与蛋白活化水平显著降低,MMP-1、MMP-13、TGF-β蛋白表达及Smad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CollagenⅡ、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骨关节炎 软骨损伤 TGF-β/Smad1信号途径 Th17/Treg细胞平衡 大鼠
原文传递
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
作者 黄臻 邓璐 +2 位作者 陈文革 夏正东 杨成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1-01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的5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20例采用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1-01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的5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20例采用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A组),36例单纯进行单髁置换术治疗(B组)。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下肢力线比值、股胫角、胫股关节外侧间室最小间隙宽度值。结果56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疼痛加重、切口感染、假体松动,不需要翻修。A组与B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下肢力线比值、股胫角、胫股关节外侧间室最小间隙宽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终末期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能够迅速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侧间室 单髁置换术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臻 邓璐 +5 位作者 邹丽 舒舒 曾佳 彭于晏 杨成林 向成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24-2129,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1例PTO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1例PTO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3例采用关节镜术联合PRP治疗,18例采用关节镜术联合透明质酸(hyaluronate acid,H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显著改善(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2个月PRP组的VAS评分[(1.3±0.6)vs(2.7±1.1),P<0.05]和AOFAS评分[(80.9±6.5)vs(71.0±5.6),P<0.05]均显著优于HA组。检验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2个月PRP组的Hs-CRP[(3.1±0.3)mg/L vs(6.7±0.1)mg/L,P<0.05]、IL-6[(3.0±0.3)ng/L vs(4.0±0.3)ng/L,P<0.05]和TNF-α[(4.2±0.6)ng/L vs(5.2±0.6)ng/L,P<0.05]均显著优于HA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TT、mLDTA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PRP组K-L分期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HA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PRP组的K-L分期[Ⅰ/Ⅱ/Ⅲa/Ⅲb/Ⅳ,(0/16/6/1/0)vs(0/7/7/4/0),P<0.05]显著优于HA组。[结论]关节镜清理联微骨折联合PRP治疗踝PTOA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清理微骨折术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关节腔内注射
原文传递
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杰 夏晓丹 +4 位作者 陈少颜 高英瑜 陈鑫 黄秋霞 鄢含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普通解剖接骨板治疗,观察组给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普通解剖接骨板治疗,观察组给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肩关节Neer评分、肱骨颈干角、肱骨后倾角、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肱骨颈干角小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肱骨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屈曲、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促进骨折端愈合,改善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影像学指标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鄢忠平 胡建斌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生理指标、病情改善情况、复苏液体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及复苏液体量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而中心静脉压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指导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生理指标,缓解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 监测技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