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象声词的语义与标写形式 |
赵爱武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2
|
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分析——以“171条新词语”为例 |
段曹林
曾翠媚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2 |
6
|
|
3
|
模糊语言研究的新进展——首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综述 |
罗姝芳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4
|
“梁祝”故事传播的审美价值 |
贺义廉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5
|
论语用学与语义模糊性之间的联系 |
宋莉莉
黎千驹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道寓于艺”:方以智论天道与实学之关系 |
刘元青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元曲象声词研究 |
赵爱武
|
《语文知识》
|
2012 |
4
|
|
8
|
历代转注研究述评 |
黎千驹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08 |
3
|
|
9
|
近代汉语象声词结构形式的历时演变 |
赵爱武
|
《江汉学术》
|
2013 |
3
|
|
10
|
鄂西南方言中“各(人)”一词的模糊性 |
罗姝芳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1
|
论词典释义的照应性原则——以《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例 |
黎千驹
黎哲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2
|
《论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
黎千驹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3
|
论联想义及其语用功能 |
黎千驹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论语》“为政”和“八佾”疑难词语札记 |
黎千驹
黎哲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1 |
2
|
|
15
|
《说文解字》旁见说解研究 |
黎千驹
|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
2011 |
2
|
|
16
|
也说“九头鸟” |
赵爱武
尹晓婷
|
《语文知识》
|
2013 |
1
|
|
17
|
谈对偶的辩证思维特点——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一句对偶说起 |
李鑫华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8
|
孔子的言语交际观研究——以《论语》为例 |
黎千驹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2 |
1
|
|
19
|
因语境求义论 |
黎千驹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20
|
恩施地区土家语汉化历程及原因探析 |
罗姝芳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