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德性 被引量:28
1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是由理智或智慧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有利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根本要求培育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好)的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品...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是由理智或智慧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有利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根本要求培育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好)的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品质,即道德的品质。它具有指向性、意向性、多维性、统一性、稳定性和普适性等主要特征。德性从直觉的层次看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但从批判的层次上看则根源于人更好生存的需要。德性一般都体现为德目或德性要求,因而具有规范性,但德性规范是构成性规则,与作为规范性规则的道德规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智慧 品质 道德规范
下载PDF
农民价值观念变迁与新农村社会价值规范建设--以湖北农民和湖北农村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义芳 李伦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农村社会转型期,农民价值观念和农村社会规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变迁的内涵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或行为动机问题,根本的还在于要努力创建以平等、民主、法制等... 在农村社会转型期,农民价值观念和农村社会规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变迁的内涵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或行为动机问题,根本的还在于要努力创建以平等、民主、法制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政治生活规范,以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经济生活规范,以道德文明、幸福和谐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规范,用社会价值规范体系来支撑和引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价值观念 社会价值规范 新农村建设
原文传递
论基督教“原罪”说的圣经起源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林季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原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含争议。奥古斯丁最初提出遗传式原罪观是为了解决恶之产生的问题。鉴于奥古斯丁原罪观宿命论的嫌疑,现代神哲学家尝试从生存论和社会向度来挖掘原罪的现代意义,从而实现了原罪观的现代增值。如果说巴特和利科... 原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含争议。奥古斯丁最初提出遗传式原罪观是为了解决恶之产生的问题。鉴于奥古斯丁原罪观宿命论的嫌疑,现代神哲学家尝试从生存论和社会向度来挖掘原罪的现代意义,从而实现了原罪观的现代增值。如果说巴特和利科是从否定的意义上指出原罪不是遗传式的,那么蒂里希、奥特、奥托则是从肯定的意义上指出原罪是深深地根植于人的生存之中的。施莱尔马赫更是在生存向度之外,开创了关注原罪的社会向度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 生存论 基督教 圣经
下载PDF
“集体主义”的道德阐释 被引量:8
4
作者 戴茂堂 李家莲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6,共3页
本文立足于伦理学的视角对于集体主义从肯定和否定,即"是什么"和"不是什么"这样两个维度进行了阐述,提出集体主义其实是一种公德,即合乎公正的德性,而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个人的对立面,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西... 本文立足于伦理学的视角对于集体主义从肯定和否定,即"是什么"和"不是什么"这样两个维度进行了阐述,提出集体主义其实是一种公德,即合乎公正的德性,而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个人的对立面,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西方伦理学对于集体主义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公德 个人自由
下载PDF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正义观之辨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淑芹 曹义孙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正义观 柏拉图 内在关联性 正义理论 思想家 古希腊 共同性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戴茂堂 李家莲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2期34-37,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重要成果的30年,也是中国社会经历价值观念最大变迁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是一次充满革新意义的现代转型。在价值观念的基点上,整体主义正在逐步转变为个人主义;在价值...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重要成果的30年,也是中国社会经历价值观念最大变迁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是一次充满革新意义的现代转型。在价值观念的基点上,整体主义正在逐步转变为个人主义;在价值观念的目标上,禁欲主义正在逐步转变为幸福主义;在价值实现的正面手段上,德性主义正逐渐为科学主义所取代;在价值实现的负面手段上,人治主义正在逐渐为法治主义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 基点 目标 手段
下载PDF
技术与自由——论马尔库塞的技术审美化思想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俊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4,共5页
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他的技术美学所要探讨的不是人们... 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他的技术美学所要探讨的不是人们的审美技巧,而是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他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真性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这旨在强调:人类必须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压抑人的技术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技术理性 审美艺术 人的自由
原文传递
人在“谁”与“什么”的延异中被发明——解读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观 被引量:5
8
作者 舒红跃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100,共8页
受传统形而上学技术观的影响,技术始终被当做目的或方法而没有自身的动力:"一切自然事物都明显地在自身内有一个运动和静止……的根源。反之,床、衣服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事物,在它们各自的名称规定的范围内,亦即在它们是技术制品范围内说,
关键词 技术观 “什么” 贝尔纳 “谁” 解读 发明 延异 传统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一种新技术还是一种新生命——生命哲学视域中的人工智能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舒红跃 吴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3,共6页
如何区分强弱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从认识论—认知主义角度着手,从思维、感知和行为三个方面展开对智能的研究。以柏格森等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家从生命在世存在的角度来分析智能,认为生命体的智能是服务于... 如何区分强弱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从认识论—认知主义角度着手,从思维、感知和行为三个方面展开对智能的研究。以柏格森等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家从生命在世存在的角度来分析智能,认为生命体的智能是服务于生命在世存在这一目的的。一旦把智能看作一种服务于生命生存的手段,那么我们便可以从本体论—存在论层面来对人工智能进行分类:弱人工智能是人类在世存在的技术手段,强人工智能是自己能在世存在的一种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命哲学 技术 生命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观的现代价值——基于与萨特自由观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卫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2,共4页
与萨特自由观相比,马克思自由观具有更为重要的现代价值。这种现代价值根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体论定位的合理性,即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建立在"类自由"基点上的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 与萨特自由观相比,马克思自由观具有更为重要的现代价值。这种现代价值根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体论定位的合理性,即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建立在"类自由"基点上的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现实实现。在与以萨特代表的强调"自我"的绝对自由,并由此导致我与"他者"的绝对对立的自由观的对比中,马克思的自由观不仅能达到理论上的"主体交互性"的实现,而且能够在现实境遇中达到实践上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马克思 萨特 现代价值
下载PDF
甘泉学派的思想特色及其对中晚明心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才刚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1,共5页
甘泉学派是以湛若水为代表的一个思想流派。该学派人数众多,流传较广,在中晚明心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学界对甘泉学派创立者湛若水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鲜有学者对该学派进行整体考察,结合明代心学发展轨迹对甘泉学派加... 甘泉学派是以湛若水为代表的一个思想流派。该学派人数众多,流传较广,在中晚明心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学界对甘泉学派创立者湛若水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鲜有学者对该学派进行整体考察,结合明代心学发展轨迹对甘泉学派加以论述的成果则更少。本文拟探讨甘泉学派的思想特色,并揭示其对中晚明心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特色 中晚明 学派 心学 思想流派 湛若水 发展史 创立者
原文传递
论德性与良心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即道德品质,而良心是人的基本道德感,也是人的自我道德控制机制。德性和良心是个人道德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异同,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和重要的互动关系。一个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即道德品质,而良心是人的基本道德感,也是人的自我道德控制机制。德性和良心是个人道德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异同,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和重要的互动关系。一个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既要有德性,也要有良心,二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良心 道德感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畅 张景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10期4-11,共8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这是一个实践转化的过程。法制化是这种现实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因此必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这是一个实践转化的过程。法制化是这种现实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化,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事关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和谐的要求的制度化,以及这些要求中的底线要求的法律化。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子观念价值体系,然后再将这些子观念价值体系变成法制体系。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化面临着法制观念模糊、缺乏核心价值观法制化意识、不愿意和不习惯法制化等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中央权威强力推行法制化,加快法制化的理论研究和实施方案设计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价值体系 依法治国 现实化 法制化
原文传递
土家族灵魂观的传统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16,34,共4页
土家族灵魂观包括万物有灵、人的灵魂不灭、人有三魂七魄以及人死后的灵魂归宿等内容,这些内容从外在形式上看主要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而灵魂观的本质,以"先祖崇拜"为代表的维系血缘宗族制度的"孝道"等思想反映... 土家族灵魂观包括万物有灵、人的灵魂不灭、人有三魂七魄以及人死后的灵魂归宿等内容,这些内容从外在形式上看主要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而灵魂观的本质,以"先祖崇拜"为代表的维系血缘宗族制度的"孝道"等思想反映的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灵魂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向死而在: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本体论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瑾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4-96,共3页
《老人与海》体现了根植于有限物质性存有的无限精神追求的人性两难:一方面它体现了叔本华式的人生虚无的悲观主义(老人捕鱼结果的失败),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海德格尔式的对自我本真存在的积极诉求(老人捕鱼过程所体现出的高贵人性),这种... 《老人与海》体现了根植于有限物质性存有的无限精神追求的人性两难:一方面它体现了叔本华式的人生虚无的悲观主义(老人捕鱼结果的失败),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海德格尔式的对自我本真存在的积极诉求(老人捕鱼过程所体现出的高贵人性),这种对人性两难所采取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决定了人生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老人与海 向死而在
下载PDF
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期待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这次关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构建社会调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社会调查,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了解的程度、基本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有什么期待。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基本上... 这次关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及其构建社会调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社会调查,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公众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了解的程度、基本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有什么期待。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的。我们主要根据调查问卷整理的数据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他们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的期待及其原因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公众期待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文化 期待 公众 社会调查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 态度
下载PDF
论德性与善、义务、正当及道德许可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7,共8页
善即道德意义上的好,它适用于所有对人有利害关系的事物,如行为、品质、动机、结果等。德性是一种特殊的善,或者说,是善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品质善。义务是对行为的道德要求,正当是判断和评价行为是否履行了义务、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标准... 善即道德意义上的好,它适用于所有对人有利害关系的事物,如行为、品质、动机、结果等。德性是一种特殊的善,或者说,是善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品质善。义务是对行为的道德要求,正当是判断和评价行为是否履行了义务、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标准,它们都是就行为而言的。这一点与德性明显不同,因为德性是就品质而言的。道德许可和道德不许可是指某行为在道德上是否可接受。但是,许可的行为不是与正当的或善的行为同义的,而是在道德价值上比正当的、善的行为低的行为。不是正当的或善的行为不一定就是不正当的或恶的,而不是道德许可的行为一定是不正当的或恶的。因此,道德许可可以说是道德的底线。行为突破了道德许可,就是不许可的,也就是不正当的、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义务 正当 许可
下载PDF
中西价值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茂堂 李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3,共3页
价值方法论研究是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在哲学的全部问题中,没有哪一个问题像价值问题那样与方法论紧紧地关联在一起。价值问题在西方首先被提出明显是出于对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批判;中国当代价值哲学在兴盛之后一度陷于低迷明显是因... 价值方法论研究是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在哲学的全部问题中,没有哪一个问题像价值问题那样与方法论紧紧地关联在一起。价值问题在西方首先被提出明显是出于对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批判;中国当代价值哲学在兴盛之后一度陷于低迷明显是因为方法论的局限;未来价值哲学的深度发展只有寄希望于研究方法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方法论 中国 西方
下载PDF
论胡塞尔的科学理性批判及其科学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义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8,共4页
胡塞尔对科学与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他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胡塞尔不仅阐明了科学的本质、科学与理性的关系等科学哲学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让科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构想。胡塞尔对科学与理性的认识和... 胡塞尔对科学与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他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胡塞尔不仅阐明了科学的本质、科学与理性的关系等科学哲学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让科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构想。胡塞尔对科学与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完善科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理性 生活世界 现象学
下载PDF
诗何以兴?——论诗歌意象的生成机制及其兴发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元甲 《东吴学术》 CSSCI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诗歌是运用语言符号来呈现出一个意象世界,并以意象为诱饵“逗引”出诗人的境界从而达到使人兴发的目的的艺术形态。自我意识的具体展开表现为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诗歌并不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时间意识来使人兴发,而是通过融空间于时... 诗歌是运用语言符号来呈现出一个意象世界,并以意象为诱饵“逗引”出诗人的境界从而达到使人兴发的目的的艺术形态。自我意识的具体展开表现为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诗歌并不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时间意识来使人兴发,而是通过融空间于时间之中的方法,也就是借道空间意识来作用于时间意识来使人兴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兴发 境界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