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董捷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721,共5页
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测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对城市圈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脱钩模型对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 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测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对城市圈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脱钩模型对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提高的,2010年为0.8051,年均增长2.06%,但其内部城市单元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2002-2010年城市圈土地利用平均碳排放强度逐年增加,2010年为0.1008万t/km2,年均增长10.42%,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高度正相关,总体上处于未脱钩状态,但已有明显脱钩趋势,说明城市圈土地利用正朝着高水平、低排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碳排放强度 脱钩指数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5-735,共11页
从土地资源属性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度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利用Tobit模型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是土地质量、结构、数量和禀赋等特征异质的综合反映... 从土地资源属性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度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利用Tobit模型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是土地质量、结构、数量和禀赋等特征异质的综合反映,其中土地质量和结构异质是主因;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指数区间为[0.015,0.737],可分为高异质区、中高异质区、一般异质区、中低异质区、低异质区5个梯度区;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各异质梯度区内研究单元数量和面积差异明显;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能够降低城市圈土地资源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空间异质性 经济发展水平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29,共6页
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的形成与内涵,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综合测度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并重点探讨异质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差异上,资源禀赋异质和结... 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的形成与内涵,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综合测度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并重点探讨异质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差异上,资源禀赋异质和结构异质较小,其中土地经济质量异质性最大,土地多样化异质性最小。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指数区间为[0.226,0.590],可分为高异质区、中高异质区、异质区、中低异质区、低异质区5个梯度区,各梯度区内县(市)单元数量和面积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高度关联性,呈现出"高异质-高水平、低异质-低水平"特征。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和城市化率对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具有正效应,二三产业比重具有负效应,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可以降低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空间异质性 测度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