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髁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74例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少斌 刘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TKA组与UKA组,每组各37例,分别给予TKA与UK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UK...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TKA组与UKA组,每组各37例,分别给予TKA与UK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UKA组患者无术中转TKA手术者;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显著增大(P<0.01),H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术后UKA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TKA组(P<0.01),但H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KA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至90度所需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结论:UKA与T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相当,但UKA术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对比研究 @单髁置换 @全膝关节 置换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在全麻术后寒战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红梅 边竞 刘培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08-309,共2页
全麻术后寒战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40%~60%[1]。术后寒战增加机体的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重症寒战甚至更会影响术后监测、输液通道维持及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2]。因此预... 全麻术后寒战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40%~60%[1]。术后寒战增加机体的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均会产生不良影响,重症寒战甚至更会影响术后监测、输液通道维持及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2]。因此预防全麻术后寒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托咪啶 麻醉 寒战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膝前痛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云祥 龚泰芳 +2 位作者 王平年 卢云 刘小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引起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膝前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2例行初次单侧TKA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1.94个月,发生膝前痛发生率为14.75%(18/122),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 目的探讨引起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膝前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2例行初次单侧TKA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1.94个月,发生膝前痛发生率为14.75%(18/122),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4.38±1.0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髌骨处理方式及主刀者工作时间因素下患者行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膝内外翻的患者术后膝前痛发生率(23.08%)明显高于未合并膝内外翻的患者(5.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有膝内外翻是引起TKA术后膝前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KA术后发生膝前痛与术前合并膝内外翻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术中置换髌骨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膝前痛
下载PDF
关节镜下切除痛性跟骨骨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文 朱国军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2842-284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切除痛性跟骨骨刺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4例痛性跟骨骨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关节镜下切除痛性跟骨骨刺。对足部疼痛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对足部功能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切除痛性跟骨骨刺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4例痛性跟骨骨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关节镜下切除痛性跟骨骨刺。对足部疼痛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对足部功能结果使用修订的Mayo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使用问卷表对所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年,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的(89.21±5.70)分降至术后的(5.53±1.89)分,修订的Mayo足部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99±3.01)分升至术后3年时的(89.8±5.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为95.5%。结论关节镜下切除痛性跟骨骨刺具有很大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跟骨骨刺 疼痛 可行性
下载PDF
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勇 蔡林 +5 位作者 龚泰芳 陈文 邓州铭 胡超 孙景东 张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与胫骨平台后外髁解剖形态匹配的钢板,比较其与5孔T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8具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根据胫骨平台后... 目的设计一种与胫骨平台后外髁解剖形态匹配的钢板,比较其与5孔T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8具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的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根据胫骨平台后外侧剪应力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后外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n=6):A组采用前外侧5孔T型LC—DCP固定,B组采用后外侧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采用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测量三组骨折模型化轴向载荷为500、1000、1500N下的垂直位移、失效载荷。结果A、B、C三组骨折模型在500N载荷下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平均分别为(0.898±0.073)、(0.418±0.092)、(0.203±0.027)mm,在1000N载衍下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平均分别为(1.658±0.059)、(0.801±0.037)、(0.536±0.166)mm,在1500N载荷下骨折块相对位移平均分别为(2.271±0.073)、(1.518±0.109)、(0.780±0。058)mm。在同一载荷下,三组模型骨折块相对位移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模型失效载荷平均分别为(1817.7±52.7)、(2399.2±162.6)、(2827.5±71.3)N,三组间丙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使用新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形态,较5孔T型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的生物力学设计均史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胫骨骨折 骨板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卫春 李军 +3 位作者 熊敏 余化龙 曾云 李娇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8-280,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分化为骨和软骨的能力,其治疗功能源于他们能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分子参与免疫调节、抗细胞凋亡、抗炎、促血管生成、细胞趋化、以及刺激组织再生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分化为骨和软骨的能力,其治疗功能源于他们能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分子参与免疫调节、抗细胞凋亡、抗炎、促血管生成、细胞趋化、以及刺激组织再生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动员BMSCs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同时还可以促进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来加快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阐述EPO动员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提高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辨证分期配合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少斌 刘平 《陕西中医》 2014年第6期743-744,共2页
目的:探讨PFNA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术后辨证施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 目的:探讨PFNA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术后辨证施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后治疗组患者Harris评分在功能、疼痛、畸形、运动范围及总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 股骨粗隆辨证治疗 外科学
下载PDF
关节镜下Rigidfix、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景东 龚泰芳 +2 位作者 卢云 陈文 王平年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21例,2l例均采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21例,2l例均采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并处理相应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得随访,21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6月复查均无乙肝及HIV等疾病传播。膝关节屈曲均达120。及以上,伸直0°,前抽屉试验19例阴性,2例I度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的主观症状。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2±4.2)分提高至平均(88.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良好,避免患者应用自体肌腱所产生的自体损伤,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同种异体胫前肌 重建
下载PDF
脊柱结核外科内固定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勇 蔡林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24-26,共3页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与扩散[1],结核患者逐年增多.全世界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增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300万[2].我国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与扩散[1],结核患者逐年增多.全世界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增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300万[2].我国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在全部结核中占3%,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占50%~60%[3].为此已有众多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脊柱结核的治疗不断改进和完善,并提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椎体 节段 螺钉 脊椎结核 紧固件 内固定器械 结核病灶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梅 郑剑波 王平年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骨科用于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效果明确的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状态[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疗效不仅与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有关,还取决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本院20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骨科用于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效果明确的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状态[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疗效不仅与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有关,还取决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本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共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45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疾病 护理
下载PDF
低千伏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海波 郭晓玲 付传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80 k 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80 k 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为常规120 Kv,300 m A。分析两组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80 k 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80 k 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为常规120 Kv,300 m A。分析两组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辐射剂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层面动脉内CT值(SI)、图像背景噪声(B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图象诊断可接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要求。与对照组ED[(23.9±5.9)m Sv]比较,观察组ED[(8.5±1.3)m Sv]明显减少(15.4±3.4)m Sv,降低了约64%(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下肢CTA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合理使用低剂量原则的效率,值得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低千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跟骨双向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景东 郭清皓 +3 位作者 吴志勇 王平年 龚泰芳 卢云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双向牵引 手法整复 外固定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云祥 卢云 +2 位作者 王平年 龚泰芳 李彬彬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盘状半月板即盘状软骨,是先天性半月板形态异常,形成大而肥厚的类似圆盘的畸形软骨,多见于膝关节外侧。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大约(2-7)∶1。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集诊断及治疗于一体的微创手术方法,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 盘状半月板即盘状软骨,是先天性半月板形态异常,形成大而肥厚的类似圆盘的畸形软骨,多见于膝关节外侧。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大约(2-7)∶1。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集诊断及治疗于一体的微创手术方法,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及术后康复快等特点。2009年7月-2012年5月,本科在膝关节镜下治疗25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半月板 损伤 关节镜 半月板成形术
下载PDF
止血带与驱血带联合使用对膝关节镜术后短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阳 李纳玺 +3 位作者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8-903,共6页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3个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驱血带 膝关节镜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肌间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凝血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建 杨阳 +2 位作者 龚泰芳 张江 于云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5825-5831,共7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现在骨科医师普遍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保证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期间产生的并发症,但在手术适应证上两种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差异性。方法:纳入200例75岁以上Tronzo-EvansⅡ-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11例,共189例完成随访,其中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9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负重、完全负重)、术前术后凝血功能、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依据Harris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术后12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完全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 <0.05);②术后1,2,3,6个月Harris评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均高于PFNA组(P <0.05);术后1年2组Harris评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术后并发症中2组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组为20%,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7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双极长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短,可早期负重,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 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假体 髓内钉
下载PDF
微创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易 龚泰芳 +2 位作者 李彬彬 孙晨 祝少博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92-393,共2页
跟骨骨折常由垂直压缩暴力所致,且多为关节内骨折,伴跟骨高度丢失、宽度和长度增加及距下关节塌陷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亦决定了不同的预后,临床上对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该入路视野清楚,固定可靠,但是该... 跟骨骨折常由垂直压缩暴力所致,且多为关节内骨折,伴跟骨高度丢失、宽度和长度增加及距下关节塌陷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亦决定了不同的预后,临床上对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该入路视野清楚,固定可靠,但是该入路对局部血供破坏明显,术后发生皮瓣缺血坏死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口入路 微创复位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王勉 龚泰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45-53,共9页
骨性关节炎是目前最常见的累及关节的慢性疾病,膝关节最常受到累及,如何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该病一直棘手的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针对此种疾病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式也变的多种多样,但由于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各种的诊断方式及治... 骨性关节炎是目前最常见的累及关节的慢性疾病,膝关节最常受到累及,如何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该病一直棘手的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针对此种疾病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式也变的多种多样,但由于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各种的诊断方式及治疗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笔者查阅,回顾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的文献,就目前的诊断及治疗方式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断与治疗方式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整体康复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少斌 王舒甜 刘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整体康复措施用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整体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治... 目的观察整体康复措施用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整体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在颈椎治疗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康复治疗措施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整体康复 一般康复
原文传递
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湿敷缓解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疼痛效果观察
19
作者 刘茹 陈克 陈彰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2期6817-6817,共1页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湿敷致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行皮肤软组织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热毛巾湿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2%利多卡因湿敷。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P<0.05为差...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湿敷致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行皮肤软组织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热毛巾湿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2%利多卡因湿敷。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湿敷可缓解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引起的局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 盐酸利多卡因 湿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