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37
1
作者
郭春兰
席祖洋
+3 位作者
邓红艳
罗薇
贺莉
彭金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77-3480,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评价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处理各类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伤口治疗门诊就诊的255例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手术、外伤、动物咬伤等所致)、烧伤残余创...
目的通过多中心评价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处理各类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伤口治疗门诊就诊的255例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手术、外伤、动物咬伤等所致)、烧伤残余创面5类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的260处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采用纳米银敷料处理至伤口愈合或60d研究期结束。研究结束后伤口未愈者,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或湿性疗法愈合伤口。观察纳米银敷料使用前及使用15、30、60d后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伤口面积愈合速率和研究期内伤口愈合率,并抽血检测肝、肾功能和血清银的含量,在30d时取100例伤口组织标本观察银沉积现象,并于每次处理伤口时观察伤口及创周皮肤不良反应。结果伤口处理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9.61%(203/255),检出16种病原菌,单纯感染177例(87.19%),合并细菌、真菌感染26例(12.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铜绿假单胞菌(包括MDRPA)、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纳米银敷料处理后不同时间段伤口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处理前明显下降、伤口面积愈合速率明显增快,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处理30、60d时改善幅度最显著,研究期内伤口愈合率为45.88%(117/255),主要为创伤性溃疡,其次是烧伤残余创面;纳米银敷料处理伤口后3个时间段检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清银的含量均正常,100例伤口组织透射镜观察未见银沉积现象,伤口处理中有6例患者伤口及创周皮肤出现黑色色素沉着,改用注射用水清洗伤口或停用银敷料2—3d后均消失,未发生过敏、湿疹、刺痛和红斑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纳米银敷料作为伤口一种新的处理方法,长期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合伤口
伤口感染
病原菌
纳米银敷料
伤口愈合
安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37
1
作者
郭春兰
席祖洋
邓红艳
罗薇
贺莉
彭金霞
机构
湖北
省宜昌市中心
人民
医院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
学院
伤口
治疗
门诊
湖北
省宜昌市中心
人民
医院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
学院
人事科
湖北
省宜昌市中心
人民
医院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
学院
护理部
湖北
省宜昌市中心
人民
医院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
学院
门诊
部
兰州大学第二
医院
伤口
治疗中心
湖北
医药
学院
附属
人民
医院
烧伤
整形外科
伤口
门诊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77-3480,共4页
基金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医疗卫生科研项目(编号:A14301-07)
文摘
目的通过多中心评价长期使用纳米银敷料处理各类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伤口治疗门诊就诊的255例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手术、外伤、动物咬伤等所致)、烧伤残余创面5类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的260处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采用纳米银敷料处理至伤口愈合或60d研究期结束。研究结束后伤口未愈者,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或湿性疗法愈合伤口。观察纳米银敷料使用前及使用15、30、60d后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伤口面积愈合速率和研究期内伤口愈合率,并抽血检测肝、肾功能和血清银的含量,在30d时取100例伤口组织标本观察银沉积现象,并于每次处理伤口时观察伤口及创周皮肤不良反应。结果伤口处理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9.61%(203/255),检出16种病原菌,单纯感染177例(87.19%),合并细菌、真菌感染26例(12.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铜绿假单胞菌(包括MDRPA)、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纳米银敷料处理后不同时间段伤口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处理前明显下降、伤口面积愈合速率明显增快,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处理30、60d时改善幅度最显著,研究期内伤口愈合率为45.88%(117/255),主要为创伤性溃疡,其次是烧伤残余创面;纳米银敷料处理伤口后3个时间段检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清银的含量均正常,100例伤口组织透射镜观察未见银沉积现象,伤口处理中有6例患者伤口及创周皮肤出现黑色色素沉着,改用注射用水清洗伤口或停用银敷料2—3d后均消失,未发生过敏、湿疹、刺痛和红斑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纳米银敷料作为伤口一种新的处理方法,长期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
关键词
难愈合伤口
伤口感染
病原菌
纳米银敷料
伤口愈合
安全性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银敷料用于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郭春兰
席祖洋
邓红艳
罗薇
贺莉
彭金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