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贯与标准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鹏 胡阳黔 +3 位作者 何旭东 姜红梅 刘祖明 黄美松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对比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能更好促进溃疡愈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行常规剂... [目的]对比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能更好促进溃疡愈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行常规剂量PPI的序贯方案,B组行大剂量PPI的序贯方案,C组行传统的三联治疗(疗程均为10d)。比较3组的Hp根除率、复查胃镜下溃疡的愈合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用药的性价比。[结果]序贯方案的Hp根除率、溃疡的愈合情况和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传统方案(P<0.05),但在使用常规剂量PPI的序贯方案与大剂量PPI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剂量PPI的序贯方案、大剂量PPI的序贯方案与传统三联方案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P>0.05);常规剂量PPI的序贯方案用药的成本一效果比(C/E)最低。[结论]采用常规剂量PPI的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和愈合率,临床效果较传统三联疗法要好,性价比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序贯 标准 三联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
原文传递
乙肝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参数与血清炎症指标、胶原代谢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祖明 邹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参数与血清炎症指标、胶原代谢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肝硬化组,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且排除肝硬化的患者作为CHB组,同期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参数与血清炎症指标、胶原代谢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肝硬化组,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且排除肝硬化的患者作为CHB组,同期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FibroScan检查并测定肝脏弹性值(LSM),采集血清并测定炎症指标、胶原代谢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结果:肝硬化组、CHB组的LSM水平以及血清中sICAM1、sP-selectin、MIF、MMP2、MMP9、CatS、TGFβ1、HA、LN、PC-III、IV-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L-21、IFN-γ、TIMP1、TIMP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组的LSM水平以及血清中sICAM1、sP-selectin、MIF、MMP2、MMP9、CatS、TGFβ1、HA、LN、PC-III、IV-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HB组,血清中IL-21、IFN-γ、TIMP1、TIMP2的含量低于CHB组;肝硬化组LSM水平与血清中sICAM1、sP-selectin、MIF、MMP2、MMP9、CatS、TGFβ1、HA、LN、PC-III、IV-C的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中IL-21、IFN-γ、TIMP1、TIMP2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参数LSM对肝硬化进程中的炎症反应、胶原代谢及纤维化过程具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FIBROSCAN 炎症反应 胶原代谢 纤维化
下载PDF
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卫华 邓红琴 吴振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3240-3243,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92例,CT检查TNM分期中T_1期(30例)、T_2期(20例)、T_3期(32例)和T_4期(10...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92例,CT检查TNM分期中T_1期(30例)、T_2期(20例)、T_3期(32例)和T_4期(1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对比四组分期的手术时间,其差别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然而T_3/T_4期患者比T_1/T_2期患者有更多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P<0.05)。T_3/T_4期患者术后1个月的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P<0.05)。T_3/T_4期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明显低于T_1/T_2期患者,而残余尿量明显高于T_1/T_2期患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不同TNM分期能有效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创伤情况和术后尿动力学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TNM分期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辅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姜红梅 刘建光 杨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对比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辅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抽... 目的对比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辅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辅助治疗,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预后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9.2%和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头晕、耳鸣、口干、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1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4+、CD8+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门诊随访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5%和2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远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三联疗法联合中药调理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鹏 胡阳黔 +3 位作者 何旭东 刘祖明 姜红梅 黄美松 《海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9-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中药调理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中药调理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治疗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调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中药调理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清除Hp,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秦豫培 刘鹏 +2 位作者 郝良成 邹灿 王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取2 m L用5%葡萄...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取2 m 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推注,根据患者出血情况而定,最多每6小时静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卡络磺钠,60~80 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2 h。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止血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94.87%;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明显升高,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卡络磺钠 西咪替丁注射液 上消化道出血 平均止血时间 血小板水平
原文传递
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口服营养液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姜红梅 刘建光 杨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90-491,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镜治疗后,早期口服营养液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8例,观察组114例在内镜止血后12 h早期给予口服营养液,114例对照...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镜治疗后,早期口服营养液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8例,观察组114例在内镜止血后12 h早期给予口服营养液,114例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流质饮食。结果治疗后1 w,观察组血清TBIL为(15.4±4.2)μmol/L、A LB为(32.4±6.1)g/L,对照组则分别为(18.7±3.67)μmol/L和(29.1±3.7)g/L,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R为(12.0±1.0),对照组为(14.5±0.7),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下止血后早期进食营养液,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并可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口服营养液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宋杰 李静 +1 位作者 黄铁柱 胡阳黔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67-670,674,共5页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对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200、300、400 mg/L浓度黄芪多糖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分别培养12、24、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对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200、300、400 mg/L浓度黄芪多糖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分别培养12、24、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种浓度的黄芪多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300 mg/L浓度的黄芪多糖较200 mg/L的黄芪多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5);而400 mg/L与300 mg/L的黄芪多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各种浓度黄芪多糖均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P<0.05),其中300 mg/L的黄芪多糖较200 mg/L作用显著(P<0.05);而400 mg/L与300 mg/L的黄芪多糖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能够增加p-AMPK的表达(P<0.05),并抑制其下游p-mTOR蛋白表达(P<0.05).AMPK阻断剂compound C处理后黄芪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被阻断.结论 黄芪多糖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与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药理学 肝肿瘤/药物疗法/病理生理学/代谢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腺苷酸激酶/生物合成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通过失活Wn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18
9
作者 鲍芳 宋杰 +1 位作者 代喆 刘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3、Axin-1、β-catenin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细胞中Axin-...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3、Axin-1、β-catenin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细胞中Axin-1、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25、30、40 mmol/L)处理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且最适浓度为40 mmol/L,在该浓度下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aspase-3、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xin-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β-catenin mRN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300、400 mg/L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Caspase-3、β-catenin蛋白表达及β-caten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Axin-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抑制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失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WNT信号通路 凋亡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旭东 龚芸 +3 位作者 胡阳黔 邹灿 杨丽 郝良成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0例予摩罗丹加维生素E治疗,B组60例仅给予维生素E治疗,2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2组治... [目的]探讨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0例予摩罗丹加维生素E治疗,B组60例仅给予维生素E治疗,2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是90.7%、内镜下表现好转率是87.1%、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是77.7%,B组分别是69.1%、63.7%、54.6%,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摩罗丹 维生素E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保留膀胱术结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卫华 邓红琴 吴振启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辅助髂内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不愿接受或不能接受膀胱全切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 目的 探讨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辅助髂内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不愿接受或不能接受膀胱全切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采用全身化疗;实验组44例,术后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保留率、化疗后不良反应、HIF-1α和VEGF阳性率以及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HIF-1 α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5.5%、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随访膀胱保留率为60.0%,实验组为8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年生存率实验组为70.5%,对照组为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电外科手术 灌注
原文传递
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旭东 卞旭鹏 +3 位作者 王文峰 姜红梅 程晓娜 胡阳黔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4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评价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有效性。[方法]将140例FD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胶囊,试验组在服药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评价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有效性。[方法]将140例FD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胶囊,试验组在服药的基础上加用WHC泰士胃肠起搏器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消化道症状积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6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胃肠起搏联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治疗F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服用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起搏 莫沙必利 复方消化酶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涛 温建安 胡阳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925-2929,共5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6例患者中,T分期为T1期6例,T2期14期,T3期30例,T4期16例;N分期为N0期16例,N1期14期,N2期36例;M分期为M0期46例,M1期20期。内镜超声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2.4%、92.4%和93.9%,CT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3.9%、97.0%和98.5%,CT都好于内镜超声,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在胃癌TNM分期的术前评估都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可结合两者方法共同使用,以提高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内镜超声 胃癌 TNM分期
下载PDF
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春华 刘祖明 +2 位作者 赵年 李明晋 杨涵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儿74例,所有患儿均行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观察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4例大肠息肉患儿中,男孩48例... 目的 观察分析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儿74例,所有患儿均行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观察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4例大肠息肉患儿中,男孩48例,女孩26例,平均年龄(7.4±1.2)岁;平均息肉直径(0.9±0.2)cm;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8例(10.81%),便秘19例(25.68%),便血23例(31.08%),腹痛31例(41.89%),腹泻20例(27.02%),黏液便14例(18.92%)经病理检查,发现小儿息肉患儿以管状腺瘤较多见,其次为炎性息肉、混合性腺瘤及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最少;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处,其他部位可见于降结肠、横结肠、肝柱;小儿息肉形态多以卵圆形及球形为主,少数呈分叶状,息肉形状包括蒂型、亚蒂型和无蒂型;而息肉直径在0.5~1.0cm患儿45例(60.81%),直径>1.0cm患儿较少,29例(39.19%)。所有患儿均成功切除息肉,切除率为100.00%。术后出现肠出血3例(4.05%),出现肠穿孔1例(1.35%)。出院后6个月返院复查均未发现原部位再生息肉,而出现其他部位再生小体积息肉5例(6.76%)。结论 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小儿大肠息肉,临床诊治效果佳,切除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大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介入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影响原发性癫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建光 姜红梅 +6 位作者 王峥 刘忠志 雷靖安 韩琦 周玉涛 郭晓红 贺细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癫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研究组10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同时对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癫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研究组10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同时对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测验中知识、领悟、算术等11个分测量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全量表智商(FI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Q与学历、抗癫痫药物数量、发作时间及病程显著相关(R=0.611),VIQ与学历、抗癫痫药物数量显著相关(R=0.619),PIQ与发作时间、年龄、抗癫痫药物数量及学历显著相关(R=0.571)。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学历、年龄、病程、抗癫痫药物数量、发作持续时间等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丹 张丽莉 《癌症进展》 2019年第8期945-947,96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在胃镜下的形态及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胃镜漏诊早期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首发确诊胃癌的561例患者和漏诊的39例患者(共600例),分别作为确诊组和漏诊组,确诊组中早期胃癌52例,作为早期胃癌组。比较确诊组和漏诊组患... 目的研究胃癌在胃镜下的形态及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胃镜漏诊早期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首发确诊胃癌的561例患者和漏诊的39例患者(共600例),分别作为确诊组和漏诊组,确诊组中早期胃癌52例,作为早期胃癌组。比较确诊组和漏诊组患者首次胃镜检查时的镜下形态,早期胃癌患者胃镜检查漏诊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确诊组胃癌患者镜下形态以溃疡、黏膜萎缩、出血和胃潴留为主,其中直径≥2 cm的溃疡、出血及胃潴留率高于漏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患者镜下形态以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片状糜烂及溃疡直径<2 cm的溃疡为主,其中充血水肿、点状糜烂和片状糜烂率明显高于确诊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需要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是胃镜检查漏诊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年龄<60岁、需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病灶应仔细观察,尽可能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胃癌 诊断价值 漏诊因素
下载PDF
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俊红 张霞 +1 位作者 刘祖明 罗向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9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 探讨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医疗垃圾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普通外科手术室的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普通外科手术室从2015年1月成立手术室品管圈... 目的 探讨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医疗垃圾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普通外科手术室的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普通外科手术室从2015年1月成立手术室品管圈,圈名为“医疗垃圾环保圈”,由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3名组成;观察与记录品管圈活动对策实施前后手术室医疗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圈员们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医疗垃圾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60处,其中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放22次,占比36.7%;锐器处理不当8次,占比13.3%;医疗垃圾袋封口不严4次,占比6.7%;医疗垃圾在手术室存储时间过长16次,占比26.7%;医疗垃圾袋渗漏10次,占比16.7%;2015年1~7月品管圈实施后只有10处相关医疗垃圾管理处理的问题,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品管圈实施前(P〈0.05)。品管圈实施后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应用能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减少医疗垃圾处理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手术室 医疗垃圾 圈员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改善游离脂肪酸致胰岛β细胞的脂毒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阳黔 李静 +2 位作者 刘坚 王文峰 宋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PS组、FFA组、FFA+APS组。各组细胞培养72h...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PS组、FFA组、FFA+APS组。各组细胞培养72h测胰岛内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基础状态胰岛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法测胰岛β细胞内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FFA使胰岛内TG、FFA含量增加(均P<0.01),APS使胰岛内TG、FFA含量减少(均P<0.01);②油红O染色提示FFA组胰岛内脂质蓄积增加,APS可减少脂质蓄积;③FFA使胰岛素分泌增加(P<0.01),APS减少胰岛素分泌(P<0.01);④FFA抑制p-AMPK、CPT-1、ACC表达,APS使p-AMPK、CPT-1、ACC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 FFA使胰岛内脂质蓄积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APS可以通过AMPK脂代谢途径减少胰岛内脂质蓄积,同时减少胰岛素分泌,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对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游离脂肪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脂毒性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血清IL-6、CRP、CA19-9和CEA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郝良成 胡阳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78-280,2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4月选择在该院诊治的胃癌患者72例作为胃癌组,同期选择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胃炎患者72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4月选择在该院诊治的胃癌患者72例作为胃癌组,同期选择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胃炎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IL-6、CRP、CA19-9和CEA检测,同时进行胃癌组的预后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胃癌组的血清IL-6、CRP、CEA、CA199水平分别为(8.03±0.98)pg/mL、(11.33±1.45)mg/L、(90.93±22.11)U/mL和(13.44±5.03)ng/mL,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0.44)pg/mL、(5.09±1.22)mg/L、(28.98±10.43)U/mL和(3.24±0.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随访调查1年,胃癌组72例患者中生存62例,死亡10例,生存率为86.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6、CRP、CA19-9、CEA、淋巴结转移都与胃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分析显示IL-6、CRP、CA19-9、CEA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呈现血清IL-6、CRP、CEA、CA199高表达状况,都为影响胃癌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临床检测有很好的判断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鳞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红梅 刘建光 杨靖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5年住院的72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时期75例慢性食管炎患者(慢性食管炎组)、60例重度食管不典型增生患者(重度食管不典型增生组)、38例轻-中度...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5年住院的72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时期75例慢性食管炎患者(慢性食管炎组)、60例重度食管不典型增生患者(重度食管不典型增生组)、38例轻-中度食管不典型增生患者(轻中度食管不典型增生组)作为三个对照组。整理四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利用Warthin-Starry银染及快速尿素酶法对其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比较四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Hp感染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统计学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分割χ~2检验时,α'校正为0.017。结果各组患者的Hp感染率依慢性食管炎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食管癌组之序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食管癌组患者的Hp感染率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17)。Hp感染与食管癌患者性别(P=0.924)、年龄(P=0.933)、肿瘤大小(P=0.985)、部位(P=0.926)及淋巴结的转移与否(P=1.000)之间无统计学关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46)。结论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Hp感染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分化程度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