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辅助人工虎骨粉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骨痂生长及骨愈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闵朋 张燕萍 曹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撑起椎体恢复高度和硬度,达到解除疼痛、早日活动的目的。但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当前许多中药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 背景: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撑起椎体恢复高度和硬度,达到解除疼痛、早日活动的目的。但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当前许多中药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微创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取85例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及接骨七厘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术后骨痂生长良好,多为Ⅲ级与Ⅳ级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联合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同时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对骨折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虎骨粉 骨质疏松 脊椎压缩性骨折 骨痂生长 骨折愈合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27
2
作者 向妮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苏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分别为70.2±24.8min、247.9±48.2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性中毒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患者苏醒和症状消失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醒脑静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原文传递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3
作者 向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预防性护理为分界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减少护理风险,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意...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预防性护理为分界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减少护理风险,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意识管理和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输液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减少急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输液 不安全因素 预防性护理 效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状态对静脉溶栓预后影响
4
作者 孙维 李玲 +1 位作者 王玉洁 菅志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脱水状态对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影响,为临床早期判断脑卒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接受阿替普... 目的探究脱水状态对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影响,为临床早期判断脑卒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患者血尿素氮/肌酐(BUN/Cr)比值将患者分为脱水状态和非脱水状态。根据患者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为0~2分)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2分)。分析患者预后不良与脱水状态的相关性,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ROC结果显示,BUN/Cr预测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75,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2.4%、83.2%。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比例、溶栓前1 d血糖、BUN、脱水比例、甘油三酯、治疗前NIHSS评分、TACI型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1 d血糖(P=0.02,OR:2.10,95CI:1.20~5.21)、治疗前NIHSS评分(P=0.01,OR:3.68,95CI:1.42~8.89)、脱水状态(P=0.03,OR:1.88,95CI:1.13~4.96)、脑卒中分型(P=0.04,OR:1.33,95CI:1.16~2.6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脱水状态是PACI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溶栓前积极纠正脱水可能改善脑卒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脱水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肌腱蛋白X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5
作者 胡志鹏 梅杨梅 +1 位作者 叶婷 李璞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腱蛋白X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2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腱蛋白X水... 目的:探讨血清肌腱蛋白X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2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腱蛋白X水平。患者随访3年,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终点事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肌腱蛋白X对STE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分析不同血清肌腱蛋白X水平患者的无MACE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1例STEMI患者至随访结束,42例(34.7%)发生MACE(MACE组),79例未发生MACE(非MACE组)。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MACE组[(47.14±6.70)%比(52.67±4.41)%],C反应蛋白(CRP)、B型钠利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腱蛋白X明显高于非MACE组[(27.92±8.06)mg/L比(8.77±3.49)mg/L、(918.31±315.47)μg/L比(220.47±108.37)μg/L、(214.73±80.46)μg/L比(81.35±28.96)μg/L和(110.67±42.55)μg/L比(65.21±28.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腱蛋白X预测STE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 0.724~0.872),最佳截断值93.25μg/L,灵敏度为69.0%,特异度为86.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80例低血清肌腱蛋白X水平(<93.25μg/L)患者无MACE生存率明显高于41例高血清肌腱蛋白X水平(≥93.25μg/L)患者(83.8%比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BNP、肌腱蛋白X是影响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92、1.001和1.018,95%CI 1.051~1.135、1.000~1.002和1.008~1.027,P<0.01或<0.05)。结论:STEMI患者血清肌腱蛋白X水平明显升高对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是STEMI患者3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预后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肌腱蛋白X
原文传递
急诊科护士首次参与燃气爆炸灾害救援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亚飞 方梦楠 +3 位作者 胡国青 梅杨梅 刘蓉 孙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年第5期587-590,607,共5页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首次参与燃气爆炸灾害救援的体验,为提升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象学方法的质性研究,对1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资料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及资料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首次参与燃气爆炸灾害救援的体验,为提升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象学方法的质性研究,对1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资料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及资料分析。结果 对访谈内容总结归纳出4个主题10个副主题:身体健康受损及心理障碍(身体不适、心理应激、道德困境),良好的心理准备与专业素质(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较好的韧性、对护理职业的承诺),医院对灾害的响应(物资及时供应、人力资源过度调配),灾害救援后的积极影响(丰富了个人经历,渴望学习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珍惜当下、向往未来)。结论 在充分发挥急诊科护士在灾害救援中优势的同时,还须关注其身心健康并加强灾害培训,减少道德困境,提高其灾害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护理 急诊科护士 燃气爆炸 道德困境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