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健康人外周淋巴细胞和大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刘文芳 杨占秋 +2 位作者 钱其珍 向近敏 朱光奇 《病毒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19-23,共5页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9株,滴度为TCID_(50)10^(-5)/0.1ml,加入1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每份血分对照组(不加病毒悬液)和A、B、C实验组(根据加不同病毒量而分)。其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A(8.9±0.19)、实验组B(9.9±0.2)、实验组C(11.6±0.22)与对照组(6.57±0.15)比较,A、B、C、实验组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B、C三个实验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A、B、C三个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用EHFV HA 108株,ID_(50)10^(-6)/0.02ml接种2—5日龄大白鼠脑内,15天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取骨髓细胞培养,另取幼大白鼠骨髓细胞培养作对照,检测SCE和染色体畸变。结果:一、SCE频率,实验组(9.8±0.35)高于对照组(5.4±0.19),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二、染色体畸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以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EHFV作用于细胞,无论是在机体或试管内,都引起SCE频率增高,即EHFV促使DNA产生初级损伤,但不致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FV 染色体异常 人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c-myc癌基因的激活与扩增
2
作者 魏赛男 赵文先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89年第4期175-177,共3页
前言癌基因就是能导致癌变的一类基因,它是从相应的正常结构基因(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转化而来。自1977年Bishop从Rous肉瘤病毒中分离出病毒癌基因以来,相继从病毒和哺乳动物等细胞内分离出许多癌基因。
关键词 癌基因 激活 扩增
原文传递
胶体金免疫电子显微技术用于病毒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保平 陈敏诲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143-144,149,共2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改良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以低温包埋,常规超薄切片代替超薄冰冻切片,成功地显示了细胞内的病毒抗原定位。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术 病毒抗原 细胞定位
下载PDF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关系的基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昆 司静懿 +16 位作者 韩日才 张卫 谭兵兵 赵维敏 刘世德 宋国兴 陈莲风 贾丽萍 麦永嫣 曾毅 周宜男 王月珠 林坚 孙瑜 孟详金 俞章风 卜黎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35-135,共1页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是当今国际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在国内五个地区(新疆、北京、湖北、黑龙江,贵州)共获得经病理学确诊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癌318例,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14例,宫颈及...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是当今国际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我国有关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在国内五个地区(新疆、北京、湖北、黑龙江,贵州)共获得经病理学确诊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癌318例,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14例,宫颈及外阴湿疣48例,慢性宫颈类34例及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4例。将上述组织提取DNA后,以32p标记的HPV-11,16,18三型病毒DNA为探针与上述组织进行核酸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瘤 病毒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