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25
1
作者 兰晓燕 张元 +4 位作者 朱龙波 刘大会 黄显章 周利 康利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17-4030,共14页
艾叶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其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艾叶及艾绒质量方面,在挥发油含量、苯丙素及黄酮类等指标性成分含... 艾叶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其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艾叶及艾绒质量方面,在挥发油含量、苯丙素及黄酮类等指标性成分含量、艾叶存放时间、艾绒加工、艾叶道地性以及燃烧光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该文总结了有关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艾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游秋云 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实验,以及抗惊厥实验,观察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的直接睡眠作用较弱;茯苓、茯神水煎液可... 目的观察比较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实验,以及抗惊厥实验,观察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茯苓、茯神水煎液对小鼠的直接睡眠作用较弱;茯苓、茯神水煎液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动物入睡率,除茯苓水煎液小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能明显延长阈上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茯神水煎液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结论茯苓、茯神水煎液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且茯神强于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催眠 茯苓 茯神 水煎液 安定 戊巴比妥纳 尼可刹米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药效物质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龚普阳 郭瑜婕 +2 位作者 李晓朋 王楠 顾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5-1693,共9页
目的探究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花清感颗粒中11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 目的探究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花清感颗粒中11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运用DAVID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评价"药材-成分-靶点"网络中核心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结合作用。结果金花清感颗粒"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包含154个化合物和276个相关靶点,关键靶点涉及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78个条目,主要涉及ATP结合、转录因子活化、细胞凋亡进程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得到127条信号通路,涉及TNF、PI3K/Akt及HIF-1等与肺损伤保护相关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金花清感颗粒中芒柄花黄素、豆甾醇、β-谷甾醇、脱水淫羊藿素等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亲和作用较好。结论金花清感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结合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作用于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靶点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防治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清感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SARS-CoV-23CL水解酶 芒柄花黄素 豆甾醇 Β-谷甾醇 脱水淫羊藿素
原文传递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51
4
作者 刘大会 龚文玲 +5 位作者 詹志来 彭华胜 王晓 陈科力 黄必胜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639-3644,共6页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本草考证 道地产区 栽培产区 产地变迁
原文传递
莪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51
5
作者 孔一凡 史克莉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7-49,共3页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gyu ju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首载于《药性论》,主要产于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莪术为常用中药,
关键词 莪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罗焜 马培 +3 位作者 姚辉 宋经元 陈科力 刘义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3-143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药材DNA提取,虽然所有样品DNA都出现降解,但基于ITS2序列引物PCR扩增成功率为90%。结论:通过增加药材的预处理、核分离液等步骤,并改良CTAB浓度等措施,CTAB法能够用于上述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9种药材DNA提取,可以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DNA条形码 DNA提取 CTAB法
下载PDF
酸枣仁汤的神经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楠 叶晓川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14-117,共4页
酸枣仁汤为养血安神经典古方,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等多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活性。对近几年酸枣仁汤的镇静催眠、脑保护、改善学习记忆、改善睡眠时相结构、抗抑郁等神经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酸枣... 酸枣仁汤为养血安神经典古方,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等多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活性。对近几年酸枣仁汤的镇静催眠、脑保护、改善学习记忆、改善睡眠时相结构、抗抑郁等神经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酸枣仁汤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神经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中药谱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力 潘倩雯 刘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为更准确地分析并反映中药谱效关系和更多地鉴定出中药中复杂的药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以"谱效学""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关联度算法""Spectrum pharmacodynamics""Grey relational ... 目的:为更准确地分析并反映中药谱效关系和更多地鉴定出中药中复杂的药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以"谱效学""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关联度算法""Spectrum pharmacodynamics""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ey relational algorithm"等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Wiley等数据库收录的1982年1月-2018年1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灰色关联度的算法进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中药谱效学中的应用以及中药谱效学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的联合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285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目前的灰色关联度算法既满足保序性亦满足规范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以及气相色谱-质谱等各种指纹图谱的谱效学研究,其对数据要求较低,可分析小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分析药效与成分的关联度,但不能反映成分对药效的综合贡献。在现阶段很多中药药效成分尚未被鉴定出的情况下,今后可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技术联合应用或开发新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谱效学 灰色关联度算法 应用 进展
下载PDF
茯苓酸性多糖抗抑郁作用及其调节神经递质和NLRP3通路机制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陈可琢 陈实 +4 位作者 任洁贻 林诗 肖明军 成立 叶晓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088-5095,共8页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模式构建抑郁模型大鼠,以行为学指标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海马CA3区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细胞数目和形态,...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模式构建抑郁模型大鼠,以行为学指标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海马CA3区和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细胞数目和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 BDNF)、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多巴胺(dopamine, 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与NLRP3通路中相关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茯苓酸性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1、0.3、0.5 g·kg^(-1)·d^(-1))均能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促进神经元细胞数目增多,提高海马组织中BDNF、5-HT、5-HIAA、DA、NE的水平,降低GLU水平与血清IL-1β、IL-18、TNF-α促炎因子水平;各给药组能不同程度降低ASC、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和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升高pro-caspase-1、pro-IL-1β、pro-IL-18蛋白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茯苓酸性多糖具有显著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和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性多糖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神经递质 NLRP3通路
原文传递
党参多糖不同组分的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孟燕 徐玉洁 +3 位作者 张宝徽 常聪 郑国华 吴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筛选出党参多糖中具有较好抗炎效果的组分,并探索其抗炎机制。方法:以党参药材为样品,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党参粗多糖(CP)。将CP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SephadexG-150等凝胶柱分离纯化后得到组分CP1-2-1、CP3-1-1,并对其进行... 目的:筛选出党参多糖中具有较好抗炎效果的组分,并探索其抗炎机制。方法:以党参药材为样品,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党参粗多糖(CP)。将CP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SephadexG-150等凝胶柱分离纯化后得到组分CP1-2-1、CP3-1-1,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定0.01、0.1、1、10、100μg/mL的CP、CP1-2-1、CP3-1-1分别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作用24、48 h后的细胞存活率。然后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白培养基)、模型组[1μg/mL脂多糖(LPS)]和3种多糖的低、中、高质量浓度组(1μg/mL LPS+25、50、100μg/mL CP、CP1-2-1、CP3-1-1),加药培养24 h。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CP的糖含量高达(92.20±0.73)%;CP1-2-1是由果糖组成的单一中性多糖,相对分子量为25.8 kDa;CP3-1-1是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以及半乳糖醛酸等组成的酸性杂多糖,相对分子量为49.5 kDa。3种多糖分别作用24、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99%。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以及细胞中TLR4、IL-6、NF-κB、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均显著降低;50、100μg/mL CP组细胞中TLR4、NF-κB、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μg/mL CP1-2-1组细胞中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以及50、100μg/mL CP1-2-1组细胞中TLR4、NF-κB、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μg/mL CP3-1-1组细胞中IL-6 mRNA表达水平和50μg/mL CP3-1-1组细胞中NF-κB、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以及100μg/mL CP3-1-1组细胞中TLR4、NF-κB、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党参CP与均一多糖组分CP1-2-1、CP3-1-1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途径的活化来抑制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多糖 粗多糖 多糖组分 抗炎活性 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琴 张东方 +3 位作者 吴明丽 郭杰 孙成忠 谢彩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8,共9页
目前对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全球潜在适生区研究较少,基于多个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对天麻人工引种栽培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220个天麻全球分布点和19个生态因子数据,最终筛选出8个环... 目前对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全球潜在适生区研究较少,基于多个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对天麻人工引种栽培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220个天麻全球分布点和19个生态因子数据,最终筛选出8个环境变量参与模型训练,基于3个生态位模型(BIOCLIM、DOMAIN和MAXENT)预测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统计量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20°–50°N的亚洲地区,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集中分布地,此外,印度、尼泊尔以及欧洲地中海附近有少量适生区。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盆地附近的省区以及中东部;韩国中东部的忠清北道、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日本本州岛、九州岛以及四国岛,因此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天麻的主要产区。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平均值均达到0.9以上,Kappa平均值均达到0.65以上,能较好地预测天麻的潜在适生区,其中MAXENT模型的精度较高,其次是DOMAIN和BIOCLI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生态位模型 潜在适生区 模型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HPLC-UV-DPPH法的地黄和熟地黄药材抗氧化活性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沈华旦 方江济 +3 位作者 郭鹏程 定天明 刘军锋 丁晓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2-588,共7页
目的建立HPLC-UV-DPPH在线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生产企业的地黄药材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为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HPLC-UV-DPPH在线联用筛选系统中HPLC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目的建立HPLC-UV-DPPH在线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生产企业的地黄药材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为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HPLC-UV-DPPH在线联用筛选系统中HPLC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色谱柱为Agli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334 nm,DPPH溶液体积流量0.5 m L/min,检测波长517 nm。以毛蕊花糖苷为阳性对照,通过"量-效"研究思路评价样品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各成分对总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采用HPLC-FT-MS对药材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药材炮制前后的差异。结果 HPLC-UV-DPPH方法检测到地黄中主要含有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而熟地黄含有13个,地黄和熟地黄有8个共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地黄在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成分明显不同,不同生产企业的样品中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活性差异较大。抗氧化活性贡献率较高的成分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海胆苷、焦地黄苯乙醇苷A1/A2、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结论 HPLC-UV-DPPH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地黄和熟地黄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UV-DPPH 抗氧化活性 地黄 熟地黄 HPLC-FT-MS 玉叶金花苷酸 海胆苷 焦地黄苯乙醇苷A1/A2 毛蕊花糖苷 异毛蕊花糖苷
原文传递
茯苓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3
作者 方潇 丁晓萍 +4 位作者 昝俊峰 李辉 朱瑶 代磊 刘军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期187-191,共5页
茯苓皮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茯苓的外表皮,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多糖和三萜两大类,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增强免疫、抗癫痫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对茯苓皮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整理,总结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对科研工作者... 茯苓皮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茯苓的外表皮,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多糖和三萜两大类,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增强免疫、抗癫痫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对茯苓皮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整理,总结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对科研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医学工作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三萜 利尿 抗氧化
下载PDF
中药鳖甲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唐尹萍 刘焱文 许腊英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鳖甲提取物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与从鳖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小组分D j61-B j616各浓度组共同培养7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各浓度组Ⅳ型胶原(ColⅣ)和Ⅲ型胶... 目的探讨中药鳖甲提取物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与从鳖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小组分D j61-B j616各浓度组共同培养7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各浓度组Ⅳ型胶原(ColⅣ)和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刺激对照组。结果鳖甲小组分B j611-B j613的各浓度组的Ⅳ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刺激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鳖甲提取物通过降低Ⅳ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含量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提取物 抗肝纤维化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Ⅳ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中药鉴定方法学发展历程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科力 黄林芳 刘义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03-1208,共6页
该文回顾了中药鉴定学科及其方法学的产生历史,并依据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以及生物鉴定等各种方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方法学结合自身特点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的进程,进而描绘了中药... 该文回顾了中药鉴定学科及其方法学的产生历史,并依据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以及生物鉴定等各种方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方法学结合自身特点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的进程,进而描绘了中药鉴定方法学系统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 发展史 方法学 研究方向
原文传递
泌乳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雄 陈永刚 吴金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泌乳素是由垂体泌乳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受神经内分泌调节,其作用是促使乳腺分泌乳汁,作为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维持女性黄体的功能和促进男性睾酮的合成。泌乳素异常分泌会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且与乳腺增生、肿瘤和... 泌乳素是由垂体泌乳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受神经内分泌调节,其作用是促使乳腺分泌乳汁,作为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维持女性黄体的功能和促进男性睾酮的合成。泌乳素异常分泌会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且与乳腺增生、肿瘤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采用手术切除泌乳素瘤、西药溴隐亭、中药复方或针灸方法治疗泌乳素相关疾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素 功能 疾病
下载PDF
半夏的毒性物质基础及其炮制解毒机制 被引量:38
17
作者 靳晓琪 黄传奇 张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7-1720,共4页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其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虽然大量经典方剂中都配伍半夏,但同时其强烈的刺激性毒性以及肝肾毒性、妊娠毒性、遗传毒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研究半夏毒性的...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其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虽然大量经典方剂中都配伍半夏,但同时其强烈的刺激性毒性以及肝肾毒性、妊娠毒性、遗传毒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研究半夏毒性的物质基础及毒性作用机理,并以刺激性毒性为基础,分别研究了汤洗、矾制及姜制对半夏毒性的影响及其减毒机制。研究发现半夏刺激性毒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草酸钙针晶及凝集素蛋白,白矾可与半夏草酸钙针晶发生反应从而降低半夏的刺激性毒性,生姜起协同作用以减少炎症的发生,而其余毒性的研究则没有定论。该研究对半夏的毒性物质基础及其炮制解毒机理的研究作一概述,为半夏毒性物质基础及炮制解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毒性 炮制解毒 综述
原文传递
大黄抗肾脏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周珊珊 艾中柱 +1 位作者 李伟男 巴元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172,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大黄抗肾脏纤维化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选取活性成分,对筛选出的靶基因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药分子机制分析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并筛选大...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大黄抗肾脏纤维化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选取活性成分,对筛选出的靶基因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中药分子机制分析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并筛选大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相似度系综算法数据库(SEA),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Gene 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大黄抗肾脏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String Version 10.5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David 6.8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Version 3.6.0软件对关键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Malarcards数据库筛选出与肾脏纤维化高关联性信号通路。进一步采用细胞实验验证:选取HK-2细胞,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细胞纤维化模型,予大黄酸干预细胞48 h,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免疫荧光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筛选得到大黄活性成分17个,大黄抗肾脏纤维化潜在靶点424个,关键靶点5个,依次为蛋白激酶B(Akt)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3,EGFR,白细胞介素-6(IL-6),VEGFA;GO富集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HIF-1α,VEGF,叉头转录因子(FoxO)等通路与大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机制相关。体外实验验证表明,大黄酸抑制E-cadherin,α-SMA,HIF-1α,VEGF,PDGFR-α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部分预测结果。结论:本研究体现了大黄多成分、多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网络药理学 肾脏纤维化 靶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游秋云 王平 《湖北中医杂志》 2013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实验,以及抗惊厥实验,观察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的直接睡眠作用较弱;生半夏... 目的比较观察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实验,以及抗惊厥实验,观察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对小鼠的直接睡眠作用较弱;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动物入睡率,除生半夏水提物小剂量组外其余组均能明显延长阈上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结论生半夏、法半夏水提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且法半夏强于生半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半夏 法半夏 镇静催眠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半夏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袁冲 吴和珍 +7 位作者 刘博 熊羿屹 熊唯琛 姚云峰 柯辛格 余兵 陈鹏宇 杨艳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153,I0027,I0028,共6页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数据库筛选半夏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半夏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进行GO富集,KOBAS 3.0数据库对相关通路进行KEGG通路注释;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半夏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半夏中共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MAPK14、TEK、IGF1、AKT1等5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与炎症相关的TN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及Ras signaling pathway等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半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进一步阐释半夏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抗炎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