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古抑菌素A诱导胰腺癌细胞株凋亡和Notch信号通路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宗静 杨云秀 +7 位作者 吕万治 白永恒 张行 刘彪 王本泉 梁勇 郑建建 陈必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干预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1~0.4μmol/L不同浓度TSA处理胰腺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Hoechst...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干预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1~0.4μmol/L不同浓度TSA处理胰腺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Hoechst33258染色直接观察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1iT-qPCR)方法检测包括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肿瘤增殖相关基因eat2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ytohesin1、2、3、4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bel-2、bax以及Notch-1的胞内活性形式NICD蛋白表达。结果TSA对PANC-1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和时间依赖性,0.1、0.2、0.4μmol/LTSA作用PANC-124h后存活率分别为72%、58%和39%。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TS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PANC一1细胞死亡逐渐增加,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凋亡典型特征的PANC-1细胞比例增加。TSA作用PANC-1后,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caspase-3、bax以及NICD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qRT-PCR结果显示Notch通路中相关基因numb、hes6mRNA表达升高,gcn512、d113mRNA表达下降(P〈0.05),而NotchlmRNA表达没有变化。肿瘤增殖相关基因eaf2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ytohesinmRNA表达未发现有变化(P〉0.05)。结论TSA可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Notch通路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TSA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细胞凋亡 受体 NOTCH 曲古抑菌素A
原文传递
温州地区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官菊 方鸣 +2 位作者 厉晓腊 刘又高 柴一秋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088-2089,共2页
于2018、2019年3—5月对温州地区8个县(市、区)的大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调查地草莓灰霉病发生普遍,但发生程度存在差异,病果率平阳县麻步镇最高达45.1%;其次为永嘉县黄田镇和上塘镇,分别为34.5%和39.2%... 于2018、2019年3—5月对温州地区8个县(市、区)的大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调查地草莓灰霉病发生普遍,但发生程度存在差异,病果率平阳县麻步镇最高达45.1%;其次为永嘉县黄田镇和上塘镇,分别为34.5%和39.2%;最低为苍南县灵溪镇和瑞安市马屿镇,分别为8.1%和10.9%。调查发现,本地区草莓种植品种单一、种植过密、管理水平以及采摘游的不当操作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温州地区草莓灰霉病的防治常用的药剂是多菌灵、嘧霉胺、腐霉利、咯菌腈和异菌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发生 防治 温州
下载PDF
探究四聚体超表面中多极准连续域束缚态的调控机制
3
作者 孟祥裕 李涛 +1 位作者 余彬彬 邰永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1-336,共16页
本文设计了由四聚长方体组成的全介质超表面,其中每个长方体刻蚀两个椭圆柱并填装空气.当分别为超表面单独引入面内对称破缺、位移扰动和周期扰动时,可在近红外波段产生稳健的准连续域束缚态模式(quasi-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本文设计了由四聚长方体组成的全介质超表面,其中每个长方体刻蚀两个椭圆柱并填装空气.当分别为超表面单独引入面内对称破缺、位移扰动和周期扰动时,可在近红外波段产生稳健的准连续域束缚态模式(quasi-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通过测量准BIC (quasi-BIC)模式的谐振波长,计算准BIC模式的Q因子(quality fector)与不对称参数的关系,可进一步证实不对称参数对准BIC共振频率和Q因子的可调谐性.在此基础上,当同时引入面内对称破缺、位移扰动和周期扰动时,可获得5个高Q因子的准BIC模式.共振峰的数量、位置以及Q因子都可通过调整面内破缺、位移扰动和周期扰动的程度进行调控.该超表面的设计可为传感器的多参数传感以及灵敏度等性能的提升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准连续域束缚态 对称破缺
下载PDF
刃针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明 柯友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8-1141,1150,共5页
目的探讨刃针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本院就诊的56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刃针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本院就诊的56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联合刃针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表(GAIS),临床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ECC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ECC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GA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观察组有效率53.57%,对照组有效率2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刃针与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针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 痤疮 凹陷性瘢痕
下载PDF
线粒体膜完整性对细胞命运的调控 被引量:4
5
作者 祁宏 李智超 史志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38-1647,共10页
线粒体双层膜的完整性是细胞存活的关键因素,其遭到破坏后会使细胞发生凋亡、焦亡或炎症。线粒体膜的破坏包括线粒体外膜通透、线粒体内膜通透、通透性转换,三者可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导致不同的细胞命运。然而,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存... 线粒体双层膜的完整性是细胞存活的关键因素,其遭到破坏后会使细胞发生凋亡、焦亡或炎症。线粒体膜的破坏包括线粒体外膜通透、线粒体内膜通透、通透性转换,三者可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导致不同的细胞命运。然而,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叉关联,使得线粒体膜对细胞命运的调控错综复杂,导致人们对其机制缺乏清晰的认识。本综述首先分析了不同程度线粒体外膜通透在细胞存活、癌变或凋亡中的作用,接着讨论了线粒体内膜通透通过引发线粒体DNA释放促进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然后阐述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引发焦亡的作用机制,最后总结出线粒体膜完整性影响细胞命运决策的内在关联。深入了解线粒体膜完整性调控细胞命运的分子动力学机制,有助于为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外膜通透 线粒体内膜通透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凋亡 炎症 焦亡
下载PDF
1例高危行为献血者HIV感染的追踪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锋 李晓丹 +2 位作者 吴娅娅 杨杰 陈晓燕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59-360,共2页
无偿献血者,男性,26岁,未婚,大学本科,初次献血,2021年5月1日通过交友软件结识网友并在无任何保护措施下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2021年5月18日隐瞒高危行为史参加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经体检、初筛合格后捐献全血300 mL。留样管经酶联免疫... 无偿献血者,男性,26岁,未婚,大学本科,初次献血,2021年5月1日通过交友软件结识网友并在无任何保护措施下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2021年5月18日隐瞒高危行为史参加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经体检、初筛合格后捐献全血300 mL。留样管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采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检测,试剂1(厦门英科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代试剂)检测S/CO值为0.05,无反应性,试剂2(法国伯乐公司,4代试剂)检测S/CO值为1.79,低值反应性,胶体硒法(美国雅培公司)阴性,核酸检测(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HIV RNA混样检测Ct值为23.9,单人份检测Ct值为21.0,蛋白印迹试验(WB)法(上海英旻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HIV抗体无条带,结果报告为"HIV抗体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窗口期 高危行为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原文传递
血清骨形成蛋白-4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慢性化进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登 谢林钦 +2 位作者 胡明磊 潘智 陈永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11期1434-143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成蛋白-4(BMP-4)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乙肝肝功能衰竭(肝衰竭)、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的相关性为判断疾病病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慢性乙肝患者135例乙肝肝衰竭患者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70例,乙肝相关...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成蛋白-4(BMP-4)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乙肝肝功能衰竭(肝衰竭)、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的相关性为判断疾病病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慢性乙肝患者135例乙肝肝衰竭患者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7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者2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MP-4水平,结合肝脏穿刺病理学结果及血常规、肝功能、血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等常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乙肝肝衰竭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乙肝肝衰竭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血清BMP-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 <0.05)。BMP-4用以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乙肝后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随着肝脏炎症级别的增加血清BMP-4水平随之下降(P<0.05)。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法"将肝癌患者分作A、B、C、D四个不同组A级、B级、C级组血清BMP-4水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清BMP-4检测为一种无创性血清学指标,可用以判断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及相关性肝癌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肝脏疾病重症化评估的一项指标,有助于准确判断肝脏功能、肝纤维化进程以及疾病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 肝肿瘤 骨形成蛋白-4 肝活检 无创诊断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菲菲 王良兴 黄晓颖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6-78,F0003,共4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动脉平滑肌增生、肺血管重构。外泌体(EXOs)是一种纳米级胞外囊泡,它能够通过在细胞间传递蛋白质、脂质或RNA起到沟通细胞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E...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动脉平滑肌增生、肺血管重构。外泌体(EXOs)是一种纳米级胞外囊泡,它能够通过在细胞间传递蛋白质、脂质或RNA起到沟通细胞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EXO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载体在许多疾病中能够有效发挥治疗作用。笔者就近年来MSCs来源EXOs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利用EXOs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不同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春央 陈永平 +4 位作者 李骥 林文雅 王晓东 林镯 张友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CHB肝纤维化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的CHB患者4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CHB肝纤维化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的CHB患者4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PCR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AIM2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CHB患者肝组织中AIM2表达阳性33例,NAFLD患者AIM2表达阳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P<0.05)。HBV DNA>1×10^5 IU/mL患者的AIM2表达强度高于HBV DNA<1×10^5 IU/mL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5)。CHB患者AIM2的表达强度与HBV DNA载量有关(r=0.34, P<0.05)。CHB患者肝组织AIM2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和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和0.72,均P<0.05),外周血白细胞中AIM2的表达与纤维化分期和炎症程度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和0.39,均P<0.05)。结论AIM2表达水平与肝脏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黑色素瘤 患者 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免疫组织化学法 纤维化分期 慢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体CD4^+T细胞体外免疫效应研究
10
作者 许烂漫 林秀丽 +4 位作者 林镯 李骥 陈迎晓 董培红 陈永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6期707-711,841,共6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组和正常组之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自体CD4+T细胞的体外免疫效应,探索BMMSCs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所有临床标本均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10例)骨髓和外周血,...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组和正常组之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自体CD4+T细胞的体外免疫效应,探索BMMSCs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所有临床标本均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10例)骨髓和外周血,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例(正常组)。两组CD4+T细胞与自体BMMSCs分别以1∶0、1∶10、1∶20、1∶40比例共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用ELISA法测上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及白介素-17(IL-17)水平;实时定量PCR测胞内Treg细胞、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m RNA、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t(rRORt)mRNA的表达量。结果乙肝肝硬化组1∶0培养上清中IL-6、TNF-、IL-17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均<0.05)。与不同比例BMMSCs共培养后,IL-17、TNF-水平显著性下降(均<0.05),并随培养比例的加大更为显著。IL-6水平在1∶0、1∶10、1∶40比例肝硬化组较正常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与正常组相比,乙肝肝硬化组TGF-出现显著升高,并随培养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均<0.05)。乙肝肝硬化组Fox P3m RNA的表达在1∶20、1∶40比例与正常组相比升高均更为显著(均<0.05);而ROR t m RNA的表达受到抑制,1∶10、1∶20、1∶40均出现显著性下降(均<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来源的BMMSCs对自体CD4+T细胞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和抑炎作用,并可能与肝硬化炎症微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D4+T细胞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佳佳 陈永平 +6 位作者 王晓东 许烂漫 萧云蕾 吴和 黄思思 杜珊洁 陈瑞聪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1-503,共3页
CHB是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CHB引起的并发症。脾功能亢进是肝炎后肝硬化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数种血细胞成分减少,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药理研究证实,中药主要通过保护肝细胞、... CHB是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CHB引起的并发症。脾功能亢进是肝炎后肝硬化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数种血细胞成分减少,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药理研究证实,中药主要通过保护肝细胞、抑制纤维增生、缩小脾脏、改善脾脏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恩替卡韦 治疗 患者 公共卫生问题
原文传递
12个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项延包 李焕铮 +4 位作者 徐雪琴 徐晨阳 陈冲 林小玲 唐少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对浙江南部地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耳聋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及突变类型分析,探讨其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收集12个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共38名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对其家系成员进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区、G... 目的对浙江南部地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耳聋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及突变类型分析,探讨其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收集12个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共38名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对其家系成员进行SLC26A4基因全编码区、GJB2基因编码区、GJB3基因c.538C〉T、c.547G〉A位点以及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m.1555A〉G、m.1494C〉T位点测序分析,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检测对10个家系的胎儿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在12个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的先证者中,共检出SLC26A4基因双突变11例,单杂合突变1例;所有家系均存在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其中4个家系(33.3%)复合有c.2168A〉G突变,另检出IVS5—1G〉A、c.946G〉T、c.1607A〉G、c.2167C〉G等4种罕见突变;家系3先证者配偶为GJB2基因c.235delC/c.299-300delAT双突变携带者,家系5先证者另存在c.109G〉A杂合突变。产前诊断发现10个家系胎儿中有2例存在SLC26A4基因双突变,6例为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未检出突变。结论浙江南部地区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SLC26A4基因突变以IVS7—2A〉G和c.2168A〉G最为常见。对SLC26A4基因全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可明确绝大部分该类耳聋患者的遗传学病因,这将有助于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耳聋 SLC26A4基因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浙南地区GJB2基因突变致聋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致病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晨阳 项延包 +6 位作者 陈冲 林小玲 李焕铮 卢金芳 胡林 徐雪琴 唐少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目的对浙南地区GJB2基因突变耳聋患者及家系行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分析,并为其中6个GJB2基因突变致聋家系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228例耳聋患者的GJB2基因C.35del G、C.176del 16、C.235delC以及C.299—300delAT位... 目的对浙南地区GJB2基因突变耳聋患者及家系行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分析,并为其中6个GJB2基因突变致聋家系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228例耳聋患者的GJB2基因C.35del G、C.176del 16、C.235delC以及C.299—300delAT位点进行检测,对所有的单杂合突变患者均进行GJB2基因全编码区测序;结合STR位点检测对6个家系胎儿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基因芯片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49例(21.5%,49/228),其中c.235delC纯合突变24例、C.235delC/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5例、C.235delC/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C.235delC单杂合突变16例、C.176del16、C.299—300delAT单杂合突变各l例;16例C.235delC单杂合患者GJB2基因测序结果检出11例患者存在另一突变位点(11/16,68.8%),包括复合C.109G〉A突变7例、C.230G〉A突变1例、C.427C〉T1例、C.508—51ldupAACG2例,另检出79G〉A+341A〉G多态性改变3例、未检测到突变2例;C.176del16和c.299—300delAT单杂合突变复合C.109G〉A杂合突变携带者各1例;产前诊断结果共检出OJB2双杂合突变1例,野生型1例,单杂合突变携带者4例。结论浙南地区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可达21.5%,C.109G〉A突变复合c.235delC/c.176del16/c.299—300delAT杂合突变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耳聋芯片检出的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患者可通过测序法明确大多数患者致聋原因,耳聋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可避免重度耳聋患者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耳聋基因芯片 Sanger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烂漫 何进科 +5 位作者 张天晓 王晓东 林镯 王丽萍 侯一珺 陈永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动态分析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D-GalN诱导建立ALF大鼠模型24h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mL,移植组尾静脉注射含1×10^6个BMMS... 目的动态分析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D-GalN诱导建立ALF大鼠模型24h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mL,移植组尾静脉注射含1×10^6个BMMSC细胞悬液1mL,分别在1、2、3、7和14d取两组大鼠血标本和肝组织;另取6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流式细胞检测PBMC中Treg比例变化。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移植组死亡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8.71±5.73)h,模型组为(29.90±6.17)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移植组ALT峰值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而AST水平在移植后1、2、3d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2、3.22和3.79,均P〈0.05)。移植组1、2、3、7dTNF-α(t值分别为3.81、6.44、4.13和5.38,均P〈0.05)、IL-6水平(t值分别为8.10、3.80、3.92和4.37,均P〈0.05)较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提示,移植组大鼠肝脏炎性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好转。移植组PCNA表达量在移植后1、2、3、7、14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3、6.37、12.60、2.31和6.20,均P〈0.05)。移植组大鼠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在1、2、3、7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1、10.88、9.50和2.99,均P〈0.05),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9、4.13、3.34和3.89,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肝功能衰竭 急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献血人群HIV血清学筛查联合核酸检测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锋 李晓丹 +3 位作者 张陈伟 吴娅娅 杨杰 陈晓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380-1382,1386,共4页
目的通过ELISA、核酸检测技术联合检测献血人群HIV感染标志物,为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63156份,进行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NAT)的筛查模式进行HIV感染标志物检测,反应性标本送温州市疾病预... 目的通过ELISA、核酸检测技术联合检测献血人群HIV感染标志物,为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63156份,进行2遍ELISA+1遍核酸检测(NAT)的筛查模式进行HIV感染标志物检测,反应性标本送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试验,并对HIV检测模式进行分组,A组ELISA单试剂(3代)+NAT、B组ELISA单试剂(4代)+NAT、C组ELISA双试剂+NAT,比较分析各组间筛查反应性率、确证阳性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结果检测363156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共筛查出反应性样本348份,确证阳性样本45份,3种检测模式均能将45份确证阳性样本正确检出,但不同组合筛查反应性率、确证阳性符合率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组合模式均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引入NAT检测后可减掉1遍ELISA检测,不影响灵敏度的同时提高特异性,可降低假阳性血液报废,更好地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策略评价
原文传递
温州地区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及召回分析
16
作者 杨杰 张锋 +2 位作者 吴娅娅 陈晓燕 林杨杨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7期30-33,共4页
目的通过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召回自检及召回检测,评估召回方案的可行性。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成功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27... 目的通过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召回自检及召回检测,评估召回方案的可行性。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成功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275652名,经抗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ELISA双试剂检测,对不同试剂检测反应性率、S/CO值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选取ELISA检测单试剂反应性,且距上次献血屏蔽间隔6个月以上自愿参与召回的献血者24名,以面谈的方式进行召回告知,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和初筛检测合格后,采集血样进行召回自检和召回检测。结果抗TP ELISA试验共检测275652名,检出反应性数627例,反应性率为0.23%,其中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12%,单试剂反应性率为0.11%;双试剂反应性S/CO≥5.00占比73.6%(240/326),单试剂反应性S/CO<5.00占比92.4%(278/301);进入召回流程24名,成功召回20名,3名召回自检不合格,1人召回检测不合格,召回成功率83.3%(20/24)。结论采供血机构抗TP ELISA检测单试剂假反应性问题突出,通过建立的召回方案对召回意愿强烈的献血者进行召回自检和召回检测,既能保证献血者安全和血液质量,又能提升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梅毒 召回流程 假反应性
下载PDF
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锋 李晓丹 +2 位作者 陈晓燕 杨杰 吴娅娅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09 084例,每例标本采用不同厂家酶联免疫... 目的 通过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09 084例,每例标本采用不同厂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进行HIV抗原/抗体初复检筛查,同时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HIV-RNA,任一筛查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并对HIV-1抗体确证阳性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9 084例献血者血液标本中,共筛查出反应性样本593例,筛查反应性率0.0974%;确证阳性84例,确证阳性率1.38/万。确证阳性者中,男性占91.7%,18~30岁占48.8%,未婚占51.2%,外地户籍占56.0%,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6.9%,初次献血占77.4%。84例确证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p24、p66、p51出现频率均为100.0%,gp41为95.2%,p31为95.2%,p17为89.3%,p55为17.9%。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HIV筛查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HIV确证阳性者主要为30岁以下低学历男性人群,多为初次献血,需要在献血前做好健康征询工作,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温州地区献血者归队检测结果分析探讨
18
作者 林杰 张锋 +3 位作者 孙锫锋 杨杰 吴娅娅 陈晓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7期644-646,共3页
采供血机构采用血清学、核酸检测技术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为保障血液安全,往往选择高灵敏度试剂[1],同时设定灰区,很多假阳性献血者被淘汰[2]。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2021~2023年温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为解... 采供血机构采用血清学、核酸检测技术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为保障血液安全,往往选择高灵敏度试剂[1],同时设定灰区,很多假阳性献血者被淘汰[2]。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2021~2023年温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为解决假反应性、完善归队检测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技术 采供血机构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灰区 检测策略 温州地区 献血者归队
下载PDF
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19
作者 蔡淑锋 朱紫苗 +3 位作者 刘燕飞 徐伟瑞 朱诗瑶 叶璐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选取温州地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成功捐献血液时同步留取的5241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对戊型肝炎病毒(HEV)进行HEV-IgG抗体、HEV-IgM抗体及核酸(HEV RNA)检测,并对HEV RNA检...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选取温州地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成功捐献血液时同步留取的5241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对戊型肝炎病毒(HEV)进行HEV-IgG抗体、HEV-IgM抗体及核酸(HEV RNA)检测,并对HEV RNA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及测序。收集献血者献血登记资料,记录各检测结果阳性率,并分析不同人群HEV感染状况。结果HEV-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23.60%(1237/5241),HEV-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29%(15/5241),HEV RNA检测阳性率为0.08%(4/5241)。HEV-IgG检测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χ^(2)=379.49,P<0.05),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χ^(2)=5.12,P<0.05)。HEV-IgG及HEV-IgM检测阳性率均随献血次数增加而升高(χ^(2)=40.87、8.30,均P<0.05),2023年阳性率高于2022年(χ^(2)=51.03,13.35,均P<0.05),春季阳性率高于冬季(χ^(2)=51.03、13.35,均P<0.05)。HEV RNA阳性献血者仅有1例HEV-IgG及HEV-IgM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其余3例均为阴性,仅有1例测出基因分型,基因分型为Ⅳ型。结论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EV感染率较高,流行HEV基因分型为Ⅳ型,性别、年龄及献血次数等分布特征可作为辅助筛查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监测 戊型肝炎 肝炎 病毒性 传染病 肝炎抗体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EGFR突变肺癌及其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朝娜 任瑛瑛 +1 位作者 黄晓颖 王良兴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7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为肺癌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及其转移的相... 目的探讨初诊为肺癌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及其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348例的肺癌EGFR突变阳性、阴性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及炎性指标。观察炎性指标在不同EGFR突变状态、转移状态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能否作为鉴别EGFR突变及转移的临床指标。结果在肺癌EGFR突变患者中女性、未吸烟、腺癌分别占61.8%、75.1%、92.4%。与阴性比较,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LMR值明显升高,取界值为2.88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4.7%、为56.6%。与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比较,NLR值在EGFR突变的远处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当界值在2.14时,敏感度为74.7%,特异性为64.0%。NLR与EGFR突变阳性肺癌患者的TNM分期分别呈正相关,LMR则相反。NLR与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的骨转移、脑转移、肿瘤指标如CEA、CA125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肺癌EGFR突变常见于女性未吸烟腺癌特征,LMR、NLR在鉴别EGFR突变及远处转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