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晓国 林一均 陈晓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了解氟西汀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 目的:了解氟西汀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中等以上程度的抑郁表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16分,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用氟西汀胶囊(百优解胶囊,美国礼来公司)20mg/d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用茴拉西坦胶囊(100mg/d)作为安慰剂做对照治疗。用MESS、HAMD和ADL量表(简化巴氏指数)对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评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程度和ADL。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MESSS和ADL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周两组间HAMD、MESSS和AD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西汀能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主动性,提高患者的总体康复水平;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氟西汀 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录平 杨晓国 +2 位作者 林一均 陈晓顶 张有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85-586,共2页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氟西汀)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汉密顿抑郁...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氟西汀)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评定氟西汀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MESSS和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周两组间HAMD、MESSS和M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能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脑梗死 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预后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秀芸 郑荣远 +1 位作者 金得辛 王耀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探讨 1997年 10~ 11月间 ,温州市区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预后。方法 :入选病例符合如下条件 :(1)于 1997年 9月中旬~ 11月中旬期间急性起病 ;(2 )头痛和 (或 )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抚摸痛 ;(3)周围血液或脑脊液中嗜酸性粒... 目的 :探讨 1997年 10~ 11月间 ,温州市区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预后。方法 :入选病例符合如下条件 :(1)于 1997年 9月中旬~ 11月中旬期间急性起病 ;(2 )头痛和 (或 )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抚摸痛 ;(3)周围血液或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 (或 )广州管圆线虫虫体抗原抗体阳性 (EL ISA法 ) ;(4)病前一个月内有食用未熟的淡水螺肉或贝虾史 ;(5 )排除其它蠕虫移行症。采用统一设计的随访调查表 ,由专人对符合上述标准的 35例 ,通过电话和(或 )面访 ,进行为期 1.5年的随访。结果 :全组无死亡 ,无复发 ,无严重残疾或并发症 ,遗留症状轻微 ,以局限性的主观或客观根性感觉障碍为主。主观症状多于客观体征。早期神经根痛严重者 ,后遗根性感觉异常较多。结论 :该组病例远期预后良好 ,病程自限。病性较重者多数可遗留轻微局限性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圆线虫 广州 管圆线虫目感染 预后
下载PDF
丁螺环酮改善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录平 李育新 +2 位作者 黄国胜 叶华 张有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对改善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共济失调症状的脑卒中患者30例口服丁螺环酮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共济失调量表进行评定,与未服丁螺环酮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与对照...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对改善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共济失调症状的脑卒中患者30例口服丁螺环酮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共济失调量表进行评定,与未服丁螺环酮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丁螺环酮短期内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螺环酮 共济失调 脑卒中
下载PDF
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晓凯 王耀光 冯梅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分水岭脑梗死(IWI)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评估28例IWI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4例患者有大脑中动脉病变,其中部分型内... 目的:探讨内侧分水岭脑梗死(IWI)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评估28例IWI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4例患者有大脑中动脉病变,其中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PIWI)10例,融合型内侧分水岭梗死(CIWI)4例;5例有颈内动脉病变,其中PIWI 3例,CIWI 2例。结论:TWI与颈内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病变有关,PIWI主要与大脑中动脉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分水岭梗死 影像学
原文传递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华 熊建华 李笑慧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考察25℃和37℃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溴索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药物在25℃和37℃果糖注射液中配伍后,0-8 h内其外观、pH... 目的考察25℃和37℃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溴索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一定时间后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药物在25℃和37℃果糖注射液中配伍后,0-8 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两药液配伍后在8 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果糖注射液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配伍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的近期复发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耀光 张庆元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和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33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ASA)0.3g·d-1、10d后改为0.1g·d-1,口服。联合治疗组加用低...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和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33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ASA)0.3g·d-1、10d后改为0.1g·d-1,口服。联合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0.1mL·kg-1,皮下注射,q12h)。比较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比较,2周、3个月TIA复发率在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9%,2.86%:18.18%);3个月时脑梗死的发生率在联合治疗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71%:24.24%)。结论:结果提示ASA加用LMWH预防TIA复发和脑梗死发生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A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短暂脑缺血发作 预防
原文传递
原发性桥脑出血:CT分型和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耀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估桥脑出血的CT征像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7年来经脑CT证实的桥脑出血病人 91例。根据CT征像将血肿在脑桥中的大小、形态、部位分型。结果 :血肿直径 0 4~ 3 1cm ,平均 1 5 8cm。基底型和被盖型 ,占 62 6% ,... 目的 :评估桥脑出血的CT征像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7年来经脑CT证实的桥脑出血病人 91例。根据CT征像将血肿在脑桥中的大小、形态、部位分型。结果 :血肿直径 0 4~ 3 1cm ,平均 1 5 8cm。基底型和被盖型 ,占 62 6% ,血肿小 ,病死率 10 5 % ;中央 +偏侧型和被基型血肿 ,占 3 0 8% ,平均直径 >2 0cm ,病死率 96 4% ;侵犯型以累及上下结构为主 ,病死率 62 8% ,是非侵犯型病死率 ( 19% )的 3 3倍。总病死率 3 9 6%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部位、侵犯和大小均与预后 (死亡与否 )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1。结论 :桥脑出血的预后预测因素是血肿部位、大小和侵犯这三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桥脑出血 CT 分型 预后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叶华 郭蕾 +3 位作者 范录平 杨晓凯 陈未来 王耀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998-2002,共5页
目的:研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PD患者按Hoehn&Yahr(H&Y)分级划分为2组:早期PD组49例(1~2.5级),晚期PD组31例(3~4级),在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 目的:研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PD患者按Hoehn&Yahr(H&Y)分级划分为2组:早期PD组49例(1~2.5级),晚期PD组31例(3~4级),在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bid,连续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Ⅰ~Ⅲ)评分和H&Y分级评定,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早期PD组在治疗后2,4,12周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H&Y分级显著下降(P〈0.01),晚期PD组UP—DRSⅠ~Ⅲ评分和H&.Y均无显著降低(P〉0.05);(2)治疗前后比较H&Y分级中1级患者显著增多(P〈0.01);(3)早期PD组治疗后12周多巴制剂用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P〈0.01),晚期PD组多巴制剂无调整;(4)依达拉奉治疗期间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下降2例(2.5%),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1.25%),无其他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测肝功能、肾功能、白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短期内改善早期PD患者的症状,但对晚期PD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依达拉奉 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Hoehn&Yahr分级
原文传递
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晓凯 林一均 +1 位作者 叶华 王耀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33-2035,共3页
目的:研究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入住我院的中风患者,经头颅MRI检查(常规MRI+DWI)证实为皮层下梗死的患者,根据内侧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模版分类为融合型内侧... 目的:研究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入住我院的中风患者,经头颅MRI检查(常规MRI+DWI)证实为皮层下梗死的患者,根据内侧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模版分类为融合型内侧分水岭梗死(CIWI)和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PIWI),并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符合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CIWI5例,PIWI13例。7例有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其中PIWI5例,CIWI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WI吸烟4例,CIWI吸烟3例。结论: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心脏病发病率高。C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大块融合的病灶,而P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小块不连续病灶,多发PIWI可表现呈串珠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红 刘庆宪 宋永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外围血白细胞 (WBC)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方法 :对 2 8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以WBC计数 10× 10 9·L-1为分组标准 ,大于者此数患者归入异常组 ,小于则属于正常组 ,分别就两组的WBC在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外围血白细胞 (WBC)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方法 :对 2 8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以WBC计数 10× 10 9·L-1为分组标准 ,大于者此数患者归入异常组 ,小于则属于正常组 ,分别就两组的WBC在 1~ 3、4~ 6、7~ 10d三个阶段进行WBC计数 ,同时统计病死率和意识 ,并作死亡与生存患者的WBC分析。结果 :WBC异常 (升高 )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WBC计数逐步升高时病死率也随着递增 ,死亡组患者的WBC计数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 ,WBC计数递增与意识状态的障碍变化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同级意识状态在不同时段的白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梗死早期出现WBC计数升高的机制是脑损伤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后产生的应激反应 ,是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与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WBC计数与结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WBC数增加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预后简便易行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添加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华 范录平 +3 位作者 郭蕾 杨晓凯 陈未来 王耀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_(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对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有共济失调症状的小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法评估,观察13周,对丁螺环酮治疗组与康复训练组进... 目的:探讨5-羟色胺_(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对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有共济失调症状的小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法评估,观察13周,对丁螺环酮治疗组与康复训练组进行比较。结果:添加丁螺环酮治疗的患者在步态、肢体共济失调、眼球运动和构音障碍方面与康复训练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螺环酮在短期内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 丁螺环酮 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卒中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神经棘红细胞病(附3例报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元 王耀光 +5 位作者 蒋雨平 邬剑军 冯梅 吴曙智 郑炎焱 金哲如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报道3例散发性神经棘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经电镜证实的3例外周血红细胞中棘红细胞〉5%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予以分析。结果:神经棘红细胞病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6±... 目的:报道3例散发性神经棘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经电镜证实的3例外周血红细胞中棘红细胞〉5%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予以分析。结果:神经棘红细胞病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6±22.0)岁;平均病程(2.6±1.0)年(7个月至5年)。均为隐匿起病,缓慢进展,表现为明显的小脑共济失调体征和步态。MRI示小脑萎缩。1例伴智能减退和异动症,1例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扫描电镜发现3例患者周围血红细胞中,棘红细胞均〉5%。结论:散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成人患者应考虑神经棘红细胞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棘红细胞病 共济失调 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与肝超微结构纤维化改变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陈为 陈未来 +3 位作者 诸葛璐 金玲湘 林巍 吕夕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310-311,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HBV呈完全免疫耐受,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该类患者通常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且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目前对于此类患者肝脏损伤整体评估尤其是纤维化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HBV呈完全免疫耐受,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该类患者通常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且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目前对于此类患者肝脏损伤整体评估尤其是纤维化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和肝脏超微结构纤维化改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临床意义 纤维化 肝超微结构 慢性HBV感染者 慢性HBV携带者
下载PDF
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巍 陈未来 +3 位作者 潘陈为 诸葛璐 金玲湘 吕夕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年第3期58-59,共2页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脏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面报道较多,但目前对于TGF-β1评估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纤维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轻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β,水平...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脏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面报道较多,但目前对于TGF-β1评估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纤维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轻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β,水平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纤维化
下载PDF
低血糖性脑病28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一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年第6期589-589,600,共2页
低血糖性脑病是指由低血糖(〈2.8mmol·L^-1)引起的脑损害和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低血糖反应。临床表现貌似急性脑血管病。本文收集了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 低血糖性脑病是指由低血糖(〈2.8mmol·L^-1)引起的脑损害和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低血糖反应。临床表现貌似急性脑血管病。本文收集了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28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性脑病 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脑血管病 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综合征 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死的出血性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耀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研究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死时发生的出血性不良反应.方法:对123例脑梗死患者采用DF521隔日疗法,观察出血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考察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各项指标的异同.结果:发生出血性不良反应共9例,发生率7.32%,其中男5例... 目的:研究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死时发生的出血性不良反应.方法:对123例脑梗死患者采用DF521隔日疗法,观察出血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考察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各项指标的异同.结果:发生出血性不良反应共9例,发生率7.32%,其中男5例,发生率6.67%,女4例.发生率8.33%两性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5).出血性脑梗死5例,均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尤其脉栓塞.死亡1例.其它为皮肤瘀点、血痰、血尿及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用药后血纤维蛋白显著下降,但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病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宜慎用,注意用药总剂量,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菱精纯克栓酶 脑梗死 不良反应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建平 朱国行 姚景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5期290-292,共3页
回顾分析10例SCD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本组患者发病均由VitB(12)缺乏引起的,肢体感觉异常、深感觉减退和共济失调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血清VitB(12)浓度测定、MR及SEP对诊断有重要作用。尽早明确诊断,尽早VitB(12)治疗... 回顾分析10例SCD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本组患者发病均由VitB(12)缺乏引起的,肢体感觉异常、深感觉减退和共济失调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血清VitB(12)浓度测定、MR及SEP对诊断有重要作用。尽早明确诊断,尽早VitB(12)治疗,预后良好,治疗早期不主张合用叶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叶酸 诱发电位
下载PDF
毒鼠强中毒致癫癎发作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冯梅 李章平 +1 位作者 张顺开 杨晓凯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5年第1期70-72,78,共4页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2例毒鼠强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有6例强直-阵挛发作,4例癫癎持续状态,1例单纯部分性运动性发作,1例无癫癎发作。结论:毒鼠强中毒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癫癎发作...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2例毒鼠强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有6例强直-阵挛发作,4例癫癎持续状态,1例单纯部分性运动性发作,1例无癫癎发作。结论:毒鼠强中毒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癫癎发作,对于不明原因的癫癎发作应注意排除毒鼠强中毒可能,减少误诊率,增加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 癫癎 毒鼠强中毒 临床观察 诊断率 抢救成功率 不明原因 种类
原文传递
YL-Ⅱ型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蓉蓉 梅美銮 张王琴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4年第4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YL-Ⅱ型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 病情观察 引流管护理 健康指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