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康复联合物理康复训练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林金燕 林飞飞 朱嘉子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0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联合物理康复训练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物理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干预。...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联合物理康复训练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物理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跌倒事件发生率情况,以及精神状况、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峰值换气比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6MWD和峰值换气比值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VC、FEV1、6MWD和峰值换气比值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跌倒事件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41.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MSE、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MMSE、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评分及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WHOQOL-BREF各项指标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联合物理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精神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精神病 中医康复 物理康复 生活自理能力 精神状况 跌倒事件
原文传递
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晓洁 季显琼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精神病院收治的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患者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其自知力部分或是完全缺失,造成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减弱,实施预防教育的难度高,具有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是医院感染高发群体[1].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控制为精神病院实施管理... 精神病院收治的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患者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其自知力部分或是完全缺失,造成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减弱,实施预防教育的难度高,具有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是医院感染高发群体[1].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控制为精神病院实施管理的难点,不利于医院持续改进、提升整体医疗质量;而因患者的住院周期相对较长,且生活区域较为集中,导致活动范围受限,减少活动量,加上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受损情况,自我保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减弱,且因产生的意向障碍、自伤及自残等相关精神病性症状,造成医院感染风险增加[2,3].医院感染作为评价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可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时间增加,进一步加重患者自身痛苦[4].因此,积极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期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精神病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控策略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控制 危险因素调查 住院患者 精神病院 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病患者 自我保护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积极性康复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认知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翠绿 张丽君 +1 位作者 张鲁 周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6期77-81,共5页
目的评估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积极性康复干预组(康复组)实施药物+积极性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基础康复干预,时间... 目的评估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积极性康复干预组(康复组)实施药物+积极性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基础康复干预,时间3个月。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进行评价。结果 SSFPI:康复组主动性与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康复组幻觉、怪异行为、综合评价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S:康复组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以及总分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ISE:康复组积极因素、消极情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部分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性康复干预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社会认知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晓洁 朱素珠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 调查某医院精神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规范化干预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 4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医院感染相关资料。以2018年1月1日全院开... 目的 调查某医院精神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规范化干预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 4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医院感染相关资料。以2018年1月1日全院开始实施规范化干预作为时间节点,之前接收的69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预防干预;之后接收的710例患者为实验组,予以规范化干预,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5%(33/710),感染漏报率为0.28%(2/710),低于对照组的10.87%(75/690)、2.17%(15/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感染部位包括泌尿道、呼吸道以及胃肠道;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有精神分裂症、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时间≥50 d、使用抗菌药物≥2种、有侵袭性操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OR=2.309、1.670、1.898、1.446、1.203、2.061、1.790,P<0.05),而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为:保护性约束(OR=0.906,P<0.05);实验组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而每床手消毒剂与洗手液日消耗量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等是其危险因素,而保护性约束是其保护因素。依据其特点采取规范化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规范化干预 保护因素
下载PDF
渐进式聚焦访谈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春燕 林翠绿 +1 位作者 周雪绸 陈亚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聚焦访谈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渐进式聚焦访谈,干预前后比较... 目的:探讨渐进式聚焦访谈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渐进式聚焦访谈,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35.71%(15/42),观察组复发率为11.9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聚焦访谈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应用良好,对降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和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聚焦访谈 精神分裂 复发率 社会功能
下载PDF
60岁以上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晓洁 季显琼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 806例精神病患者予以回顾法分析,按照住院期发生院内感染与否,将1 80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88例)与非感染组(1 718例),观察分析精神病患者的院...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 806例精神病患者予以回顾法分析,按照住院期发生院内感染与否,将1 806例患者分为感染组(88例)与非感染组(1 718例),观察分析精神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法筛选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806例精神病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87%(88/1 806),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和呼吸道。88例感染者中,分离培养出8种病原菌,共16株,阳性检出率为18.18%(16/88),其中革兰氏阳性杆菌4株,占25.00%;革兰氏阴性杆菌12株,占75.00%,其中以沙门菌志贺菌感染为常见。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OR=5.233,P=0.025)、合并基础性疾病(OR=4.406,P=0.031)、侵袭操作(OR=5.590,P=0.030)是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老年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多发于泌尿系统与呼吸道。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技能,加强基础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减少药物副反应,继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老年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