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塞来昔布与氨基葡萄糖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49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弘 宋丰军 +2 位作者 叶必宏 李灵浙 方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1期99-100,共2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退行性疾病,数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关节炎患病率可达60%~65%,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肥胖人群的增多,其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膝关...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退行性疾病,数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关节炎患病率可达60%~65%,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肥胖人群的增多,其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膝关节炎的治疗手段众多,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2]。早期关节炎多以针灸、康复锻炼以及药物治疗为主。西药治疗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为主,虽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对改善生活质量作用有限,并且存在诸多副作用[3]。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能相对减少西药内服的剂量,降低西药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4]。本文笔者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针刺治疗早中期KOA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阿片类药物 膝关节炎 肥胖人群 非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氨基葡萄糖 塞来昔布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超男 宋丰军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7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AS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AS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5%,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1周、2周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Ⅰ-Ⅴ级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期SS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2周、4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头部带针治疗配合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提升DAS患者吞咽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肌内效贴 头部带针 洼田饮水试验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灵浙 陆月仙 +4 位作者 宋丰军 黄海琼 叶必宏 方芳 周英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4期73-78,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针推理疗科收治的80例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氟哌啶醇口服,治疗组予针刺联...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针推理疗科收治的80例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氟哌啶醇口服,治疗组予针刺联合中药参赭镇气汤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治疗组为95.0%(3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YGTSS积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GABA水平明显升高,GLU、NE、DA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8/40),治疗组为5.0%(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4例(12.12%),治疗组未出现复发病例,经Fisher检验,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参赭镇气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脾虚痰聚证,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清GABA、GLU、NE、DA水平,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抽动障碍 针刺 参赭镇气汤 神经递质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金鲁微 王飞旋 王庆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2861-2863,共3页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医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医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14/15),高于对照组的73.33%(11/15)(χ^2 =3.294,P <0.05);观察组治疗后 VAS 疼痛评分为(1.05 ± 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13 ± 0.43)分(t=2.493,P=0.000).结论 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相比于单一手段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针灸疗法 推拿 原发性冻结肩 VAS疼痛评分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两种电针方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5
作者 瞿一新 方芳 +2 位作者 潘胜莲 黄海琼 宋丰军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电针方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术后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每组30例。对照组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A行电针(高频)+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B行电针(低频)... 目的:观察两种电针方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术后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每组30例。对照组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A行电针(高频)+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B行电针(低频)+红外线照射治疗。评价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A(P<0.05)。治疗后,治疗组A、治疗组B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治疗后2 h排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B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困难评分低于治疗组A,首次排尿量、治疗后2 h排尿量均高于治疗组A(P<0.05)。治疗后,3组膀胱容量、平均尿流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A、治疗组B膀胱容量、平均尿流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组A(P<0.05)。结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能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排尿及尿动力学指标改善,且相较于高频电针方案,低频电针方案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尿潴留 电针 红外线照射 频率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必宏 刘海飞 +4 位作者 李灵浙 潘胜莲 宋丰军 王庆来 朱文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于每日...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于每日应激前选取百会、印堂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氟西汀组于造模前通过灌胃给予阳性药氟西汀水溶液,剂量为10 mg/kg,持续21 d。于应激造模后7、14、21 d分别采用旷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Golgi染色观察海马突触结构的病理特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CREB、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7 d时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14 d时旷场自主活动评分显著下降(P<0.05),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蛋白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得以明显改善(P<0.01),树突棘形态及数量趋于正常,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明显回升(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改善突触结构,上调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抑郁 慢性应激 海马 突触可塑性 大鼠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艳艳 潘录录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3372-3375,共4页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唑吡坦片2.5~5.0 mg/d,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唑吡坦片2.5~5.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绪(PHQ-9评分)、主观睡眠情况(PSQI评分)、客观睡眠情况(PSG监测指标)等,记录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PHQ-9、PSQI各评分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PHQ-9、PSQI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两组PSG监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在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方面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N2、N3、快速动眼期(REM)时间增加,N1期时间缩短,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TMS能有效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效果观察
8
作者 朱胜杰 宋丰军 刘海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47/51)高于对照组的76.5%(39/51),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4,t=4.10、3.30、4.42、4.26、4.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3/51)高于对照组的2.0%(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1期,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中药热奄包 悬吊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基于前扣带回cAMP/PKA/CREB通路比较电针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痛记忆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晶 方剑乔 +6 位作者 沈醉 朱怡霖 陈勤 方芳 王佳玲 李菲 邵晓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痛记忆的直接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前扣带回(ACC)脑区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 目的:观察电针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痛记忆的直接干预效应,并探讨其对前扣带回(ACC)脑区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采用角叉菜胶2次足跖交叉注射诱导大鼠痛记忆模型,第1次在大鼠左侧足跖皮下注射2%λ-角叉菜胶0.1 m L14 d后,各组大鼠痛阈恢复至基础痛阈水平,此时采用相同方法于大鼠右侧足跖皮下第2次注射相同剂量2%λ角叉菜胶。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行电针干预30min,吲哚美辛组按3mg/kg剂量予以吲哚美辛灌胃,假电针组在"足三里"向前旁开0.3 mm处浅刺入皮肤约2 mm,不通电干预30 min;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以上干预均于2%λ-角叉菜胶第2次注射后5 h及1、2、3 d进行,共4次。观察各组大鼠第1次注射前,第1次注射后4 h及3、5 d,第2次注射前,第2次注射后4 h及1、2、3 d的左侧足跖缩足阈(PWT)。第2次注射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ACC脑区中c AMP、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和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样本中p-PKA和p-CREB的相对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注射侧)足跖PWT在第1次注射后4 h、3 d和5 d与第2次注射后1、2d和3d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右侧ACC脑区c AMP、p-PKA和p-CREB阳性表达均升高(P<0.05),c AMP/p-PKA、p-PKA/p-CREB蛋白的共表达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吲哚美辛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左侧足跖PWT在第2次注射后1、2、3 d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吲哚美辛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右侧ACC脑区p-PKA和p-CREB阳性表达均降低(P<0.05),c AMP/p-PKA、p-PKA/p-CREB蛋白的共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记忆 电针 非甾体类抗炎药 前扣带回 cAMP/PKA/CREB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