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肝素结合蛋白联合碱剩余对脓毒症患儿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爱蓉 金益梅 何时军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碱剩余测定在脓毒症患儿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将63例脓毒症患儿分成3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不伴休克组、严重脓毒症伴休克组,每组各21例,同时将21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 目的探讨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碱剩余测定在脓毒症患儿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将63例脓毒症患儿分成3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不伴休克组、严重脓毒症伴休克组,每组各21例,同时将21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P水平,同时检测血液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乳酸、碱剩余等水平,并对各指标绘制ROC曲线获得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组脓毒症患儿血液HBP、WBC、CRP、乳酸、碱剩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P及碱剩余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53,截断值分别为6.79、-7,灵敏度为84.21%、100%,特异度为84.09%、65.91%,阳性预测值为69.57%、55.88%,阴性预测值为92.50%、100%。联合检测HBP高于6.79 ng/ml和碱剩余低于-7 mmol/L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90.91%、80.00%、93.02%。结论对于HBP水平升高、尤其高于6.79 ng/ml,碱剩余下降、尤其低于-7 mmol/L的患儿,可以进行早期干预,改善微循环,以降低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碱剩余
原文传递
案例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厉学敏 方香 贾颖必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5年第3期403-404,425,共3页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在急诊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2010级护理学专业,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轮转儿童急诊科的120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在急诊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2010级护理学专业,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轮转儿童急诊科的120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以及带教教师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理论、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方法 急诊 护理学专业 学生 临床思维能力
原文传递
油脂吸入性肺炎1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革丽莎 陈泗虎 +3 位作者 林苗苗 夏小娇 金益梅 何时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油脂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住院确诊的16例油脂吸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均有明确的... 目的 探讨儿童油脂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住院确诊的16例油脂吸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均有明确的矿物油误服史.4例无任何临床表现;10例出现发热,其中8例于误服矿物油后4~8h内出现,体温均39.0 ~ 40℃;12例有症状患儿在误服30 min内出现喘息2例,气促6例,发绀l例,呼吸困难3例,呻吟不安2例;伴发胸痛l例,头痛伴脑电图异常1例;体格检查闻及肺部哕音6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10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6例患儿于误服后24 h内行胸部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最早见于误服后2 h;9例行胸部X线片均发现异常,最早见于误服后3h;1例于误服后2~3h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3d后复查异常.所有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4例接受了肺泡灌洗,3例输注白蛋白针,6例输注丙种球蛋白针.其中有3例患儿诊断及激素治疗延误,出现病情加重,2例明确继发感染.最终12例患儿肺部达到基本或完全吸收,历时8d~5.5个月.结论 儿童油脂吸入性肺炎多见于误服矿物油后.大多数患儿在吸入24h内均能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早期行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激素治疗能加快病变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油 肺炎 吸入性 儿童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的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莉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50-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近9年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病例的发病趋势,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60例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的发病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等。结果60例患儿中,男4... 目的探讨近9年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病例的发病趋势,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60例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的发病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等。结果60例患儿中,男41例,女19例,最大4岁,最小2个月,平均年龄16.5个月,以1—2岁年龄组最多(51.7%)。一年四季散发,集中在6月、7月。2010年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45.0%,39.1%),其余年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008年(16.7%、17.4%)、2009年(5.0%、4.3%)、2011年(16.7%、17.4%)、2012年(6.7%、8.7%)、2013年(5.0%、6.5%)、2014年(3.3%、4.3%)、2015年(0、0)、2016年(1.6%、2.O%)。死亡46例,病死率高达76.7%。住院期间发生肺水肿6例,死亡4例。从肺水肿到死亡,最短2.5h。结论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但近几年仍有散发病例,即使住院也不能防范肺水肿甚至死亡。儿科医生仍需高度重视,提高临床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肺水肿 发病趋势
原文传递
鼾症儿童的上气道结构CT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晓红 梅红芳 +4 位作者 曹红超 梁冬施 俞晨艺 许崇永 倪丽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636-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的CT形态学改变,以揭示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异常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鼾症(PS)组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73例,对照组40例。对3组儿童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 目的:探讨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的CT形态学改变,以揭示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异常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鼾症(PS)组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73例,对照组40例。对3组儿童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软组织、骨性结构、空间结构并进行比较。结果:PS组、OSAHS组腺样体的面积、长度、厚度、体积,软腭的面积、体积,扁桃体面积均比对照组大(均P<0.05);鼻咽部气道体积,腭咽部气道的截面积、前后径、体积,鼻窦腔气体体积均比对照组小(均P<0.05);PS组、OSAHS组颈舌角减小,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增大(均P<0.01)。结论: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鼾症患儿上气道结构,能从二维及三维结构明确鼾症儿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导致上气道阻塞,且与成人相似存在软腭面积和体积增大,同时揭示了鼾症患儿常伴鼻窦炎及舌骨位置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计算机层析成像 儿童 上气道
下载PDF
24例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施李芬 陈俐丽 +2 位作者 余坚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等资料。结果 36例MPP患儿中24例检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为23SrRNA V区A2063G突变,12例为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在住院时间(P=0.025),总咳嗽时间(P=0.035),总发热时间(P=0.008),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P=0.010)及病程(P=0.048)方面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RP较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更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组12例患儿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5 d内体温消退,3例需改用喹诺酮类抗感染;另10例联合激素,6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敏感组8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12 h~3 d体温消退。结论 相比大环内酯类敏感组,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MPP患儿在住院时间、总咳嗽时间、总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病程上更长,白细胞计数及CRP更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耐药MPP治疗有效,病情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根据病情酌情更改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23SrRNA基因突变 耐药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幼鼠脑区AMP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冬施 陈利亚 +4 位作者 洪芳芳 林晶 温正旺 李秀翠 蔡晓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0-1207,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幼鼠脑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将3~4周龄的SD幼鼠随机分为4组(n=8):2周空气模拟对照(2AC)组、2周慢性间歇低氧(2IH)组、4周空气模...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幼鼠脑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将3~4周龄的SD幼鼠随机分为4组(n=8):2周空气模拟对照(2AC)组、2周慢性间歇低氧(2IH)组、4周空气模拟对照(4AC)组和4周慢性间歇低氧(4IH)组。第二部分:将3~4周龄的SD幼鼠随机分为2组(n=8):4周慢性间歇性低氧组(4IH)和4周慢性间歇性低氧用药组(4IHI)。造模结束后行八臂迷宫测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法了解腺苷A2a受体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MPK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IH组和4IH组的参考记忆错误(RME)、工作记忆错误(WME)和总错误(TE)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4IH与2IH组比较,各项错误次数亦明显增加(P〈0.01)。4IHI组比4IH组RME、WME和TE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2IH组和4IH组海马和前额皮层区的神经元凋亡增多,以4IH组凋亡明显(P〈0.05);4IHI组凋亡较4IH组减少(P〈0.05)。2IH组和4IH组海马和前额皮层区腺苷受体A2a的mRNA和AMPK磷酸化蛋白的水平升高,mTOR磷酸化蛋白的水平下降,4IH组较2IH组改变明显(P〈0.05)。4IHI组较4IH组海马和前额皮层区的AMPK磷酸化蛋白水平下降,mTOR磷酸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幼鼠学习记忆障碍,呈时间依赖性。慢性间歇性低氧上调腺苷A2a受体,激活海马和前额皮层区AMPK,抑制mTOR的活性,诱导神经元凋亡,进而影响幼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腺苷A2A受体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海马 前额皮层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冬施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诊断RSV合并CMV感染患儿40例,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诊断RSV合并CMV感染患儿4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既往病史、病程、咳嗽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等。结果 门诊就诊过程中因呼吸费力收住抢救室17例(42.5%),37例咳嗽剧烈,23例面色涨红,15例气促,13例喘息,合并肝脏肋下大于1 cm者17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痰鸣音。37例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双肺可闻及哮鸣音15例。CRP均正常,白细胞升高30例,淋巴细胞升高22例,血小板升高32例,血红蛋白降低21例。X线胸片检查9例提示肺炎改变,呈斑片状阴影。29例支气管炎改变,2例未见明显异常。患儿住院时间5~15 d,平均(8±2)d,总病程时间11~40 d,平均(18.37±9.23) d。39例患儿均予更昔洛韦5 mg/k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18例在接受更昔洛韦治疗后3 d咳嗽喘息症状减轻。4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 RSV合并CMV感染患儿咳嗽时间长,病情重,病情反复;RSV患儿若年龄小,病情重者,血常规呈现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时,需警惕存在合并CMV感染;权衡利弊,适当适时使用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急诊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规范化管理流程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厉学敏 黄伟群 金倩倩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531-53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7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流程.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145例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后的...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7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流程.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院内转运危重新生儿145例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后的流程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儿转运耗时及途中意外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转运平均耗时(23.2±3.4) min,观察组患儿转运平均耗时(17.6 ±2.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观察组为1.4% (2/145),对照组为9.2% (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规范化管理流程后,能有效缩短转运患儿的平均耗时,降低转运风险,维护患儿利益,保障了医护人员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院内转运 规范化管理
原文传递
儿童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 增强儿科临床医生对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例STS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2例STSS患儿既往体健,均有发热,1例以咳嗽、气促、呼吸费力为主要症... 目的 增强儿科临床医生对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例STS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2例STSS患儿既往体健,均有发热,1例以咳嗽、气促、呼吸费力为主要症状,另1例主要表现为皮疹、肢体肿胀.2例患儿病情均在数小时内迅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抗感染及其他综合治疗,2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临床上并不多见,且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变化较大,只有早期识别、诊断本病,才能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 皮疹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脑梗死二例临床特点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冬施 金益梅 +1 位作者 黄爱蓉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428-431,共4页
例1,患儿,女,6岁,因“发热6d、头痛、呕吐1d”入院。体温反复,波动于39℃。既往体健,否认先天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重24kg,神志清,精神稍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红,呼吸平稳,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 例1,患儿,女,6岁,因“发热6d、头痛、呕吐1d”入院。体温反复,波动于39℃。既往体健,否认先天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重24kg,神志清,精神稍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红,呼吸平稳,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律齐,心音中等,心前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包块,肝脾肋下未及,颈亢(一),布氏征(一),克氏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文献回顾 临床特点 脑梗死 儿童 入院查体 先天性心脏 病理性杂音
原文传递
硫氢化钠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PGC-1α和Nrf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冬施 金益梅 +5 位作者 何时军 林苗苗 夏小娇 陈晓丽 刘磊 黄爱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4-997,共4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严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快速发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imction syndrome,MODS),是导致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PGC-1Α 小鼠心肌细胞 NRF2 硫氢化钠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原微生物感染
原文传递
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祥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569-573,共5页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6 d ~15岁,平均(6.85&#177;5.12)岁,其中<6个月7例,~5岁30例,~10岁9例,≥10岁23例.男33例,女36例.发病时间1~5月份60例,6~10月份6例,11 ~ 12月份3例.普通型42例,全部治愈出院;暴发型27例,有7例死亡.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皮肤瘀点瘀斑92.75%,头痛52.17%,呕吐71.01%,颈抵抗阳性94.20%,惊厥21.74%,嗜睡或昏迷50.72%,病理征阳性46.38%,血压下降、休克表现34.7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63.77%,下降8.70%;血小板计数下降42.03%;55.07%患儿有电解质紊乱;89,86%患儿有凝血功能异常,其中纤维蛋白原下降46.38%.皮疹印片和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2.5% (8/64)和19.35% (12/62);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12.90%(8/62),血培养阳性率为7.25%(5/69).药敏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对细菌敏感.发病年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在普通型和暴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时间集中在1~5月份,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抗菌药首选青霉素和(或)头孢曲松,发病年龄、血小板计数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可作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危险因素推测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儿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