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壁式吸氧系统表面病原菌监测及消毒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维剑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9期1566-1567,1577,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壁式吸氧系统的消毒效果,并对消毒成本进行比较,以期为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消毒数据。方法选择我院4个病区的120个壁式供氧装置,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和观察组3。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组1采用75%酒精,... 目的探讨医院内壁式吸氧系统的消毒效果,并对消毒成本进行比较,以期为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消毒数据。方法选择我院4个病区的120个壁式供氧装置,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和观察组3。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组1采用75%酒精,观察组2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观察组3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爱护佳)快速消毒液进行消毒,比较各组消毒液在消毒前后的病原菌阳性率、消毒后病原菌种类和消毒剂价格,计算各组的消毒成本并进行对比。结果消毒前,4组病原菌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消毒后,3组观察组病原菌阳性率显著下降(P<0.01),但对照组消毒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病原菌阳性率从低到高以此为观察组3、对照组2、观察组1、对照组,且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消毒后球菌和杆菌依然存在,但3个观察组中的球菌和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消毒成本发现,相同体积的75%酒精价格最低,含氯消毒液次之,爱护佳快速消毒液价格最高但消毒效果最好,以上3组相互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组消毒液均可以达到消毒目的但各有优缺点,葡萄糖酸氯己定快速消毒液与含氯消毒液的效果更好。医院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消毒,以达到消毒灭菌、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式吸氧系统 病原菌 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LncRNA-NEAT1通过调控miR-129-5p/HMGB1轴诱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吴杨荷 蔡福景 +1 位作者 徐霜 周克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8期3067-3071,3077,共6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NEAT1)通过调控miR-129-5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轴诱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人肝细胞株L02,通过四氯化碳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NEAT1)通过调控miR-129-5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轴诱导的肝细胞焦亡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人肝细胞株L02,通过四氯化碳建立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评估细胞焦亡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LncRNA-NEAT1和miR-129-5p mRNA的表达水平;干扰NEAT1表达,用四氯化碳处理细胞,检测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中ALT、AST、IL-1β、IL-18水平,采用RT-PCR检测LncRNA-NEAT1和miR-129-5p mRNA的表达水平;干扰NEAT1表达后,转染miR129-5p mimics,用四氯化碳处理细胞,检测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中ALT、AST、IL-1β、IL-18水平,采用RT-PCR检测LncRNA-NEAT1和miR-129-5p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验证NEAT1与miR-129-5p、miR-129-5p与HMGB1的关系。结果 四氯化碳处理细胞后,肝细胞中ALT和AST水平显著增加,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活性下降,NEAT1表达升高,miR-129-5p表达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NEAT1后,肝细胞中ALT、AST、IL-1β、IL-18水平下降,miR-129-5p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NEAT1再转染miR-129-5p mimic后,抑制了肝细胞中ALT、AST、IL-1β、IL-18水平,减弱了NEAT1表达,增加了miR-129-5p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AT1靶向调控miR-129-5p表达,miR-129-5p靶向作用于HMGB1。结论 干扰NEAT1可能靶向调控miR-129-5p/HMGB1轴抑制在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的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 miR-129-5p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肝细胞 焦亡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伟 虞欢欢 +7 位作者 胡益冰 丁继光 周青青 周克 吴杨荷 谢尧 李明慧 孙庆丰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评估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无创模型(GPR)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217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178例(S0~S1... 目的评估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无创模型(GPR)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217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178例(S0~S1)和显著性肝纤维化组39例(S2~S4)。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及HBV-DNA等检测。参考原始文献构建G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3种预测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评价比较不同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肝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患者APRI、FIB-4、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Plt)、乙肝e抗原(HBe Ag)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GPR、FIB-4,AST、碱性磷酸酶(ALP)和GG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7、0.285、0.290、0.259、0.188、0.238),而Plt、HBe Ag、HBV-DN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220、-0.292、-0.255)。GPR、APRI、FIB-4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95%CI 0.619~0.809)、0.739(95%CI 0.647~0.830)、0.718(95%CI 0.624~0.813),其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21、61.50%、74.70%,0.31、71.80%、69.10%,1.07、59.00%、82.00%。结论GPR模型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纤维化 丙氨酸转氨酶 血小板计数 GPR模型 APRI模型 FIB-4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闭环管理在多药耐药菌感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庆玮 李克诚 +3 位作者 陈培伟 曾小洁 朱秀秀 周瑞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221-2225,共5页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管理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815例为干预前,选取2018年7-12月ICU住院患者779例为干预后。多学科成员组建失效模型...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管理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815例为干预前,选取2018年7-12月ICU住院患者779例为干预后。多学科成员组建失效模型和效应分析(FMEA)团队,使用FMEA作为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查找ICU MDROs医院感染的失效模式和评分计算高风险失效模式,并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分值得出无单间或集中隔离、入院前未筛查、多药耐药报告未及时通知3项为高风险失效模式。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后,单间或集中隔离情况、入院筛查、多药耐药报告获取及时性、物品专人专用、医疗设备清洁消毒、病原学送检意识、终末消毒及时性共7个风险点RPN下降(P<0.05);MDROs隔离措施执行率从81.36%升高至97.27%(P<0.05);ICU MDROs的医院感染率从7.24%降至2.82%(P<0.05)。结论 FMEA风险评估可用来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MDROs防控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目标性的干预,减少MDROs在医院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风险评估 重症监护病房 多药耐药菌
原文传递
基于FMEA的乳腺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管理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小洁 周瑞微 +4 位作者 李克诚 杜庆玮 陈培伟 朱秀秀 张雪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目的 探究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在预防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3 732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该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初步了... 目的 探究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在预防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3 732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该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初步了解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该院2 229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诊疗的基础上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团队,使用FMEA理论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查找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高风险失效模式实施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18%(4/2 229)低于对照组的0.86%(32/3 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7,P=0.002);研究组术中止血材料使用、未使用葡萄糖氯已定消毒湿巾擦拭手术部位、皮下积液、术前未沐浴、术后引流不通畅、皮肤消毒效果未达标、换药操作不规范RPN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基于基础数据分析的FMEA风险评估可前瞻发现乳腺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手术部位感染 乳腺手术 风险优先指数 医院感染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