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健 邵初晓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9-693,共5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发现时已进展到晚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肝癌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分...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发现时已进展到晚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肝癌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肝癌诊断中作用越发重要,多种新的肝癌标志物也相继被发现.本文介绍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既往诊断方法,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进行综合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早期诊断 影像学 肿瘤 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中国胆囊癌流行病学特征与诊治及预后分析(附6 159例报告)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旭恒 王一钧 +72 位作者 张薇 耿亚军 李永盛 任泰 李茂岚 王许安 吴向嵩 吴文广 陈炜 陈涛 何敏 王辉 杨林华 邹路 蒲鹏 杨明杰 刘照南 陶雯琦 冯佳毅 贾子衡 郑志元 钟丽静 钱源滢 董平 王雪峰 顾钧 刘连新 钱叶本 顾剑峰 柳咏 崔云甫 孙备 李兵 邵成浩 姜小清 马强 郑进方 刘昌军 曹宏 陈晓亮 李其云 王琳 王昆华 张磊 郑林辉 朱春富 蔡鸿宇 曹景玉 朱海宏 刘军 党学义 刘建生 张学利 徐军明 费哲为 杨晓平 杨佳华 张再洋 王旭林 王益 郝继辉 张启瑜 金慧涵 刘昌 韩玮 闫军 武步强 戴朝六 吕文才 全志伟 彭淑牖 龚伟 刘颖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癌多中心回顾性临床... 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癌多中心回顾性临床资料数据库中42家医院收治的615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病例来源情况。(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诊断情况。(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随访数据由CRGGC对各协作中心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之日或未手术患者确诊之日起,至结局事件发生或随访截至时间的总体生存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强迫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P<0.1的因素引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后退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病例来源情况:42家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35家,三级乙等医院7家;胆囊癌收治高流量医院16家,非高流量医院26家。42家医院地域分布: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东部地区22家,西部地区6家。6159例患者地域分布:2154例(34.973%)来自中部地区,705例(11.447%)来自东北地区,1969例(31.969%)来自东部地区,1331例(21.611%)来自西部地区。6159例患者总体院均诊断与治疗数为(18.3±4.5)例/年;其中4974例(80.760%)来源于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38.8±8.9)例/年;1185例(19.240%)来源于非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5.7±1.9)例/年。(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6159例患者确诊年龄为64(56,71)岁;其中男性2247例(36.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术前诊断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蓉蓉 施若霖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分为常规组(40例)和改进组(65...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的护理配合措施分为常规组(40例)和改进组(65例)。常规组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常规护理配合措施。改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精准护理配合、术后持续护理等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组的平均碎石次数高于常规组(t=2.709,P=0.031),碎石时间短于常规组(t=2.068,P=0.045),冲洗水量少于常规组(t=1.99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取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50,P=0.436)。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6,P=0.315),术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t=9.881,P=0.001);术后改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02,P=0.001)。改进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χ^(2)=7.534,P=0.012)。改进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797)。改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5.634,P=0.021)。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经改进后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胆道镜手术 钬激光碎石术 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并发症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机制
4
作者 王晓武 朱仙懂 +4 位作者 王永强 吴志炫 温知楷 吴大洲 陈吉彩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建立Wistar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组)和实验组(DM+NGF组)两组,设计9 cm×3 cm的改良McFarlane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建立Wistar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组)和实验组(DM+NGF组)两组,设计9 cm×3 cm的改良McFarlane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观察两组皮瓣的存活情况并统计存活面积。采集大鼠皮瓣组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皮瓣存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两组CD31、VEGF血管指标蛋白表达差异以及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变化。②利用建立的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模型,将细胞实验分为细胞模型组(DM组)和细胞实验组(DM+NGF)组两组,通过CCK-8增殖实验、MCM2+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血管成管实验,分析在高糖环境下NGF对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利用STRING数据库探讨NGF对VEGF、SDF1α、HIF-1α、PDGFA、TGF-β1等常见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互作情况以及功能富极化分析;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NGF对其表达的影响。通过RNA-seq测序和Western blot分析NGF对HUVEC的影响机制。结果:动物实验方面:DM+NGF组比DM组皮瓣存活面积多(P<0.01);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DM+NGF组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比DM组高(P<0.01),且DM+NGF组CD31和VEGF表达均较DM组高(P<0.05);而皮瓣组织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RAGE下降(P<0.05),而p-ERK1/2上调(P<0.05)。细胞实验方面:成功建立了25 mmol/L高糖模型,100 ng/mL NGF能促进HUVEC的增殖(P<0.01);与DM组比,DM+NGF组的细胞迁移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加强(P<0.01),且DM+NGF组的VEGF、PDGFA、HIF-1α、Arg-1和bFGF相对表达量更高(P<0.05),而KEGG和GO功能富集化富集结果主要与血管形成和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途径等相关。结论:NGF可能通过影响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从而改善随意皮瓣的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皮瓣 转录组学 神经生长因子 AGE-RAGE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的胰腺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菲菲 杨馨奕 +2 位作者 秦振溜 张杰 金约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48-359,共12页
目的研究铜死亡相关lncRNAs在胰腺癌(PAAD)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 目的研究铜死亡相关lncRNAs在胰腺癌(PAAD)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构建预后模型。根据模型的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亚组分析、ROC曲线分析及一致性指数分析评估模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验证模型的独立性。对高、低风险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并对高、低风险组患者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分析、免疫治疗反应预测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127个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先后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6个铜死亡相关lncRNAs的预后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PAAD患者队列分成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要长于高风险组(P<0.05)。ROC曲线证明了该模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良好:1、3、5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753、0.771;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高、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此外,高风险组患者的TMB值明显大于低风险组,而TIDE评分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最后,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不同组的胰腺癌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本研究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s成功构建了一个PAAD患者预后模型,可精准预测PAAD患者的预后,并为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选择提供个性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铜死亡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 预后模型 构建与验证
下载PDF
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怡 李影 +3 位作者 孔鸿儒 张青顺 周蒙滔 孙洪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SW1990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肿瘤接种成功第2周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溶媒(含1‰二甲亚砜)1 mL、... 目的探讨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SW1990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肿瘤接种成功第2周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溶媒(含1‰二甲亚砜)1 mL、龙葵碱10 mg/kg,隔天给药1次,共给药2周。每次给药结束用游标卡尺记录肿瘤大小。给药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测量瘤体重量并计算抑瘤率,留取新鲜肿瘤组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和Caspase-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实验组的肿瘤组织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实验组90%vs对照组46%,P<0.01),Bax(实验组38%vs对照组70%,P<0.01)和Caspase-3(实验组22%vs对照组74%,P<0.0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龙葵碱在裸鼠体内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此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龙葵碱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碱 胰腺癌 凋亡 裸鼠
下载PDF
ERAS理念联合中药灌肠对肝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牟弘毅 李雪艳 +3 位作者 陈怡 吴显光 王哲近 金如如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3期435-437,共3页
目前手术仍然是肝癌患者首选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1] ,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硬化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类患者术前既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加之手术操作对腹膜的刺激、肝血流阻断导致的肠道瘀血、麻醉剂的使用等因素均可导致肝切除术... 目前手术仍然是肝癌患者首选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1] ,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硬化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类患者术前既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加之手术操作对腹膜的刺激、肝血流阻断导致的肠道瘀血、麻醉剂的使用等因素均可导致肝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将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2] 。加 快 康 复 外 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21 世纪外科术后康复新理念,是指运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各种优化措施处理围手术期患者,强调多学科合作,优化操作,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并发症 [3] 。预防、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ERAS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报道ERAS应用于肝癌术后患者对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效果 [4] 。中药灌肠是外科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常用有效方法 [5] ,笔者将其与ERAS 理念相结合,探讨肝癌术后中医疗法的潜在价值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多学科合作 肝癌术后 循证医学证据 肝癌患者 外科术后 中医疗法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血常规中炎症指标对肝细胞肝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亦峰 涂朝勇 邵初晓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06-211,共6页
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及免疫逃逸等关键环节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机体的炎症与免疫水平可以通过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反映,包括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以及它们的多种组合,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及免疫逃逸等关键环节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机体的炎症与免疫水平可以通过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反映,包括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以及它们的多种组合,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等。目前炎症指标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证实是复发和生存的预测因子。肝细胞肝癌(HCC)作为一种常见的侵袭性肿瘤,常在病程较晚时期才被诊断,因此患者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预后。本文主要对上述炎症反应指标在HCC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肝细胞 炎症 炎症指标 血常规
原文传递
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林海清 肖艳玲 +3 位作者 谢少华 王状双 林一吟 陈燕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2-227,23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肝癌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干预,进行个性化赋能。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有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疲倦、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腹泻、食欲丧失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运用赋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增强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肝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 肝癌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微血管侵犯
10
作者 吕昊阳 洪重 +1 位作者 黄侠鸣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25,共8页
目的 研究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例)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的肝内胆管癌(ICC... 目的 研究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例)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资料,提取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结合最佳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与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 多种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中,门脉期影像组学特征的朴素贝叶斯分类表现相对较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结合筛选出的2个临床特征(瘤内动脉穿行,CEA>5 ng/mL)建立预测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883和0.891,训练组的敏感度为0.978,特异度为0.656,测试组的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700。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结合临床资料的模型可用于预测肝内胆管癌的微血管侵犯状态,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婷婷 赵秀芬 方冠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符合标准的2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1.85±9.88)分,处于中等水平;应对方式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面对维度(18.33±1.94)分、回避维度(18.76±2.49)分、屈服维度(11.73±1.42)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面对维度、回避维度呈负相关(r=-0.327、-0.210,均P<0.01),但未发现与屈服维度的相关性。疾病不定感的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均与屈服维度呈正相关(r=0.140、0.158,P<0.05、P<0.01)。结论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医护人员应结合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价针对性管理,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地应对疾病,从而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疾病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包丹丹 胡逸人 +2 位作者 汪栩好 王鹏伟 单云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14-418,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rHC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LR组(27例)和OLR组(22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用于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PSM前,OLR组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LLR组(P<0.05)。PSM后,两组在肿瘤大小、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LLR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OLR组(P<0.05)。两组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LLR治疗rHCC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优于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LLR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肝癌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无复发生存期
下载PDF
基于零缺陷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对围绝经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13
作者 徐秀秀 陈婷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3期2515-251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零缺陷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对围绝经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2例围绝经期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基于零缺陷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对围绝经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2例围绝经期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组96例患者采用零缺陷理论的个体化管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FER、FPR及FB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FER、FPR及FB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2.85±0.95)分vs.(2.48±1.21)分;(3.17±1.36)分vs.(2.74±0.82)分;(3.06±1.08)分vs.(2.70±1.14)分](P<0.05);两组患者肝胆功能指标ALT、AST、DBIL及IBIL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水平小于对照组[(25.37±2.17)U/Lvs.(31.82±2.85)U/L;(16.58±2.36)U/Lvs.(24.85±2.14)U/L;(3.85±1.64)μmol/Lvs.(5.57±1.61)μmol/L;(11.25±2.16)μmol/Lvs.(17.21±2.02)μmol/L](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1.38±0.60)dvs.(2.59±0.59)d;(1.72±0.66)dvs.(2.83±0.50)d;(0.73±0.55)dvs.(1.11±0.71)d;(4.56±1.19)dvs.(6.24±1.25)d;(3.44±0.98)dvs.(6.74±0.85)d](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17.71%vs. 3.13%,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90.63%vs. 98.96%,P<0.05)。结论 基于零缺陷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围绝经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促进疾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零缺陷理论的个体化管理 围绝经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一种改良Trocar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分析
14
作者 陶崇林 张杰 +2 位作者 徐启纲 黄侠鸣 张启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对比,分析改良Trocar入路LC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改良Trocar入路LC(改良组)的202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4例,... 目的:通过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对比,分析改良Trocar入路LC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改良Trocar入路LC(改良组)的202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4例,女性118例,年龄(49.58±13.03)岁。纳入同期行常规三孔法LC的606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5例,女性361例,年龄(50.99±12.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四孔法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改良组有3例(1.5%,3/202)中转四孔法,对照组有7例(1.2%,7/606)中转四孔法,两组中转四孔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8±13.51)min和(40.38±18.7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更低[(2.49±1.23)分比(3.02±1.48)分],术后住院时间更短[(2.87±0.93)d比(3.80±1.31)d],Kiyak评分更高[(4.31±0.66)分比(4.15±0.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改良Trocar入路LC与常规三孔法LC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改良Trocar入路LC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疼痛更轻、疤痕更隐蔽、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改良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建立肝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率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冠 蔡慧欣 +2 位作者 毛瑞波 卢文勇 杨文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612-617,共6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构建ALBI评分的列线图模型预测HC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9例HC...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构建ALBI评分的列线图模型预测HC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9例HCC患者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对患者进行ALBI评分,通过Kaplan-Meier方法和对数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等级ALBI评分的无瘤生存率(DFS)。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用于建立列线图的变量来自于多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校准曲线及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259例HCC患者中男218例(84.2%),女41例(15.8%),平均年龄(55.5±11.4)岁,平均无瘤生存时间(33.6±25.0)个月。ALBI评分1级、2级和3级分别占比为77.2%、20.5%和2.3%。患者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3%,50.2%和37.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5 cm(HR 1.574,95%CI 1.157~2.141)、侵袭转移(HR 1.555,95%CI 1.048~2.306)及ALBI评分(HR 1.944,95%CI 1.429~2.644)是HCC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I评分的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tdAUC)曲线下面积为0.629,列线图C-指数为0.655。结论ALBI评分是HC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建立的HCC无瘤生存率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无瘤生存率 列线图 肝细胞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分析
下载PDF
LCBDE术中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术后胆漏发生率比较
16
作者 陈哲 吕昊阳 +2 位作者 黄侠鸣 张启瑜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11-217,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LCBDE)行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术后胆漏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LCBDE的患者资料,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采用Logistic多...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LCBDE)行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术后胆漏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LCBDE的患者资料,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别分析两组发生胆漏的危险因素。对两组中有肝内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最大结石直径、体温最高值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项指标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两组胆漏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052例,其中143例患者发生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为一期缝合组(n=506)胆漏的危险因素(OR=2.242,95%CI 1.300-4.038,P=0.005),主刀医师实施LCBDE少于10例为T管引流组(n=546)胆漏的危险因素(OR=3.525,95%CI 1.469-7.996,P=0.003)。经PSM成功匹配383对患者,一期缝合组胆漏发生率较T管引流组高[15.1%(58/383)vs 9.9%(38/383),P=0.029]。结论患者年龄>60岁是行LCBDE术中一期缝合后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师经验不足(主刀医师实施LCBDE少于10例)是行留置T管后发生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一期缝合,留置T管引流可以降低LCBDE术后胆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胆漏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变化及与术后康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陈刘慧 吴茜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7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及与术后康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围绝经期胆囊切...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及与术后康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共110例。根据术后康复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康复不良组(28例)和康复良好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运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NL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的表达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不良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康复不良组患者手术时长[(52.89±3.06)min vs.(51.23±3.36)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52±2.89)h vs.(25.45±2.23)h]、术后首次进食时间[(77.59±3.12)h vs.(76.34±2.24)h]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55.97±3.79)h vs.(54.56±2.36)h]均显著高于康复良好组患者(P<0.05),但术中出血量[(42.37±6.54)ml vs.(43.01±5.71)ml]及术后首次下床运动时间[(5.78±0.56)h vs.(5.77±0.73)h]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不良组患者血清ALT[(49.53±2.92)U/L vs.(48.34±2.32)U/L]、TBIL[(26.75±2.68)μmol/L vs.(25.59±2.51)μmol/L]及外周血NLR水平(6.01±0.91 vs.5.43±1.11)均显著高于康复良好组患者,而血清ALB水平[(33.28±2.41)g/L vs.(34.46±2.56)g/L]显著低于康复良好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ALT、TBIL及外周血NLR水平与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不良发生呈正相关性(r=0.257、0.207、0.204),而血清ALB水平与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不良发生呈负相关性(r=-0.22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BIL水平及NLR水平升高是围绝经期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不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胆囊切除术后 肝功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在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周冰琦 牟弘毅 李雪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在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23年1—5月收治并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97),采取传统的低钾血症管理方法;将2023年6...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在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23年1—5月收治并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97),采取传统的低钾血症管理方法;将2023年6—10月收治并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试验组(n=87),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设立智慧化低钾血症风险提示、构建智慧化低钾血症预警系统、实行多元化智慧宣教、定制个性化标准补钾饮食、强化肝切除患者低钾血症管理。比较两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低钾血症的处理时间。结果两组肝切除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试验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28.7%)vs 25(45.4%),χ^(2)=5.409,P=0.020],试验组医护人员对低钾血症的平均处理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72.04±36.38)min vs(171.09±99.16)min,t=4.801,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多学科联动智慧化管理可有效降低肝切除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缩短医护人员对低钾血症的处理时间,促进低钾血症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肝切除 智慧化管理 多学科联动 风险预警 智慧宣教 补钾饮食
下载PDF
辣椒素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俞富祥 朱千东 +1 位作者 余正平 张启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DCFH-DA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中活性氧的影响;CCK-8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DCFH-DA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中活性氧的影响;CCK-8法检测辣椒素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辣椒素对HSCs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辣椒素对HSCs凋亡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鼠肝纤维化模型,经腹腔输注辣椒素,检测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辣椒素抑制了HSCs中活性氧的产生,明显抑制了HSCs的活化与增殖(P<0.05),促进了HSCs的凋亡(P<0.05),降低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0.05),降低了肝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Ⅲ型胶原和透明质酸水平(P<0.05)。结论:辣椒素抑制HSCs增殖、活化并诱导其凋亡。辣椒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ERAS理念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案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怡 牟弘毅 +1 位作者 李雪艳 陈朝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397-400,406,共5页
目的 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方案在肝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146例原发性肝癌行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 目的 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方案在肝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146例原发性肝癌行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VTE预防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入院率情况差异;比较两组术后第1、3天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抗凝血酶原Ⅲ(AT-Ⅲ)]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VTE发生风险。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73.48±13.39)h vs (98.27±15.04)h]、通气时间[(51.68±10.27) vs (62.72±13.81)h]、住院时间[(9.21±1.20)d vs (11.42±1.25)d]、住院费用[(3.09±0.33)万元vs (3.79±0.42)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NRS评分[(2.32±0.52)分vs (2.74±0.58)分]和PSQI评分[(0.67±0.32)分vs (0.89±0.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T-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5.49±12.32)%vs(81.38±11.65)%,P<0.05];术后观察组VTE中危及以上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50.68%vs 67.12%,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VTE预防方案能够加快肝癌患者术后康复,降低VTE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ERAS) 静脉血栓栓塞症 原发性肝癌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