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朱支那 郑海华 +1 位作者 王洪 郑旭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4期744-745,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4例(224眼),男70例,女74例。患儿根据依从性及弱视程度等因素分别应用遮盖、综合疗法等治疗方法矫正治...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4例(224眼),男70例,女74例。患儿根据依从性及弱视程度等因素分别应用遮盖、综合疗法等治疗方法矫正治疗,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弱视类型、治疗方法、依从性等因素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24眼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41±0.12,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74±0.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8,P=0.000)。年龄≤5岁、6~8岁、〉8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3%、88.24%、69.44%,年龄越小治疗有效率越高,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54,P=0.000);综合治疗、屈光矫正、压抑矫正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1%、84.38%、75.00%,综合治疗有效率最高,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544,P=0.000);远视、近视、散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7%、80.65%、70.00%,远视治疗有效率最高,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656,P=0.000);依从性好、依从性差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3%、73.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04)。结论早期采用综合疗法有利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其他弱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屈光不正性弱视 因素 疗效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翼状胬肉中SD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林舟桥 林丹丹 +2 位作者 王佩飞 陈素梅 王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25-828,共4页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糖皮质激素应用对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8例,其中...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糖皮质激素应用对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8例,其中随机选取24例患者在术前给予0.2g/L氟米龙眼药水点眼1wk。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中SDF-1、VEGF的表达。并使用IPP软件定量测定SDF-1、VEGF的光密度值。结果:SDF-1和VEGF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仅见上皮基底层细胞有阳性表达或不表达,翼状胬肉中上皮全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SDF-1和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r=0.5235,P<0.01)。糖皮质激素应用后,SDF-1和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DF-1、VEGF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减少SDF-1和VEGF的表达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超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舟桥 刘帅 +1 位作者 林丹丹 徐栩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超高龄(90~100岁)白内障患者96例(125眼),对其白内障术后结果进行分析。随机选取80—89岁白内障患者96例(153眼)... 目的探讨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超高龄(90~100岁)白内障患者96例(125眼),对其白内障术后结果进行分析。随机选取80—89岁白内障患者96例(153眼)作为对照组。结果2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超高龄组术后视力90.5有39眼(31.2%),80~89岁组术后视力90.5有98眼(6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未提高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疾病。超高龄组中有6眼(42.9%)、80~89岁组中有4眼(44.4%)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术后视力未提高。超高龄组有2眼(1.6%)、80—89岁组有1眼(0.7%)因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余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高龄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可得到明显提高,其提高幅度较高龄者少。术后视力未提高的主要原因为A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白内障手术 视力
下载PDF
血尿化验指标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丹丹 郑燕 +4 位作者 陈翔 赵茜 邓家愉 余心洁 周国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实验室危险因素。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取患者散瞳后的眼底照片进行评估,根据眼底情况分为DR组和非DR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实验室危险因素。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取患者散瞳后的眼底照片进行评估,根据眼底情况分为DR组和非DR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R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26例患者,年龄(64.5±11.0)岁。眼底照片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的DR分级标准评估后,发现糖尿病患者中223例已经出现DR,203例无DR。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OR=1.08,P=0.014)、糖化血红蛋白(OR=1.15,P=0.004)、单核细胞(OR=4.02,P=0.014)、24 h蛋白尿(OR=2.15,P=0.014)是DR的正影响因素,而餐后2 h C肽(OR=0.92,P=0.047)、白蛋白(OR=0.92,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OR= 0.88,P=0.030)、平均红细胞体积(OR=0.93,P=0.004)是DR的负影响因素。结论:部分实验室化验指标与DR的存在有关,是DR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