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冬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凌歆 王金丹 +1 位作者 何超翔 郑兰芝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OJ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胎肺成纤维(HEL)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经6ng/mL诱导TGF-β1的HEL细胞作为模型组,加入25、50、100μg/mL OJP继续培养的HEL细胞作为OJP干预组。通过电...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OJ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胎肺成纤维(HEL)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经6ng/mL诱导TGF-β1的HEL细胞作为模型组,加入25、50、100μg/mL OJP继续培养的HEL细胞作为OJP干预组。通过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α-SMA mRNA和COL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Smad2蛋白和p-Smad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及25、50、100μg/mL OJP干预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9.65±1.55)%,(88.39±1.68)%,(82.77±1.96)%和(79.48±1.74)%,OJP干预组存活率低于模型组且随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0μg/mL OJP干预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微丝变短,胞浆内线粒体数目下降,粗面内质网减少;模型组和100μg/mL OJP干预组α-SMA mRNA表达量为(1.00±0.09)和(0.69±0.05),COLⅠmRNA表达量为(1.02±0.11)和(0.86±0.09),100μg/mL OJP干预组细胞α-SMA和COLⅠ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调(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100μg/mL OJP干预组α-SMA、COLⅠ、Smad2和p-Smad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α-SMA蛋白:(0.48±0.03)比(1.56±0.02);COLⅠ蛋白:(0.41±0.02)比(1.66±0.02);Smad2蛋白:(0.71±0.01)比(1.34±0.01);p-Smad2蛋白:(0.69±0.01)比(1.52±0.01),P均<0.05]。结论麦冬多糖可能通过干预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麦冬多糖 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 Α-SMA
下载PDF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秀芳 雷康福 +1 位作者 董敏 郑巧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葛根素(100 mg·kg^(-1))治疗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给...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葛根素(100 mg·kg^(-1))治疗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体积丙二醇,每天1次,连续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胰腺端粒长度;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磷酸化的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p-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Bim、Bax、Bcl-2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HbA1c和胰腺组织MDA含量及UCP2、Bax、Bim、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胰岛素水平、胰腺组织SOD、CAT活性和端粒长度及p-AMPK/AMPK、SIRT1、Bcl-2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经葛根素干预后,上述改变逆转,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一方面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端粒长度进而抑制β细胞凋亡有关;另一方面与增强SIRT1活性,减少UC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 胰腺 端粒长度 凋亡 解偶联蛋白2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RND外排泵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倩 陈吉顺 +3 位作者 Percy David Papaakuetteh 许腾 李佩珍 应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该菌的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9种RND外排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该菌的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9种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3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对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adeABC、ade IJK、ade FGH外排泵基因分布广泛,在敏感菌株中的存在率也很高;PFGE分型结果显示,1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主要以流行克隆A为主。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克隆播散是MDRAB的主要传播方式,携带ade B、ade J等多种外排泵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外排泵基因 分子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TRPV1激活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施孟如 南超 +5 位作者 徐丽艳 韩文文 徐子琴 李冬 邱俏檬 卢中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3-2228,共6页
目的:探讨用辣椒素(CAP)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V亚族成员1(TRPV1)对内毒素血症所致肺损伤在炎症反应产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ICR小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AP对照组、抗辣椒碱(CAPZ)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CAP... 目的:探讨用辣椒素(CAP)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V亚族成员1(TRPV1)对内毒素血症所致肺损伤在炎症反应产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ICR小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AP对照组、抗辣椒碱(CAPZ)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CAP干预组和CAPZ干预组。脂多糖(LPS)经腹腔注射,CAP及CAPZ均在LPS注射前30 min经皮下注射。分别在LPS注射后3 h、8 h和16 h取肺组织,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6、IL-10、P物质(SP)和降血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内NF-κB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内毒素血症组小鼠3 h、8 h和16 h肺组织TNF-α、IL-6和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CAP干预组各时点肺组织TNF-α和IL-6水平较内毒素血症组显著降低(P<0.05),而IL-10均明显升高(P<0.05);CAPZ干预组3 h、8 h和16 h肺组织TNF-α和IL-6较内毒素血症组显著升高(P<0.05),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内毒素血症组和CAP对照组各时间点SP和CG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CAP对照组SP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组(P<0.05);与同时点内毒素血症组相比,CAP干预组SP和CGRP显著升高(P<0.05),而CAPZ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内毒素血症组小鼠肺组织TLR4和核内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内毒素血症组相比,CAP干预组和CAPZ干预组小鼠肺组织TLR4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AP干预组核内NF-κB表达显著降低(P<0.05),CAPZ干预组核内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CAP对照组和CAPZ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病理学变化不明显,内毒素血症组肺组织在8 h和16 h损害明显,CAP干预组较内毒素血症组损害减轻,CAPZ干预组较内毒素血症组肺组织损害加重。结论:TRPV1激活后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TNF-α、IL-6和核内NF-κB水平,升高IL-10水平,提高肺组织SP和CGRP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V亚族成员1 内毒素血症 NF-κB 细胞因子类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情况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燕 杜季梅 +2 位作者 潘亮亮 李辉章 杜灵彬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4-677,共4页
目的 研究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09年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状况.方法 2000-2009年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区,并经浙江省癌症中心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及变化趋势.根据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 目的 研究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09年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状况.方法 2000-2009年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区,并经浙江省癌症中心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及变化趋势.根据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计算中国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简称中标发病率、中标死亡率),并根据Segi's世界人口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构成标化发病率、死亡率(简称世标发病率、世标死亡率).结果 2000-2009年浙江省子宫颈癌合计发病率为11.78/10万(3 491/29641 984),中标发病率为7.05/10万,世标发病率为8.26/10万;死亡率为1.89/10万(560/29641 984),中标死亡率为0.95/10万,世标死亡率为1.23/10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不同变化趋势,45岁达到最高,为23.03/10万(578/2 510099),50岁之后又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平缓增加,在85岁以上达到最高,为11.94/10万(33/276 414).发病率从2000年的5.96/10万(86/1443 589),升高到2009年的18.90/10万(898/4751 426),年度平均变化率(APC)为16.64% (95% CI:ll.87% ~21.61%).子宫颈癌死亡率则呈平缓上升趋势,死亡率从2000年的1.45/10万(21/1 443 589)升高到2009年的2.53/10万(120/4751 426),APC为6.63%(95%CI:1.73%~11.77%).结论 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子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子宫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发病率 死亡率 登记
原文传递
长期留置管细菌分布及生物膜形成能力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程绘珺 林凡 +6 位作者 徐瑶瑶 张日伊 俞刚 许柏芸 周燕 楼永良 杜季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了解长期留置管细菌分布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 10%血清肉汤振荡培养留置管中细菌,常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分离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留置管细菌检出率为49.1%(53/108);共分离60株菌,以葡萄球菌... 目的了解长期留置管细菌分布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 10%血清肉汤振荡培养留置管中细菌,常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分离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留置管细菌检出率为49.1%(53/108);共分离60株菌,以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70.0%),其次为肠球菌(15.0%)和大肠埃希菌(6.7%);所有分离菌均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38株(63.3%)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长期留置管细菌检出率较高,大部分分离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管 细菌分布 生物膜
原文传递
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工博 周燕 +2 位作者 王温琪 楼永良 杜季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了解城市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培养法分离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质谱法鉴定所属种,K-B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14个公共场所分离葡萄球菌219株,其中184株经鉴定分别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 目的了解城市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培养法分离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质谱法鉴定所属种,K-B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14个公共场所分离葡萄球菌219株,其中184株经鉴定分别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7.6%)和13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70株,92.4%),最常见CoNS有表皮葡萄球菌(63株)、腐生葡萄球菌(29株)、人葡萄球菌(19株)、溶血葡萄球菌(16株)。分离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7.7%(143/184)和64.7%(119/184);仅20株(20/184,10.9%)对受试抗生素全部敏感。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甲氧西林敏感菌(MSSA),40.0%(68/170)CoNS为耐甲氧西林菌株(MRCoNS),60.0%(102/170)CoNS为甲氧西林敏感株(MSCoNS),未见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城市公共场所物体表面葡萄球菌存在种的多样性,以CoNS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耐药现象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公共场所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HCMV-UL138 CTL表位肽重组酵母菌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跃进 柳献云 +3 位作者 陈向敏 田晓娟 李文姝 薛向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06-412,共7页
目的: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载体,制备含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 CTL表位肽的重组酵母菌并分析其免疫效应。方法:根据蛋白质数据库获得HCMV-UL138氨基酸序列,综合应用SYFPEITHI、NetCTL及HLA-Bind方法筛选富含CTL表位的UL138多肽,插入... 目的: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载体,制备含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 CTL表位肽的重组酵母菌并分析其免疫效应。方法:根据蛋白质数据库获得HCMV-UL138氨基酸序列,综合应用SYFPEITHI、NetCTL及HLA-Bind方法筛选富含CTL表位的UL138多肽,插入到乙肝表面抗原前S2(Pre S2)1-9区末端再与HBsAg序列连接,在不改变氨基酸密码的前提下,根据酵母偏爱密码子优化序列,进行全序列合成,克隆入pPIC3.5K酵母载体,构建pPIC3.5K/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Bgl I处理线性化后,电转化至GS115菌株中,构建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酵母,阳性整合菌株经甲醇诱导后,通过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鉴定的重组酵母菌经灭活后,全菌体皮下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法检测HBsAg特异性血清Ig G抗体;UL13815-27 CTL表位肽(VMLVLIVAILCYL)刺激免疫小鼠的脾细胞,通过检测IFN-γ表达分析诱导产生的CTL反应。结果:PCR、酶切和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pPIC3.5K/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质粒。重组酵母经甲醇诱导后,酵母裂解液中可检测到HBsAg特异性抗体识别的、分子量约33 kD目的蛋白。表达Pre S2-HBsAg-UL13815-27灭活全菌体免疫小鼠后,可检测到HBsAg特异性抗体,免疫小鼠脾细胞经UL13815-27 CTL表位肽刺激,IFN-γ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重组酵母全菌体成功表达了Pre S2-HBsAg-UL13815-27重组蛋白,且重组酵母菌全菌体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UL13815-27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巨细胞病毒 CTL表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重组酵母
下载PDF
温度对相同引种地三个秋茄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娟 马小伟 +5 位作者 章宏琼 周云 宋佳楠 朱忆思梦 张洪勤 施孟如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秋茄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红树植物,研究温度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其抗冻机制.文章同时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不同纬度地区秋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2... 秋茄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红树植物,研究温度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其抗冻机制.文章同时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不同纬度地区秋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2种方法均显示3个居群分为2大支:西门岛和象山港两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首先聚为一类;漳江口和象山港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因此单独为一支.由于温度的原因对引种的秋茄进行了筛选,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RAPD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温州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淑珍 张洪勤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23-125,130,共4页
目的:分析温州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D18S1364、D12S391、D13S325、D6S1043、D2S1172、D11S2368、D22-GATA198B05、D8S1132、D7S3048)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方法:从无血缘关系的355例温州汉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用STR_Typer_... 目的:分析温州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D18S1364、D12S391、D13S325、D6S1043、D2S1172、D11S2368、D22-GATA198B05、D8S1132、D7S3048)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方法:从无血缘关系的355例温州汉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用STR_Typer_10_v1试剂盒对9个STR基因座进行复合PCR扩增,用AB公司310遗传分析仪和Gene Mapper ID 3.2v软件作STR分型,用Power State V12.xls分析软件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和法医学常用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该9个基因座检出15、12、9、17、15、13、11、10、12个等位基因,9个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gnberg平衡(P>0.05);观测杂合度大于0.7831,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7666,个体识别能力(Dp)均大于0.9266。结论:温州汉族人群的9个基因座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本研究所得数据可为温州汉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个体识别 亲权鉴定 汉族人群
下载PDF
表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前 S2蛋白120~146片段重组酵母菌的构建及全菌体免疫效应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向敏 张跃进 +6 位作者 田晓娟 夏平 潘唯文 夏天 俞陈慧 张丽芳 薛向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0-665,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 HBsAg 及前 S2蛋白120~146片段(PreS2120-146)-HBsAg 的重组酵母菌,并评价其全菌体免疫效应。方法根据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优化 PreS2120-146区及 HBsAg 基因序列,串联后克隆到毕赤酵母 pPIC3.5K 表达载体,构建 pPIC... 目的:构建表达 HBsAg 及前 S2蛋白120~146片段(PreS2120-146)-HBsAg 的重组酵母菌,并评价其全菌体免疫效应。方法根据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优化 PreS2120-146区及 HBsAg 基因序列,串联后克隆到毕赤酵母 pPIC3.5K 表达载体,构建 pPIC3.5K/PreS2120-146-HBsAg 质粒,重组质粒经 BgkⅡ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至 GS115菌株中,筛选 PreS2120-146-HBsAg 重组毕赤酵母,通过 SDS-PAGE、Western 印迹、ELISA 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以表达目的蛋白的灭活酵母全菌体免疫 BALB/c 小鼠,采用 ELISA 检测其产生的 HBsAg 特异性抗体;以 HBsAg CTL 表位肽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通过实时PCR 检测γ干扰素表达,分析其诱导的 CTL 反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PCR、酶切和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 pPIC3.5K/PreS2120-146-HBsAg 重组质粒。重组毕赤酵母甲醇诱导后,SDS-PAGE、Werstern 印迹和 ELISA 证实 PreS2120-146-HBsAg 目的蛋白表达。与 HBsAg 纯抗原免疫比较,灭活重组酵母菌免疫小鼠产生抗 HBsAg 特异性 IgG 抗体水平相当(t=0.946,P =0.381)。CTL 反应检测显示, HBsAg CTL 表位肽刺激灭活重组酵母菌免疫组小鼠的脾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γ干扰素(t=2.305,P =0.044)。结论利用整合型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 PreS2120-146-HBsAg 目的蛋白,全菌体免疫小鼠后能诱导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PRES2 毕赤酵母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益生菌细菌素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澜 周燕 +2 位作者 吴碧婷 李海燕 杜季梅 《医学诊断》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人体肠道益生菌细菌素的抑菌活性。方法: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肠道益生菌,用传统方法和PCR法鉴定菌株;Yang法提取细菌素,96微孔板法筛选产广谱、高效抑菌作用细菌素菌株;96孔板显色法测定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肺... 目的:了解人体肠道益生菌细菌素的抑菌活性。方法: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肠道益生菌,用传统方法和PCR法鉴定菌株;Yang法提取细菌素,96微孔板法筛选产广谱、高效抑菌作用细菌素菌株;96孔板显色法测定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大肠埃希菌(E.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pneumoniae),普通变形杆菌(P. vulgaris),伤寒沙门菌(S. typhi),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鲍曼不动杆菌(A. baumannii),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抑菌效果。结果:分离出32株肠道益生菌,包括4株双歧杆菌(B)、6株乳杆菌(L)和22株肠球菌(E);B3、B4、L5、E12、E15、E18为产广谱高效细菌素菌株;B3、L5、E15菌株所产细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B3、L5细菌素对伤寒沙门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15细菌素对肺炎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人体肠道益生菌产生的细菌素抑菌谱较广且活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细菌素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