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5
1
作者 林洁 骆林胜 +2 位作者 黄鹏 李铭铭 吴晓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3-284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血清检测,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血清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MP-IgM值,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结果血清MP-IgM阴性率观察组患儿为47.5%,对照组患儿为60.0%,两组患儿的血清MP-IgM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MP-IgM阳性IgM含量观察组患儿为(198.34±56.78)U/ml,对照组患儿为(195.16±58.2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90.0%,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有效率在9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炎支原体 感染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橙皮苷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舒懋 赵钱雷 +2 位作者 王勇 潘安直 姜建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构建哮喘模型,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在实验第25天、26天...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构建哮喘模型,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在实验第25天、26天、27天灌胃橙皮苷(浓度分别为:12 mg/kg、24 mg/kg、36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对小鼠进行哮喘发作情况行为学评分和肺组织炎症评分,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对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目进行分类计数,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哮喘发作情况行为学评分和肺组织炎症评分升高,肺泡灌洗液中IL-4、IL-5、IL-13水平也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升高,肺组织中NF-κBp65蛋白水平升高。橙皮苷灌胃处理后过敏性哮喘小鼠哮喘发作情况行为学评分、肺组织炎症评分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减少,IL-4、IL-5、IL-13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也升高,与未经橙皮苷处理的哮喘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橙皮苷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减轻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调节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过敏性哮喘 炎症 肺泡灌洗液 橙皮苷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机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伶芝 韦翊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严重者导致死亡。肺水肿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因素、体液因素、生物活性因子等多方面改变有关。研究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阻断并发症... 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严重者导致死亡。肺水肿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因素、体液因素、生物活性因子等多方面改变有关。研究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神经源性肺水肿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小儿IM患者细胞免疫的变化及更昔洛韦的干预 被引量:9
4
作者 苏小燕 温顺航 +1 位作者 黄玉华 陈明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5期981-984,共4页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更昔洛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更昔洛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α-干扰素(IFN-α)治疗,为对照组,另外41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IFN-α和更昔洛韦治疗,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空白组,比较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EB病毒壳抗原IgM抗体(EB-VCA-IgM)转阴率、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CD3^+和CD8^+比例升高,CD4^+比例和CD4^+/CD8^+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098、8.678、5.789、6.98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和CD8^+比例低于对照组,CD4^+比例和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8.12、10.12、5.77,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EB-VCAIgM转阴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5.917和10.686,均P<0.05),治疗7天和6个月的EB-VCA-IgM转阴率具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988和0.534,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对照组9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对照组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2,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T细胞比例增加,CD4^+/CD8^+下降,细胞免疫出现异常。更昔洛韦的应用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细胞免疫 更昔洛韦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璐 蒋春明 +3 位作者 陈伟富 茹锦岩 洪正华 蔡晓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465-54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3012年3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3012年3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NSE和IGF-Ⅰ含量,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主,分别占40.6%、59.4%、40.6%,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分别占82.1%、96.4%、100.0%,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分别占84.6%、96.2%、69.2%、88.5%;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和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NSE和IGF-Ⅰ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脑膜炎组NSE的浓度最高,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E和IGF-Ⅰ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损伤的标志物,并依据NSE和IGF-Ⅰ在不同类型脑炎中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判断脑炎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原文传递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伶芝 韦翊 王凯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6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56N中发热和皮疹是最主要的症状,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受累,起病到病情急剧恶化的平均时...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6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56N中发热和皮疹是最主要的症状,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受累,起病到病情急剧恶化的平均时间为(3.1±1.38)d。49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血糖〉8.3mmol/L39例、肝功能ALT升高29N、CTn-I升高42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9例,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病原学检查eXEV71感染为主。经综合治疗,20例治愈出院,36例院内死亡或自动出院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3岁婴幼儿,以神经系统感染为主,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临床特点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一期经会阴膀胱颈折叠治疗女性尿道上裂
7
作者 唐达星 袁继炎 +3 位作者 吴德华 刘平 陶畅 陈光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一期膀胱颈折叠术治疗女性尿道上裂术后的尿控及外阴外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11月和2012年2月分别收治的伴有完全尿失禁的尿道上裂女童3例的临床资料。此3例就诊年龄分别为3岁1个月、3岁8个月和4岁3个... 目的探讨经会阴一期膀胱颈折叠术治疗女性尿道上裂术后的尿控及外阴外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11月和2012年2月分别收治的伴有完全尿失禁的尿道上裂女童3例的临床资料。此3例就诊年龄分别为3岁1个月、3岁8个月和4岁3个月;术前膀胱镜检查发现均尿道较短,3例从尿道外口至膀胱颈距离分别为1.8、2.3和1.5cm,膀胱颈异常宽大松弛;术前按国际儿童尿控协会推荐的尿控评估表来进行评估均为3级。本组均采用经会阴膀胱颈折叠术一期修复尿道上裂及外阴整形,其中第3例采用膀胱镜引导下重建膀胱颈。结果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间隙性膀胱痉挛,用抗胆碱能药物缓解,之后消失;未出现尿储留。3例分别在术后第13个月、16个月和2年获得良好的0级(2例)和1级(1例)尿控。3例术后均未出现尿路感染,家长反映患儿排尿时间明显较术前长,对外生殖器外观满意。结论采用经会阴一期膀胱颈折叠术治疗女性尿道上裂能获得良好的尿控和外生殖器外观。膀胱镜引导下行膀胱颈折叠能较好控制膀胱颈和尿道流出道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上裂 尿失禁 泌尿外科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儿童戊二酸血症I型2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0,共4页
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aciduriatypel,GA-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dehydrogenase,GCDH)缺陷,导致赖氨酸、羟基赖氨酸、色氨酸代谢紊乱,从而引起3-羟基戊二酸(3hydroxyglutaric,3HG)和戊... 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aciduriatypel,GA-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dehydrogenase,GCDH)缺陷,导致赖氨酸、羟基赖氨酸、色氨酸代谢紊乱,从而引起3-羟基戊二酸(3hydroxyglutaric,3HG)和戊二酸堆积而引发疾病。大多数患儿在6~18月龄之间可因发热、呕吐、腹泻、预防接种等应激情况而诱发此病,主表现为脑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儿童 代谢紊乱 引发疾病 预防接种 赖氨酸 脱氢酶
原文传递
先天性梅毒致多器官功能损害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30,共2页
患儿,女,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呈全身散在分布,以颈部、膝盖为著,逐渐增多,并有皮损及脱屑,生后61 d于当地医院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 患儿,女,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呈全身散在分布,以颈部、膝盖为著,逐渐增多,并有皮损及脱屑,生后61 d于当地医院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均阳性,诊断“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矛青霉素治疗3d,即生后64d转入我科.出生史:G3P1(孕母流产2次),足月顺产,否认产伤、窒息史,出生体重约3.35 kg,父母均有梅毒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4℃,心率152次/min,呼吸42次/min,体重5.7 kg,血压:72/42mmHg(1 mmHg =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一般,发育营养一般,头发稀疏,眼睑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臀部、颈部部分皮肤脱皮,前囟平,咽无充血,心律齐,心音中等,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腹平软,肝肋下3.5 cm,质软边锐,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胫前指压痕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梅毒 多器官功能损害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神经系统检查 出生体重 眼睑水肿 肺呼吸音 血浆反应素
原文传递
全血样本指标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10
作者 韩红卫 李昌崇 郑晓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85-387,共3页
目的 研究全血样本指标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诊断意义,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在本院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患者19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时期193例手足口病轻症患者为对照组,在入院后采集其血样进行全血样本分析,主要包括白细胞、红... 目的 研究全血样本指标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诊断意义,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在本院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患者19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时期193例手足口病轻症患者为对照组,在入院后采集其血样进行全血样本分析,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的检验;对患者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也进行一定的检验。结果 与轻症组的患者相比,重症组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较高,白蛋白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比率,T细胞比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比率均有所改变,全血样本指标对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样本 手足口病 实验指标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PICU住院治疗的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检出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PICU住院治疗的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检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给予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机械通气、循环支持及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度过急性期,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功能受到抑制,导致上机时间长、撤机困难。7例头MRI示脑干、桥脑、延髓异常信号,1例脑组织肿胀。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其中最小1例为8月龄,最大者22月龄,平均年龄(13.13±4.22)月龄。平均于第(25.63±8.86)天气管切开,最长上机时间863d,最短上机时间27d,平均上机时间150d。经随访至2013年6月死亡4例,存活4例,存活者成功拔管2例,分别在病程的第9个月及第1个月,另2例随访至今仍气管切开中。结论气管切开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降低气道阻力,减少通气死腔,清除气道分泌物,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时机。危重症手足口病虽经积极抢救病死率下降,但3年随访患儿脑损害为不可逆改变,其中4例反复患有肺炎、肺不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气管切开 肺水肿 脑干脑炎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儿支原体肺炎5103例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丽丹 李昌崇 蔡振荡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6期45-45,共1页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常引起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住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从中了解温州地区近...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常引起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住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从中了解温州地区近6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流行趋势,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流行趋势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西医结合医院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学龄期儿童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