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利红 党宇生 +4 位作者 叶天申 高明慧 杨迎民 陈炳 谢文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穴位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非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2.95±0.21)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3.65±0.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测定评分差值比较,实验组为(1.25±0.78)分,对照组为(0.70±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的疗效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低频脉冲非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穴位 低频脉冲电刺激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不同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卢君艳 屠文展 +3 位作者 张丹迎 谢文霞 李劲民 蒋松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2-54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对应与中轴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康复治疗组,各30例。对应与中轴针刺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取穴以督脉穴位为主配合手少阳经...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对应与中轴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康复治疗组,各30例。对应与中轴针刺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取穴以督脉穴位为主配合手少阳经和足太阳经穴;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配合少阳经穴;康复治疗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及CSS评分评定。结果:对应与中轴针刺组治疗后肘、腕关节屈肌改良Ashworth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肘关节屈肌改良Ashworth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应与中轴针刺组与康复治疗组治疗4周后肘关节屈肌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应与中轴针刺组C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应与中轴针刺组治疗后较另外两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且优于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及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肌痉挛 针刺 康复
原文传递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弛 金珍珍 +5 位作者 董海欣 张旭 金菲 陈传邦 周雪珍 叶天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易...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平衡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评分、下肢FMA评分、BI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文霞 董海欣 +3 位作者 叶天申 张劲军 夏君慧 黄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63-2565,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腹针 传统针灸
下载PDF
胃癌治疗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亚新 刘洁凡 郑志强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发病率 存活率 非手术治疗 胃癌 治疗 现状
下载PDF
肺癌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素秀 吴兰豹 蒋亦燕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血液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洁凡 曾谦 吴兰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16-1917,共2页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87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T4(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以100...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87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T4(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以10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T3、T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及正常对照(P<0.05),而TSH则在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此改变可能反映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情况,有必要进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甲状腺激素类 药物疗法 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恶性肿瘤患者 化疗前后 促甲状腺激素(TSH)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免疫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文霞 董海欣 +3 位作者 叶天申 张劲军 夏君慧 黄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察3组患者的有效率,气血亏虚组最高、痰湿阻滞组最低,两组对比P<0.05,具统计学意义;从积分的改变来看,3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对比都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测数据,发现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加快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减慢,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减慢的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都有效,尤以气血亏虚型为佳;腹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腹针 中医分型 TCD 积分
下载PDF
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君艳 郑余银 +4 位作者 李劲民 陈海丽 蒋松鹤 叶天申 陈传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432-434,共3页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1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2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1 FM上肢评分、FM下肢评分及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仅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合针刺者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功能 针刺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肌痉挛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小理 朱文宗 张晓晓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在脑卒中肌痉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康复科脑卒中肌痉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实施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功...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在脑卒中肌痉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康复科脑卒中肌痉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实施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参与训练依从性、效果监测依从性、主动学习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7.2±2.2)分、(8.3±1.7)分、(7.8±1.3)分,均高于对照组(t =9.781、7.979、6.951,均 P <0.01);功能训练两周后观察组患者 FMA 和 BI 评分分别为(75.88±17.52)分、(63.32±13.72)分,均高于对照组(t =3.994、5.611,均 P <0.01);观察组患者Ashworth 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z =2.545、2.599,P <0.05)。结论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能提高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操 群组管理 肌痉挛
原文传递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谦 刘洁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817-818,共2页
目的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第三阶梯止痛药物对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我科于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4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芬... 目的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第三阶梯止痛药物对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我科于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4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 ,疼痛缓解有效率为 95 8% ,显效率为 83 3 %。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疗效确切 ,使用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晚期恶性肿瘤 骨转移 疼痛 骨肿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肿瘤患者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测定
12
作者 蒋亦燕 陈素秀 施畅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0期1104-1104,1111,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分析 贫血 低色素性 血液 肿瘤 化学发光
下载PDF
435例住院老年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13
作者 杜晓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住院 老年人 病因 死因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4
作者 董海欣 金珍珍 +1 位作者 金菲 柳献云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406-407,共2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障碍,症状可随年龄增长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除少数患者需手术治疗外,多主张保守治疗,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障碍,症状可随年龄增长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除少数患者需手术治疗外,多主张保守治疗,其中物理因子治疗一直得到临床的应用和验证,我科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治疗KOA,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综合康复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 中老年人 活动障碍 关节僵硬
下载PDF
牵引态下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5
作者 董海欣 谢文霞 +1 位作者 叶天申 金珍珍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采用牵引中给予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本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采用牵引中给予中药贴敷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贴敷 低频电刺激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旭 李奇辉 +6 位作者 李营营 陈传帮 卢君艳 朱蓓蕾 郑瑞献 练纯 叶天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MRP)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阳明经针刺加MRP组(A组)、防痉挛针刺加MRP组(B组)和单纯MRP组(c组),每组患...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MRP)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阳明经针刺加MRP组(A组)、防痉挛针刺加MRP组(B组)和单纯MRP组(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案的药物治疗和MRP训练。A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和MRP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明经针刺法;B组在药物治疗和MRP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防痉挛针刺法;C组患者不增加任何方法治疗。3组患者均于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仅NIHSS评分与c组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FMA评分、FM—B评分、CSS评分、MBI评分方面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除FM—B评分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的FMA和CSS评分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FMA、CSS和MBI评分差值与B组和C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NIHSS、FMA的评分差值与C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MRP法早期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不同的针刺方法其疗效存在差别,而防痉挛针刺在改善运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地控制肌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针刺 脑梗死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一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洁凡 吴兰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0期807-807,共1页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患者 迟发性过敏性休克 化疗前 静脉滴注 5%葡萄糖注射液 查体 药业公司 液体
下载PDF
超短波联合等幅中频电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董海欣 吴小丽 石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86,共1页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病因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由纤维或肉芽组织的囊壁以及囊液组成。临床上对直径〈6cm的囊肿多采用保守治疗。我们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PPC患者采...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病因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由纤维或肉芽组织的囊壁以及囊液组成。临床上对直径〈6cm的囊肿多采用保守治疗。我们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PPC患者采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疗效观察 中频电治疗 超短波 综合物理因子治疗 慢性胰腺炎 常见并发症 胰腺外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