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旭 赵锡海 +2 位作者 崔豹 马露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最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本琦 乔建 +3 位作者 张晨 赵锡海 赵红亮 郑卓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肠炎。采用术前增强CT观察肠壁软组织样增厚、肠腔狭窄、肠管明显强化、肠管强化均匀性、肠系膜血管变细及不规则、肠管周围间... 目的探讨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肠炎。采用术前增强CT观察肠壁软组织样增厚、肠腔狭窄、肠管明显强化、肠管强化均匀性、肠系膜血管变细及不规则、肠管周围间隙软组织密度影、累及末端回肠、肠管聚集以及肠系膜渗出等9个CT增强征象。分析CT增强征象与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5例中,轻度肠炎组9例,重度肠炎组20例,冰冻盆腔组16例。与轻度肠炎组比较,重度肠炎组和冰冻盆腔组出现肠壁软组织样增厚(χ^2=18.46、18.09)、肠腔狭窄(χ^2=11.53、14.79)、肠壁强化不均匀(χ^2=17.44、13.77)、累及末端回肠(χ^2=5.19、14.73)、肠管聚集(χ^2=9.06、16.06)的几率更高(P<0.01),其余CT增强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肠炎组和重度肠炎组比较,冰冻盆腔组的肠管周围间隙更容易出现软组织影(χ^2=13.77、15.14,P均<0.01)。结论CT增强成像可有效区分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管放射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辐射损伤 慢性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2
3
作者 赵锡海 +8 位作者 李澄 严福华 李睿 陈硕 郑海荣 刘新 张紫豪 杨旗 许建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5-1059,共15页
MR血管壁成像是颅内动脉疾病的最佳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然而,由于受到MR厂商、磁场强度、接收线圈、采集序列和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医院或成像中心采用的成像方案存在... MR血管壁成像是颅内动脉疾病的最佳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然而,由于受到MR厂商、磁场强度、接收线圈、采集序列和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医院或成像中心采用的成像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汇聚了国内脑血管MR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形成了共识性意见,对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进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杰飞 张玉琪 +2 位作者 何乐 延鹏翔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建脑肿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旨在为脑肿瘤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脑肿瘤患者,采用头颅CT、MRI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数据采集... 目的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建脑肿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旨在为脑肿瘤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脑肿瘤患者,采用头颅CT、MRI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利用NeuroTech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结果对10例脑肿瘤患者的颅骨、脑肿瘤、脑组织以及血管等组织的三维结构进行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从而在手术切口设计、手术入路和肿瘤切除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发挥辅助作用。结论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直观地显示肿瘤与血管、脑组织、颅骨等组织的解剖关系,提供大量的可视化信息,指导神经外科手术的切口设计、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肿瘤切除,并在脑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成像 三维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园园 赵锡海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6-318,共3页
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 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导致人类死亡的所有疾病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急性血栓栓塞。病理学上,AS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1)大脂质核薄纤维帽;(2)斑块内出血(IPH);(3)纤维帽破裂或溃疡形成;(4)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或)新生血管化。近年来,作为易损斑块特征之一的IPH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梗死 卒中 类胰蛋白酶类 毛细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磁共振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嵇 赵辉林 +4 位作者 曹烨 刘晓晟 赵子周 赵锡海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破裂),测得DWI急性脑梗死体积,计算OR值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和斑块内出血、钙化和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症状侧颈动脉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体积有较强的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327,P<0.05)。斑块内出血和钙化是较强的急性脑梗死暴露因素(OR值分别为2.4和2.1,P值均<0.05)。结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且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提示这些特征可能为斑块不稳定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共识与挑战 被引量:17
7
作者 苑纯 赵锡海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研究显示,黑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尤其在颈动脉血管床。采用磁共振技术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目前... 研究显示,黑血管壁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尤其在颈动脉血管床。采用磁共振技术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目前广泛推广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如应用该技术在冠状动脉等其他血管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权衡效益/费用比等等。本文重点描述应用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的共识性观点和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闭塞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进 孙贝贝 +3 位作者 李晓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与脑缺血事件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潇祎 庄仲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38-543,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越来越广泛。...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斑块进展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脂质核增大、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特征。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评价斑块进展为目的的前瞻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大量研究表明,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本文将对评价斑块的影像学方法的可重复性以及斑块进展与未来脑血管事件相关性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并为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进展 影像学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患者脑灰质变化的VBM-MRI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彩霞 鲍海华 +4 位作者 李伟霞 赵希鹏 吴有森 张红迁 王丽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采用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MRI)技术,分析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的CMS患者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海拔高度相匹配的11例正常志愿者行全脑扫描,获取3D-T1结构图像。利用VBM方... 目的采用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MRI)技术,分析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的CMS患者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海拔高度相匹配的11例正常志愿者行全脑扫描,获取3D-T1结构图像。利用VBM方法对CMS组和正常组的全脑灰质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S患者右侧舌回、后扣带回、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增加;左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减少。结论利用VBM方法对MR结构图像分析能够客观显示CMS患者特定脑区体积的变化,从影像学角度揭示高原缺氧对脑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脑损伤 慢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辉林 万杰清 +6 位作者 曹烨 樊翊凌 刘晓晟 赵锡海 王津楠 许建荣 江基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BB—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mm和(14.0±6.2)mm,P〈0.05。结论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颈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旭 赵锡海 +6 位作者 刘丹青 崔豹 马露 马林 蔡幼铨 娄昕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勍 赵锡海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1期975-979,共5页
目前尚不清楚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尿酸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而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尚不能确定尿酸是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可能有神... 目前尚不清楚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尿酸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而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尚不能确定尿酸是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为找到明确的答案,仍然需要进行更多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CT技术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春尧 章强 陈慧军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9期747-751,共5页
脑侧枝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也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使用影像学方法快速准确的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枝循环状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的回顾目前临床实践... 脑侧枝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也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使用影像学方法快速准确的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枝循环状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的回顾目前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常用的CT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评价侧枝循环的各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包括单时相CT血管造影、多时相CT血管造影、以及CT灌注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小意外 侧枝循环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T2 mapping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与血清肌酸激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安东敖蕾 吴连明 +5 位作者 葛恒 何奔 路青 胡伽尼 丁海燕 许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T2 mapping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水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对T2值、心肌水肿面积及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共30例,并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7 d内对其进行心... 目的探讨定量T2 mapping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水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对T2值、心肌水肿面积及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患者共30例,并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2~7 d内对其进行心脏磁共振扫描(CMR)。图像采集完成后,测算并记录心肌梗死后水肿区域及远侧正常心肌的T2值与水肿面积,最后对梗死后水肿区域和远侧心肌T2值进行比较。并将患者血清肌酸激酶与T2 mapping中所测算的T2值及水肿面积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心肌梗死后水肿区域T2信号显著高于远侧正常心肌,T2值分别为(59.18±4.23)ms及(43.35±2.11)ms(P=0.013)。2通过T2 mapping测算所得的心肌水肿区域面积与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指标呈正相关(r=0.82,P=0.000)。3水肿区域T2值与血清肌酸激酶峰值间相关性欠佳(r=0.475,P=0.054)。结论定量T2 mapping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水肿的评估中非常有价值,而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水肿面积对心肌损伤评估可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 MAPPING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心脏磁共振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特征与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贝贝 李晓 +3 位作者 刘晓晟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相应供血区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入组临床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心源性卒中,在发病一周内行颈动脉磁共振管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相应供血区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入组临床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心源性卒中,在发病一周内行颈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检查和常规MRI[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评估症状侧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特征以及颅内外动脉管腔狭窄度,根据DWI上梗死灶形态对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和体积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8例(48.6%)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是症状侧颈动脉斑块富脂质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3~8.43];在兼具富脂质核斑块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组颈内动脉区域急性脑缺血病灶体积[(15.45±8.97)ml vs(9.09±8.64)ml,P=0.011]和大穿支动脉梗死发生率[34.0%vs 13.2%,P=0.024)]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颈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症状侧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特征,尤其是富脂质核密切相关,且更易发生大穿支动脉的梗死,提示MR-VWI细致化分析结合糖尿病因素有助于临床对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分层和个体化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富脂质核 磁共振成像 管壁成像
下载PDF
基于多对比度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艺兰 李睿 +2 位作者 崔园园 郑卓肇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目的基于多对比度MRI血管壁成像技术,比较颅内动脉、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回顾经3D多对比度头颈联合MRI血管壁成像检查确定存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资料.观察斑块分布情况;测量斑块负荷,包括斑块最大... 目的基于多对比度MRI血管壁成像技术,比较颅内动脉、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回顾经3D多对比度头颈联合MRI血管壁成像检查确定存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资料.观察斑块分布情况;测量斑块负荷,包括斑块最大管壁厚度、长度、管腔狭窄程度;分析斑块内成分,包括脂质坏死核、出血、钙化,对比分析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入组的45例患者中,共检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3个,其中颅外动脉斑块156个(76.8%),颅内动脉斑块47个(23.2%).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管壁厚度([ 3.2±1.0)mmvs (1.9±0.4)mm,P<0.001]、斑块长度[10.7(7.5~13.7)mmvs4.3(2.6~6.3)mm,P<0.001]大于颅内动脉,而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28.0%(20.0%~38.5%)vs18.8%(10.8%~30.5%),P<0.001]重于颅外动脉.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66.0%vs21.3%,P<0.001),而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颅内动脉高于颅外颈动脉(27.7%vs13.5%,P=0.027).结论在合并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颅外动脉的斑块最大管壁厚度、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而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颅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成分 斑块负荷 颅内动脉 颅外动脉
下载PDF
规范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促进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锡海 李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9-1030,共2页
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管壁病变的精准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中,若要开展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需要考虑磁场强度、接收线圈、成像维度、采集序列、空间分辨率、血流和脑脊液抑制、对... 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管壁病变的精准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中,若要开展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需要考虑磁场强度、接收线圈、成像维度、采集序列、空间分辨率、血流和脑脊液抑制、对比剂应用等因素.现阶段,各临床中心开展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过程中,采用的软硬件配置和参数设置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在临床推广应用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其技术参数和成像方案亟需标准化.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将为我国广大临床医师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指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CARE-Ⅱ的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易损斑块分布研究
19
作者 吴曙 黄娟 +4 位作者 胡佳圆 常嫣格 焦晟 宋焱 赵锡海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15-223,共9页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第Ⅱ期(CARE-Ⅱ)研究探讨不同性别、年龄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易损斑块的分布差异,以期为该类人群进行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CARE-Ⅱ研究数据库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率<...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第Ⅱ期(CARE-Ⅱ)研究探讨不同性别、年龄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易损斑块的分布差异,以期为该类人群进行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CARE-Ⅱ研究数据库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率<50%的6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9例、女性228例,年龄(60.9±10.0)岁。采用MRI评估双侧颈动脉狭窄率<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患者按照性别进行分组,根据北美症状性颈部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计算颈动脉的平均管壁厚度、平均管壁面积、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管壁体积、管壁体积百分比、狭窄程度,并评估斑块相关的病理特征。对患者年龄进行分层(≤55岁、>55岁),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的性别差异。2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2组间斑块特征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轻度狭窄的颈动脉易损斑块相关的临床及影像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24.50±2.87)kg/m2对(23.69±3.52)kg/m2]、舒张压[(88.63±14.68)mm Hg对(84.36±10.81)mm Hg]以及吸烟史比例[(69.2%(276/399)对7.5%(17/288))]均明显高于女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6、−4.163,χ^(2)=222.008,均P<0.01);但年龄[(59.99±9.89)岁对(62.55±9.87岁)]、总胆固醇[(4.48±1.09)mmol/L对(4.91±1.14)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2.80±0.90)mmol/L对(3.15±1.06)mmol/L]水平均低于女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4.720、4.152,均P<0.01)。男性组患者颈动脉的平均管壁厚度[1.10(0.96,1.26)mm对1.00(0.88,1.13)mm]、平均管壁面积[32.82(27.08,37.62)mm2对26.66(22.38,31.46)mm2]及管壁体积[1024.72(834.96,1184.12)mm3对831.64(705.22,959.57)mm3]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09,−9.217,−8.847,均P<0.001);且斑块中更容易出现斑块内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薄纤维帽和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性别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变化
20
作者 朱涵婷 熊瑞芳 +2 位作者 李承毅 赵锡海 唐小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6、24 h及3 d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9只。参照Zea 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每组行R2StarMap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扫描。测量DWI异常信号体积,检测脑梗死体积。R2StarMap原始图经后处理生成R2^(*)伪彩图,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检测脑铁沉积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3、HMGB1、GPX4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模型组大鼠3、6、24 h及3 d神经功能评分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3、6、24 h及3 d右侧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3、6、24 h及3 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明显高于左侧(P<0.05,P<0.01)。模型组3、6、24 h及3 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右侧(P<0.05,P<0.01)。模型组3、6、24 h及3 d的R2^(*)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82±0.82 vs 1.12±0.31,P<0.05;1.31±0.26 vs 1.04±0.14,P<0.05;1.94±0.74 vs 1.06±0.10,P<0.01;1.99±0.39 vs 1.02±0.11,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6、24 h及3 d补体C3和HMGB1表达明显升高,GPX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对脑组织中补体C3、HMGB1、GPX4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补体C3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