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被引量:424
1
作者 顾朝林 庞海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主要从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金融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有运用图论原理进行Rd链分析。近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之间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主要从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金融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有运用图论原理进行Rd链分析。近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异常复杂、数据不易得到。本文试图运用重力模型方法对中国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定量计算,据此刻画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联系状态和结节区结构。从研究结果看,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体系 空间联系 空间结构 重力模型
下载PDF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被引量:351
2
作者 方创琳 周成虎 +2 位作者 顾朝林 陈利顶 李双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1-550,共20页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来10年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高优先研究主题。本文系统解析了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特大城市群系统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及耦合特征,科学辨识近远程主控要素作用下城市群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胁迫强度、近远程耦合机理与规律,总结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圈理论,进一步构建多要素—多尺度—多情景—多模块—多智能体集成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发特大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化智能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其次从方法上将特大城市群地区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建立同一标准化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多要素—多目标—多模型—多情景环境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集成技术方法、大数据支持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方法,构建多尺度—多技术—多智能体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框架,按照分析时空演变特征—寻求主控要素—辨识耦合关系—揭示胁迫机制—发现耦合规律—筛选调控变量—求解临界阈值—进行调控试验—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实现国家目标这样一条技术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整体优化方案。本文旨在为特大城市群地区由问题集中区转为可持续发展区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效应 耦合圈理论框架 技术路径
原文传递
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82
3
作者 顾朝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1-784,共14页
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城市群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客观反映,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沿海城市群成为国家外向性经济、出口贸易和"... 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多个城市的集合体。城市群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客观反映,并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沿海城市群成为国家外向性经济、出口贸易和"世界工厂"的主要地区,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本文重点就城市群概念、城市群国外研究、中国城市群的早期研究、中国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中国城市群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群形成机制较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复杂得多,相关研究也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地理学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256
4
作者 龙瀛 周垠 《新建筑》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的概念,构建了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了A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因子差异较大:A类街道活力受天府广场距离制约明显,B类街道活力则与地铁口紧密关联,R类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混合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城市主义 手机信令 数据增强设计 功能密度 功能多样性 成都
下载PDF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被引量:227
5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与辐射联系;平均每个旅游节点充当旅游流中介者次数为6.07,旅游节点之间距离相互联系比较紧密。但各旅游节点之间分布不十分均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新街口、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处于核心点,旅游网络中集聚和辐射功能都很强,且结构洞水平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旅游流瓶颈问题。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密度不是很高(0.35),旅游空间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其中共有7个旅游节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核心区内部成员间联结密度达0.81,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同时,根据DianneDredg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3种空间结构模型,结合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判定了南京市城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式为发展阶段的多节点布局模式。最后,指出了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社会网络理论 旅游流网络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27
6
作者 李彤玥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5,共11页
本文以"resilient""resilience""city""urban"作为四个关键词进行组合,运用web of science搜索平台(包括SCI、SSCI等引文数据库),对2000—2015年在国际主要杂志,如《城市》《景观与城市规划》... 本文以"resilient""resilience""city""urban"作为四个关键词进行组合,运用web of science搜索平台(包括SCI、SSCI等引文数据库),对2000—2015年在国际主要杂志,如《城市》《景观与城市规划》《环境与城市化》等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加上相关经典著作、会议报告等,共收集约120份文献资料,基于此详细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演变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韧性的概念最早出现自1970年代的生态学,经历了从"平衡性"到"适应性"的演变,目前主要应用于灾害和气候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韧性、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城市恐怖袭击韧性、空间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韧性城市演化机理、韧性城市评价、韧性城市规划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适应 灾害 气候变化 区域经济 机理 评价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SD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 被引量:196
7
作者 庄惟敏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47,共6页
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意学解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提出了一种建筑空间环境评价的实态调查方法,使对建筑空间的评价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及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归纳出SD法的操作要点,提出了评价尺... 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意学解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提出了一种建筑空间环境评价的实态调查方法,使对建筑空间的评价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及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归纳出SD法的操作要点,提出了评价尺度的设定原则、评价操作的程序、实态调查的多因子变量分析方法以及评价结论的意义。空间环境评价是建筑学领域中建筑策划的主要内容之一,SD法也是现代设计方法论中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准备,对建筑学传统的理论体系的变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建筑空间 评价 语意学解析法 建筑环境
原文传递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被引量:111
8
作者 王鹏 谭刚 《世界建筑》 2000年第4期62-65,共4页
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其应用目的是:尽量减少传统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从而减小能耗,降低污染,同时更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自然通风的理论依据是利用建筑外表面的风压和... 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其应用目的是:尽量减少传统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从而减小能耗,降低污染,同时更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自然通风的理论依据是利用建筑外表面的风压和建筑内部的热压在建筑内产生空气流动。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进深,不同高度,不同用途)来说,实现自然通风的技术手段各不相同。文章从建筑通风这一特定的角度对几个耳熟能详的建筑范例做出新的分析,旨在揭示建筑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筑 自然通风 空调
下载PDF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被引量:159
9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概括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六个阶段,然后从立法、规划、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 美国
下载PDF
“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 被引量:126
10
作者 吴良镛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共6页
本文根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精神及其所发表的《人居环境议程》,进一步阐明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针对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在我国开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中国 规划研究 城市化
下载PDF
利用约束性CA制定城市增长边界 被引量:179
11
作者 龙瀛 韩昊英 毛其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9-1008,共10页
作为控制城市蔓延的重要工具之一,城市增长边界(UGBs)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控制机制来看,由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边界具有控制城市增长的法律地位,与西方国家的UGBs较为相似,因而可以被视为中国特有的一种UGBs。该... 作为控制城市蔓延的重要工具之一,城市增长边界(UGBs)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控制机制来看,由于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边界具有控制城市增长的法律地位,与西方国家的UGBs较为相似,因而可以被视为中国特有的一种UGBs。该边界的制定在我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然而以往的方法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来制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城市发展的综合因素,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增长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并能体现众多城市发展政策的影响效果。利用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北京市域为研究区域,制定了中心城、新城和乡镇三个层次的UGBs。实证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所制定的UGBs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拟定新的UGBs或改进现有的UGBs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情况,参考该方法的模拟结果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UG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城市增长边界 UGBs 约束条件 城市增长模拟 限建区 北京
下载PDF
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 被引量:147
12
作者 刘伯英 李匡 《建筑创作》 2006年第9期24-30,共7页
本文回顾了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历史,归纳出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纲领性文件;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构成、类型、特征和价值等工业遗产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体系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保护体系 城市规如管理体系
下载PDF
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被引量:167
13
作者 江亿 胡姗 《暖通空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放,指的是建筑部门相关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同样影响气候变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为零。针对我国建筑部门的运行直接碳排放、运行间接碳排放、建造和维修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及运行导致的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现状水平、主要来源、减排关键问题和实现零排放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指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并给出了我国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四个主要任务:取消直接碳排放,协助减少电力和热力使用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减少建造和维修用材的生产和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避免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中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促进这四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通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部门 碳中和 生态文明 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村落的未来景象——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代聚落规划 被引量:112
14
作者 王路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22,共7页
传统村落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传统与聚落规划建设的经验 ,对村落未来的建设及当代聚落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村落复兴 聚落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30
15
作者 党安荣 阎守邕 +1 位作者 吴宏歧 刘亚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0-915,共6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及全国农业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支持下 ,在前人关于农业生产潜力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全国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基于 GIS的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方法 ;然后 ,就土地生产潜力的“土壤有效系数”进行重...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及全国农业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支持下 ,在前人关于农业生产潜力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全国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基于 GIS的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方法 ;然后 ,就土地生产潜力的“土壤有效系数”进行重点研究 ,探讨了其计算方法与模型 ;并应用机制法 ,通过光、温、水、土逐级衰减 ,具体计算了全国分县土地生产潜力 ;最后 ,通过分级统计和分级制图 ,分析了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 土地生产潜力 土壤有效系数
下载PDF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 被引量:159
16
作者 周燕珉 刘佳燕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4,共5页
从开发商、设计师、购房者等不同主体方面分析目前居住区在适老化设计方面的问题成因和表现;结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需求,提出面向适老化的户外环境设计原则,及关于户外环境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户外设施及园林要素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居住区 户外环境 适老化
原文传递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被引量:157
17
作者 刘伯英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回顾国内外工业考古、工业遗产、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组织、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以期使读者深入了解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全貌,同时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背景、方式和... 回顾国内外工业考古、工业遗产、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组织、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以期使读者深入了解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全貌,同时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背景、方式和研究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考古 工业遗产 工业建筑遗产
原文传递
我国广义建筑能耗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32
18
作者 李兆坚 江亿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0-33,共4页
对广义建筑能耗的组成进行分析,并从运行能耗、建材能耗与间接能耗三方面对我国建筑能耗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义建筑能耗与全国总能耗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广义建筑能耗与全国总能耗的比例约为45.5%。在广义建筑能耗中,运行... 对广义建筑能耗的组成进行分析,并从运行能耗、建材能耗与间接能耗三方面对我国建筑能耗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义建筑能耗与全国总能耗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广义建筑能耗与全国总能耗的比例约为45.5%。在广义建筑能耗中,运行能耗、建材能耗与间接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15%和10.5%,减少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但减少建筑材料能耗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广义建筑能耗 绿色建筑 生命周期评价
原文传递
绿色摩天楼的设计与规划 被引量:106
19
作者 杨经文 单军 《世界建筑》 1999年第2期21-29,共9页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遵循生态原则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摩天楼较分散式城市布局更具生态上的合理性。生态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总体布局上,将建筑与道...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遵循生态原则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摩天楼较分散式城市布局更具生态上的合理性。生态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总体布局上,将建筑与道路尽量安排在生态压力最小的位置上。在能源利用上强调被动式系统优先于主动系统,因为被动式系统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平面形式以表面积最小为宜,采用方形其空调负荷相对最小,并有利于对太阳能的控制。其服务核以双核布置形式为最佳。将建筑的外墙当作环境的过滤器设计。采用竖向绿化,设置屋顶花园、空中庭园,以调节室内外小气侯。建筑材料和能源的选择要考虑其再利用的可能性和耗能的大小。生态摩天楼一般能节约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20~40%的能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系统 摩天楼 设计 规划 绿色建筑
下载PDF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 被引量:93
20
作者 吴良镛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镛1建筑创作的困惑中国大规模城乡建设,成绩伟大、优秀的作品时有出现,但普遍建筑设...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镛1建筑创作的困惑中国大规模城乡建设,成绩伟大、优秀的作品时有出现,但普遍建筑设计水平、建筑创作的方向颇令人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现代建筑 地区化 地区建筑 民族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