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软实力比较 被引量:125
1
作者 阎学通 徐进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本文提出一个关于软实力的定量衡量方法,并据此衡量了中美两国的软实力,结果表明,中国软实力总体上处于美国的1/3上下。软实力由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国内动员力三项要素构成。中国与美国在国际吸引力上的差距主要源于中国政治制度... 本文提出一个关于软实力的定量衡量方法,并据此衡量了中美两国的软实力,结果表明,中国软实力总体上处于美国的1/3上下。软实力由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国内动员力三项要素构成。中国与美国在国际吸引力上的差距主要源于中国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的国际普遍度低于美国;在国际动员力上的差距主要源于中国的盟友数量太少,但中国的国内动员力则强于美国。短期内,中国难以在国际吸引力上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但通过政策调整则能较大幅度缩小在国际动员力上与美国的差距。以国力要素平衡发展为原则,以公平正义为政策指针,以增强政府内外动员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社会诚信和国际战略信誉为工作切入点,中国将能在3-5年内显著缩小与美国的软实力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定量衡量 中美 战略
下载PDF
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 被引量:111
2
作者 阎学通 周方银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103,共14页
本文探讨了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国家间关系根本上是由国家间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因此 ,本文借鉴了事件数据分析的已有成果 ,并有所改进。通过确定双边关系分值标准 ,设立事件影响力转换公式 ,衡量由事件引起的既有... 本文探讨了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国家间关系根本上是由国家间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因此 ,本文借鉴了事件数据分析的已有成果 ,并有所改进。通过确定双边关系分值标准 ,设立事件影响力转换公式 ,衡量由事件引起的既有双边关系分值的变化等环节 ,克服了从事件数据分值过渡到双边关系分值中存在的理论和技术困难。对过去 5年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的数据测试表明 ,本方法能够对双边关系进行比较有效的衡量 ,衡量的结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对双边关系的分析 ,并具有比较明显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双边关系 定量分析 衡量方法 国际关系学 事件影响力
原文传递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被引量:62
3
作者 张利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7,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若干层次,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等。每一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若干层次,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等。每一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各个层次的价值观折射和反映核心价值观,并互相影响和渗透。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合而成的新型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核。它具有高度的简约性、包容性、渗透性、持久性及可近而不可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层次的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充实与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结构与内涵
下载PDF
中国的亚洲战略:灵活的多边主义 被引量:36
4
作者 庞中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0-35,共6页
中国在 2 1世纪的未来取决于如何与亚洲合作。中国与亚洲的关系 (以下简称中亚关系 )应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首要重点。中国需要从地区角度处理自己与亚洲的关系 ,途径是灵活的多边主义 ,以多边合作的精神去赢得亚洲的支持。中国走多边主... 中国在 2 1世纪的未来取决于如何与亚洲合作。中国与亚洲的关系 (以下简称中亚关系 )应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首要重点。中国需要从地区角度处理自己与亚洲的关系 ,途径是灵活的多边主义 ,以多边合作的精神去赢得亚洲的支持。中国走多边主义的路线将受到亚洲国家的欢迎 ,一定有助于我们有一个更好的亚洲国际环境 ,因为中国的亚洲邻国对中国总是存在程度不同的疑虑 ,所以它们总是想建立某种制衡机制来约束中国。不过 ,由于传统的均势方法在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今天难以奏效 ,除了利用美国在亚洲的经济与安全存在外 ,亚洲国家越来越多地选择多边主义的手段来制衡中国。中国不必在意 ,而且要理解亚洲国家通过多边主义约束中国的意图。相反 ,中国要充分认识到 :多边主义是亚洲国家之间 ,特别是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互动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形式 ,中国参与多边主义当然要受到亚洲国家的制约 ,但同时 ,中国通过多边主义可以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新亚洲战略 ,在亚洲地区真正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中国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害怕、无知与盲目拒斥多边主义到接受、参与甚至领导多边机制的过程。现在的问题是 ,中国要自觉主动地利用多边主义 ,以此更有效地维护在变化的世界上的中国国家利益与安全。不仅如此 ,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主义 地区主义 中国 亚洲战略 地区合作 制衡机制
原文传递
解构朝贡体系 被引量:47
5
作者 张锋 《国际政治科学》 2010年第2期33-62,4,共31页
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缺乏严谨的、系统化的理论。这一领域的经典范式还是19世纪之前就已在西方出现的朝贡体系。本文从提出关于朝贡体系这一范式的基本性问题出发,尝试指出挑战这一范式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从而希望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 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缺乏严谨的、系统化的理论。这一领域的经典范式还是19世纪之前就已在西方出现的朝贡体系。本文从提出关于朝贡体系这一范式的基本性问题出发,尝试指出挑战这一范式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从而希望古代东亚国际政治研究能超越朝贡体系的束缚,建立更加完善、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东亚 国际政治 朝贡体系 费正清
下载PDF
“东盟方式”与东盟地区一体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寒溪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东盟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和决策方式 ,即“东盟方式”。“东盟方式”有利于东盟国家的政治合作 ,是东盟一体化初期阶段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东盟方式”的制约下 ,东盟难以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 ,缺乏集体行动能力 ,因此不... 东盟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和决策方式 ,即“东盟方式”。“东盟方式”有利于东盟国家的政治合作 ,是东盟一体化初期阶段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东盟方式”的制约下 ,东盟难以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 ,缺乏集体行动能力 ,因此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也使东盟难以在经济和安全领域进行危机管理。认识到这一点 ,东盟正在尝试采取有限的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方式 东盟地区 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中国崛起的实力地位 被引量:36
7
作者 阎学通 《国际政治科学》 2005年第2期1-25,4,共26页
对中国实力地位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中国未来崛起进程的认识。一个大国用30年时间崛起为世界强国和经过300年成为世界强国,这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人为的,后者是天定的;前者需要战略,后者需要运气。中国要制定崛起的战... 对中国实力地位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中国未来崛起进程的认识。一个大国用30年时间崛起为世界强国和经过300年成为世界强国,这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人为的,后者是天定的;前者需要战略,后者需要运气。中国要制定崛起的战略,就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实力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学者们就开始研究中国的实力地位,笔者也曾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力地位 中国实力 军事实力 实力差距 政治实力 国家利益 国际地位 增长速度 “中国威胁论” 单边主义
下载PDF
和平的性质——和平≠安全 被引量:35
8
作者 阎学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共6页
和平是人类团体之间有限延续的无武装暴力行为但也无绝对安全保障的现象。和平的自然特征是非暴力性、不安全性和周期性 ,这种性质是绝对的 ;而和平的社会特征是目的性、工具性和正义性 ,这三点是相对的 ,是由人们的认识决定的。和平不... 和平是人类团体之间有限延续的无武装暴力行为但也无绝对安全保障的现象。和平的自然特征是非暴力性、不安全性和周期性 ,这种性质是绝对的 ;而和平的社会特征是目的性、工具性和正义性 ,这三点是相对的 ,是由人们的认识决定的。和平不等于安全 ,和平不可能永久 ,和平对提高国家安全的效力有限 ,和平在强权下具有非正义性。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安全环境 ,和平并不能满足这个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和平 安全 战争 环境
原文传递
东亚和平的基础 被引量:31
9
作者 阎学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4,共7页
冷战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大国之间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东盟集体安全的扩展以及韩国作为美国盟友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非均势核威慑遏制了大国间的战争。非均势核威慑与东盟的扩展共同维系了东... 冷战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大国之间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东盟集体安全的扩展以及韩国作为美国盟友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非均势核威慑遏制了大国间的战争。非均势核威慑与东盟的扩展共同维系了东亚大国与中小国家间的和平、东盟内部的和平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和平。韩国的和平统一政策保持了朝韩和平 ,约束了美国对朝鲜动武。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是核心要素 ,为东盟的扩展和韩国和平统一政策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如果这三个要素保持不变 ,东亚和平将有望再持续较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国家安全 伙伴关系 地缘政治 非均势核威慑 利益牵制机制 和平
原文传递
“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笔谈 被引量:30
10
作者 阎学通 秦亚青 +2 位作者 倪乐雄 李强 张文木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3,共3页
关于“和平崛起”的讨论 ,关系到中国外交战略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 2 0 0 4年 5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 关于“和平崛起”的讨论 ,关系到中国外交战略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 2 0 0 4年 5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以下笔谈 ,反映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崛起” 中国 外交政策 国家利益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政策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阎学通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对外政策 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 和谐 利益冲突 社会 发达国家 中国崛起 经济利益 友好关系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笔谈 被引量:30
12
作者 秦亚青 阎学通 +2 位作者 张文木 时殷弘 冯绍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方法论的缺失从根本上制约着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了强化学界对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自觉 ,《中国社会科学》和《世界经济与政治》两个编辑部于 2 0 0 3年 9月 2 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 方法论的缺失从根本上制约着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了强化学界对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自觉 ,《中国社会科学》和《世界经济与政治》两个编辑部于 2 0 0 3年 9月 2 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学者参与了讨论。以下笔谈 ,反映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 ,可见《世界经济与政治》 2 0 0 4年第 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社会科学 人文 本体论 认识论
原文传递
多边主义与亚太安全合作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寒溪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按照安全合作的性质和功能差别 ,可以把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分为四类 ,即多边同盟、大国协调、合作安全以及集体安全。冷战后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多边合作相比 ,亚太地区最大的特征是缺乏建立多边同盟、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这三种多边安全机... 按照安全合作的性质和功能差别 ,可以把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分为四类 ,即多边同盟、大国协调、合作安全以及集体安全。冷战后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多边合作相比 ,亚太地区最大的特征是缺乏建立多边同盟、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这三种多边安全机制的条件 ,只有合作安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合作安全本身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 ,所谓的“亚太方式”又进一步加深了它的局限性 ,使得合作安全未能在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安全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主义 安全机制 亚太
原文传递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被引量:26
14
作者 邢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3,73,共6页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 ,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指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 ,它主要包括生存、独立 (自由 )、经济财富和国家尊严四个方面...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 ,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指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 ,它主要包括生存、独立 (自由 )、经济财富和国家尊严四个方面。国家利益这四个方面形成了客观国家利益 ,客观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客观限制因素 ,客观国家利益的内涵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国家利益的主观性是指国家对客观国家利益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每个国家所追求的具体的国家利益是千差万别的。客观国家利益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主观国家利益建立在客观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 ,是由文化建构而成的。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不能决定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和追求目标 ,只能决定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手段。从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两方面研究国家利益使我们既能看到国家利益的共性 ,也能看到国家利益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客观性 主观性 国际政治学 历史 文化价值观
原文传递
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可金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89,共17页
作为除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之外的第三层面,人文交流历来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各国都极大地提升了国际人文交流的战略重要性,在人文软实力领域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人文外交异军突起。尽管... 作为除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之外的第三层面,人文交流历来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各国都极大地提升了国际人文交流的战略重要性,在人文软实力领域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人文外交异军突起。尽管各国对人文外交的理解不同,但都高度重视人文因素在外交中的影响,并积极探索和推进人文与外交的结合。在这一潮流推动下,国内外学界对于人文外交的研究方兴未艾,提出了文化霸权论、文明冲突论、软实力论、文化安全论、话语权论等。为使一国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各国积极推出思想外交、文化外交、公民外交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外交,促进了本国文明体系的革故鼎新,努力占领全球先进文明的战略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人文外交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中美发展中小银行策略之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程惠霞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5-102,共8页
本文以制度变迁为理论出发点 ,通过分析市场与政府在美国中小银行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指出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 ,不同程度的政府与市场调节极大地影响着中小银行的兴衰 ,并对当前我国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及发展策略作了一定剖析。
关键词 中小银行 制度变迁 策略 中国 美国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宝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目的 学生 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 学分制
下载PDF
和平崛起与保障和平——简论中国崛起的战略与策略 被引量:11
18
作者 阎学通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6,共5页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选择。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以避免外部强权以战争手段阻止中国崛起和避免卷入外部战争,以及消除民族分裂势力对国家生存的威胁。其中的关键一是坚持以保障和平作为中国外交总目标和中国...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选择。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以避免外部强权以战争手段阻止中国崛起和避免卷入外部战争,以及消除民族分裂势力对国家生存的威胁。其中的关键一是坚持以保障和平作为中国外交总目标和中国崛起的归宿与出发点,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友好合作关系;二是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使强权国家承担不起用战争遏制中国崛起的代价,并威慑台独分裂势力,使其不敢铤而走险走上分裂国家的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崛起 保障和平 战略 策略
下载PDF
美国智库运作机制及其对中国智库的借鉴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可金 《当代世界》 2014年第5期31-35,共5页
思想库(ThinkTank),辽称智库(BrainTank)、“思想工厂”(ThinkFactory)、“外脑”(OutsideBrain)、“智囊团”(BrainTrust)、“咨洵公司”(Consultant Cooperation)或“情报研究中心”(Intelligence Research Center)等... 思想库(ThinkTank),辽称智库(BrainTank)、“思想工厂”(ThinkFactory)、“外脑”(OutsideBrain)、“智囊团”(BrainTrust)、“咨洵公司”(Consultant Cooperation)或“情报研究中心”(Intelligence Research Center)等等。不管采取何种名称,智库泛指储备知识和提供思想的“仓库”,它是美国政治中一支有卉巨大影响力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 智库 借鉴 中国 运作 “外脑” 情报研究 思想库
下载PDF
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6
20
作者 阎学通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共3页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正全面展开。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战略与政策抉择...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竞争正全面展开。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做出合理的战略与政策抉择,不仅是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对外政策课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近期发起召开了“21世纪国际秩序与中国对外战略”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及其变化趋势、中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等战略性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于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格局 大国战略关系 实力对比 冷战结束 冷战后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